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課程發展與社會演化關係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資訊社會 課程模態 舊課程 新課程 新新課程 關鍵智慧 IQ EQ CQ 學生特質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課程發展與社會演化關係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資訊社會 課程模態 舊課程 新課程 新新課程 關鍵智慧 IQ EQ CQ 學生特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課程發展與社會演化關係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資訊社會 課程模態 舊課程 新課程 新新課程 關鍵智慧 IQ EQ CQ 學生特質
演化階段 發展層面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資訊社會 課程模態 舊課程 新課程 新新課程 關鍵智慧 IQ EQ CQ 學生特質 舊人類(OP) 新人類(NP) 新新人類 (NNP) 教學策略 單面向 多面向 網路化 評量方式 紙筆 多元 動態 理論典範 古典力學 相對理論 混沌理論

2 九年一貫課程興起的時代背景

3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領域與基本能力之關係

4 嘉達納的多元智慧 智慧類型 國外代表人物 國內代表人物 1.語言智慧 莎士比亞 高行健、余秋雨 2.數學邏輯智慧 愛因思坦 丁肇中、李遠哲
3.視覺空間智慧 畢卡索 郎靜山、貝聿銘 4.音樂智慧 貝多芬 馬友友、林昭亮 5.身體動覺智慧 愛迪生 紀政、張德培 6.人際智慧 泰瑞莎 馬英九、趙寧 7.自省智慧 狄更生 釋證嚴、星雲 8.自然探索智慧 珍古德 劉奇偉、吳炫三

5 九年一貫制課程與多元智慧之比較 學習領域 基本能力 九年一貫制課程 多元智慧 語文 語文智慧 健康與體能 肢體運作智慧 社會 人際智慧
藝術與人文 空間、音樂智慧 數學 數學邏輯智慧 自然與生活科技 自然探索、數學邏輯智慧 綜合活動 人際與內省智慧 基本能力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內省智慧 欣賞、表現與創新 音樂、空間、身體動覺智慧 表達、溝通與分享 語文、身體動覺、人際智慧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規劃、組織與實踐 運用科技與資訊 主動探所與研究 自然探索智慧 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6 九年一貫所面臨之問題 壹、師資培育的問題 貳、課程統整的問題 參、教師適應問題 肆、家長觀念問題 伍、相關配套問題

7 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策略 壹、正確瞭解九年一貫課程內涵 貳、建立彈性變革的教育基本共識 參、強化統整課程的教學策略
肆、健全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組織 伍、培養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 陸、加強教師機構輔導功能

8 Tyler 的課程發展模式

9 Hunkins 的課程發展模式

10 進行需求分析的建議方法 1.規劃時間及人力資源,以進行需求分析。 2.決定可提供資料做分析的人士:教師、學校、家長、 行政人員、社區人士等。
3.創造或取得蒐集資料的工具:調查、會議、問卷、測驗結果、訪談等。 4.決定時間表。 5.運用不同的工具進行需求分析。 6.分析資料,確認存在於課程目的與學生表現之間的差距。 7.決定什麼需求或差距能夠及(或)必須反映於課程中。 8.依據學校與社區人士認為重要的事項,將必須關注的需求 列出優先次序。 9.從優先的需求中設定目的與目標。

11 課程發展取向綜覽 取向 主要假定 課程觀點 技術-科學 可確認及使用主要的步驟 可選擇與組織知識的要素 課程發展有高度客觀性與邏輯性
各部分知識的摘要 課程發展是理性的,包括重要的決定點。 課程是內容及經驗的組織與傳授 基於最近的認知理論 課程基於師生自然的認知傾向 課程發展包括決定重要的活動/任務分析;基於課程從終點到起點的主要決定階段 課程是傳授規劃好的內容與經驗 課程可以被解構成不同的部分或任務 課程是讓學生從事不同的與有意義的任務 非技術-非科學 課程發展是主觀的、個人的、美學的、互動的 視課程為注重品質的活動 課程發展是「專業對話」 視課程為對話 課程發展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動態歷程 課程是人们互動中突發的現象;課程是動態與不確定性的系統。

12 世界知識到學校知識 知識 內容 知識 (KNOWLEDGE) (CONTENT) (KNOWLEDGE) (瞭解可採用的 (為達成教育目的
學校內容) 內容 (CONTENT) (為達成教育目的 而選自知識來源) 知識 (KNOWLEDGE) (資訊的正式組織)

13 設計的要素 目標 教材 方法與組織 評鑑

14 課程設計的來源 一、科學作為來源 二、社會作為來源 三、永恆與神聖的來源 (eternal and divine sources)
四、知識作為來源 五、學習者作為來源

15 概念架構:水平與垂直組織 -水平組織 課程設計,包含課程成分與要素的組織,存在著兩個基本的組織面向:水平與組織。水平組織(horizontal organization)是使課程工作者著重於課程範圍(scope)與統整(integration)的概念,也就是將課程要素並列的安排。例如將不同科目的內容(例如歷史、人類學與社會學)安排在當代研究一門課程裡的水平組織。

16 概念架構:水平與垂直組織 -垂直組織 垂直組織(vertical organization)是強調順序性(sequence)與繼續性(continuity)的概念,係有關課程設計要素縱的位置安排。例如將「家庭」的單元放在一年級的社會科中,而將「社區」的單元放在二年級的社會科中,就是垂直組織的一個例子。

17 設計層面的考量 1.範圍 2.順序性 3.繼續性 4.統整 5.銜接(articulation)與平衡(balance)

18 主要課程設計綜覽 設計 課程強調 基本哲學 來源 學科中心 科目設計 學科設計 廣域設計 相關設計 歷程設計 分離的科目
學術性學科(數理、生物、心理學等) 科技整合的科目與學術性學科 分離的科目、學科聯繫但維持學科完整 不同學科的程序性知識;資訊處理、思考的一般方法 精粹、永恆主義 精粹、進步主義 進步主義 科學、知識 社會、知識 知識 心理學、知識 學習者中心 兒童中心設計 經驗中心設計 激進的設計 人文主義設計 兒童的興趣與需求 經驗與兒童的興趣 經驗、興趣、個人與群體的需求 重建主義 重建主義、存在主義 兒童 兒童、社會 問題中心 生活情境設計 核心設計 社會問題、重建主義設計 生活(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 社會及其問題的焦點 進步主義、重建主義 社會 兒童、永恆、真理

19 課程發展與設計範例- 學習活動單設計 p1

20 課程發展與設計 範例- 學習活動單設計 p2

21 課程發展與設計範例- 學期計畫設計 p1

22 課程發展與設計範例- 學期計畫設計 p2

23 課程發展與設計範例- 學校統整課程設計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


Download ppt "課程發展與社會演化關係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資訊社會 課程模態 舊課程 新課程 新新課程 關鍵智慧 IQ EQ CQ 學生特質"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