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臺灣文學與文化》 第十三講: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臺灣文學與文化》 第十三講: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臺灣文學與文化》 第十三講: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文學研究所 梅家玲 教授 授課時間:2012年12月27日(四)15: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2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何謂「新電影」? 臺灣新電影與文學的關係 臺灣新電影的特色 代表作品選析: 小畢的故事 蘋果的滋味 悲情城市

3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臺灣新電影」的定義:
一般而言,指1980至1990年代左右,由臺灣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及電影導演所激發的一連串電影改革運動中所產生的電影。 所謂的「新」,主要在於以貼近真實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現象,取代過去以商業利益為導向的製作風格。 曾壯祥 萬仁 楊德昌 侯孝賢

4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在這改革運動的過程中,有不少作家直接投身於劇本編寫與電影製作。此外,新生代導演們也紛紛以文學性的手法經營電影形式與語言,使臺灣電影呈現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風貌。 吳念真 小野

5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早期由臺灣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其製作大多注重商業考量,並沒有因為「文學」的因素或特質,對「電影」本身造成太大的影響。
八○年代起,「臺灣文學」與「臺灣電影」才開始展開深具意義的對話,也因此開創電影史上的新時代。此時期的電影,即所謂的「臺灣新電影」。

6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電影取材:大都來自於個人的成長經驗,且它們又與當 代的臺灣經驗同步。不同的成長經驗,形成了多種「自
傳」 的交錯,最後匯聚成了多元化的臺灣歷史。 摒棄過度簡單、明白、煽情的敘事手法,轉而追求更曖 昧多義、更貼近人生模糊灰色的經驗。電影不再是平鋪 直敘的情節串連,而是破壞時空的前後閃現,以及交織 得錯綜複雜的情感暗喻。 這些包括了多重隱喻、多層次敘事觀點,以及注重召喚觀眾自身的想 像詮釋的電影美學,與「文學」的美感特質不謀而合。 「文學」不只是構成電影的素材,也是本質。

7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對照組: 梅花 (1976) 多項大獎的重量級國片
對照組: 梅花 (1976) 多項大獎的重量級國片 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音樂五項大獎,並獲得哥倫比亞16屆國際影展加達利那獎 。

8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小畢的故事(1983) 改編自朱天文原著。
傳達早期臺灣生活的真切與感懷。全片由許多生活細節構成,導演陳坤厚用中遠景距離的冷靜鏡頭位置,和不加剪輯的長拍對人物活動進行凝視,傳達出生命與成長的真實面貌。

9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蘋果的滋味(1983) 改編自黃春明的小說。 反映七十年代底層人民的生活現況。
嘲諷當時人們的崇美心態。在語言上則體現國語、臺語與英語交雜後的趣味。 從開頭與結尾,均可見導演萬仁在敘事結構與場面調度上,展現他的企圖以及濃縮文字為強力影像的實力。

10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悲情城市(1989) 侯孝賢將歷史透視與人生觀點應用在當時臺灣最禁忌的題材──二二八事件之上,完成了影片《悲情城市》。
以多層次敘事觀點,多重敘事線,多種語言混用,多種聲音的交互隱喻,鋪展成一支結構複雜的電影交響曲。 重現歷史的勇氣和精確繁複的電影結構,使它贏得當年威斯尼影展金獅獎。 閱讀《悲情城市》的多元面向:  歷史政治文本、文化文本、電影美學文本。

11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悲情城市》的電影美學 「聲音」、「畫外音」、「空鏡頭」
 影片一開始,家族中的大哥林文雄的女人生孩子,女人的呻吟不斷穿刺、干擾著收音機中,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廣播,喻示了國族「大敘述」與個人「小敘述」,以及「男性敘事」和「女性敘事」之間的糾纏及對抗。二二八事件後,陳儀的廣播宣示與女主角寬美的日記之間呈現巨大落差,也是類似的手法。

12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悲情城市》的電影美學 「空鏡頭」 、「長鏡頭」
以「空鏡頭」進行時空轉換時的過渡轉接,藉此拓展想像空間,從而使情感昇華。體現出的,是一種近乎詩化的生命哲學。 以「長鏡頭」捕捉日常生活細節以及自然悲喜。

13 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結論 臺灣新電影的興起,臺灣文學與文學家功不可没。而「文學性」,正是臺灣電影與臺灣文學交融結合後,能夠為臺灣電影開啟新時代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 盧非易,《臺灣電影 : 政治,經濟,美學( )》,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張靚蓓,《凝望.時代: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臺北:田園城市出版社,2011年7月。 陳儒修,〈20年後重看《悲情城市》:聲音、影像、時間、空間〉,收於《臺灣電影 : 政 治、經濟、美學( )》。 黃建業,《楊德昌研究──臺灣新電影的知性思辨家》,臺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14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 / 作者 2、5 《小畢的故事》,導演: 陳坤厚,原著: 朱天文;中央電影公司出品,1983年。 博客來DVD館( 瀏覽日期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兒子的大玩偶》,導演: 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原著: 黃春明, 中央電影公司、三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1983年。 博客來DVD館 ( 2 《悲情城市》,導演: 侯孝賢,年代有限公司出品,1989年。 博客來DVD館 ( 3 《印刻文學生活誌》,2008年6月號。 舒讀網路書店( 《楊德昌的電影世界:從《光陰的故事》到《一一》》,作者:尚.米榭爾.弗東, 翻譯:楊海帝、馮壽農,時周出版社,2012年9月。 博客來書籍館(

15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 / 作者 3 4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 瀏覽日期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 4 《臺灣念真情之尋找臺灣角落》,作者:吳念真,麥田出版社,2006年7月。 博客來書籍館( 《印刻文學生活誌》,2007年9月號。 舒讀網路書店( 瀏覽日期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

16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 / 作者 6 《光陰的故事》導演: 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中央電影公司出品,1982年。 博客來DVD館 ( 瀏覽日期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7 《梅花》,導演: 劉家昌,中央電影公司出品,1976年。 yesasia.com( 瀏覽日期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8 Flickr / vixyao ( 瀏覽日期 。 9 Open Clip Art Library / Inky2010 ( 瀏覽日期 。 Open Clip Art Library / kddekadenz (

17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 / 作者 9 Open Clip Art Library / lakeside ( 瀏覽日期 。 10 WIKIPEDIA / Taiwan Junior ( 11 WIKIPEDIA / Army Signal Corps ( 12 Flickr / neverbutterfly 瀏覽日期 。 1-18 Open Clip Art Library / cyberscooty ( 瀏覽日期 。

18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 / 作者 1-18 Open Clip Art Library / eady ( 瀏覽日期 。


Download ppt "《臺灣文學與文化》 第十三講:臺灣文學與臺灣新電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