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讲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讲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讲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2 国家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刘少奇 少奇生平 领导早期工人运动 领导白区斗争 抗战烽火 开国建国 探索建设与经济调整
刘少奇在接见先进生产者时传祥的时候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从工人组织领袖到工会主席再到国家主席,刘少奇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至死奋斗在领导人民迈向新生活的一线。 刘少奇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作为国家建设的灵魂人物,少奇同志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始终屹立在中国历史的顶端。在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少奇生平 领导早期工人运动 领导白区斗争 抗战烽火 开国建国 探索建设与经济调整

3 刘少奇简介: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刘少奇,原名绍选,字谓潢, 1898 年 11 月 24 日 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少年时期上过私塾(中国旧式初级学校), 1919 年中学毕业。 1920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在莫斯科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领导早期工人运动,1927年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4 刘少奇简介: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持中共中央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刘少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 1969 年 11 月 12 日 病逝。 1980 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

5 生平大事记: 1898 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原名绍选,字谓璜,化名胡服。     年在保定参加了五四运动。     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三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工作,参加领导了五卅大罢工和省港大      罢工。     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年六届四中全会当选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年 10 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年任中原局书记,组织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委。     BACK

6 1943 年返回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军委副主席。     年在党的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年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     年一届人大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年党的八大会后,任政治局常委、副主席。     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 年 11 月,受林彪、 “ 四人帮 ” 的蓄意诬陷和残酷迫害, 在开封不幸病故。     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为他恢复名誉的决定。

7 刘少奇1922年春从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回国后,即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此后一直到1927年夏,在整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刘少奇都在从事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杰出领袖 。
1922年9月,刘少奇同李立三等一起,领导安源路矿1万多工人大罢工。刘少奇在罢工中任工人全权代表,负责第一线指挥并亲往戒严司令部谈判。安源大罢工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罢工之一 。 1923年4月起,刘少奇任安源路矿工会代理总主任、总主任。大革命失败后,安源工会领导的工人武装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成为井冈山红军的来源之一。  安源路矿工人庆祝罢工胜利的情景 1924年,刘少奇以安源工会为基地,重振汉冶萍总工会,当选为委员长 。汉冶萍总工会有会员3万多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总工会。 

8 功绩:领导早期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发展,训练、组织了无产阶级队伍。
1925年,刘少奇奉调到广州主持筹备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大会的主要文件都是刘少奇起草或主持起草的。刘少奇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 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始人。 1925至1926年,刘少奇先后在上海、广州参加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是这两次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安源领导工人运动的刘少奇 1927年1月,刘少奇兼任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参与领导武汉工人一举收回被英国占领了60多年的汉口英租界。 功绩:领导早期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发展,训练、组织了无产阶级队伍。 BACK

9  1936年春,中共中央派刘少奇赴华北,作为党中央代表领导北平、天津、河北、山西、东北等地整个北方的白区工作。 在此期间,刘少奇的正确领导对白区斗争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
端正北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这段时间,刘少奇在党内外刊物上发表了 不少文章,清算关门主义等统治北方白区多年的“左”的一套 ,同时,他还通过改组北方局等领导班子、向一些地区委派干部等组织措施,从思想上政治上将北方党组织和党员带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旗帜下。 1937年时的刘少奇 抓住时机,重建党组织,发展新党员,迅速壮大党的队伍。刘少奇到北方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建立了在内战时期遭破坏的华北地区各级党组织。这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在华北的发展,作了力量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0 功绩:提出一整套正确的白区斗争策略方针 ,扭转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
总结中共在白区斗争的历史教训,提出一整套正确的白区斗争策略方针。 1936年前后,刘少奇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提出一整套策略方针 。1936年4月他写的《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阐明了白区斗争中的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是指导白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共白区工作的根本转变。 功绩:提出一整套正确的白区斗争策略方针 ,扭转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 BACK

11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三个师开往华北前线。此时华北地区在刘少奇领导下,中共组织已经普遍重建和恢复,党员人数大量增加。这样,两支队伍、两股力量汇合起来,迅速打开了华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刘少奇抓住由于日军侵占造成敌后政权真空的时机 ,委派干部出任专员、县长 ,建立了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政府 。 1938年11月 ,刘少奇主政华中全面工作后,审时度势,力排众议,确定以开辟苏北为战略发展方向。到1940年6月,在刘少奇的统一指挥下,中共中央确定的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胜利实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针对国民党反动派消灭新四军的图谋,刘少奇向中共中央提议,重新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军部重建后,以崭新的面貌纵横驰骋在抗日战场 ,成为继八路军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支劲旅。

12 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召开,这这次会议实际上组成了以毛泽东为第一把手、刘少奇为第二把手的新的领导格局,标志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形成。 中国革命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中国化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刘少奇自觉地担当起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重任,为此作了巨大努力。  1943年7月4日,刘少奇为纪念中共成立22周年写了《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 ,把认识、宣传毛泽东及其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1944年5月 ,刘少奇向中共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阐明了将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写入党章的必要性和权威性。报告从9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当时全党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最高水平,在毛泽东思想史上有划时代意义。 功绩: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斗争新局面,重建新四军军部。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ACK

13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指挥了先机东北的战略争夺。
刘少奇在南下支队誓师大会上讲话 刘少奇及时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调动10万军队先机进入东北,并部署在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根据地。  在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

14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反抗日本侵略者,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抗战胜利后,这一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中共必须调整自己的政策,以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
在此期间,刘少奇主持制订《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导老、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作出突出贡献。  刘少奇在办公室工作

15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与此同时,筹备建立全国政权、研究制订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也提上了党的工作日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刘少奇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刘少奇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的长篇发言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未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设想 。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刘少奇又写了《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等党内报告,并在有关会议上讲话,更加明确、完整地阐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为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作了理论准备。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留影

16 3.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功绩: 1.抗日战争后制定的战略方针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摆脱了分散被动的局面,处于有利的战略态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部队逐步建立起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未来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发动,准备了条件。  2. 《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三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一步一步地领导农民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终于彻底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3.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BACK

17 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任务。

18 从1960年冬开始,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整。在整个调整时期,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第一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对此作出了杰出贡献。 
带头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带领调查组深入到湖南省农村调查研究。 . 代表中共中央向七千人大会提出一份书面报告 .这个报告和讲话,实事求是地分析经济形势和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则措施 。 196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召集工作会议,确定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方案。会议在刘少奇主持下,讨论通过《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对国民经济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消灭了连续4年的赤字。  功绩: 八大的路线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0世纪60年代,刘少奇在第一线主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为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作出重要贡献。 

19 毛泽东和刘少奇是几十年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 1922年,他们曾共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在白区工作。
亲密的战友与接班人   毛泽东和刘少奇是几十年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 1922年,他们曾共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在白区工作。 1935年1月 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大量著作,贡献突出。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实际上成为党的第二把手。 1959年,他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内正式出版物上,“刘主席”的称号与“毛主席”并排出现,也有两位主席的肖像,刘少奇也被称为毛主席的“最亲密战友”。 1961年,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勋爵时,肯定他的接班人是刘少奇。 19

20 在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造成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中央要对这些错误负主要责任”。
分歧“三面红旗”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大体发生在1962年初。刘少奇本来是赞成“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他回湖南老家宁乡县炭子冲搞调研,见荒凉的田野、饥饿人群,得浮肿病。 在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造成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中央要对这些错误负主要责任”。   毛认为“三面红旗”是正确的。 毛曾表示愿与全世界反对“三面红旗”的人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因此,谁反对“三面红旗”,谁就被认为是修正主义,刘少奇也被他看成犯了“右”倾错误。 20

21 分歧“四清运动” 毛泽东认为要从政治上搞“四清”,斗争的重点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问题。刘少奇则认为应从经济上搞“四清”,有什么矛盾解决什么矛盾,不要把什么问题都往阶级矛盾上拉。 1964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在毛泽东讲话时插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很生气,联想起邓小平劝他可不参加会(当时毛泽东感冒,邓好意劝他不必参加会),认为中央第一线不让他放心,并坚持让刘少奇作检查,认为这不是个人之间的是非,而是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的大是大非。这件事加剧了两人之间的冲突,毛泽东对刘少奇失去信任。 21

22 毛让刘少奇、对小平处理,派工作组控制。后毛认为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应该“统统驱逐之”。
毛泽东将刘邓推至“文革”风口浪尖 1966年5月,毛泽东在南方休假。刘少奇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和安排,5月4日至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毛让刘少奇、对小平处理,派工作组控制。后毛认为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应该“统统驱逐之”。   8月1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全会上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刘少奇成为不点名的“资产阶级司令”,他在党内的地位由第二位降到第八位,毛决定林彪为接班人。 此后,刘少奇处于被批判的境地。 22

23 1966年8月11日和12日,叶群两次找总参谋部作战部一位副部长,向他口授诬陷刘少奇的材料,要写成书面材料揭发上报。
毛泽东偏信林彪江青诬陷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刘少奇受到批评,不再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0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全国开展了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热潮,刘少奇处于受批判的地位。   1966年8月11日和12日,叶群两次找总参谋部作战部一位副部长,向他口授诬陷刘少奇的材料,要写成书面材料揭发上报。   1966年9月16日,康生亲自给毛泽东写信,重新提出1936年薄一波、安子文等61人经组织决定出狱一事,并把它挂在刘少奇的账上,说什么“少奇的决定,就使这些人的反共叛党合法化了”。 23

24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扩大) 简称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扩大) 于1968年10月13~31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批准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用伪证写成的 《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 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 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政治生命的死刑 24

25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十一

26 少奇同志一生,鞠躬尽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为国建设中,至死不渝,在此我引用朱德同志为刘少奇所题的诗,作为我们专题的结语:
少奇老亦奇,天命早已知。 幼年学马列,辨证启新思。 献身于革命,群运见英姿。 人山人海里,从容作导师。 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 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 党中作领袖,大公而无私。 群众欣爱戴,须臾不可离。 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

27 谢谢指导!


Download ppt "第十讲 刘少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