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集水區地質、地形與崩塌地演化調查 學生 陳世旻 學號 79842024.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集水區地質、地形與崩塌地演化調查 學生 陳世旻 學號 7984202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集水區地質、地形與崩塌地演化調查 學生 陳世旻 學號

2 論文撰寫 本論文是以「極端氣候下複合性災害防治專案計畫」中的子計畫「集水區地質、地形學與崩塌地地形演化調查與分析」為撰寫基礎。
此計畫為莫拉克颱風災後特別款編列的整合型計畫之一,此計畫於99年8月審核通過並執行。藉由計畫的執行同時進行論文的撰寫。

3 研究目的 地形、地質因子為崩塌地地形演化中之重要因子,故將藉由現地調查蒐集控制崩塌地演化之內外營力因素與崩塌徵兆。
包括遷急點、遷急線、河道下切與變遷、山體之重力變形與風化作用等。 研擬集水區邊坡高潛勢崩塌區位判釋方法,並進行繪製崩塌潛勢圖。

4 目前進度 基本資料蒐集、彙整(包含文獻、研究方法) 規畫現地調查(包含崩塌區位、地質、地形、崩塌地特性調查) 崩塌判釋與分析
地型特徵、構造線(遷急線、遷急點等)萃取

5 研究區域基本資料(1/2) 本研究區域以陳有蘭溪及塔羅灣溪集水區為主,兩集水區多次受到颱風暴雨影響重創,屬於土砂災害嚴重區位。
陳有蘭溪為沿著陳有蘭溪斷層孕育而形成的斷層縱谷,並以陳有蘭溪及沙里仙溪斷層為界,斷層西側為西部麓山帶地質分區,區內岩層全為第三紀沉積岩層,均未受變質作用之影響。

6 研究區域基本資料(2/2) 斷層東側為中央山脈西翼雪山山脈帶地質分區,區中岩層均以輕度變質,岩性以變質砂岩、板岩、千枚岩及硬頁岩為主。
塔羅灣溪屬於中央山脈西翼脊樑山脈帶地質分區,區中主要為巨厚、岩性單調之始新-中新世之板岩、千枚岩、硬頁岩。

7

8 地形特徵(1/2) 利用地形上的特徵變化進行解釋地形的演化,如遷急點與遷急線。
遷急點(Knickpoint)為河道縱剖面上坡度不連續或突然改變的轉折點 遷急線(Knickline)意旨的是坡面上坡度變化點的連線。

9 圖6 遷急點及遷急線示意(鈴木,1997)

10 地形特徵(2/2) 由於遷急點與遷急線下方坡面較陡,河道沖刷侵蝕、下切能力較強,易造成兩岸邊坡基腳遭沖刷流失,邊坡穩定降低形成的崩塌。
而位於兩者上邊坡,受到降雨入滲影響導致土壤凝聚力降低產生向源侵蝕的現象,使得遷急點與遷急線的範圍逐漸擴大。

11 地形特徵萃取(1/2) 遷急區間的分析,用ArcHydro9分析DEM河道水系後使用Arc GIS3.2萃取河道的資料點,於河道上等間距記錄高程及距離點位,進行河道梯度計算,以呈現河道梯度變化情形。 Gd 梯度 E1-E2 兩取樣點的高程差 d 取樣點的水平間距

12

13 遷急區間分析 數值地型模型 水系網萃取 河道資料點擷取 河道梯度(Gd)值計算 相對梯度(Rd)值計算 篩選遷急區間 (預設Rd > 1.42 ×10-5) 遷急區間分析結果 符合 篩選結果不符,重新修訂門檻值。 使用ArcHydro9進行水系分析 使用Arc GIS3.2擷取資料點

14 地形特徵萃取(2/2) 將Gd與d值取線性迴歸用以表示迴歸線的變動率。當Rd值較高表示某河段之相對河道較為陡峭。
本文採用Hayakawa(2006)於日本中部地區率定的河道Rd值,當河道Rd > 1.42 × 10 -5以上即為遷急區間,定為萃取遷急區間的門檻值。分析陳有蘭溪及塔羅灣溪遷急區間結果有所差異,須進行修訂門檻值。

15 陳有蘭溪遷急區間分析結果 距離(km)

16 遷急區間出現頻率 塔羅灣溪中度變質岩出現遷急區間的頻率0.363最高,其次為陳有蘭溪的輕度變質岩與沉積岩0.347及0.144。
陳有蘭溪遷急區間頻率 岩性 河道總長度(km) 遷急區間數 頻率(km-1) 沉積岩 15 0.144 輕度變質岩 48.977 17 0.347 塔羅灣溪遷急區間頻率 岩性 河道總長度(km) 遷急區間數 頻率(km-1) 中度變質岩 37 0.363 塔羅灣溪中度變質岩出現遷急區間的頻率0.363最高,其次為陳有蘭溪的輕度變質岩與沉積岩0.347及0.144。 沉積岩強度較變質岩低易受風化或河道沖刷趨近平緩,故沉積岩頻率相較變質岩來的低。

17 遷急線萃取 遷急線(Knickline)意旨的是坡面上坡度變化點的連線。
藉由此特性將遷急點分析時的河道水系,換成河道的橫剖面進行判釋遷急點,以找出坡面上坡度的變化點,再將點連成線即維遷急線,最後進行現場比對是否相符。

18 遷急線分析 數值地型模型 河道橫剖面 河道資料點擷取 河道遷急點分析 繪製等高線進行比對 手工繪製遷急線 遷急線分析結果 與實際地形比較符合 不符合,重新修正遷急線的位置 使用Arc GIS3.2擷取資料點

19 崩塌地與遷急線之相關性 陳有蘭溪93年崩塌總數440個(水土保持局) 崩塌地面積約1864公頃
剩餘未選區崩塌面積佔全部的15%,主要分佈於山嶺線的區位。

20 崩塌地與斷層之相關性 相較於遷急線距離斷層附近的崩塌地明顯較少,由於陳有蘭溪崩塌地主要發生於坡面上方的階地。僅佔全部崩塌地面積之22%,而崩塌地數量僅145個崩塌地。

21 後續分析規劃 藉由多期衛星影像進行崩塌地判釋,與各特徵線進行比較。
探討塔羅灣溪與陳有蘭溪位於不同的地質分區,所形成的地形特徵、崩塌觸發機制、崩塌地變遷的差異等。 進行現地調查以獲得更多資訊,解釋崩塌地變遷及地形地質之相關性。

22 謝謝聆聽


Download ppt "集水區地質、地形與崩塌地演化調查 學生 陳世旻 學號 79842024."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