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 (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 (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 (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原始投入是指未經加工的生產要素,是任何生產活動的最基本 元素,無法再分解或還原的生產要素。 中間投入是指由原始投入加工而成,用於生產的中間過程者。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3 生產要素 (二) 生產工具概稱為資本,自工業革命到二十世紀中葉間即屬資本 累積之經濟發展史,而自二十世紀後,除實體資本(physical capital)外,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亦急速累積。 企業能力則是整合各種生產要素,創造出產品的能力。又稱為 無形的生產要素。 企業在將產品銷售收入支付勞動、土地、資本的報酬之後若有 剩餘則歸企業主,故企業能力之報酬即為一種剩餘求償權 (residual claims)。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4 勞動生產力 在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下, 勞動的邊際生產力遞減,這是 報酬遞減法則。
邊際產值(VMP)= 產品價 格(P)× 邊際產量(MP)。 邊際產量即為邊際生產力。 在最適雇用量下:邊際產量 (MP)= 工資率∕產品價格= W∕P。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5 最適雇用量的決定 使利潤極大化的勞動雇用量是當 勞動的單位成本等於邊際產值時。 故 MP 即為廠商之勞動需求線。
此分析除適用於勞動外,亦適用 於其他生產要素。 此分析之適用須假設生產者面對 完全競爭的商品及要素市場,因 此商品與要素的價格均為固定不 變。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6 影響勞動需求的因素 影響勞動需求的因素: 勞動需求與勞動產值間息息相關。 勞動產值 = 產品價格 × 邊際生產力。
商品價格:邊際生產力固定下,商品價格愈高,勞動需求愈 大。 其他生產要素:一般而言,當商品價格固定下,和勞動搭配 的生產要素愈多,勞動的邊際產量愈大,勞動需求也愈多。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7 勞動供給 (一) 在圖 8.2 中,橫軸是休閒的天數,縱軸是消費。
圖中 A 表示一年當中每天都休閒而不工作。B 則表示 365 天均工作,假設工資率為 1,000 元,商品價格為 P,則全年消費為 365,000/P 單位。 因此: 消費 = 1,000*(365 - X)/P = (365, ,000X)/P 真正影響勞動供給量的是 W/P 。稱為「實質工資率」,以小寫的 w 代表之:w = W/P。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8 勞動供給 (二) 我們可以把消費與休閒當成兩種「商 品」看待,繪出勞動者的無異曲線。 無異曲線和 AB 直線相切點,就是勞 動者的最佳抉擇。
當工資率為1,000 時,無異曲線 U0 和 AB 直線相切於 E0 點。此時休 閒天數是 D0、工作天數是 ( D0 ) 。 假設工資率提高為 1,200 元,此時選擇 組合線變為 AC。無異曲線 U1 和 AC 相切於 E1 點。 E1 相應的休閒天數減為 D1 天、工 作天數變成 (365 - D1) 天,較工資 率為 1,000 元時提高了。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9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當工資率提高時,對個人的選擇產生兩項效果:
第一是工資率提高以後,休閒的機會成本增加了;機會成本 的增加驅使每個人減少休閒,這種效果稱為替代效果 (substitution effect)。 第二是工資率提高以後,相同的工作天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較以前富有,因此可以少工作多休閒,這 種效果即是所得效果 (income effect)。 替代效果令人多工作、所得效果令人少工作,因此工資率上升 是否會提高工作意願,端視兩種效果孰大孰小而定。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0 勞動供給曲線的導出 圖 8.3 的縱軸是 W/P,橫軸是人天數; 人天數就是願意工作的人數乘以每 人願意工作的天數。
保留工資率:當實質工資低於保留 工資率時,沒有人願意工作,這個 工資率稱為 (reservation wage)。也 就是圖中的 w0 。 圖 8.3 亦顯示:當工資率在較低水準 時,工資率上升則勞動供給量增加; 但當工資率到達 w1 的水準之後;工 資率上升反而造成勞動供給量減少, 產生後彎 (backward bending)。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1 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 工資率是休閒的機會成本,當工資率上升時,休閒的成本增加, 因此工作的意願提高,此稱為替代效果。但工資率上升時,可 享受較高的所得,所得效果可能使休閒的需求增加,因而工作 意願減少。工資率上升是否會提高工作意願,視替代效果和所 得效果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勞動供給曲線會後彎。 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 非工作所得 — 非工作所得多,工作意願降低。 教育 — 教育是一種投資;受教育必須放棄工作機會。 所得稅 — 所得稅使淨工資下降,產生替代和所得效果。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2 勞動市場的供需 勞動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勞動市場的均衡。 失業是指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可能有兩種原因: 失業者只是尚未找到理想的雇主。
W/P=w 勞動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勞動市場的均衡。 失業是指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可能有兩種原因: 失業者只是尚未找到理想的雇主。 根本沒有工作機會。如圖 8.4,當工 資率變為 w1 時,此時會有 L2–L1 的勞 動量沒有工作機會。 勞工之間工資的差異原因: 勞工本身的工作能力和經驗不同, 工作條件 (環境、時段) 不同造成補償 性差異 (compensation differential)。 w1 w0 E0 S D L0 L2 L1 勞動量 (人天) 圖 8.4 勞動市場的均衡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3 土地的供需 (一) 一個國家的土地供給總量不變。但就一個國家裡的各種經濟活 動而言,土地的供給卻是可以變動的。
一個國家的土地供給總量不變。但就一個國家裡的各種經濟活 動而言,土地的供給卻是可以變動的。 土地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土地的價格。 土地和資本 (廠房及機器設備) 一樣可永續使用。因此土地作為 生產要素,其價格也應該用租賃成本的觀念來了解。 土地的價格是在一特定時間內使用每單位土地的成本,一般習 稱地租。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4 土地的供需 (二) 市場均衡時的地租為 m0,土地的供給量永遠是 T0。 經濟租是指任何高於要素機會成本的報酬。
全國的土地雖然供給不變,但對某一產業而言,土地的供給是可變的。 故利用土地邊際產值較高之產業其需求線可能如 D1 所示,較原先的 D0 為高。此時該產業可以支付的地租為m1。 地租 (元) S T0 E1 D1 E0 D0 m1 m0 土地量 (平方公尺) 圖 8.5 土地的供給的與需求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5 要素報酬的分配 勞工薪資+資本報酬+地租 +企業利潤+政府稅收=企 業總收益。表中之資本報酬 包含地租和企業利潤。
人們因持有生產要素而由生 產中獲得報酬。所得是否平 均,主要決定於生產要素的 持有是否平均。除少數例外, 一般而言,每個人的勞動稟 賦相當平均而資本分配則相 當不平均。 粗略而言,薪資所得在國民 所得中所佔的比率愈高,所 得分配可能愈平均。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6 所得分配 (一) 所得分配的衡量以家計單位的可支配所得為計算基準,而非以 個人為計算基礎。所得分配有兩種基本衡量指標:
層級所得比:最常見的切割方法為分成五級 吉尼係數 層級所得比:所得最高的 20% 家庭的每戶平均所得除以所得最 低的 20% 家庭的每戶平均所得。 指標越高,所得不均度越高。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7 所得分配 (二) 羅倫茲曲線 (Lorenz curve): 橫軸為依所得由低至高排列之 累計戶數 縱軸為其對應之累計所得
如果一個社會裡的每個家庭所得 均相同,那麼 20% 的家戶累計所 得即占全社會所得的 20%…依此 類推。羅倫茲曲線就變成 OE 這 條對角線。 OE 可視為是所得分 配「絕對平均」的線, 羅倫茲曲線和 OE 愈靠近則表示 所得分配愈平均。 圖 8.6 羅倫茲曲線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8 吉尼係數 (Gini Coefficient)
吉尼係數:是用來衡量羅倫茲曲 線和對角線距離的遠近。 吉尼係數 = 從圖 8.7 的建構可以看出吉尼係 數必定介於 0 與 1 之間。 吉尼係數等於 0 表示所得分配是 絕對的平均;吉尼係數等於 1 (當 1 戶人家占有全社會的所得時), 表示所得分配是絕對的不平均。 圖 8.6 羅倫茲曲線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19 台灣家庭所得分配狀況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20 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的要素需求* 商品市場不完全競爭時: 邊際產出收益(MRP)= 邊際收益(MR)× 邊際產量(MP)。
當邊際產出收益(MRP)= 工資率(W)時可知最適雇用水準。 商品市場完全競爭時,MRP = VMP。 若放棄要素市場與商品市場為完全競爭之假設,則生產者雇用 生產要素的原則為: 邊際產出收益(MRP)= 邊際要素成本(MFC)。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21 End of Chapter 8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Download ppt "生產要素 (一)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 (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