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Κανδάκη Μεταξάς Modified 5年之前
1
实验十一 1-溴丁烷制备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及正丁醇制备 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和
实验十一 1-溴丁烷制备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及正丁醇制备 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和 加热操作方法。 3.巩固分液漏斗的洗涤操作。
2
二、基本原理 本实验的制备反应为: 可能的副反应有: 反应机理如下:
3
反应中,溴化钠与浓硫酸作用生成氢溴酸,过量的硫酸使平衡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因为它通过产生更高浓度的氢溴酸及吸水作用,加速反应的进行。硫酸还能使醇的羟基质子化,因而离去基团不是氢氧离子(-OH)而是更好的离去基团水分子。另外,硫酸还使生成的水质子化,阻止了卤代烃通过水的亲核进攻而变回醇,以使反应顺利生成产物。在1-溴丁烷的分离过程中,用硫酸洗涤粗产品以洗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并除去反应副产物烯烃和醚。
4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 150ml圆底烧瓶 石棉网 分液漏斗 50ml锥形瓶 60ml蒸馏瓶 漏斗 滤纸
药品 浓H2SO4 正丁醇 溴化钠(固) 无水CaCI2 饱和NaHCO3溶液
5
四、实验步骤 在150ml圆底烧瓶中,放入20ml水,小心加入29ml(0.53mo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冷至室温。依次加入15g(约18.5ml,0.20mol)正丁醇,25g(0.24mol)研细的溴化钠。充分振摇后,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在其上端接一吸收溴化氢气体的装置,倒置的漏斗边缘恰好触及烧杯中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表面。 注意:勿使漏斗全部埋入水中,以免倒吸。将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回流1h,并经常摇动(分为三层,上层逐渐变厚,中间逐渐变薄,约30-40分钟后中层完全消失)。
6
冷却后,拆去回流装置,稍冷却后,再向烧瓶内加几粒沸石,装好蒸馏装置。
用50ml锥形瓶作接受器,在石棉网上加热,蒸出所有的1-溴丁烷②。
7
将馏出液移至分液漏斗,加入15ml水洗涤③,将下层粗产物分入另一干燥的分液漏斗中,用10ml浓硫酸洗涤④,尽量将硫酸层分离干净。剩余的有机层自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原于已洗净的分液漏斗中。再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及水各15ml洗涤。(只有加浓硫酸时要上层,其余都是要下层)将下层产物盛于干燥的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2g无水氯化钙,塞紧瓶塞干燥1h。 将干燥后的产物通过有折叠滤纸的小漏斗滤入50ml蒸馏瓶中,加入沸石后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99~103℃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理论产量27.5g)。 纯粹1-溴丁烷的沸点为101.6℃,折光率为1.4399。
8
[注释] ①在加料过程中及回流时应不时摇动,否则将影响产量。 ②1-溴丁烷是否蒸完,可从以下三方面判断: A.馏液是否由浑浊变为澄清;
B.反应瓶上层油层是否消失; 取一已盛有水的小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振摇,观察有无油珠出现。如无,表示馏出液中已无有机物,蒸馏已完成。蒸馏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时,常可用此法检验。 ③用水洗涤后馏液如呈红色,表示存在游离溴,可加入几毫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除去。 ④浓硫酸洗去粗产物中少量未反应的正丁醇和副产物丁醚等杂质,因为在以后的蒸馏中,由于正丁醇和1-溴丁烷可形成共沸物(bp.98.6℃,含正丁醇13%)而难以除去。
9
五、思考题 1.加料时,先使溴化钠与浓硫酸混合,然后加正丁醇及水可以吗?为什么?(生成Br2)
2.反应后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用浓硫酸洗涤时为何要用干燥的分液漏斗?(遇水发热,生成HBr挥发) 3.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1-溴丁烷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你用什么简便方法加以判断?(往水里滴几滴下层液,有油为1-溴丁烷) 4.回流加热后反应瓶内容物呈红棕色,原因何在? 5.为什么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经摇动后要放气?应从哪里放气,指向什么方向? 6.写出无水氯化钙吸水后所起化学变化的反应式。为什么蒸馏前一定要将它过滤掉?(结晶水易分解)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