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倫理學 第5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2 前 言 Q:哪種事物是有價值的? 人類生命是「絕對」價值嗎? [思想實驗]:便利機器(Convenience Machine)
前 言 Q:哪種事物是有價值的? 人類生命是「絕對」價值嗎? [思想實驗]:便利機器(Convenience Machine) 你會使用這台機器嗎? 願意和不願意用的理由是什麼?

3 前 言 Nicholas Rescher區分八類基本價值: 身體的價值 政治價值 經濟的價值 審美的價值 道德價值 宗教價值 社會價值
前 言 Nicholas Rescher區分八類基本價值: 身體的價值 政治價值 經濟的價值 審美的價值 道德價值 宗教價值 社會價值 知性的價值

4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value)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value) 快樂(pleasure)的價值 價值是客觀還是主觀的? 價值跟道德的關係 好生活(the good life)與幸福(happiness)

5 一、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 (一)分類與定義:
內在價值物(intrinsic goods):因為它們的本性所 以是好的,其價值不是來自其他價值物。 工具價值物(instrumental goods):因為它們是達 成內在價值物的有效手段,所以值得追求。

6 一、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 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the Republic)區分: 純粹內在價值物:歡樂、無害的快樂。
純粹工具價值物:身體訓練、藥物、金錢。 結合二者的價值物:知識、視覺和健康。 工具價值物不同於好的工具(good instrument): 後者達到任何目標(無論好壞)的有效手段。例 如,毒藥。

7 一、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 (二)內在價值的爭論:
支持有內在價值概念者(the intrinsicalist):快樂就 是一例。經驗快樂是好的,經驗痛苦是壞的。 反對有內在價值者(the nonintrinsicalist):所有價值 都是外在的,是選擇的產物。 沙特(Jean-Paul Sartre):價值只不過是你選擇的 意義。

8 一、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 [批評]: 人多數時候並沒有在各種價值之間做選擇。就是 覺得快樂、健康和愛有價值,覺得痛苦沒價值。
對於各種基本價值,是它們選擇了人,而非我們 選擇它們。

9 二、快樂的價值 (一)享樂主義者(hedonists): 1.基本主張:快樂是唯一本質上好的,其他好東西 都是源自快樂。
享樂主義分為兩類主張: (1)官能論(sensualism):把快樂等同於感官的享受。 (2)滿足論(satisfactionism):把快樂等同於滿足或享 受,但它們可能不包含感官享受。

10 二、快樂的價值 快樂的官能論太過簡化。多數享樂主義者對快樂 採取較廣的觀點。
受虐狂的弔詭(the paradox of masochism):區分 「作為滿足的快樂」和「作為感官的快樂」。 兩層次的分析:在較低層次,受虐狂經驗到痛苦 或不滿足;在較高層次,他認可這樣的痛苦且從 中發現滿足感。

11 二、快樂的價值 2.代表人物:邊沁(Jeremy Bentham)。 各種價值物的好「源自」它們帶來快樂或滿足。
例子:知識、友誼和愛、道德承諾、生命。

12 二、快樂的價值 (二)非享樂主義者(nonhedonists): 1.兩種觀點:
一元論(monism):有單一的內在價值,但它不是 快樂。例如,超驗的「善」(the Good)。 多元論(pluralism):有多種內在價值,例如,快 樂、知識、友誼、美、自由、愛、道德的善。

13 二、快樂的價值 2.對享樂主義的反駁: [思想實驗]:快樂機器(Pleasure Machine) 你會進入這台機器,生活在裡面嗎?
如果人想要的不過就是快樂或滿足,那麼它似乎 是正確的選擇。 如果人希望去「做」某些事、「成為」(be)某種 樣子或經驗真實,就會拒絕進入這台機器。

14 二、快樂的價值 兩個世界的對比:二者有同樣數量的人和快樂總 量。第一個世界裡的人是自私、邪惡的。第二個 世界裡的人深具道德。
享樂主義者:兩個世界一樣好。 彌爾(John Stuart Mill)修正享樂主義的學說,主張 快樂有不同的品質。 [將在第七章討論]

15 三、價值是客觀還是主觀的? Q:因為「善」(the Good)是好的,所以我們欲求 它;還是因為我們欲求「善」,所以它是好的?
客觀主義(objectivism):各種價值值得欲求,無論 是否有人真的欲求它們。價值獨立於人類。 主觀主義(subjectivism):價值取決於欲求者,它 們相對於欲求者。

16 三、價值是客觀還是主觀的? (一)價值的客觀主義:
柏拉圖(Plato):「善」是最高的形式、難以形容 的、獨立的,須經長時間的哲學教育才能得知。 價值獨立於人類或理性興趣而存在。 G. E. Moore:「善」是簡單、無法分析的,必須 透過直覺才能知道。 [批評]:如果在一個美的世界完全沒有人享受它, 那麼它有什麼好?

17 三、價值是客觀還是主觀的? 較弱的客觀主義:把價值視為一種浮現的性質 (emergent property)或在事物本質裡的品質。
價值是在有意識的存有者和物理的、社會的存在 之間的關係中浮現。依賴人的本性和它們的客觀 性質。

18 三、價值是客觀還是主觀的? (二)價值的主觀主義: 價值僅是有意識的欲望之產物。
Ralph Barton Perry:價值只是興趣(interest)的對象, 是由欲望創造出來的。欲望越強,價值就越大。 主觀主義和弱客觀主義的差別:前者沒有對「適 當的欲望」做出規範性主張,所有欲望是同等的。

19 三、價值是客觀還是主觀的? [客觀主義者的回應]:「善」可以跟個人欲望的東 西分離開來。
例如,張三最想要的是進入快樂機器,李四最想 要的是加入撒旦的社會。但快樂機器和撒旦的社 會是壞的。

20 四、價值跟道德的關係 Q:道德的對和錯本身是否是內在價值?或者對和 錯是由它們促進非道德價值的能力而被定義?
瞭解道德過程的架構,有助於瞭解價值在道德理 主義中的角色定位。

21 道德過程的架構 出處: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2011): 55

22 四、價值跟道德的關係 (一)價值的上層結構: 從價值推導出「原則」:例如,從生命這個價值, 推出促進或保護生命、不可殺人的原則。
判斷:判斷哪個原則適用於現在的情境,或當適 用兩個或更多原則時,哪個原則勝出。 決定:做出判斷後還需要「決定」去做道德上對 的行動。 行動:最後必須實際上去「做」那個正確的行動。

23 四、價值跟道德的關係 失敗的狀況: 未能運用正確的原則到現在的情境:應用的失敗。 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未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墮落的 意志。
做出正確的選擇卻未能執行該決定:意志軟弱 (weakness of will)。

24 四、價值跟道德的關係 (二)價值的深層結構: 價值通常被視為奠基在整個生活形式。 生活方式是各種信念、價值和實作之整體的且有 階層的結合。
Q:生活形式可否被證成?如何證成? 證成選項:上帝的意志、人類的幸福、萬物的繁 榮興盛、公平和知識的標準、理性的社會契約。 倫理相對主義者否認有任何理想的證成。

25 五、好生活與幸福 Q:什麼樣的生活最值得活?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所有人追求的最高價值是 幸福(happiness)。

26 五、好生活與幸福 (一)幸福的客觀主義: 代表人物: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人性有單一理想。人的本質是根據理性來生活, 過有德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的。 客觀主義的觀點已被人性的演化論說明淘汰。

27 五、好生活與幸福 (二)幸福的主觀主義: 行為者眼裡出幸福(happiness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這是第一人稱的評價。 幸福跟德行無關。

28 五、好生活與幸福 (三)幸福的結合理論(combination theory):
羅爾斯(John Rawls)採「生活計畫」(plan of life)的 幸福觀。 主觀面向:把個人視為各種目標和計畫的自主選 擇者。 客觀面向:有價值的生活計畫必須包含基本價值 物(primary goods),例如,權利和自由、權力和 機會、所得和財富、自尊。

29 五、好生活與幸福 (四)幸福的溫和客觀主義: [思想實驗]:幸福機器(Happiness Machine)
在機器裡的生活缺少行動、自由、性格、關係。 這樣的生活是表象(appearance),而非實在(reality)。 實在是有價值生活的必要條件 好生活的合身(fittingness)概念:排除成為嚴重遲 緩的、奴隸或藥物成癮者,包含成為深刻實現的、 自主的、健康的人。

30 五、好生活與幸福 Louis P. Pojman和 James Fieser對幸福的定義:
幸福是這樣的一種生活,在其中存在著自由的行 動(包含有意義的生活)、愛的關係和道德性格, 並且在這樣的生活裡,個人不被罪惡感和焦慮所 困擾,而是有幸得到平靜和滿足。

31 延伸思考 3. The section in this chapter on value and pleasure describes a Pleasure Machine. If you could, would you live your life in the pleasure machine? 4. Are values objective or subjective? That is, do we desire the Good because it is good, or is the Good good because we desire it?

32 延伸思考 5. The section in this chapter on the good life describes a Happiness Machine—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Pleasure Machine. If you could, would you live your life in the Happiness Machine? 6. The section in this chapter on the good life discusses several theories of happiness. Which one seems closest to the truth?

33 結 語 價值可區分為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 各價值物通常跟快樂有關,對快樂則有不同解釋。 柏拉圖主張價值是客觀的,Perry持相反立場。
結 語 價值可區分為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 各價值物通常跟快樂有關,對快樂則有不同解釋。 柏拉圖主張價值是客觀的,Perry持相反立場。 道德上的對錯概念是不是內在價值仍有爭論。 價值如何跟人的幸福和好生活連結,哲學家提出 了不同主張。 思考:哪些主張比較合理?為什麼? 下週課程主題:社會契約論和道德的動機(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Motive to Be Moral)。

34 閱讀教材 指定閱讀:Louis P. Pojman and James Fieser,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Chapter 4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延伸閱讀: 1.林火旺,《倫理學》,2004。第二章 價值論。 2. Nicholas Rescher, Introduction to Valu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2.


Download ppt "第5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