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基本要求 3-1 时域分析基础 3-2 一、二阶系统分析与计算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3-4 稳态误差分析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基本要求 3-1 时域分析基础 3-2 一、二阶系统分析与计算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3-4 稳态误差分析计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基本要求 3-1 时域分析基础 3-2 一、二阶系统分析与计算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3-4 稳态误差分析计算

2 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熟练计算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 特别是一阶系统和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一阶系统的脉冲响应和斜坡响应的特点。 3 正确理解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能熟练运用稳定性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有关的参数计算、分析。

3 4 正确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明确终值定理的应用条件。
5 熟练掌握计算稳态误差的方法。 6 掌握系统的型次和静态误差系数的概念。

4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分析、研究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经典控制论中三种分析(时域,根轨迹,频域)、研究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5 3-1 时域分析基础 一、时域分析法的特点 它根据系统微分方程,通过拉氏变换,直接求出系统的时间响应。依据响应的表达式及时间响应曲线来分析系统控制性能,并找出系统结构、参数与这些性能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直接方法,而且比较准确,可以提供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

6 二、典型初始状态,典型外作用 1. 典型初始状态 通常规定控制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状态。 即在外作用加于系统之前,被控量及其各阶导数相对于平衡工作点的增量为零,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7 ò 2. 典型外作用 单位阶跃函数1(t) î í ì < ³ = t 1 ) ( f 其拉氏变换为: s dt e F )] [ L
t 1 ) ( f 其拉氏变换为: s dt e F )] [ L st ò - 其数学表达式为: t f(t)

8 ò t 单位斜坡函数 ) ( 1 f < ³ î í ì = . 其拉氏变换为: s dt e F )] [ L f(t)
) ( 1 f < î í ì = . 其拉氏变换为: 2 st s dt e F )] [ L ò - f(t) 其数学表达式为:

9 单位脉冲函数 ò 图中1代表了脉冲强度。单位脉冲作用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是某些物理现象经数学抽象化的结果。 ) ( = ¹ î í ì ¥
) ( = î í ì t f d 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拉氏变换为: 1 ) ( )] [ = s F t f L ò - = 1 ) ( dt t d 定义: 图中1代表了脉冲强度。单位脉冲作用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是某些物理现象经数学抽象化的结果。

10 正弦函数 ò f(t) sin ) ( < ³ î í ì = t ωt f 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拉氏变换为: sin ) ( )]
sin ) ( < î í ì = t ωt f 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拉氏变换为: 2 sin ) ( )] [ ω s dt e ω t F t f L st + = ò -

11 三、典型时间响应 初状态为零的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输出量的动态过程,称为典型时间响应。

12 1. 单位阶跃响应 定义: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r(t)=1(t)]作用下的响应,常用h(t)表示。 若系统的闭环传函为 则h(t)的拉氏变换为

13 2. 单位斜坡响应 定义: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r(t)=t·1(t)]作用下的响应,常用 表示。 则有

14 定义: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 r(t)=δ(t)
3. 单位脉冲响应 定义: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 r(t)=δ(t) 作用下的响应,常用k(t)表示。 注:关于正弦响应,将在第五章里讨论

15 4.三种响应之间的关系 由式(3-1-3)可将式(3-1-1)和式(3-1-2)写为: 相应的时域表达式为

16 四、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t ) ( h p 1 s 误差带

17 1、峰值时间tp:指h(t)曲线中超过其稳态值而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3、调节时间ts:指响应曲线中,h(t)进入稳态值附近5%h()或2%h()误差带,而不再超出的最小时间。 4、稳态误差ess:指响应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差。

18 3-2 一、二阶系统分析与计算 一阶系统数学模型 定义:由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一阶系统。 R ( s ) C ( s ) 1 Ts
一、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单位阶跃响应 定义:由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一阶系统。 一阶系统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 R ( s ) C ( s ) 1 动态结构图: Ts 传递函数:

19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输入: 输出:

20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初始斜率:

21 性能指标 1. 平稳性: 非周期、无振荡,  =0 2. 快速性ts: 3.准确性 ess:

22 二、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单位阶跃响应 定义:由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 二阶系统数学模型 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式为:

23 二阶系统的反馈结构图 C ( s ) R ( s )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24 s1,s2完全取决于 ,n两个参数。 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解方程求得特征根: 当输入为阶跃信号时,则微分方程解的形式为:
式中 为由r(t)和初始条件确定的待定的系数。

25 ①特征根分析—  (欠阻尼) 此时s1,s2为一对共轭复根,且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

26 ②特征根分析— (临界阻尼) 此时s1,s2为一对相等的负实根。 s1=s2=-n

27 ⑷特征根分析— (过阻尼) 此时s1,s2为两个负实根,且位于复平面的负实轴上。

28 ⑤特征根分析— (零阻尼) 此时s1,s2为一对纯虚根,位于虚轴上。 S1,2= jn

29 ⑥特征根分析— (负阻尼) 此时s1,s2为一对实部为正的共轭复根,位于复平面的右半部。

30 ⑦特征根分析— (负阻尼) 此时s1,s2为两个正实根,且位于复平面的正实轴上。

31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1.过阻尼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取C(s)拉氏反变换得:

32 过阻尼系统分析 衰减项的幂指数的绝对值一个大,一个小。绝对值大的离虚轴远,衰减速度快,绝对值小的离虚轴近,衰减速度慢;
衰减项前的系数一个大,一个小; 二阶过阻尼系统的动态响应呈非周期性,没有振荡和超调,但又不同于一阶系统; 离虚轴近的极点所决定的分量对响应产生的影响大,离虚轴远的极点所决定的分量对响应产生的影响小,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33 过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t c(t) 二阶过阻尼系统 一阶系统响应 1 与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比较

34 二阶过阻尼系统阶跃响应指标分析 对于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响应指标,只着重讨论 ,
对于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响应指标,只着重讨论 , 它反映了系统响应过渡过程的长短,是系统响应快速性的一个方面,但确定 的表达式是很困难的,一般根据(3-1-4)取相对量 及 经计算机计算后制成曲线或表格。

35 2.欠阻尼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6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输出 拉氏反变换得:

37 二阶欠阻尼系统输出分析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组成。稳态分量值等于1,暂态分量为衰减过程,振荡频率为ωd。

38 下图为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通用曲线。

39 平稳性(%) 下面根据上图来分析系统的结构参数 、 对阶跃响应的影响
下面根据上图来分析系统的结构参数 、 对阶跃响应的影响 平稳性(%) 结论: 越大,ωd越小,幅值也越小,响应的振荡倾向越弱,超调越小,平稳性越好。反之, 越小, ωd 越大,振荡越严重,平稳性越差。

40 当 =0时,为零阻尼响应,具有频率为 的不衰减(等幅)振荡。
阻尼比和超调量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41 在 一定的情况下, 越大,振荡频率 也越高,响应平稳性也越差。
结论:对于二阶欠阻尼系统而言, 大, 小,系统响应的平稳性好。

42 快速性 从图中看出,对于5%误差带,当 时,调节时间最短,即快速性最好。同时,其超调量<5%,平稳性也较好,故称 为最佳阻尼比。
从图中看出,对于5%误差带,当 时,调节时间最短,即快速性最好。同时,其超调量<5%,平稳性也较好,故称 为最佳阻尼比。 总结: 越大,调节时间 越短;当 一定时, 越大,快速性越好。

43 稳态精度 从上式可看出,瞬态分量随时间t的增长衰减到零,而稳态分量等于1,因此,上述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稳态误差为零。

44 欠阻尼二阶系统 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 :令 ,则 所以:

45 2.峰值时间 :    根据极值定理有: 该项不可能为零

46 取n=1得:

47 3.超调量  : 将峰值时间 代入下式 所以:

48 4.调节时间 写出调节时间的表达式相当困难。在分析设计系统时,经常采用下列近似公式。 当阻尼比 时

49 三、二阶系统举例 设位置随动系统,其结构图如图所示,当给定输入为单位阶跃时,试计算放大器增益KA=200,1500,13.5时,输出位置响应特性的性能指标:峰值时间tp,调节时间ts和超调量,并分析比较之。

50 例题解析(1) 输入:单位阶跃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51 当KA =200时 例题解析(2)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与标准的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对照得:

52 当KA =1500时 例题解析(3)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与标准的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对照得:

53 当KA =13.5时 例题解析(4)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与标准的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对照得:

54 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响应曲线

55 四 改善二阶系统响应的措施 1.误差信号的比例-微分控制

56 系统开环传函为: 闭环传函为: 等效阻尼比: 可见,引入了比例-微分控制,使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加大了,从而抑制了振荡,使超调减弱,可以改善系统的平稳性。微分作用之所以能改善动态性能,因为它产生一种早期控制(或称为超前控制),能在实际超调量出来之前,就产生一个修正作用。

57 前面图的相应的等效结构 由此知道:

58 和 及 的大致形状如下 一方面,增加 项,增大了等效阻尼比 ,使 曲线比较平稳。另一方面,它又使 加上了它的微分信号 ,加速了c(t)的响应速度,但同时削弱了等效阻尼比 的平稳作用。

59 总结:引入误差信号的比例-微分控制,能否真正改善二阶系统的响应特性,还需要适当选择微分时间常数 。若 大一些,使 具有过阻尼的形式,而闭环零点的微分作用,将在保证响应特性平稳的情况下,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60 2.输出量的速度反馈控制 将输出量的速度信号c(t)采用负反馈形式,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误差信号e(t)比较,构成一个内回路,称为速度反馈控制。如下图示。

61 闭环传函为: 等效阻尼比: 等效阻尼比增大了,振荡倾向和超调量减小,改善了系统的平稳性。

62 3.比例-微分控制和速度反馈控制比较 从实现角度看,比例-微分控制的线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而速度反馈控制部件则较昂贵。 从抗干扰来看,前者抗干扰能力较后者差。 从控制性能看,两者均能改善系统的平稳性,在相同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下,采用速度反馈不足之处是其会使系统的开环增益下降,但又能使内回路中被包围部件的非线性特性、参数漂移等不利影响大大削弱。

63 五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定义:用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高阶系统。
由于求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很是困难,所以通常总是将多数高阶系统化为一、二阶系统加以分析。 通常对于高阶系统来说,离虚轴最近的一个或两个闭环极点在时间响应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离虚轴较远的极点,他们在时间响应中相应的分量衰减较快,只起次要作用,可以忽略。

64 这时,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就转化为相应的一、二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主导极点的概念,将在第四章中详细介绍。
一、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布如下:

65 本节主要内容: 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概念 系统稳定的条件和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66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一、系统稳定的概念 是指系统当扰动作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
若系统能恢复平衡状态,就称该系统是稳定的,若系统在扰动作用消失后不能恢复平衡状态,且偏差越来越大,则称系统是不稳定的。

67 系统的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具有负实部,或者说都位于S平面的虚轴之左。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系统的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具有负实部,或者说都位于S平面的虚轴之左。 注:拉氏变换性质中的终值定理的适用条件: SE(S)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解析,就是上面稳定条件的另一种表示,即特征方程的所有根Si位于S平面的虚轴之左。

68 二、稳定性判据 劳斯(Routh)判据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所有元素的计算值均大于零。 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69 则劳思表中各项系数如下图:

70 关于劳斯判据的几点说明 如果第一列中出现一个小于零的值,系统就不稳定; 如果第一列中有等于零的值,说明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第一列中数据符号改变的次数等于系统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数目,即系统中不稳定根的个数。

71 例1 设系统特征方程如下: 试用劳斯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正实部根的数目。

72 解: 特征方程 结论:系统不稳定;系统特征方程有两个正实部的根。

73 劳斯表判据的特殊情况 在劳斯表的某一行中,第一列项为零。 在劳斯表的某一行中,所有元素均为零。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进行一些数学处理,原则是不影响劳斯判据的结果。

74 例2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试用劳斯判据确定正实部根的个数。

75 解: 将特征方程系数列成劳斯表 由表可见,第二行中的第一列项为零,所以第三行的第一列项出现无穷大。为避免这种情况,可用因子(s+a)乘以原特征式,其中a可为任意正数,这里取a=1。

76 于是得到新的特征方程为: 将特征方程系数列成劳斯表: 结论:第一列有两次符号变化,故方程有两个正实部根。

77 例3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试用劳思判据确定正实部根的个数。

78 解: 将特征方程系数列成劳斯表 劳思表中出现全零行,表明特征方程中存在一些大小相等,但位置相反的根。这时,可用全零行上一行的系数构造一个辅助方程,对其求导,用所得方程的系数代替全零行,继续下去直到得到全部劳思表。

79 用 行的系数构造系列辅助方程 求导得: 用上述方程的系数代替原表中全零行,然后按正常规则计算下去,得到

80

81 表中的第一列各系数中,只有符号的变化,所以该特征方程只有一个正实部根。求解辅助方程,可知产生全零行的根为 。再可求出特征方程的其它两个根为 。

82 四.结构不稳定及改进措施 某些系统,仅仅靠调整参数仍无法稳定,称结构不稳定系统。 如下图液位可能控制系统。

83 引入比例-微分控制,补上特征方程中的缺项。
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系数缺项,显然不满足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且无论怎么调整系统参数,都不能使系统稳定。 消除结构不稳定的措施有两种 改变积分性质 引入比例-微分控制,补上特征方程中的缺项。

84 1. 改变积分性质 用反馈 包围积分环节或者包围电动机的传递函数,破坏其积分性质。

85 2.引入比例-微分控制 在原系统的前向通路中引入比例-微分控制。

86 其闭环特征方程为: 由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引入比例-微分控制后,补上了特征方程中s的一次项系数。只要适当匹配参数,满足上述条件,系统就可以稳定。

87 3-4 稳态误差分析计算 一.误差与稳态误差 误差: (1) e(t)=r(t)-c(t) (2) e(t)=r(t)-b(t)
系统的误差e(t)常定义为:e(t)=期望值-实际值 误差: (1) e(t)=r(t)-c(t) (2) e(t)=r(t)-b(t)

88 二.稳态误差的计算 稳态误差定义:稳定系统误差的终值称为稳态系统。当时间t趋于无穷时,e(t)极限存在,则稳态误差为
若e(t)的拉普拉斯变换为E(s) ,且

89 在计算系统误差的终值(稳态误差)时,遇到的误差的象函数 一般是s的有理分式函数,这时当且仅当 的极点均在左半面,就可保证
存在,式 就成立。 sE(s)的极点均在左半面的条件中,蕴涵了闭环系统稳定的条件。

90 对上述系统,若定义e(t)=r(t)-b(t),则E(s)=R(s)-B(s)

91 称之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误差传递函数。 称 为系统对干扰的误差传递函数。

92 例:系统结构如下图。当输入信号r(t)=1(t),干扰n(t)=1(t)时,求系统的总的稳态误差
解:① 判别稳定性。由于是一阶系统,所以只要参数 大于零,系统就稳定。 ② 求E(s)。

93 根据结构图可以求出: 依题意:R(s)=N(s)=1/s,则 ③ 应用终值定理得稳态误差

94 三 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的关系
当系统只有输入r(t)作用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R E C B

95 将G(s)H(s)写成典型环节串联形式:
当sE(s)的极点全部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时,可用终值定理求得: 上式表明:系统的稳态误差除与输入有关外,只与系统的开环增益K和积分环节的个数有关。

96 1.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要消除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开环传递函数中至少要有一个积分环节。但是,积分环节多会导致系统不稳定。

97 2. 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要消除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开环传递函数中至少要有两个积分环节。

98 3.等加速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要消除等加速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开环传递函数中至少要有三个积分环节。但是,积分环节多会导致系统不稳定。

99 系统型别是针对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而言的。
由以上分析可见,要消除系统在幂函数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则要求增加积分环节的数目,要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则要求提高开环增益。 系统型别是针对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而言的。 =0的系统称为0型系统; =1的系统称为Ⅰ型系统; =2的系统称为Ⅱ型系统;

100 例:系统结构如下图:若输入信号为 ,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① 判别稳定性。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101 ② 根据系统结构与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求
从结构图看出,该系统为单位反馈且属Ⅱ型系统。因此

102 注意事项 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否则计算稳态误差没有意义; 以上结论仅适用于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不适用于干扰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上述公式中K必须是系统的开环增益,也即开环传递函数中,各典型环节的常数项均为1时的系数。 以上规律是根据误差定义E(s)=R(s)-B(s)推得的。

103 四 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的关系
用一待定的 来代替上图中的 ,然后找出消除系统在干扰n(t)作用下的误差时, 需具备的条件。

104

105 以上分析表明, 是误差信号到干扰作用点之间的传递函数,系统在时间幂函数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与干扰作用点到误差信号之间的积分环节数目和增益大小有关,而与干扰干扰作用点后面的积分环节数目和增益大小无关。

106 例:系统结构图如下,已知干扰n(t)=1(t),试求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解:① 判断稳定性。系统开环传函为

107 所以闭环特征方程为 ② 求稳态误差 从图中可以看出,误差信号到干扰作用点之前的传递函数中含有一个积分环节,所以可得出 ,系统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为零。

108


Download ppt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基本要求 3-1 时域分析基础 3-2 一、二阶系统分析与计算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3-4 稳态误差分析计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