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專題討論(一) 整合應用 報告人:黃文彥 學 號 :5102042014 日 期 :102/11/0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專題討論(一) 整合應用 報告人:黃文彥 學 號 :5102042014 日 期 :102/11/0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專題討論(一) 整合應用 報告人:黃文彥 學 號 : 日 期 :102/11/09

2 簡報大綱 新竹市香山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 大青坑野溪整治工程設計 研究方向整合

3 計畫緣起與目的 北區 基地位置 東區 香山區 台灣 新竹地區 新竹市 香山區位於新竹市西部屬竹東丘陵,臨西海岸,面積約54.85平方公里,區內有客雅溪、三姓溪與鹽港溪等河川穿越,大多為海拔高程低於100公尺之低矮丘陵地及沖積平原。具多樣自然、人文與農業資源,且交通便捷,近年更因科學工業園區的擴張,元培、中華及玄奘三所大學的設立、第二高速公路及數個新設交流道闢建完成,使得香山地區發展更加快速。 當地保有難得一見之農村與牧場風景,如能就近連接新竹市近年來最受歡迎之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自行車道,吸引愛好者前往,將可有效提昇香山區自行車路線之使用。

4 計畫緣起與目的 本計畫山區自行車道完成後,除了和既有的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道,該車道也可與苗栗縣自行車道串連,進而擴大自行車道之路網,豐富自行車道沿線景觀。 建置香山區自行車道主要目標可歸納如下: 強化生活機能(學生通學、居民通勤、遊客休閒)並串連市區生活圈。 建立良好自行車道空間,提升環境品質。 提供低污染通勤交通路線的選擇,改變現有交通模式,在有限路幅下,紓緩交通容量,減緩通勤時段的交通量及環境衝擊量。 串連週邊活動節點(農牧場、學校),形成都市開放空間系統,強化地方特色。 香山區自行車道(規劃中) 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道(現有)向南延伸至苗栗縣自行車道

5 規劃設計構想 路線選定 元培街 中華路五段 美山聯絡道路 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 元春牧場 香村路 大湖路 朱振福茶花園 中華路六段 五福路
路名 走向 路面狀況 本案建議 中華路五段 南北 香村路 柴橋路 五福路二段 東西 五福路一段 明湖路 路線選定 元培街 中華路五段 親子休閒區 由中華路五段-元培街-香村路-五福路一段(距離較長)或大湖路(距離較短)-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道之路線。 本規劃路線行經鄉間農牧場,除了增添親子同樂,亦具有教育意義。 坡度:本路段最陡坡度約5%,在五福路及香村路路段,連續長度皆不超過一百公尺。 美山聯絡道路 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 元春牧場 香村路 大湖路 朱振福茶花園 中華路六段 五福路 名椿園 五福路 大福農場 4

6 規劃設計構想 路線選定 元培街 中華路五段 美山聯絡道路 竹14線(設計中) 明湖路 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 青青草原 青 草 湖 中華大學
路名 走向 斷面彈性 本案建議 中華路五段 南北 柴橋路 香村路 大湖路 大湖路167巷 東西 五福路二段 五福路一段 明湖路 路線選定 元培街 中華路五段 綜合挑戰區 由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道-中華路五段-元培街-香村路-大湖路167巷-大湖路(短途:接回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道)-大湖路-五福路二段-柴橋路(竹14線完工後可銜接回元培街)-明湖路-青草湖自行車道之路線。 坡度:此路線起伏較大,最大坡度出現在大湖路167巷銜接香村路處(約8%),因此作為挑戰區,沿途亦有青青草原、青草湖及中華大學作為主要休憩點。 美山聯絡道路 竹14線(設計中) 明湖路 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 青青草原 中華大學 元春牧場 名樁園 香村路 玄奘路(設計中) 大湖路167巷 柴橋路 大湖路 中華路六段 大湖路167巷 五福路

7 規劃設計構想 路型方案疊圖 中華路五段 元培街 美山聯絡道路 明湖路 香村路 柴橋路 中華路六段 大湖路167巷 景觀大道 大湖路 將綜合挑戰路線與親子休閒路線疊圖後可使香山自行車道行成迴圈,使之延續順接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道,將人潮從既有的自行車道引導至香山區自行車道,同時體驗到濱海美景及山區景致。 長興街273巷 五福路 6

8 規劃設計構想 車道配置原則 1.路寬4~6M道路: 因為路幅過小,僅在路面標示自行車圖示,並在路旁加強設立警示牌,告知汽機車需注意自行車使用者之安全。 2.路寬8~10M道路: 此道路有足夠寬度可劃分自行車道,依自行車道設計手冊建議最小寬度為1.2M,五福路部分路段因路幅不一,視現況縮減至0.9M或不畫設。 3.路寬28~40M道路: 此道路皆位於主要道路或是聯絡道路,考量到汽機車之車速偏快及路幅足夠的條件下,自行車設計的寬度可達1.2~1.5M,而在分隔以畫設車道線做區隔。 7

9 規劃設計構想 自行車道型式與規定比較 本案依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98年版(內政部營建署)所規定,與規劃各路型比較如下 項目 路名 是否
快慢車分道 自行車專用道/共用道 最小外側 路寬 本案所選 是否符合規定 中華路 專用道 1.7m >3m 符合 五福路 2m >2m 美山聯絡道路 元培街 共用道 3m 4m 大湖路 3.5m 柴橋路 香村路 明湖路167巷 明湖路(1) 明湖路(2) 長興街 8

10 規劃設計構想 各項指示牌設置原則 警示牌設置原則:有交叉路口時設置。 指示牌設置原則:每100m設置一支。
景點牌設置原則:路線範圍內之景點路口。 9

11 預期成果 本計畫將香山區自行車道定位在休閒及通勤兩大重點,結合週邊開放空間節點並改善現況設施,營造地區意象節點,提升生活品質。
本計畫將香山區自行車道定位在休閒及通勤兩大重點,結合週邊開放空間節點並改善現況設施,營造地區意象節點,提升生活品質。  減少機動車輛產生廢氣、噪音與道路空間擁擠情形,達到節能減碳創造生態樂活的永續新竹。 以本案自行車道多樣性優勢條件,落實道路空間改造,並銜接大眾運輸系統及周圍既有自行車道,發展綠色交通。 藉由自行車道與汽機車空間之改善,讓居民體認空間的轉化與提升,真正認同城市發展願景,營造社區共識與地方情感。

12 計畫緣起與目的 計畫緣起 工區 位置 計畫目的 工區位置
坡址野溪整治係為保育國土,減少土砂流失,降低溪溝沿線側邊坡之淺層崩塌與土石流發生機率。 整修崩塌坡面,去除危石,並視坡度陡緩,作適當之擋土護坡及導水設施。 上、下邊坡配合基礎保護工之構築及植生導入作業,藉以提昇水源涵養、防止土壤沖蝕及土地崩塌達到坡腳安定、坡面改善,營造自然優質之綠色環境。 自七二水災、卡玫基颱風、辛樂克及莫拉克颱風所挾帶豪雨引發之土石流、邊坡崩塌及土層滑動等坡地災害,危及居民之生命財產安全日鉅。 規劃辦理相關野溪整治、土石災害防治暨相關坡地保育,配合綠美化等相關措施,使坡地水土保持更為完備並做好國土保安。 計畫緣起 計畫目的 工區 位置 龍壽村 工區位置

13 環境水系 環境地質 龜山鄉主要河川包括南崁溪,大坑溪,楓樹坑溪,塔寮坑溪及兔子坑溪等。
本區河川為塔寮坑溪支流,塔寮坑溪,位在台灣台北盆地西南方,為大漢溪的支流。 環境地質 龜山鄉境地層主要為更新世林口層、中新世大寮層、木山層及更新世沖積層。 本工區大多落於第四紀沖積層,其主要為未固結之泥、礫石、砂土層,地層構造甚為單純。

14 規劃設計構想 課題一: 規劃設計及因應對策: 17.9 18.2 37.7 ◎溪流位於大青坑,三面環山,集水 面積大。
  面積大。  ◎下游既有聯外排水路是否足以容納   設計後之排洪量。 規劃設計及因應對策: ◎集水區面積約為60公頃,平均坡度   約9%,護岸高度需大於1.2m,河寬   須大於2.5m。 ◎本溪流50年洪峰量約17.9cms   新設計河道排洪量約為18.2cms   既有聯外排水道排洪量約為37.7cms 工區位置 50年洪峰量推估值(cms) 備註 計畫洪水量 17.9 集水面積約60ha 平均坡度9% 設計河道排洪量 18.2 護岸高1.2m 河道寬2.5m 通水斷面3.14m2 下游箱涵排洪量 37.7 箱涵高2m 箱涵寬4m 通水斷面8m2 4m 2m 2m 4m 12

15 規劃設計構想 課題二: 規劃設計及因應對策: ◎整治工區用地所有權屬。 ◎施工便道動線規劃。 ◎河道右側臨既有道路較近,設置施
 ◎河道右側臨既有道路較近,設置施   工便道,鄰近既有道路旁農民栽種   果樹,河道兩岸為舊製磚廠遺址,   為私有土地,須取得用地同意。  ◎經套疊地籍圖後,工區範圍前段大   致符合溪流所處地籍位置,後段因   截彎整治,若涉及私有土地,須取   得土地同意書。 河道地籍 施工便道約350m 整治河道約350m 13

16 規劃設計構想及預期成果 課題三: ◎河道經整治後,兩岸疑似填土層之邊 坡易造成崩落,增加河床淤積。 規劃設計:
整治前 整治後 課題三:  ◎河道經整治後,兩岸疑似填土層之邊   坡易造成崩落,增加河床淤積。 規劃設計: ◎河道整治約長350m,兩岸設置2~2.5m   高護岸,開挖背填土低於護岸頂15cm,   並退縮護岸1m後,再採上斜45。回填   ,並要求夯實度,避免砂土直接滑落   河床。 ◎表土裸露面進行植生工程。 整治前 整治後 邊坡整治完工後 邊坡整治完工半年後 整治前 整治後 14

17 工程設計整合應用 環境資料蒐集檢討 基本設計 細部設計圖說繪製 地形地物 地質狀況 環境水系 生態景觀 交通動線 工程測量 水文分析
水理計算 結構設計 細部設計圖說繪製 交通動線 生態景觀 穩定分析 規劃設計-CIVIL 3D 水文分析 結構設計-MIDAS 邊坡穩定-STABLE(WIN)

18 研究方向整合 研究背景 水土保持於野溪治理,主要皆已於河道中施做橫向水工 構造物,兩側護岸以混凝土或砌石為主。而水土保持手冊中, 已有對各種橫向水工構造物的設計提出說明,但實際進行整 治規劃設計時,設置何種構造物皆由設計者的經驗或想法去 決定,因此如果設計者的經驗不足或觀念有誤,皆會造成整 治成效不彰。

19 研究方向整合 研究目的 透過各種整治工法的成果分析或模擬,評估各種構造物 的優缺點,歸納建議各種治理工程間之配置及預估成果。

20 研究方向整合 研究方法: (一)整合3S研究找出各種整治工法治理後的成果 遙測探測(RS) 、衛星定位系統(GPS) 、地理資訊系統(GIS) (二)透過軟體模擬整治前後災害影響的範圍 (三)透過實際工程案例進行模擬結果的比對驗證 (四)研究國內、外常用水土保持工程之差異 (五)歸納建議各種治理工程間之配置及預估成果

21 -簡報結束- -謝謝指教-


Download ppt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專題討論(一) 整合應用 報告人:黃文彥 學 號 :5102042014 日 期 :102/11/0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