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Markus Karjalainen Modified 5年之前
2
Chapter 12 貨幣政策工具與操作
3
了解公開市場操作的影響 了解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 能說明公開市場操作的優越性 了解貼現政策的作用 了解存款準備率的作用和影響 認識選擇性信用管制
4
公開市場操作 1/2 公開市場操作係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買賣債票券,藉以影響貨幣供給額與利率水準。
公開市場買進操作屬於擴張性操作;公開市場賣出操作屬於緊縮性操作。 按操作目標的不同,公開市場操作可區分為動態操作與防衛操作。前者目的在於積極地改變準備金與貨幣基數;後者目的在於抵銷外來因素對準備金與貨幣基數的干擾。
5
公開市場操作 2/2 圖12-1 公開市場擴張性與緊縮性操作
6
準備金需求曲線 銀行的準備金需求,包括法定或應提準備金的需求及超額準備金的需求。
拆款利率形同銀行握有超額準備的機會成本,所以拆款利率愈高(低),超額準備金的需求愈低(高)。因此,準備金需求量和拆款利率呈反方向關係。 圖12-2 準備金市場供需
7
準備金供給曲線 銀行的準備金供給來源可分為「借入準備」(貼現放款)和「非借入準備」。
圖12-2中供給曲線垂直部分,表示非借入準備金的數量,不受拆款利率高低的影響。 當拆款利率高於貼現率時,準備金供給曲線變成水平線。因為當拆款利率高於貼現率,央行(如Fed及ECB)會無限制供給貼放資金。
8
公開市場操作的效果 1/3 圖12-3 公開市場操作對準備金市場的影響
9
公開市場操作的效果 2/3 數量效果 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對銀行準備金、貨幣基數及貨幣供給額的影響。 利率效果
央行進行公開市場買入(賣出)操作,透過增加(減少)銀行準備金,會使拆款利率下降(上升) 。另一方面,央行在RP市場買賣債券,也會「直接」影響RP利率。 預期效果 公開市場操作方向,能提供貨幣政策趨向的訊息。
10
圖12-4 公開市場操作的基本架構及其對利率的影響效果
公開市場操作的效果 3/3 圖12-4 公開市場操作的基本架構及其對利率的影響效果
11
扭轉操作(Box12.1) 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係指,央行在公開市場買進長期債券,同時賣出等額的短期債券,以降低長期利率及提高短期利率,貨幣基數則維持不變。 圖12-5 美國政府公債殖利率曲線(2011/9/21及2012/6/29)
12
表12-1 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方式 操作方式 釋出或吸收流動性 影響時間 操作標的 買賣斷交易 買斷 釋出 時間較長 政府公債及國庫券為主 賣斷 吸收 附買賣回交易 附買回 時間較短 (1天或數天) 附賣回 發行單券 (沖銷工具) 發行定期存單或儲蓄券 時間長短均可(1天、數天到1、2、3年) 中央銀行發行的單券 定期存單或儲蓄券到期
13
公開市場操作的優越性 自主性(initiative) 伸縮性(flexibility) 可逆性(reverse)
精確性(precision) 時效性(implemented quickly)
14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1~QE4)期間通貨、準備金及貨幣基數的變化
15
貼現政策的意義 貼現政策係指,藉由調整貼現率的高低,以及訂定貼放條件,來影響借入準備金,進而影響貨幣供給額。
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對銀行提供資金「融通」所適用的利率,屬銀行向中央銀行借入準備金的成本。 貼現政策的主要功能,在於紓解個別金融機構暫時、非預期之流動性缺口。
16
貼現窗口的運作 中央銀行透過二個管道來影響貼現放款數量,一是調整貼現率,另一是透過貼現窗口的管理,設定貼放的條件,以影響貼現放款數量。
通常,調高貼現率,貼現放款數量會減少;反之,貼現放款數量會增加。 但銀行的融通意願,也會影響貼現放款的數量。 除調整貼現率的高低之外,中央銀行也可以設定貼現放款的條件,來影響貼現放款的數量。
17
Fed貼現窗口提供的三種融通機制(傳統)
方式 融通對象 適用情況 期間 融通利率 功能 主要融通 健全的存款機構 任何流動性需要 較短 聯邦資金利率目標+0.5% 1.傳達Fed貨幣政策意向 2.促使主要融通利率成為聯邦資金利率之「上限」 次要融通 問題存款機構 財務發生困難或流動性嚴重不足,瀕臨倒閉危機 較長 主要融通利率+0.5 最後貸放者 季節性融通 有季節性資金需求的小型存款機構 季節性因素導致的流動性不足 以聯邦資金利率為基準,並參考市場資金狀況調整 協助地區性小型存款機構解決季節性資金需求
18
聯邦資金利率、主要及次要融通利率間之關係
19
Fed非傳統與傳統融通機制之比較 項目 傳統融通機制 (以主要融通為例) 非傳統新融通機制 定期標售 機制 主要交易商 融通機制
定期借券機制 融通對象 存款機構 (包括投資 銀行) 融通利率 主要融通利率 投標決定利率 合格擔保品 貼現窗口擔保品 貼現窗口擔 保品 較廣泛 融通標的 資金 政府債券
20
我國貼現窗口的融通方式 重貼現 重貼現係銀行持公民營生產事業實質交易所產生的票據,向央行辦理融通,融通利率稱為重貼現率。 短期融通
短期融通主要是用來支應銀行短期流動性不足。又可分為擔保放款融通與無擔保放款融通。 擔保放款之再融通 擔保放款之再融通,主要係銀行因承作政府核定並經央行同意之放款,或配合央行貨幣政策所承作之放款,而向央行申請擔保放款之再融通。
21
圖12-9 我國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與拆款利率
22
貼現政策的效果 若交點處於垂直處,即沒有貼現放款的情況下,調整貼現率,拆款利率維持不變,準備金數量亦不變。 若交點處於水平處,即有貼現放款的情況下 ,調高(低)貼現率會使拆款利率上升(下降),貼現放款與準備金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增加)。
23
貼現政策的優缺點 重貼現政策具有三大優點 中央銀行可運用它扮演最後貸放者 宣示效果 利用常備窗口機制促使貼現率形成短利的上限
重貼現政策的缺點 不是積極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 可能造成貼現放款的大幅波動,使貨幣供給額難以控制
24
中央銀行如何控制利率(Box12.4) 先設定「拆款利率目標」,主要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維持目標水準,並運用「常備融通機制」將拆款利率抑制在官方融通利率之下。
25
存款準備率的意義與內容 存款準備率指對各種存款,要求提存準備金的一定比率。
存款準備率政策係指中央銀行藉由調整存款之法定準備率,來擴張或收縮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進而控制貨幣供給額或影響市場利率。 存款準備率政策包括品質管制(規定合格準備金之資產內容)與數量管制(訂定並調整存款準備率)兩方面。
26
存款準備率政策的功能 滿足銀行「流動性需求」,以因應存款人隨時提領之要求。 防止銀行恐慌及金融危機的發生,維持「支付系統」之順利運作。
建立「鑄幣權收入」機制,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作為貨幣政策的工具。
27
存款準備率政策的效果 1/2 圖12-12 存款準備率調整對準備金市場的影響
28
存款準備率政策的效果 2/2 影響貨幣供給額 存款準備率政策屬強力貨幣政策工具,存款準備率的增減變動對貨幣供給額有極大的效果。 影響利率水準
在調高存款準備率的情形下,市場資金因貨幣供給額減少而相對緊縮,利率水準因而上升;反之,利率水準將因調低存款準備率而下降。 影響銀行成本與利潤 調高(低)存款準備率會增加(減少)銀行的資金成本。
29
表12-5 主要國家存款準備率政策及其重要性 型 態 國 家 存款準備率 提存期 可否前後期抵補 完全取消存款準備率政策
表12-5 主要國家存款準備率政策及其重要性 型 態 國 家 存款準備率 提存期 可否前後期抵補 完全取消存款準備率政策 瑞士、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英國等國 0% 存款準備率已降至極低水準,存款準備率政策的重要性微小 美國 定期性存款0% 低於41,300,000美元的活期性存款3% 超過41,300,000美元的活期性存款10% 2週 可 日本 定期性存款0.05% 1.75% 其他存款0.1% 2.5% 1個月 否 歐元區 2%(最低準備率)
30
表12-5 主要國家存款準備率政策及其重要性(續)
表12-5 主要國家存款準備率政策及其重要性(續) 型 態 國 家 存款準備率 提存期 可否前後期抵補 存款準備率政策仍是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惟使用頻率減少 馬來西亞 活期性存款及3個月內定期性存款8.5% 3個月以上定期性存款4% 半個月 否 台灣 支票存款10.75% 活期存款9.775% 活期儲蓄存款5.5% 定期存款5.0% 定期儲蓄存款4.0% 1個月 可
31
存款準備率政策式微的因素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許多非銀行機構發行非存款型態的工具,來吸收資金。解決此種不公平競爭的方法之一,為降低或取消存款準備率。 存款準備無異是政府對銀行課徵的稅負,將增加銀行的經營成本,不利本國銀行與外國銀行的競爭。 存款準備率政策雖具「流動性功能」與「貨幣控制」兩大功能,但此二功能已逐漸衰退。
32
存款準備率政策的優缺點 貨幣政策的效果明顯且迅速 具中立性 強烈的宣示效果 優點 效果過於強烈 干擾銀行的經營 缺點
33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性信用管制:對特定產業或對象的信用,選擇性的加以管制。 直接管制:直接控制銀行的信用創造或信用分配。
間接管制:透過與銀行間的密切接觸,以及道德勸說等間接方式,來影響銀行信用政策。
34
選擇性信用管制 選擇性信用管制和一般貨幣政策工具最大的不同點有二: 前者直接影響銀行信用市場;後者直接影響銀行的準備金。
前者係對特定信用予以限制或干預,對特定產業或對象的衝擊較大,故屬非中立的貨幣政策;後者的政策效果較中立。
35
常見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保證金比率 調整保證金比率,將會影響證券市場信用交易量,從而影響市場資金供給量。 消費者信用管制
消費者信用管制係指中央銀行針對消費者耐久財的分期付款信用,加以限制或干預。 不動產信用管理 不動產信用管制係指中央銀行針對不動產的付現條件與還款期限,加以規範,以影響銀行信用之擴張。
36
常見的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措施 說明 貸款期限 縮短償還最長期限,即增加貸款人每期所須償還的金額,以減少不動產信用需要。 貸款成數
(loan-to-value ratio) 限制貸款金額不得超過不動產價值的某一成數,俾收縮銀行不動產放款。 負債所得比 (debt-to-income ratio) 房貸支付本息相對於家庭可支配所得的比率,用以限制購屋者貸款金額。
37
常見的直接管制方式 直接限制放款額度 直接干涉銀行存款的吸收 對業務不當的銀行採取強制性的制裁 規範銀行的授信方針
38
常見的間接管制方式 維持銀行關係 係指中央銀行與銀行間,平常即保持密切的接觸,緊密的合作。 道德勸說
又稱為開口政策或稱為說教式管制。指中央銀行對各銀行詳細說明其立場,希望藉道義的影響及說服的力量,來達成管理信用的目標。
39
間接管制重要性日增的原因 由於金融自由化趨勢,金融法規逐漸鬆綁,中央銀行所能運用的管制工具及法定權力逐漸減少。
由於公營行庫逐漸「民營化」,其財務的自主性提高,故不較以往般配合政府政策。 中央銀行的目標多少與銀行的長期利益一致。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