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第 四 章 压力容器设计 CHAPTER Ⅳ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4.3 常规设计 4.3.3 封头设计

2 4.3.3 封头设计 封头种类 凸形封头 锥壳 变径段 平盖 紧缩口 半球形封头 椭圆形封头 碟形封头 球冠形封头 4.3.3 封头设计
封头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封头设计 封头种类 凸形封头 锥壳 变径段 平盖 紧缩口 半球形封头 椭圆形封头 碟形封头 球冠形封头

3

4 封头设计:优先选用封头标准中推荐的型式与参数,根据受 压情况进行强度或刚度计算,确定合适的厚度。 内压封头 强度计算:
封头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封头设计 封头设计:优先选用封头标准中推荐的型式与参数,根据受 压情况进行强度或刚度计算,确定合适的厚度。 内压封头 强度计算: 受力: 薄膜应力+不连续应力 计算: 内压薄膜应力+应力增强系数

5 4.3.3.1 凸形封头 薄膜应力为相同直径圆筒体的一半,最理想的结构形式。 一、半球形封头 半球形封头为半个球壳,如图4-15(a)所示。
封头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凸形封头 薄膜应力为相同直径圆筒体的一半,最理想的结构形式。 一、半球形封头 半球形封头为半个球壳,如图4-15(a)所示。 1.受内压的半球形封头 优点 缺点 深度大,直径小时,整体冲压困难, 大直径采用分瓣冲压,拼焊工作量也较大。 应用 高压容器。 半球形封头厚度计算公式: (4-40) 式中 Di—球壳的内直径,mm。 适用范围:为满足弹性要求,适用Pc≤0.6[σ]tφ,相当于K≤1.33

6 推导过程:钢制半球形封头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为: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2.受外压的半球形封头 工程上:图算法。 推导过程:钢制半球形封头弹性失稳的临界压力为: 取稳定性安全系数m=14.52,得球壳许用外压力: 想办法消除E (4-41) 根据

7 由B和[p]的关系式得半球形封头的许用外压力为: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将[p]代入式(4-41)得 (4-42) 由B和[p]的关系式得半球形封头的许用外压力为: (4-43)

8 a.假定名义厚度δn,令δe=δn-C,用式(4-42)计算出A, 根据所用材料选用厚度计算图,由A查取B,再按式(4-43)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不用几何算图 图算步骤: a.假定名义厚度δn,令δe=δn-C,用式(4-42)计算出A, 根据所用材料选用厚度计算图,由A查取B,再按式(4-43) 计算许用外压力[p]。 b.若A值落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线左方,用式 (4-41)计算[p]。 若[p]≥pc且较接近,则该封头厚度合理; 否则重新假设δn,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满足要求 为止。

9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二、椭圆形封头

10 由半个椭球面和短圆筒组成,如图4-15(b)所示。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二、椭圆形封头(续) 由半个椭球面和短圆筒组成,如图4-15(b)所示。 避免封头和筒体的连接焊缝处出现经向曲率半径突变,以改善焊缝的受力状况。 直边段作用: 应用: 中、低压容器。 (1) 受内压(凹面受压)的椭圆形封头 受力:薄膜应力+不连续应力。

11 在一定条件下,椭圆形封头中的最大应力和圆筒周向薄膜应力的比值K ,与椭圆形封头长轴与短轴之比 的关系有关,见图4-16中虚线。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在一定条件下,椭圆形封头中的最大应力和圆筒周向薄膜应力的比值K ,与椭圆形封头长轴与短轴之比 的关系有关,见图4-16中虚线。 K——应力增强系数或椭圆封头的形状系数。

12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图 椭圆形封头的应力增强系数

13 4.3.3.1 凸形封头 (4-44) 封头上最大总应力 球壳上薄膜应力 圆筒上周向薄膜应力
过程设备设计 K——应力增强系数或椭圆封头的形状系数, (4-44) 封头上最大总应力 球壳上薄膜应力 =2K 圆筒上周向薄膜应力 =K 即, 即,

14 4.3.3.1 凸形封头 椭圆形封头 厚度计算式: 用半径为Di的半球形封头厚度乘以K,即 (4-45) 4.3.3.1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椭圆形封头 厚度计算式: 用半径为Di的半球形封头厚度乘以K,即 (4-45)

15 当Di/2hi=2,标准椭圆形封头, K=1,厚度计算式为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当Di/2hi=2,标准椭圆形封头, K=1,厚度计算式为 (4-46) 椭圆形封头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4-47)

16 图2-9 椭球壳中的应力随长轴与短轴之比的变化规律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过渡转角区的周向压缩应力: 图2-9 椭球壳中的应力随长轴与短轴之比的变化规律 限制椭圆形封头最小厚度。GB150规定标准椭圆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封头内直径的0.15%,非标准椭圆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0.30%。 采取 措施

17 外压稳定性计算公式和图算法步骤同受外压的 半球形封头。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2)受外压椭圆形封头 Ro由椭圆形封头的当量球壳外半径Ro=K1Do代替,K1值是椭圆长短轴比值Do/(2ho)(ho=hi+δn)决定的系数,由表4-5(遇中间值用内插法求得)查得。 相同: 不同: 外压稳定性计算公式和图算法步骤同受外压的 半球形封头。 表4-5 系数K1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K1 1.18 1.08 0.99 0.90 0.81 0.73 0.65 0.57 0.50 Do/2ho

18 带折边球面封头,由半径为Ri的球面体、半径为r的过渡环壳和短圆筒等三部分组成,见图4-15(c)。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三、碟形封头 结构 带折边球面封头,由半径为Ri的球面体、半径为r的过渡环壳和短圆筒等三部分组成,见图4-15(c)。 优点 过渡环壳降低了封头深度,方便成型,且压制碟形封头的钢模加工简单,应用广泛。 不连续曲面,存在较大边缘弯曲应力。边缘弯曲应力与薄膜应力叠加,使该部位的应力远远高于其它部位,故受力状况不佳。 缺点

19 引入碟形封头应力增强系数M,是以球面部分最大总应力为基础的近似修正系数,见下式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1)受内压碟形封头 引入碟形封头应力增强系数M,是以球面部分最大总应力为基础的近似修正系数,见下式 (4-48) 据此,由半球壳厚度计算式乘以M可得碟形封头的厚度计算式 (4-49) 椭圆形封头 (4-45)

20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式(4-48) 图4-17 碟形封头的应力增强系数

21 同椭圆形封头, GB150规定,标准碟形封头,其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内直径的0.15%,其它碟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0.30%。 周向失稳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1)受内压(凹面受压)碟形封头 承受内压碟形封头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4-50) 规定: 封头r≥0.01Di,r≥3δ,且Ri≤Di。 标准碟形封头,Ri=0.9Di,r=0.17Di。 同椭圆形封头, GB150规定,标准碟形封头,其有效厚度应不小于内直径的0.15%,其它碟形封头的有效厚度应不小于0.30%。 周向失稳

22 碟形封头的过渡区承受拉应力,球面部分是压应力,有发生失稳的潜在危险。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2)受外压碟形封头 碟形封头的过渡区承受拉应力,球面部分是压应力,有发生失稳的潜在危险。 为防失稳,厚度计算仍可用半球形封头外压计算公式和图算法步骤,只是Ro用球面部分外半径代替。

23 当碟形封头r=0时即为球冠形封头。球面与筒体直接连接,如图4-15(d)所示
凸形封头 凸形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四、球冠形封头 结构: 当碟形封头r=0时即为球冠形封头。球面与筒体直接连接,如图4-15(d)所示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常用作容器中两独立受压 室中间封头,端盖。 无转角过渡,存在相当大的不连续应力,其应力 分布不甚合理。 优点: 缺点:

24 4.3.3.2 锥壳 无折边锥壳 轴对称锥壳 折边锥壳 特点:结构不连续,应力分布不理想 排放固体颗粒和悬浮或粘稠液体 应用
过程设备设计 锥壳 无折边锥壳 轴对称锥壳 折边锥壳 特点:结构不连续,应力分布不理想 应用 排放固体颗粒和悬浮或粘稠液体 不同直径圆筒体的中间过渡段 中、低压容器

25 (a)无折边锥壳; (b)大端折边锥壳; (c)折边锥壳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a)无折边锥壳; (b)大端折边锥壳; (c)折边锥壳 图 锥壳结构形式

26 转角半径rs:不小于封头小端内径Dis的5%, 半顶角α>60°:厚度按平盖计算,或应力分析方法。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结构: 锥壳大端:半顶角α≤30°,无折边结构 α>30°,带过渡段的折边结构,或按 应力分析方法设计。 转角半径r:不小于Di的10%,且不小于该过渡 段厚度的3倍。 锥壳小端:半顶角α≤45°,无折边结构; α>45°,带过渡段的折边结构。 转角半径rs:不小于封头小端内径Dis的5%, 且不小于该过渡段厚度的3倍。 半顶角α>60°:厚度按平盖计算,或应力分析方法。

27 设计:分别计算锥壳厚度、锥壳大端和小端加强段厚度。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强度: 受力:薄膜应力+边缘应力。 设计:分别计算锥壳厚度、锥壳大端和小端加强段厚度。 若考虑只有一种厚度时,取最大值。

28 由无力矩理论,最大薄膜应力为锥壳大端的周向应力σθ,即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一、受内压无折边锥壳 1.锥壳厚度 由无力矩理论,最大薄膜应力为锥壳大端的周向应力σθ,即 由第一强度理论和弹性失效设计准则,并取D=Dc+δccosα, 厚度计算式: (4-51) 式中 Dc—锥壳计算内直径,mm; δc—锥壳计算厚度,mm; α—锥壳半顶角,(°)。 注:当锥壳由同一半顶角的几 个不同厚度的锥壳段组成 时, Dc为各锥壳段大端 内直径。

29 两壳体经向内力不能完全平衡,产生横向推力; 边缘应力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2) 锥壳大端 分析锥壳大端与筒体连接处,曲率突变; 两壳体经向内力不能完全平衡,产生横向推力; 边缘应力 无需加强:坐标点(p/([σ]tφ)、α)位于图中曲线上方,厚度仍按式(4-51) 需要加强:坐标点(p/([σ]tφ)、α)位于图中曲线下方,厚度计算(4-52): 边缘应力具有自限性,最大应力限制在3[σ]t内。 按此条件求得的p/([σ]tφ)及α之间关系见图4-19。

30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2) 锥壳大端(续) 图4-19 确定锥壳大端连接处的加强图

31 注:锥壳加强段与筒体加强段应具有相同的厚度; 加强段的厚度不得小于相连接的锥壳厚度。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2) 锥壳大端(续) (4-52) 大端及加强段厚度 注:锥壳加强段与筒体加强段应具有相同的厚度; 加强段的厚度不得小于相连接的锥壳厚度。 式中 Di—锥壳大端内直径,mm; Q—应力增值系数,由图4-20查取; δr—锥壳及其相邻圆筒体的加强段的计算厚度,mm。 锥壳加强段的长度L1: 筒体加强段的长度L: (3)锥壳小端 与大端相类似,参见文献[2]。

32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图 锥壳大端连接处的Q值

33 (2)锥壳大端: 厚度按式(4-53)、(4-54)计算,并取较大值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二、受内压折边锥壳 (1)锥壳厚度:仍按式(4-51)计算。 (2)锥壳大端: 厚度按式(4-53)、(4-54)计算,并取较大值 锥壳大端过渡段厚度: (4-53) 式中 K—系数,查表4-6(遇中间值时用内插法)。 与过渡段相接处锥壳厚度: (4-54) 查表4-7(遇中间值时 用内插法); 式中 f—系数, r—折边锥壳大端过渡段转角半径,mm。

34 表4-6 系数K值 式4-53中系数K r/Di 0.10 0.15 0.20 0.30 0.40 0.50 10° 20° 30° 35°
锥壳 式4-53中系数K 过程设备设计 表 系数K值 r/Di 0.10 0.15 0.20 0.30 0.40 0.50 10° 0.6644 0.6111 0.5789 0.5403 0.5168 0.5000 20° 0.6956 0.6357 0.5986 0.5522 0.5223 30° 0.7544 0.6819 0.5749 0.5329 35° 0.7980 0.7161 0.6629 0.5914 0.5407 40° 0.8547 0.7604 0.6981 0.6127 0.5506 45° 0.9253 0.8181 0.7440 0.6402 0.5635 50° 1.0270 0.8944 0.8045 0.6765 0.5804 55° 1.1608 0.9980 0.8859 0.7249 0.6028 60° 1.3500 1.1433 1.0000 0.7923 0.6337

35 4.3.3.2 锥壳 二、受内压折边锥壳(续) 表4-7 系数 f 值 r/Di 0.10 0.15 0.20 0.30 0.40 0.50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二、受内压折边锥壳(续) 式4-54中系数f 表4-7 系数 f 值 r/Di 0.10 0.15 0.20 0.30 0.40 0.50 10° 0.5062 0.5055 0.5047 0.5032 0.5017 0.5000 20° 0.5257 0.5225 0.5193 0.5128 0.5064 30° 0.5619 0.5542 0.5465 0.5310 0.5155 35° 0.5883 0.5573 0.5663 0.5442 0.5221 40° 0.6222 0.6069 0.5916 0.5611 0.5305 45° 0.6657 0.6450 0.6243 0.5828 0.5414 50° 0.7223 0.6945 0.6668 0.6112 0.5556 55° 0.7973 0.7602 0.7230 0.6486 0.5743 60° 0.9000 0.8500 0.8000 0.7000 0.6000

36 小端厚度按无折边锥壳小端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 小端无折边: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小端过渡段厚度需另行计算,见文献[2]。 (3)锥壳小端: 半顶角α≤45°: 小端厚度按无折边锥壳小端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 小端无折边: 小端有折边:

37 锥壳大端或小端和筒体连接处存在压缩强度和周向稳定性问题,在必要时应设置加强结构。
锥壳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三、受外压锥壳 Le: 锥壳当量长度, 有相应计算公式; DL: 所考虑的锥壳段的 大端外直径 α≤60°:按等效圆筒体计算 α>60°:按平盖计算 (1)外压锥壳的计算 假设锥壳名义厚度δne——计算锥壳有效厚度δec=(δnc-C)×cosα——按外压圆筒体的图算法进行外压校核计算——以Le/DL代替L/Do,DL/δec代替Do/δe。 (2)锥壳与筒体连接处的外压加强设计 锥壳大端或小端和筒体连接处存在压缩强度和周向稳定性问题,在必要时应设置加强结构。

38 4.3.3.3 平盖 理论分析: 以圆平板应力分析 实际上:介于 固支和简支之间; 为基础,分为周边 固支或简支 工程计算:采用圆平板理论
平盖 过程设备设计 理论分析: 以圆平板应力分析 为基础,分为周边 固支或简支 实际上:介于 固支和简支之间; 工程计算:采用圆平板理论 为基础的经验公式,通 过系数K来体现平盖周 边的支承情况,K值越 小,平盖周边越接近固支; 反之就越接近于简支。 几何形状: 圆形、椭圆形、长圆形、矩形及正方形等。 这些平盖厚度可按下述方法计算:

39 固支:在板周边 简支:在板中心 最大拉应力准则
平盖 过程设备设计 平盖 平盖的最大应力 一、圆形平盖厚度 (4-55) 考虑钢板拼焊由式(4-3) 得圆形平盖厚度计算公式 : 固支:在板周边 简支:在板中心 最大拉应力准则

40 Dc—平盖计算直径,见表4-8中简图,mm。
平盖 过程设备设计 平盖 (4-56) 适用于表4-8的所有情况 式中 δp—平盖计算厚度,mm; K—结构特征系数,查表4-8; Dc—平盖计算直径,见表4-8中简图,mm。 对于表4-8中序号 6、7 所示平盖,应取其操作状态及预紧状态的K值代入式(4-56)分别计算,取较大值。当预紧时 [σ]t取常温的许用应力。

41 平盖 表4-8 平盖系数 K 选择表 K越小越接近固支 过程设备设计

42 平盖 过程设备设计 表4-8 平盖系数 K 选择表(续)

43 平盖 过程设备设计 表4-8 平盖系数 K 选择表(续)

44 不同连接形式的非圆形平盖应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平盖 过程设备设计 平盖 二、非圆形平盖厚度 不同连接形式的非圆形平盖应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1)表4-8中序号3、4所示平盖,按式(4-57)计算 (4-57) 式中 Z—非圆形平盖的形状系数, 且Z≤2.5; a,b—分别为非圆形平盖的短轴长度和长轴长度,mm

45 (2)表4-8中序号 6、7 所示平盖,按式(4-58)计算
平盖 过程设备设计 平盖 二、非圆形平盖厚度(续) (2)表4-8中序号 6、7 所示平盖,按式(4-58)计算 (当预紧时[σ]t取常温的许用应力) (4-58)

46 4.3.3.4 锻制平封头 减小边缘应力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直边高度L不小于50mm; 弧半径r≥0.5δp, 且 封头与筒体连接处
过程设备设计 锻制平封头 减小边缘应力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直边高度L不小于50mm; 弧半径r≥0.5δp, 封头与筒体连接处 的厚度不小于与其 相对接筒节的厚度。 图 锻制平封头

47 ∑di—Dc范围内沿直径断面开孔内径总和 的最大值,mm。
锻制平封头 过程设备设计 锻制平封头 锻制平封头底部厚度δp: (4-59) 式中 η—开孔削弱系数, ∑di—Dc范围内沿直径断面开孔内径总和 的最大值,mm。

48 4.3.9 耐压试验 一、目的 在超设计压力 下进行的液压(或气压)试验 外 压容器试验目的: 内 压容器试验目的: 检查是否存在穿透性
过程设备设计 耐压试验 一、目的 在超设计压力 下进行的液压(或气压)试验 外 压容器试验目的: 内 压容器试验目的: 检查是否存在穿透性 缺陷。 在超设计压力下,考核缺陷是否会发生快速扩展造成破坏或开裂造成渗漏,检验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 做法: 以内压试验进行“试漏”。 原因: 外压下,容器中的缺陷受压应力的作用,不可能发生开裂,且外压临界失稳压力主要与容器的几何尺寸、制造精度有关,跟缺陷无关。

49 试验介质 水质: 奥氏体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控制在25mg/L以内,并在试验后立即将水渍清除干净。(氯离子能破坏其表面钝化膜)
过程设备设计 水质: 奥氏体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控制在25mg/L以内,并在试验后立即将水渍清除干净。(氯离子能破坏其表面钝化膜) 试验介质 液压试验——用水。水的压缩系数比气体 要小得多,经济实用。 气压试验——用气体。因结构或支承等原 因,不能向容器内充灌水或其 它液体,或运行条件不允许残 留液体时才用气压试验。 耐压试验 气液组合试验

50 试验温度 考虑韧脆转变温度,防止低应力脆性破坏,试验时器壁金属温度应高于韧脆转变温度30 ℃

51 当各元件(圆筒、封头、接管、法兰及紧固件等) 所用材料不同时,应取各元件材料许用应力比 [σ]/[σ]t的最小值。 说明:
过程设备设计 二、试验压力及应力校核 1.液压试验压力 (1)内压容器 温度修正 (4-102) 当各元件(圆筒、封头、接管、法兰及紧固件等) 所用材料不同时,应取各元件材料许用应力比 [σ]/[σ]t的最小值。 说明:

52 无须考虑温度修正,因为以内压代替外压进行试验,已将工作时趋于闭合状态的器壁和焊缝中缺陷改以“张开”状态接受检验。
过程设备设计 (2)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 无须考虑温度修正,因为以内压代替外压进行试验,已将工作时趋于闭合状态的器壁和焊缝中缺陷改以“张开”状态接受检验。 试验压力: (4-103) 无温度修正 (3)夹套容器 夹套容器是由内筒和夹套组成的多腔压力容器,各腔的 设计压力通常是不同的,应在图样上分别注明内筒和夹 套的试验压力值。 内筒为外压容器:按式(4-103)确定试验压力; 内筒为内压容器:按式(4-102)确定试验压力。

53 在确定了夹套试验压力后,还必须校核内筒在该试验压力下的稳定性。
4.3.9 压力试验 过程设备设计 在确定了夹套试验压力后,还必须校核内筒在该试验压力下的稳定性。 如不能满足外压稳定性要求,则在作夹套的液压试验时,必须同时在内筒保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夹套试压时内筒的稳定性。 夹套: 按内压容器确定试验压力。 注意:

54 为使液压试验时容器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在压力试验前必须校核试验时筒体的薄膜应力σT。
4.3.9 压力试验 过程设备设计 (4)液压试验应力校核: 为使液压试验时容器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在压力试验前必须校核试验时筒体的薄膜应力σT。 (4-105)

55 气体: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
过程设备设计 2.气压试验 气体: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 气压试验较液压试验危险,故试验压力比液压试验低,容器上的对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 注意: (1)内压容器 (2)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 试验压力:[σ]/[σ]t的取值 要求同液压试验。 试验压力: (4-103) (4-102)

56 气压试验应力校核: (4-106)

57 4.3.10 泄漏试验 目的: 考核密封装置和焊接接头等部位的密封性能
过程设备设计 泄漏试验 目的: 考核密封装置和焊接接头等部位的密封性能 对密封性要求高的容器在强度合格后进行的泄漏检查。在等于或低于设计压力下进行的气压试验。 介质为易燃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 不允许有微量泄漏(如真空度要求较高时)的压力 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58 注意:气密性试验的危险性大,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在进行气密性试验前,应将容器上的安全附件装配齐全。
过程设备设计 试验压力为 设计压力P 气密性试验 氨泄漏试验 卤素检漏试验 氦检漏试验 注意:气密性试验的危险性大,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在进行气密性试验前,应将容器上的安全附件装配齐全。


Download ppt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