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雄市愛河自行車道使用者遊憩涉入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
報 告 者:龔聰莉 指導老師:李明聰 單 位: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報告日期:98年5月15日
2
報告綱要 前言 文獻回顧 研究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3
前言-1 自行車自十九世紀初發明以來,在不同的年代,扮演全然不同的角色,在二十一世紀,騎自行車已變成休閒、運動的角色。
為迎接2009年高雄世運會、營造更健康的生活與休閒環境,高雄市政府積極建構優質安全的自行車路線,發展出多樣化區位型態的自行車系統,提供高雄市民一結合人文與自然景觀的休閒空間。 市府極力推動環保生態城市,努力增設自行車道,沿愛河、前鎮河及後勁溪河道及旗津海岸,總共已建構長達63.8公里的自行車道,並提供社區民眾舒適安全的騎乘空間。
4
前言-2 自行車使用者長時間參與或對自行車相關活動關注程度愈高,其涉入成分也愈高,個人會在較短時間內對某活動形成依賴感之後,會對與活動相關的遊憩環境產生認同感。 當人們投入自己喜好的休閒活動時會感受到興奮、投入、專注等心理狀態的程度,能了解及感受所接觸的區域,因此自行車使用者隨時間形成多重的感情,較容易發展出對地方較強烈的情感,則形成地方依附。
5
文 獻 回 顧
6
遊憩涉入 Havitz和Dimanche(1990),休閒涉入是指個體對特定休閒活動產生情感投入及動機、興奮等心理狀態。
Rothschild(1984) 、 Havitz和Dimanche(1999),將涉入定義為個體與遊憩活動、旅遊地點、或是相關遊憩設備及產品間無法觀察出的刺激、興趣之覺醒的心理狀態,並可藉由特定的刺激或是情境影響,具有可驅動行為的特性。 McIntyre和Pigram(1992),將遊客對休閒、遊憩及觀光等活動之持久涉入、情感依附及承諾,發展出對遊憩涉入之量表,將遊憩涉入區分為吸引力(attraction)、自我表現(self expression)及生活形態中心(centrality of lifestyle)三個部份,組合成休閒遊憩活動涉入之概念。
7
地方依附-1 Galliano和Leoffler(1999),地方(Place)不只是位在某個空間中,更為一個有意義、意向和感覺價值的中心,一個動人的,有感情所附著的焦點,一個令人感覺到充滿意義的地方。 社會科學將地方分為三個涵意,分別為地理區位,指從事社會經濟和經濟活動的分布區域;場所,指日常生活和社會相互影響的場所;地方意涵,指對於場所認同和歸屬的情感連結,而歸屬感相近的語意表達就是「場所認同」。
8
地方依附-2 Moore和Graefe(1994);Bricker和Kerstetter(2000);Williams(2000),一般文獻對於地方依附感有兩個面向,即是心理依附: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和功能性依附:地方依賴(Place dependence)。 透過心理層面上對於地方的情感是屬於心理依附,地方在居民的內心中是無法被取代的;而以地方為活動的場所空間,透過行為、活動的傳導來產生特別的依賴,來達到地方居民的目標和價值是屬於功能性的依附,因使用功能而產生的情感依附是可以被取代的。
9
研 究 方 法
10
研究架構 參考文獻:Gross和 Brown(2008)
11
研究範圍 以至高雄市愛河自行車道從事遊憩活動騎乘自行車者為研究對象。 研究地點主要為新庄仔路與河堤路口及真愛碼頭服務處。
考量受訪者填答能力,因此選擇年滿16歲以上之騎乘者為主。
12
調查方法 本研究抽樣方法採取便利抽樣法,進行實地訪問調查。
研究於2008年5月份經過50份預測問卷,以信度與項目分析後,修改不適當、語意模糊、引導作答等類型的問題後,共發放410份問卷,有效問卷350份,回收問卷有效率85 %。
13
問卷設計 問卷之對象為至愛河自行車道騎乘之使用者,問卷共 分為五個部份: ●第一部份測量遊憩涉入分為「吸引力」、「自我表
●第一部份測量遊憩涉入分為「吸引力」、「自我表 現」、「生活型態中心」三構面,共19個題項。 ●第二部份為測量地方依附分為「地方依賴」及「地 方認同」二構面,「地方依賴」,有8個題項。 ●第三部份為「地方認同」,有6個題項。 ●第四部份為自行車道使用者之屬性,共5個題項。 ●第五部份為自行車道使用者社經背景,共6個題項。
14
分析方法 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12.0以及LISREL 8.80進行分析檢定。
15
結果與討論
16
問卷發放地點與份數 148 107 95 % 42.3 30.6 27.1 地點 新庄仔路與河堤路口 真愛碼頭服務處 中央公園 份數
有效問卷總份數:350份
17
受訪者性別 男性 56.6 % 女性 43.4 %
18
受訪者年齡 16~20歲 4.6 % 46~50歲 12.6 % 61歲以上 1.7% 21~25歲 7.4 % 41~45歲 22.0 %
7.4 % 41~45歲 22.0 % 26~30歲 12.3 % 31~35歲 12.8 % 36~40歲 26.6 %
19
受訪者教育程度 國中 4.6 % 高中職 24.6 % 研究所 1.4 % 大學 35.4% 專科 34.0 %
20
受訪者個人平均月收入 60,001~80,000元 7.7 % 20,000元以下 15.4 % 40,001~60,000元 21.0 %
20,001~40,000元 51.7 %
21
受訪者職業
22
One-way 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 針對不同社經背景與自行車道使用者屬性探討其遊憩涉入(吸引力、自我表現與生活型態中心)和地方依附(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是否有差異性存在。
項目 性別P值 年齡P值 教育程度P值 個人平均月收入P值 目前居住地P值 騎乘次數P值 自行車來源P值 來此交通工具P值 吸引力 0.506 0.010 0.053 0.155 0.000 0.127 0.007 自我表現 0.595 0.001 0.117 0.009 0.213 0.093 生活型態中心 0.198 0.011 0.098 0.025 地方依賴 8.500 0.051 0.002 0.200 0.078 地方認同 0.004 0.331 0.110 0.038
23
One-way 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2
經由事後檢定發現年齡「41~45歲」比「21~25歲」有較高的涉入程度,推論居住較近者使用此車道頻率較高,且會騎自行車來此車道,認為愛河自行車道易於親近,生活也與當地有關連。 在從事自行車活動時,男性比女性較願意真實的表現自己,同時也樂於其他人看見。 目前居住地方面「三民區」和「左營區」比「前金區」、「小港區」有較高的涉入程度。 個人平均月收入60,001~80,000以上有較高可支配的金錢使用在自行車參與上。 每月平均來此騎乘次數愈多在地方依賴中來此騎乘次數每週2次與每週3次以上之受訪者比每週1次有顯著性差異,推論居住在愛河自行車道附近居民,因離車道近,且會定期來此騎乘自行車對當地有較多的情感依賴。 在地方認同中來此騎乘次數每週2次與每週3次以上之受訪者比每週1次有顯著性差異,推論41~45歲以上年齡層因在當地居住時間較久且會定期騎乘自行車來使用此車道,對當地的情感與責任感有較深的連結等因素。
24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結構模型分析
各構面結構模型分析
25
比較適配指標(CFI)為0.93、適配度指標(GFI)是0.90
規範適配指標(NFI)為0.93 、增值適配指標(IFI)為0.93 評估這些指標顯示出之結果為良好之合適數據模型
26
SEM分析結果-1 本研究經驗證性因素分析後,進行整體SEM分析,遊憩涉入構面分為吸引力、自我表現和生活型態中心,地方依附構面分為地方認同與地方依賴。 本模式的適配度如下:χ2值 = 、χ2/df = 2.81、GFI = 0.90、AGFI = 0.90、CFI = 0.93、NFI = 0.93、NNFI = 0.93、IFI = 0.93、RFI = 0.91、RMR = 0.048、RMSEA = 0.043。 所有配適度指標皆符合標準值,顯示本模式具有良好適配度。
27
SEM分析結果-2 整體而言顯示遊憩涉入之吸引力對地方依賴呈負向關係(-0.49) 自我表現對地方依賴呈負向關係(-0.059)
生活型態中心對地方依賴有較強烈的意見呈正向關係(1.36) 吸引力對地方認同呈負向關係(-0.57)。 自我表現對地方認同呈正向關係(0.11) 生活型態中心對地方認同呈正向關係(1.28)
28
結論與建議
29
結論與建議-1 本架構是以遊憩涉入是否會影響到地方依附作為本架構之主體,進行結構方程式分析。其中遊憩涉入以「吸引力」、「自我表現」、「生活型態中心」三構面架構而成;地方依附是以「地方依賴」、「地方認同」兩構面架構而成。 研究結果遊憩涉入對地方依附是有顯著相關,此與Kyle等(2004b)以阿帕拉契山步道為例,其遊憩涉入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的驗證結果相同 :不同的遊憩活動中,以登山者和划船者之遊憩涉入中的中心性構面,最能顯著影響地方依附的程度。 與本研究以愛河自行車道為例對照,遊憩涉入中的生活型態中心構面最能顯著影響地方依附的程度相同。顯示居住愛河附近的居民,把愛河自行車道當成主要的生活重心。
30
結論與建議-2 自行車道規劃設置方面,由於高油價時代來臨,自行車不只是假日或休閒時的遊憩工具,同時也形成為一般通勤的交通工具。因此政府在規劃自行車道時應該有市區規劃的自行車道,給上班族在市區有安全的騎單車環境。 本研究中自行車道使用者已普遍認為高雄自行車道之環境、設施及資源是適合騎自行車的場所之條件,但仍有相關設施需多加強,如:封閉性車道之實施、衛生設施之設置、停車場之設置等。 舉辦自行車相關活動,推動無污染健康城市環境,號召喜愛自行車休閒運動的民眾,結合相關資源,建議自行車業者一同推廣親子同遊、增進家庭和樂及全民自行車運動風氣,喚起以騎自行車健身的方式,體驗騎乘自行車的逍遙與自在,暨提倡市民正當的休閒活動。
31
感謝聆聽 請多多指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