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3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4 GDP GNP NDP NNP FI 國民所得會計帳(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是有關各種國民所得的編製,可用來測度經濟 社會在一定期間內的經濟活動成果。

5 GDP 國民所得會計帳主要包括: NDP 國內生產毛額(GDP) 國民生產毛額(GNP) 其他各種國民所得
NNP FI 國民所得會計帳主要包括: 國內生產毛額(GDP) 國民生產毛額(GNP) 其他各種國民所得 例如國內生產淨額(NDP)、國民生產淨額 (NNP)、要素所得(FI)、個人所得(PI)與 可支配所得(DI)。

6 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衡量 1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係指一國國內於一定期間所生產之 所有最終產品(財貨與勞務)的市場價值合計; 是目前世界各國廣泛用以衡量一國經濟力的指標。 進一步說明如下頁:

7 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衡量 一國國內: 一定期間: 生產: 不分國籍,凡是在中華民國境內生產之所得,均 包括在內。
GDP為流量的觀念。 生產: 必須對生產活動有貢獻者才可以計入GDP。

8 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衡量 最終產品(final goods): 市場價值:
無論成品或半成品,凡直接提供消費、投資及對 外出口等,皆稱為最終產品。 市場價值: GDP的計算對象必須是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

9 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衡量 11.1.2 國內生產毛額的衡量 生產面觀點(Product Approach)
指一國國內於一定期間所生產之所有最終產品的 市場價值合計。生產面觀點之國內生產毛額計算 公式如下:

10 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衡量 𝑮𝑫𝑷=𝑪+ 𝑰 +𝑮+(𝑿−𝑴) 11.1.2 國內生產毛額的衡量
支出面觀點(Expenditure Approach) 指國內外於一定期間在本國國內所生產之所有最 終產品的支出合計。支出面觀點之國內生產毛額 計算公式如下: 𝑮𝑫𝑷=𝑪+ 𝑰 +𝑮+(𝑿−𝑴)

11 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衡量 GDP = w + r + i + 𝜋+ IBT +D 11.1.2 國內生產毛額的衡量
所得面觀點(Income Approach) 指國內外生產要素於一定期間內參與本國生產所 分配到的所得(即其創造之附加價值)合計,包 括工資(w)、地租(r)、利息(i)、利潤 (π)、間接稅淨額(IBT)及折舊(D)。所得 面分析之計算公式如下: GDP = w + r + i + 𝜋+ IBT +D

12 11.1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與衡量 11.1.2 國內生產毛額的衡量
生產面 GDP 的缺點為最終產品與中間產品有時 不易區分而造成混淆;所得面GDP則因為只計 算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而忽略地下經濟的 盛行;故GDP的三個衡量觀點中,以支出面觀 點所計算出的結果較準確。

13 11.2 其他各項國民的所得 國民生產毛額 國民生產毛額(GNP)係指全體國民於一定期 間內所生產所有最終產品(財貨與勞務)的市場 價值合計。 GNP的計算公式如下: GNP = GDP + 要素在國外所得淨額 = GDP + 本國國民參與外國生產之所得-外國國民參 與本國生產之所得 (11.4)

14 11.2 其他各項國民的所得 國內或國民生產淨額 國內生產淨額(NDP)或國民生產淨額(NNP) 係指國內(或國民)的生產毛額扣除資本設備折 舊後之餘額。 其計算公式如下: NDP = GDP-折舊 (11.5) NNP = GNP-折舊 (11.6)

15 11.2 其他各項國民的所得 要素所得 要素所得(FI)係指國內(或國民)以這些生 產要素參與生產所獲取之所得;其計算公式如下: 要素所得 = w + r + i + π (11.7) 國內要素所得 = GDP-折舊-間接稅淨額 (11.8) 國民要素所得 = GNP-折舊-間接稅淨額 (11.9)

16 11.2 其他各項國民的所得 個人所得 個人所得(PI)係指家計單位在一定期間內(通 常為一年)實際獲取之所得。其計算公式如下: PI =要素所得- 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未分配盈餘 -政府財產企業所得 + 國內外對家計的移轉性支付 (11.10)

17 11.2 其他各項國民的所得 可支配所得 可支配所得(DI)係指個人所得扣除直接稅後 的部份,能反應家庭生活水準高低。其計算公式 如下: 以2008年資料為例,臺灣家戶的可支配所得中, 80% 用於消費,20% 用於儲蓄。 DI = PI - 直接稅 = 消費(C)+ 儲蓄(S) (11.11)

18 11.3 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區分 NOMINAL GDP
名目GDP(nominal GDP)係指根據當期年價 格所衡量的GDP,通常以 Y 表示;而實質GDP (real GDP)則指根據基期年價格所衡量的 GDP,通常以 y 表示。 世界各國以名目GDP作為經濟體大小排名的依 據,但在計算一國之經濟成長率時,則是計算 實質GDP的成長率。 NOMINAL GDP

19 11.3 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區分 NOMINAL GDP 名目GDP與實質GDP之計算公式如下:

20 11.3 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區分 表11-1舉例說明名目GDP與實質GDP的計算。 名目GDP與實質GDP的關係可整理如下:

21 11.4 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以國內生產毛額衡量一國的經濟福利並未考慮 經濟公平、經濟內涵及經濟層次,這些缺失可 進一步列舉為下列八項: 無法反應所得分配是否平均。 地下經濟難以掌握。 漏掉未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 忽略休閒的價值。

22 11.4 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忽略產品品質的改善與生產技術的進步。 未扣除外部成本與無益產品。 無法顯示一國經濟結構狀況。
不易做國際間的比較。

23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關於所得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的衡量 指標,一般常用的有洛侖士曲線(Lorenze Curve)、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與最高 最低組之所得倍數。 由於三種指標皆是用來反應家戶之間所得分配 的「不均」程度,因此這三種指標也稱為所得 不均度指標(income inequality measure)。

24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洛侖士曲線 洛侖士曲線(Lorenze Curve)係以圖形衡量家 戶所得分配是否平均,如圖11-1 所示。 圖中,對角線 𝟎𝑵 表示所得分配絕對平均,因為 橫軸的家戶累計多少百分比,縱軸的所得累計百 分比也隨之等比例增加,代表每個家戶的所得完 全相同;而直角線 𝟎𝑴𝑵 則代表所得分配最不平 均,因為橫軸的家戶累計99個百分比的所得仍為 0,表示社會全部所得完全被某個家戶所獨占。

25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26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係將洛侖士曲線輔 以數據做分析,以確切衡量家戶所得分配是否平 均;其計算公式如下:

27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11.15)式中,G 代表基尼係數,A 代表洛侖 士曲線與對角線所夾之面積,而(A + B)則代 表對角線以下之三角形面積,如圖11-2所示。 基尼係數介乎0與1之間。當G = 0,表示所得分 配最公平;反之,當G = 1,表示所得分配最不 公平。

28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29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表11-2顯示2000~2015年以來,中國大陸的基尼 係數一直以來都在超越0.4警戒線的偏高級距之 上,自2000年的0.409攀升至2016年的0.465。 台灣之家戶所得分配比中國大陸來得公平。不過, 台灣之基尼係數正逐年提高,從2000年的0.325 提升到2016年的0.336,代表台灣社會各階層的 所得分配有些許惡化現象。

30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基尼係數 表11-2顯示2000~2015年以來,中國大陸的基尼 係數一直以來都在超越0.4警戒線的偏高級距之 上,自2000年的0.409攀升至2016年的0.465。 台灣之家戶所得分配比中國大陸來得公平。不過, 台灣之基尼係數正逐年提高,從2000年的0.325 提升到2016年的0.336,代表台灣社會各階層的 所得分配有些許惡化現象。

31

32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11.5.3 最高最低組之所得倍數
係先根據家戶所得高低分為五等分,則所得最高 前20% 相對於所得最低後20% 之倍數,即為最 高最低組之所得倍數。此倍數越大,表示所得分 配越不平均。

33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11.5.3 最高最低組之所得倍數
係先根據家戶所得高低分為五等分,則所得最高 前20% 相對於所得最低後20% 之倍數,即為最 高最低組之所得倍數。此倍數越大,表示所得分 配越不平均。 表11-3。

34

35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11.5.4 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與影響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 能力不同 職業差異
性別歧視(discrimination) 繼承財產多寡 習性不同 運氣

36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11.5.4 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與影響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其缺點為:
資源生產高所得所需之產品,導致資源分配不均; 使總合消費減少,有礙經濟持續成長; 貧富對立,引發社會動亂。

37 11.5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11.5.4 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與影響 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現象亦會產生下述二個優點: 可促進儲蓄及資本形成
可激勵人們的生產誘因

38 11.6 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 經濟福利淨額之測度公式 經濟福利淨額(NEW)之計算公式為:

39 11.6 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 11.6.4 綠色國民所得帳
表11-4顯示2015年台灣地區自然資源折耗及環境品 質質損合計663.3億元,佔GDP的0.40%,此一比重 相較2013年而言,顯示污染整治已有改善。 若將自然資源折耗及環境品質質損從GDP中扣除, 則2015年台灣綠色國民所得為16.7兆新台幣。 綠色國民所得= 國內生產毛額GDP-自然資源折耗 -環境品質質損(11.17)

40

41 結語 學習完本章後,相信同學對行政院主計處所編 製之 GDP 與 GNP 的定義及差異、名目 GDP 與 實質 GDP 的區別,以及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 均的基尼係數、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 等概念,應該有初步了解。

42 結語 日後,若報刊或雜誌上出現有關上述名詞的相 關報導(例如M型社會下的所得不均問題日益 惡化;日本少子高齡化減少消費支出,進而影 響經濟成長等)時,相信你將能以嶄新的思維 與分析能力享受閱讀時事的樂趣,並提出個人 的簡易論點與他人分享。

43 Q & A ?

44


Download ppt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