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一、概念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规划的技术要点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主要包括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和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模型预测法两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一、概念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规划的技术要点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主要包括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和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模型预测法两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一、概念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规划的技术要点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主要包括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和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模型预测法两种。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专项与总体的关系。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作为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完善,应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编制。

2 A.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必须保证一定的农田面积。 其技术路线为:按照目标年农产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来测算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具体分成三步: a.农作物单产预测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出目标年的单产水平。 b.农产品需求量预测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有关部门对人民生活不同发展水平的消费需求预测,测定满足人口发展所需的农副产品 (粮食、油料、蔬菜及动物性食品等) 数量,再加上一定的输人输出产品量,即可求得目标年全社会的农副产品需求总量。

3 c.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 将目标年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进行平衡,即可测定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一级保护面积)。 B.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模型预测法 通过建立人口—土地—经济系统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计算 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4 (2)间接测定法。 具体思路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现有耕地面积与预测建设用地面积之差,可采用人口预留法和系数预测法两种主要方法。 A.人口预留法。人口预留法即按历年人口增长趋势,预测人口增长高峰年和高峰年的人口总数;然后按建设部门规定的人均用地标准,测算出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它与现有耕地面积之差即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可用下式表示: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现有耕地—(人口高峰年城镇预测人口×城镇居民人均用地标准+人口高峰年农村预测人口×农村居民人均用地标准)

5 B.系数预测法 国家对各地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每年都有控制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可以测算出从现在至人口增长高峰年期间的耕地减少量,据此即可计算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重要指标的测定 (1)农作物单产预测方法。 趋势推导法 把农作物产量看成是光、热、气、土壤等环境因素与科技进步、投人水平和政策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反映变化的历史趋势和规律,由历史资料可以外推出目标年的单产。 专家系统法。影响农作物单产的因素是繁多的,有些因素是无法定量和无资料可借鉴的,特别是未来农作物的品种、耕地栽培技术和种植制度等,就需要采用专家咨询方法,请专家们依靠长期积累资料和经验作出预测。

6 (2)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方法 农产品需求量的预测可以通过历史人口生活消费的历史分析,来掌握消费水平变化的长期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消费水平。 (3)人口预测法 常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和劳动平衡法 (4)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A.根据人口增长高峰年城镇预测人口和农村人口增加数,以及建设部门确定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均用地指标,求得建设用地增加数。 B.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用系数推算法与定额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建设用地需求量。

7 1.实地勘查 以乡(镇)为单位,通过实地勘查,落实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保护区实地界线和建设预留地的范围。
三、划区定界 1.实地勘查 以乡(镇)为单位,通过实地勘查,落实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保护区实地界线和建设预留地的范围。 2.编号登记 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区和建设预留地进行编写登记,内容包括四至、面积、利用类型、保护级别和用地类型。 3.签订公约 在登记的基础上,签订保护公约,确定保护责任人,明确责任人的保护面积、界线、责任和奖惩制度。 4.设置标志 在保护片、块、区的界线上设置标志,标志牌上应有保护片、块和区分布示意图,保护范围,本保护片、块、区内基本农田面积、等级、期限、保护措施 (村规民约等)。保护标志一般应以县为单位统一编写。 划区定界系指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建设预留地的范围,在实地确定界线,并落实保护标志位置。

8 四、主要成果 1.乡(镇)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比例尺为1:10 000,图上应标明乡(镇)行政区域界线,居民点界线和各类用地界线。 2.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比例尺为l:5 000(或1:2 000),图上应标明行政村区域界线,村庄建设用地界线,耕地分布状况和其他各类用地界线。 3.乡(镇)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比例尺为1:10 000,图上应标明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界线,一、二级基本农田分布和界线,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和编号,其他各类用地界线。 4.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比例尺为1:5 000(或1:2 000),图上应标明建设用地规模和界线,一、二级基本农田分布和界线,一级保护区位置和编号,其他用地界线。

9 5.土地分等定级图 一般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上标出地块等级,有条件地区也可单独制图。
6.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规划图 7.乡 (镇) 和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说明书 主要表述划定的成果和依据,特别是图纸无法表述的内容。 主要包括: (1)现状经济社会调查资料、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2)人口(包括小城镇集聚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算方法和依据;

10 (4)村镇建设发展控制用地的测算方法和依据;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主要突出基本农田保护区、村镇建设发展控制用地和道路的布局。 (6)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管理办法等; (7)其他专题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书要附有现状资料调查表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等。

11 土地整理规划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Land Re-adjustment或Land Arrangement)系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二、土地整理的范畴和程序 (一) 土地整理的范畴 可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12 1.农地整理 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农地整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农田整治。 如兴建或改造沟渠和田间道路,建立或健全节水、节地、高效的排灌系统,建立农田防护林带,清除耕地中的坟头,填平农田中的废坑塘,以及平整土地等。 (2)农地改造。 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如改造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坡地改为梯田等。 (3)地块调整。 重点是把细碎、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山区除外),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

13 (4) 土地结构调整。 主要是开发利用滩涂、水域、荒草地等,以替换占用良田的园田、鱼池、牧草地,从而保持和增加耕地面积。 (5)宜农荒地的开发。 通过对未利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确定宜农地的分布与数量,然后有序地进行开发复垦。 (6)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包括村庄的治理,如治理“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并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增设公共、公益设施等。

14 2.市地整理 对城镇而言,土地整理主要是立足于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并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的需要,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并改善城市环境。 另外,交通、工矿用地整理也是建设用地整理的重要方面。

15 (二) 土地整理的规划程序 1.选择土地整理单元 收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的潜力,准备土地整理的资金和技术条件,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要求。 2.编制土地整理规划 根据选定单元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要求,编制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并经广泛征求土地整理参与者的意见,修改完善规划和设计后,申请批准。 3.审批土地整理方案 依据制定的法律或政策性规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审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经批准的,向社会公告后才准许其实施。

16 4.组织土地整理实施 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土地整理活动。 土地整理实施通过调查和测量确定权属,进行工程建设,经过土地评估并重新配置后,最终经登记发证的法律手段,确认整理成果。 5.土地整理成果检查验收 在完成土地整理任务,达到预定目标后,开展地籍更新、资料汇总和归档等工作,形成报告,经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查验收。 最后,宣布土地整理结束。

17 土地复垦规划 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 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称做土地复垦。 1.有计划地开发荒地以缓解人地矛盾。 2.各项生产建设正使大量土地遭到破 坏,不但使耕地减少,并使环境恶化,特别是采掘工业。严重影响地表的生态环境,常常引起塌陷、污染、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此外,占用耕地还会引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安置等社会问题。 搞好土地复垦是客观的需要,它对于增加土地资源、改变生态环境、改善工农关系、保障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均具有重要意义

18 二、废弃地类型 按废弃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 1. 矿区开采废弃地(含地下开采废弃地和露天开采废弃地) 2.燃煤发电排出的粉煤灰储灰场地 3.砖瓦窑废弃地 4.兴修水利、交通而挖废和占压的废弃地 5.农村废宅基地及废坑、塘等各种废弃地 6.因灾害、污染造成的各种废弃地

19 三、废弃地复垦规划 (一)复垦规划的原则 1.复垦应因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协调发展 2.废弃地复垦要和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并结合生产情况逐年实施。 3.复垦规划要与城镇(村)、道路水利等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做到地区建设布局合理化,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美化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4.复垦要与矿区和邻近企业的排矿、排土、排灰、排渣等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排放的废弃物充填挖损、塌陷的土地和地下采空区,既避免排放的废弃物另行占压土地,又解决了挖损、塌陷土地和地下采空区的充填物。

20 (二)复垦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1.现状调查 矿区内人口、耕地、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尤其要对塌陷区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2.复垦预测 进行采前规划的要进行复垦预测,可以分阶段预测。远期的要预测全部矿物采完时的土地破坏程度,中期的可预测较短周期(5~10年)的土地破坏程度。 3.确定复垦方向和治理目标 确定复垦方向要根据矿区的特点、市场要求、群众能接受、综合效益较高,要在废弃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来进行。 确定治理目标可采用一定的指标来反映,如开发利用率、复田比、水面率等。

21 4.编制复垦总体性规划 要在时空上安排各种最佳的复垦工作,并对与复垦有关的工程如村庄搬迁、水域规划、兴修道路等作出全面规划。
5.编制矿区土地复垦小区试验规划 在复垦之前就要做出示范工作,所以要进行试验。对复垦小区首先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地面整治措施,最后提出分期实施措施。 6.编制复垦实施计划 计划中提出分期实施项目、主要工程、三材总耗量、设备类型和数 量、工程总投资、单位面积复垦费、人员定额、年经营费预测、年收益预测、计算还本年限等。

22 7.开展复垦效益评价 评价实施复垦工程后可以达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 8.编制复垦规划成果 编写复垦方案报告并附以必要的图件和表格。

23 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称做土地整治规划。

24 一、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 (一)水土流失地现状调查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如下: A = R×K×L×S×C×P = RKLSCP 式中:A——单位面积的土壤侵蚀量(t/hm2); R——降雨因子; K——土壤可蚀性因子; L——坡长因子; S——坡度因子; C——林地管理因子; P——土壤保持措施因子(如梯田耕作、等高带状耕作)。

25 (二)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规划 水土流失地区植树种草主要有:水土保持林、水源防护林和护堤护岸林几种类型 1.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1)分水岭防护林。分水岭防护林主要配置在丘陵区的“梁”和“峁”上。 可控制径流起点,涵养水源,防止侵蚀发展与保护农田 . (2)水流调节林。 使地表水受到阻滞,以减低流速,分散水坡,增加渗透,防止冲刷,并减少进人溪流中的泥沙量。 (3)沟谷防护林。在丘陵山区,为防止沟头、沟岸及沟底因受地表径流的侵蚀、冲刷而继续塌陷下切,并带走大量泥沙淤塞河流、水库,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沿侵蚀沟的边沿、沟坡和沟底全部造林。

26 2.水源防护林的配置 为了防止池塘水库等水源的淤积和边坡崩塌,应在塘库周围地区营造保护林,以延长塘库的寿命和保护塘库的安全。 3.护堤护岸林的配置 为了阻止河流两岸土地崩塌,防止 河水泛滥,应结合工程治理营造护堤护岸林,以保护附近农田,安全,同时建立用材林、薪炭林基地

27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 1.梯田的种类 以梯田的断面形式分类,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式梯田和波浪梯田。

28 2.梯田配置 应考虑下列条件要求: (1)梯田一般应规划在25度以下的坡耕地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原则上应退耕还林还牧,发展多种经营。
2.梯田配置 应考虑下列条件要求: (1)梯田一般应规划在25度以下的坡耕地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原则上应退耕还林还牧,发展多种经营。 (2)配置时要统筹兼顾,对离水源、村庄近的坡地,应优先考虑修筑梯田,这样能使梯田尽快发挥其增产效果。 (3)要注意坡地机械化和水利化。 3.水平梯田设计 主要是确定田面宽度、田坎高度和田坎坡度的规格 。(见教材)

29 二、风沙地整治规划 (一)生物措施及配置 1.“三北”防护林体系 2.防风固沙林 营造防风固沙林可以固定流沙,变沙地为农、牧业生产用地,是风沙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3.护村林带 为防止流 沙威胁村庄,常在沙流边缘营造护村林带。

30 (二)工程措施及其配置 整治沙漠的工程措施种类繁多,材料各异,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乳化沥青固沙,卵石、砾石固沙及引水拉沙等。 工程措施都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需要与生物治沙措施结合。 工程措施见效快,但需要大量材料,也很费工,成本较高,一般在局部风沙严重威胁交通线和主要工矿基地的情况下可采取工程防治措施,如草方格沙障、乳化沥青固沙和引水拉沙。

31 土地利规划境影响评价 一、概念 1、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环境变化,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变化所进行的预测和评价,以及减缓环境变化的措施。 2、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次上的应用。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32 二、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分为可避免的和不可避免的 (1)“可避免的”环境影响的来源是规划缺陷,如规划内容失误、规划过程失真、规划组织失效。 (2) “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由于当代人对客观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缺乏认识,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具有局限性,以及对人类社会、自然界、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交互作用和变化规律认识不足而导致制定的规划具有缺陷。

33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规划分析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规划方案影响预测、分析、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评价结论和说明----监测与跟踪评价。

34 规划分析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 确定环境目标 评价指标 规划方案影响预测、分析、评价 公众参与
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修改规划目标或方案 评价结论 放弃规划 评价报告或说明 监测与跟踪评价

35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规划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目标确定、评价指标;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评价 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 监测与跟踪评价

36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主题 目标 指标 土地资源 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平衡对有限可利用土地的竞争性需求,维护重要的城镇中心。
1城市化地区面积/区域土地总面积(%) 2城市化地区绿地覆盖率(%) 3城市化地区绿地率(%) 4人均绿地、公共绿地面积(m2/人) 5林地面积/区域土地总面积(%) 6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 土地景观 保护具有环境价值的自然景观及动植物栖息地。 1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土地总面积(%) 2特色风景线长度(km) 3水域面积/区域土地总面积(%)

37 主题 目标 指标 土壤 保护土壤,维持高质量食品和其他食品的有效供应。 1侵蚀土壤年损失量(t/a) 2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3单位农田面积农药使用量(kg/k m2 ) 4单位农田面积化肥使用量(kg/k m2 ) 空气质量 控制空气污染、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效应、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1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废气年排放量 2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3单位土地面积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损耗的氧气层物质排放量。 4空气质量指数 5区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年日平均浓度及氧气每小时平均浓度。

38 主题 目标 指标 水环境 维护与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及水生环境,确保可获得充足的符合环境标准的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需求。 1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废水年排放量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3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4单位土地面积COD、BOD、石油类、挥发酚年排放量 5区域水环境COD、BOD、石油类、挥发酚平均浓度;区域水环境DO年平均浓度。

39 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思路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规划前后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分析、预测、评价。 常用方法 1、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测算方法 (1)年变化速率分析模型 某种用地年均变化速率=[(规划期面积-基期面积)/基期面积]/规划时间(T2-T1) (2)土地利用动态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速率=(i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总和/基期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规划时间(T2-T1)

40 (3)土地利用双向动态模型 式中: 由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到非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即转移面积; 非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转化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即新增面积; Si : 基期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S : 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率;

41 (4)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模型 式中:D:结构变化率; G0:基期i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 Gt:t期i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

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区域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区域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 根据有关研究,将陆地生态系统分为6种土地利用类型、9种生态服务功能,可得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差异较大,说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必然带来服务功能结构的变化。因此,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核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成为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方法。

43 3、生态足迹分析法 用于测量人类生存所需的真实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将区域规划前后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相比较,就能判断规划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 4、碳氧平衡评价法 生态用地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区域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的土地。 在众多难以量化的生态功能因子中,选择生态用地的气体调节功能作为“最小因子”,应用碳氧平衡法确定规划区域一定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生态用地的供求状况。

44 六、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 1、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的必要性 2、主要内容 (1)评价依据(2)评价标准与导则 (3)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质量预报动态数据库(4)软件与工具(5)污染源数据库(6)环境专家数据库(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相关信息(8)污染物排放系数(9)专业数据库(10)与环评相关信息 3、数据库设计

45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 一、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图 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 一、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图 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为了详细反映细部设计和便于工程施工的需要,经常还编制居民点规划图、各类工程规划设计图,如渠道纵横断面图、道路断面图、水工建筑物设计图等,以及单项规划图,如林业规划图、作物布局图、水土保持规划图等。

46 (二)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系指全部规划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管理体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居民点的布局,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部规划,水利、道路、林带等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基本建设投资,以及规划实施与经济效益概算等。 规划编制的目的在于实施,规划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47 (三)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包括上级有关指示,如发展方向、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以及规划方案审查决议、有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协议、调查资料与图表,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 (四)施工图及实施计划 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现场铺图所需绘制的施工图件,执行规划方案的总安排和逐年实施计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监测体系。

48 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 (一)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程序 以复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在设计程序上,分为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规划人员将所规划的内容,从“骨架”性项目到具体项目,逐项绘制到图上,要求界线基本准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整个规划设计的意图。 要求对整个规划方案或某些单项(部分)设计项目,提出几个不同方案,以供进行比较选择,并经过领导审议和群众讨论,形成规划草图(初步设计图)。

49 技术设计属精确设计,在优质复制图上进行,要求对各规划项目进行精确的设计。无论是界线或面积,在图上都应准确无误,并可按技术设计图来计算面积和进行现场定界工作。
技术设计完成后,即可进行清绘整饰,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主要成果

50 (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清绘 所谓清绘,就是在技术设计图上用绘图墨水进行最后的绘制,以达到提高制图工艺水平和图面定线的目的。

51 (三)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整饰 1.图廓 图廓一般由内图廓和外图廓线所组成。内图廓线是规划图图面范围的界线,外图廓线的主要作用在于整饰图面。 2.比例尺 为了便于阅读和使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必须标明比例尺。比例尺通常有数字和直线两种表示方法。用数字标注时,其位置可写在图名的下面,或与指北针、风向频率图一起放在图的左右上方。直线比例尺通常绘制在图面下方的中、右位置。

52 3.指北针 当土地利用规划图受图形影响不能按坐标网截取图面时,也就是说图面不能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安排时,应在图上绘出指北针,指北针的箭头处要注明“北”字(或用“N’’代表)。 指北针也可以与风向频率图合并在一起。指北针的位置通常在图名的左右侧,即图面的左右上方。 4.图名及图签 土地利用规划图顶端中央为图名(××单位土地利用规划图),图的右下角,一般绘制图签(亦称“图标”)。注明负责规划单位和个人,单位技术负责人,制图、绘图、校对和审核人员的姓名。

53 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的适当位置,还要绘制图例、土地利用统计表、图幅接合表以及轮作计划表等等,以便全面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并便于阅读和运用规划图纸。

54

55 (四)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的编写 1.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I)前言。主要说明规划工作的时间、参加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基础资料的来源、工作过程及存在问题等。 (2)基本情况。简要说明规划土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如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社会经济情况(如人口、劳力、土地、主要生产设备、交通、土地利用及经济水平)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3)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包括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任务、措施等。

56 (4)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包括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利用潜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
(5)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各项建设用地规划。 (6)农业用地规划。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规划。 (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8)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 (9)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措施。

57 2.土地规划说明书的编写方法 应先拟订编写纲目,然后着手书写。文字要简明扼要,语言生动,论据具体有力。既要照顾到规划的先后顺序,使前呼后应,又要突出重点,可以采取分工协作、汇总协调的办法进行编写。

58 第二节规划方案的实施 包括现场铺图和编制实施计划两个部分 一、现场铺图的准备
1.检查地图质量 首先应深入现场,检查地图的质量,了解并根据地形条件、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工作条件和放线要求,确定铺图的方法。 2.补测工作 检查土地规划技术设计图的质量,确定未定的角度与直线长度。 3.制定铺图工作计划 包括使用仪器的种类、数量、人员组织、工作程序和进度要求等。 4.绘制施工图 施工图即技术设计图的复制或放大,为便于携带和使用,施工图可根据铺图程序、进度而分区绘制。

59 二、规划方案实施计划 在铺图的同时,应当编制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以全面执行规划方案,其中包括:开垦栽植(农作物、饲料、果林)、土地开发复垦、工程施工等一系列计划的实施。 通过实施计划,明确划分各项具体计划逐年实现的规模,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数量及其来源,保证程度及平衡措施。

60 谢谢!


Download ppt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一、概念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规划的技术要点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主要包括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和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模型预测法两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