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章未总结 平衡问题求解“八法” 热点讲座 专题一 力的合成法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
专题一 力的合成法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法”是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1】如图1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绳AO和BO的A端、B端是固定 的,平衡时AO水平,BO与水平面的 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 F2的大小是 ( ) 图1 章未总结 平衡问题求解“八法” 热点讲座
2
A.F1=mgcosθ B.F1=mgcotθ C.F2=mgsinθ D.F2=mg/sinθ 解析 根据三力平衡特点,任意两 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作 出如图矢量图,由三角形知识可得 F1=mgcot θ, 所以正确选项为B、D. 答案 BD
3
专题二 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常用正交分 解法列平衡方程求解:Fx合=0,Fy合=0.为方便计算,建 立坐标系时以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为原则. 【例2】如图2所示,不计滑轮摩擦,A、B两物体均处 于静止状态. 现加一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B缓慢右 移,试分析B所受力F的变化情况. 图2
4
解析 对物体B受力分析如图,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
在y轴上有 Fy合=FN+FAsin θ-GB=0, ① 在x轴上有 Fx合=F-Ff-FAcos θ=0, ② 又Ff=μFN; ③ 联立①②③得F=μGB+FA(cos θ-μsin θ). 可见,随着θ不断减小,水平力F将不断增大. 答案 随着θ不断减小,水平力F将不断增大
5
专题三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 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分析方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 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 整体法. 隔离法是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连接体) 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便于进一 步对该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与之关联的力.为了 研究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 通常可采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整体法和隔离法是 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6
【例3】有一直角支架AOB,AO水平 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 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 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 质量可忽略且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 图3 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3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 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 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细 绳上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 A.FN不变,FT变大 B.FN不变,FT变小 C.FN变大,FT变大 D.FN变大,FT变小
7
解析 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以P、Q
绳为整体研究对象,受重力、AO给 的向上弹力、OB给的水平向左弹 力.由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知AO给P 向右静摩擦力与OB给的水平向左 弹力大小相等;AO给的竖直向上弹 力与整体重力大小相等.当P环左移 一段距离后,整体重力不变,AO给的竖直向上弹力也 不变.再以Q环为隔离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Q环 所受重力G、OB给Q的弹力F1,绳的拉力FT处于平衡; P 环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的同时FT移至FT′位置,仍 能平衡,即FT竖直分量与G大小相等,FT应变小,所以 正确答案为B选项. 答案 B
8
专题四 三角形法 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矢量图平移使三 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封闭力三角形,进而处理 物体平衡问题的方法叫三角形法;力三角形法在处理 动态平衡问题时方便、直观,容易判断. 【例4】如图4,细绳AO、BO等长且共同悬一物,A点 固定不动,在手持B点沿圆弧向C点缓慢移动过程中, 绳BO的张力将 ( ) 图4
9
A.不断变大 B.不断变小 C.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解析 选O点为研究对象,受F、FA、 FB三力作用而平衡.此三力构成一封 闭的动态三角形如图.容易看出,当FB 与FA垂直即α+β=90°时,FB取最小 值,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 D
10
专题五 相似三角形法 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 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 四边形,其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 形相似,进而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成比例,根 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例5】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半 径为R,球心O的正上方C处固定一个 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置于半 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如 图5所示. 图5
11
现将小球缓慢地从A点拉向B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
球的压力大小FN、细绳的拉力大小FT的变化情况是 ( ) A.FN不变,FT不变 B.FN不变,FT变大 C.FN不变,FT变小 D.FN变大,FT变小 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 条件知,小球所受支持力FN′和细线 拉力FT的合力F跟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即F=G.
12
根据几何关系知,力三角形FAFN′与几何三角形COA
相似.设滑轮到半球顶点B的距离为h,线长AC为L,则 有 由于小球从A点移向B点的过程 中,G、R、h均不变,L减小,故FN′大小不变,FT减小. 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答案 C
13
专题六 正弦定理法 正弦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三 角形的边长与所对角的正弦比值相 等;在图6中有 同样,在力的三角形中也满足上述关 图6 系,即力的大小与所对角的正弦比值相等. 【例6】不可伸长的轻细绳AO、BO 的结点为O,在O点悬吊电灯L,OA绳 处于水平,电灯L静止,如图7所示.保 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A的长度使A 点逐渐上升至C点,在此过程中绳OA 的拉力大小如何变化? 图7
14
解析 取O点为研究对象,O点受灯的 拉力F(大小等于电灯重力G)、OA绳的 拉力FT1、OB绳的拉力FT2,如右图所示. 因为三力平衡,所以FT1、FT2的合力G′ 与G等大反向.由正弦定理得 由图知θ不变,α由小变大,所以据FT1式知FT1先变小 后变大,当α=90°时,FT1有最小值. 答案 见解析
15
专题七 拉密原理法 拉密原理:如果在三个共点力作用 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各力的大 小分别与另外两个力所夹角的正弦 成正比.在图8所示情况下,原理表达 式为 图8 【例7】如图9所示装置,两根细绳拉住 一个小球,保持两绳之间夹角θ不变; 若把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转动90°, 则在转动过程中,CA绳拉力FT1大小 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CB绳拉力 图9 FT2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16
解析 在整个装置缓慢转动的过程中, 可以认为小球在每一位置都是平衡的,小 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根据拉 密原理有 由于θ不变、α由90°逐渐变为180°,sin α会逐渐 变小直到为零,所以FT2逐渐变小直到为零;由于β由 钝角变为锐角,sin β先变大后变小,所以FT1先变大 后变小. 答案 先变大后变小 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17
专题八 对称法 研究对象所受力若具有对称性,则求解时可把较复 杂的运算转化为较简单的运算,或者将复杂的图形转 化为直观而简单的图形.所以在分析问题时,首先应 明确物体受力是否具有对称性. 【例8】如图10所示,重为G的均 匀链条挂在等高的两钩上,链条 悬挂处与水平方向成θ角,试求: 图10 (1)链条两端的张力大小; (2)链条最低处的张力大小. 解析 (1)在求链条两端的张力时,可把链条当做一 个质点处理.两边受力具有对称性使两端点的张力F
18
大小相等,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取链条整体为质点
研究对象. 由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2Fsinθ=G,所以端点张力为 (2)在求链条最低点张力时,可将链条一分为二,取一 半研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 所受力为 即为所求. 答案
19
素能提升 1.如图11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与三根相同的螺旋形 轻弹簧相连.静止时,弹簧c沿竖直方向,相邻两弹簧
间的夹角均为120°.已知弹簧a、b对质点的作用力 大小均为F,则弹簧c对质点的作用力大小可能为( ) 图11 A.F B.F+mg C.F-mg D.mg-F 素能提升
20
解析 本题容易错误地认为三根弹簧一定都处于拉
伸状态而漏选A、B、D. 质点受四个力作用:重力mg,a、b、c的弹力Fa、Fb、 Fc,四力合力为零,由于弹簧a、b对质点的作用力方向 未知,故本题有多解. 当弹簧a、b的弹力均斜向上或斜向下时,因为夹角等 于120°,故a、b的弹力的合力大小为F,且竖直向上 或竖直向下.
21
当a、b弹力的合力竖直向上,c的弹力也向上时,Fc=
mg-F,则当mg=2F时,Fc=F,故选项A、D正确. 当a、b弹力的合力竖直向上,c的弹力向下时,Fc=F- mg,故选项C正确. 当a、b弹力的合力竖直向下,c的弹力向上时,Fc=F+ mg,故选项B正确. 答案 ABCD
22
2.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 协助妈妈做菜,对菜刀发 生了兴趣. 他发现菜刀的 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 图12
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 图12 一样,刀刃前部的顶角小,后部的顶角大(如图12所示), 他先后做出过几个猜想,其中合理的是 ( ) A.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匀,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 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 B.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 刃厚薄无关 C.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 体的力越大 D.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
23
解析 把刀刃部分抽象后,可简化成一个等腰三角
劈,设顶角为2θ,背宽为d,侧面长为l,如下图甲所示. 当在劈背施加压力F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分力F1、 F2,使用中依靠着这两个分力分开被加工的其他物体. 由对称可知这两个分力大小相等(F1=F2),因此画出力 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实为菱形如图乙所示. 在这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取其四分之一考虑(图中
24
阴影部分).根据它跟半个劈的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关
系,有关系式 由此可见,刀背上加上一定的压力F时,侧面分开其他 物体的力跟顶角的大小有关,顶角越小,sin θ的值越 小,F1和F2越大. 但是刀刃的顶角越小时,刀刃的强度会减小,碰到较硬 的物体时刀刃会卷口甚至碎裂,实际制造过程中为了 适应加工不同物体的需要,所以做成前部较薄,后部较 厚.使用时,用前部切一些软的物品(如鱼、肉、蔬 菜、水果等),用后部斩劈坚硬的骨头之类的物品,俗 话说:“前切后劈”,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25
3.图13甲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
正方格形,O、a、b、c、d……为网绳的结点,安全 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 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 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的 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 受的力的大小为 ( ) 图13
26
A.F B C.F+mg D. 解析 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它受到向下的冲击力F 和向上的网绳的拉力,设每根网绳承受的力为F1,由力 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dOe向上的力也为F1,同理 bOg向上的作用力大小也为F1, 由2F1=F,所以 答案 B
27
4.如图14所示,一名骑独轮车的杂技演员在空中钢索
上表演,如果演员与独轮车的总质量为80 kg,两侧的 钢索互成150°夹角,求钢索所受拉力有多大?(钢索 自重不计,取cos 75°=0.259) 图14
28
解析 对钢丝绳上与车轮接触 的点作为受力对象,其受力如 图所示.其中F1、F2为两侧钢索 对O点的拉力,显然,F1=F2,G′ 为O点受到的独轮车的压力,平衡时,F1、F2的合力F 大小与G′相等.G′数值上等于人和车的重力G. 由几何关系得:2F1cos 75°=G′=G 所以 答案 N
29
5.如图15所示,物体A重100 N,物 体B重20 N,A与水平桌面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是30 N,整个系统 处于静止状态,这时A受到的静 图15 摩擦力是多大?如果逐渐加大B的重力,而仍保持系 统静止,则B物体重力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 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建立直角坐标系 x轴上:FTA=FTcos 45° ① y轴上:FTB=GB=FTsin 45°② ①②联立,得 FTA=GBtan 45° 代入其值得FTA=20 N
30
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得FfA=FTA′=FTA=20 N,
方向水平向右. 当逐渐加大B的重力时,要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A 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B物体的重力达到最大.由上述 表达式可知: 故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20 N, B物体的重力最大值为30 N. 答案 20 N N
31
阅卷现场 阅卷手记 本章的知识考查主要是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概念的理解及计算;基本方法的考察主要是平行四
边形定则的应用、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 主要的能力要求是对物体受力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 力.本章内容是学习力学的基础,所以是考察的重点, 即使在理综试题相对单科考试题量很少的情况下,本 章内容的题目还是几乎年年都有. 阅卷现场
32
根据试卷调查,学生答题错误主要表现在:对弹力
和摩擦力的有无与计算出错,尤其是对静摩擦力;对 力的方向判断错误或模糊,导致计算出错或题目解不 下去;不能灵活的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 则、正交分解法等,使题目解答不规范或出错;不能 灵活的应用整体法、隔离法并结合运动状态进行受 力分析.
33
易错点实例分析 5.由于对弹力的方向问题认识不全面造成的错误 试题回放 如图1所示,小车沿水平面向右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车上固定的硬
杆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θ,杆的顶端 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 图1 车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F1至F4变化)的变化图示(沿杆方向)可能是( )
34
学生作答 ______ A
35
错解分析 1.误选A.认为杆的弹力一定沿杆,与绳的弹力特点 发生混淆. 2.误选B或D.不能找出题目的隐含条件,无从下手 乱选. 正确答案 小球只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 .杆的弹力F的竖直 分量与重力平衡,水平分量产生加速度,即F竖直=mg, F水平=ma,所以选项C正确.
36
要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拉力方向的不同,绳的拉力
一定沿绳的方向,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分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般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 进行分析.比如本题中,不论小车加速度多大,小球在 竖直方向上合力为0,就是解题的关键.
37
6.受力分析不正确而产生多力、少力的错误 试题回放 如图2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 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 平的,且F≠0,则关于B的受力个 数可能为 ( ) A.3个 B.4个 图2 C.5个 D.6个 学生作答 ______ 错解分析 1.误选D.出错原因是不认真审题,研究对象混乱, 在分析受力时把F也算在内了. BC
38
2.漏选B.出错原因是对B的受力特点分析不清楚,
正确答案 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知:B除受到A施加 的压力和摩擦力外,还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 斜面与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也可能不存在摩擦力. 在受力分析时,有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能确定下来, 必须根据物体受到的确定的几个力的情况和物体的运 动状态判断出未确定的力的情况,要确保受力分析时 不漏力、不多力、不错力.
39
7.状态特点分析不全面造成静摩擦力的判断错误
试题回放 如图3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 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 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 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 图3 错解分析 错解一:以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 象,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受重 力mg,推力F,支持力FN,静摩擦力Ff, 由于推力F水平向右,所以物体有向上 运动的趋势,摩擦力Ff的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
40
二定律列方程 Ff+mgsin θ =Fcos θ ① FN-Fsin θ -mgcos θ = ② 由式①可知,F增加Ff也增加.所以在变化过程中摩擦 力是增加的. 错解二:有一些同学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则有F增加,摩擦力减少. 上述错解的原因是对静摩擦力认识不清,因此不能 分析出在外力变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 正确答案 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摩擦力的方向.由于外力的变 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有所变化,如图甲所示,当
41
外力较小时(Fcos θ <mgsin θ )物体有向下的运动
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F增加,Ff减少,与错 解二的情况相同,如图乙所示,当外力较大时(Fcos θ >mgsin θ )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 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当Fcos θ = mgsin θ 时,摩擦力为零.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 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加.
42
举一反三 若斜面上物体沿斜面下滑,质量为m,物体与斜面间 的摩擦因数为μ,我们可以考虑两个问题巩固前面的 分析方法. (1)F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会保持静止. (2)F为怎样的值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以加 速度a运动. 受前面问题的启发,我们可以想到F的值应是一个 范围. 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当F较小时,如图甲物体受 重力mg、支持力FN、斜向上的摩擦力Ff和F.物体刚 好静止时,应是F的边界值,此时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
43
擦力,可近似看成Ff静=μFN(最大静摩擦力)如图建立
坐标,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mgsin θ -Ffmax-Fcos θ = ① y:FN-mgcos θ -Fsin θ = ② Ffmax=μFN ③ 解得 当F从此值开始增加时,静摩擦力方向开始仍然斜 向上,但大小减小,当F增加到Fcos θ =mgsin θ 时, 即F=mg·tan θ 时,F再增加,摩擦力方向改为斜向 下,仍可以根据受力分析图乙列出方程 x:mgsin θ +Ff-Fcos θ = ④ y:FN-mgcos θ -Fsin θ = ⑤
44
随着F增加,静摩擦力增加,F最大值对应斜向下的 最大静摩擦力. 依据式④式⑤解得 要使物体静止F的值应为
关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题中并未提出 以加速度a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应考虑两解,根据上面 的分析不难得出: 当 时,物体以a斜向下运动. 时,物体以a斜向上运动.
45
8.思维定势造成摩擦力分析错误 试题回放 如图4所示,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 起沿倾角为θ 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 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错解分析 图4 错解: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甲物体受重力mg、支 持力FN、摩擦力Ff,如图建立坐标有 x:mgsin θ -Ff=ma ① y:FN-mgcos θ = ② 再以m+M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乙所示
46
(m+M)g·sin θ =(M+m)a ③ 据式①②③解得Ff=0 所以m与M间无摩擦力. 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 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 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 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 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不能从摩擦力的 基本规律出发分析问题.
47
正确答案 因为m和M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 (m+M)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受 重力(M十m)g、支持力FN′,如图建立 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M+m)gsin θ =(M+m)a ① 解得a=gsin θ 沿斜面向下.因为要求m和M间的 相互作用力,再以m为研究对象,受 力如图.
48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x:Ff=max ② y:FN2-mg=may ③ 因为m、M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 ax=acos θ ④ ay=asin θ ⑤ 由式②③④⑤解得Ff=mgsin θ·cos θ . 方向沿水平方向m受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 擦力.
49
此题可以视为连接体问题.连接体问题对在解题过 程中选取研究对象很重要.有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有时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
举一反三 此题可以视为连接体问题.连接体问题对在解题过 程中选取研究对象很重要.有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有时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 将不知道的相互作用力去掉,单个物体作研究对象主 要解决相互作用力.单个物体的选取应以它接触的物 体最少为最好.如m只和M接触,而M和m还和斜面接触. 另外需指出的是,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 需要分解力,有时需要分解加速度,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不要形成只分解力的认识. 返回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