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不同介入模式對心臟衰竭病人知識、行為與生活品質的成效影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不同介入模式對心臟衰竭病人知識、行為與生活品質的成效影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同介入模式對心臟衰竭病人知識、行為與生活品質的成效影響
基隆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 劉敏慧,黃于晏,王兆弘,鄭淑玲,程文俊 摘要 背景與目的 :知識是執行自我照顧行為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心臟衰竭病人自我照顧行為的執行可減少症狀復發與提高生活品質。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不同的介入模式下對心臟衰竭病人疾病知識、自我照顧行為與生活品質成效影響。 方法與結果:採縱貫性研究法,研究工具使用Dutch心臟衰竭知識量表,歐洲心臟衰竭自我照顧行為量表與明尼蘇達生活品質量表,119位心臟衰竭住院病人為研究對象,出院後為期6個月的追蹤。平均年齡為65.2±14.3歲,隨機分為三組:控制組30人接受一般常規醫療,介入A組45人接受一般常規醫療與30分鐘個別性疾病教育及門診電話居家追蹤,介入B組44人接受一般常規醫療與個案管理介入包括個別疾病教育,每月居家電訪與24小時居家諮詢。其結果顯示三組心臟衰竭病人在收案時的生活品質無顯著差異性,在疾病知識與自我照顧行為方面控制組病人顯著低於介入A組及B組的心臟衰竭病人(控制組,介入A組,介入B組,疾病知識:38.7±24.9, 68.2±20.0, 76.5± 9.9, p<.0001;自我照顧行為:25.8±7.5, 23.7±8.5, 19.9 ±4.7, p<0.002)。出院後6個月的追蹤發現,三組心臟衰竭病人在疾病知識、自我照顧行為與生活品質方面有顯著差異(控制組,介入A組,介入B組,疾病知識:42.7±28.9, 68.0±16.6, 81.1± 14.2, p<.0001;自我照顧行為:27.4±6.7, 19.8±5.6, 19.9± 5.6, p<0.002;生活品質:33.7±22.1, 19.3±15.8, 25.3± 18.2, p<0.01)見表1。將三組病人出院後6個月的知識、行為、生活品質與收案時做比較,發現控制組病人的疾病知識及自我照顧行為與收案時一樣差( p>0.05),但介入A組與B組心臟衰竭病人從收案後到出院後6個月仍持續維持著疾病知識與自我照顧行為的執行(p>0.05) ,並且6個月後的生活品質達顯著改善(p<0.01)見圖表 1。在疾病預後方面顯示介入B組病人在30天的再住院率與急診返診率的發生顯著低於控制組與介入A組心臟衰竭病人(30天再住院率:26.7%, 8.9%, 2.3%, p=0.004;急診返診率:26.7%, 13.3%, 6.8%, p=0.04)見圖表2。 結論 ;不同衛教模式介入對心臟衰竭病人的疾病知識、自我照顧行為與生活品質的改善都有其成效性,但是個案管理介入的方式對降低心臟衰竭病人短時間再住院與急診求治等疾病預後之成效較顯優勢。 關鍵字:心臟衰竭,介入模式,疾病知識,自我照顧行為,生活品質 圖表 1 P<0.001 P<0.001 圖表 2 P=0.004 P<0.001 P=0.04 Nude mice


Download ppt "不同介入模式對心臟衰竭病人知識、行為與生活品質的成效影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