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班級:四國三B 指導老師:鍾美芳老師 組員:4950P034 侯冠伶 4950P041 吳思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班級:四國三B 指導老師:鍾美芳老師 組員:4950P034 侯冠伶 4950P041 吳思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班級:四國三B 指導老師:鍾美芳老師 組員:4950P034 侯冠伶 4950P041 吳思穎

2 目錄 壹、區域性的經濟組織會員國 貳、區域性的經濟組織的內涵 一、 NAFTA成立過程 二、組織架構 三、貿 易 特 色
四、經濟整合的關鍵因素 五、NAFTA相關協定規範內容 參、區域性經濟組織與台灣的關係 肆、區域性經濟組織對台灣的影響 伍、NATFA帶來的衝擊 柒、美洲自由貿易區 捌、結論 玖、參考文獻

3 壹、區域性的經濟組織會員國 NAFTA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所組成,在貿易 理論上,這個經濟體所能夠得到的利益最大,區域
內國內生產毛額6兆9千億美元,人口約為3億8千6百 萬美元,平均國民所得1萬5千美元,佔全球貿易量 約為18%。

4 貳、區域性的經濟組織的內涵 1980年代後-美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優勢地位逐漸喪失,而日本的 實力在急劇增強,日本對美、加市場也採取了咄咄
逼人的進攻策略,相對於歐、日兩強經濟實力的提 升,美國卻陷入財政赤字及貿易逆差逐漸擴大的困 境中。 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貨物可以互相流通並免關稅,同時亦要合 力排除其他的非關稅障礙,如配額、外匯管制、進口許可證、進 口保證金等等。但對貿易區以外的國家、則可以維持關稅及障 礙。

5 一、 NAFTA成立過程 1980年-雷根提出「北美共同市場」的設想。 1983加拿大提出建立美加自由貿易區的設想。
1986開始談判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1988年1月2日-美、加兩國正式簽訂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建立美 加自由貿易區。 1989年1月1日-該協定正式生效。按照這個協定,兩國將在10 年內分三次取消一切關稅 ,大幅度降低非關稅 壁壘。 1990年7月-正式達成了美墨貿易與投資協定。 1991年6月12日-美、加、墨在加拿大多倫多進行第一次談判。 1992年8月12日-達成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941月1日正式 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告成立。

6 二、組織架構 自由貿易委員會: NAFTA最原始的機構是自由貿易委員會,具有跨國性政府的
執行爭端的解決等。 貿易執委會之職權包括: (1)監督協定之實施。 (2)解決協定之解釋及適用所引發之爭議 。 (3)建立並監督所有委員會及工作小組 。 (4)訂定其規則及程序。 (5)至少每年定期開會一次,原則上採共識決,並由締約 國輪流擔任主席。

7 三、貿 易 特 色 北美自由貿易區是典型的南北雙方為共同發展與繁 榮而組建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南北合作和大國 主導是其最顯著的特徵。
分為四點: 1.南北合作 2.大國主導 3.減免關稅的不同步性 4.戰略的過渡性

8 四、經濟整合的關鍵因素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轉向: 美國轉向訴諸NAFTA,主要是對烏拉圭回合談判緩慢談判進度充
滿挫折感,希望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新策略,加速談判進度, 美國傾向放棄GATT多邊談判體系,選擇雙邊或三邊貿易談判, 強化、活絡對外貿易政策,美國與第三國的雙邊或三邊貿易談 判之政策轉向,成效卓著。如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始於1986 年 (與烏拉圭談判同年開始),結束於1989年,美、加、墨的NAFTA 談判始於1991年,較烏拉圭談判早獲得談判協議。從1982年至 1987年間,美、墨洽談與貿易有關的一系列協議,包括墨西哥 加入GATT後,單邊對美國的進口商品課徵20﹪的海關關稅, GATT協議的50﹪進口關稅少30﹪,對美國出口貿易相當有利。

9 五、NAFTA相關協定規範內容 (一)、NAFTA協定 1、減少貿易障礙,並促進貨品和勞務在締約國間之流通。
2、促進自由貿易區內公平競爭的環境。 3、增加各締約國領域內之投資機會。 4、給予適當並有效保護和履行智慧財產權。 5、創造有效之程序,以實行此協定並解決爭議。 6、建立一項架構,以進一步朝三邊的、地區的、和多邊的合作,來擴展並促進本協定之利益促進促。

10 二、關稅 除非本協定另有規定,任一簽約國不得對本區商品提高現行 關稅稅率或課以關稅,且除非本協定另有規定,各簽約國將 相互遞減關稅稅率。 三、進出口限制 任一締約國不應「禁止」或「限制」自其他締約國進口任何 貨品或出口任何貨品至其他締約國,除非GATT第11條另有規 定。 各締約國瞭解,根據GATT之規定,對於出口價格和進口價格 亦不應有所限制,除非為執行反傾銷及平衡稅所允許。

11 四、農業、例外規定 NAFTA農業協議內容是依據烏拉圭回合談判農業改革架構而制 定,即市場開放、境內支持、爭端解決、進口防衛制度以及動 植物衛生檢疫規範等。 五、原產地規定內容 1.NAFTA會員國在NAFTA生效日起,就完全取消接近50%之產品的 關稅。 2.NAFTA對原產地的規定為該協定中最重要的部分,其規定十分 詳細與嚴格,只有符合原產地規定的產品才能在NAFTA會員國 理享受優惠關稅的利益。 3.延伸GATT的國民待遇及最惠國待遇於跨越邊界的勞務貿易。 4.建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義務。 5.勞工及環保問題在協定中獲得重視。

12 參、區域性經濟組織與台灣的關係 台灣的市場: 比較台灣產品與加拿大、墨西哥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整體利益 結果顯示:
1.我國與墨西哥商品輸出與美結構重疊性較高,我國與墨西哥輸美產品重疊部份,如:電機設備及零件、機械設備及零件、家俱業、鞋業、塑膠業等。 2.我國與加拿大間則由於產品重疊性不高,故目前加拿大與我國並不處於競爭地位。現階段的競爭性較不高,並不意謂著未來亦能相安無事。未來的演變,則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13 肆、區域性經濟組織對台灣的影響 1.在貿易方面: 1993~1998年-對我國與美國之貿易而言,美國之國民所得、美
國與我國相對躉售物價指數、台灣之國民所得確 實有顯著之影響。 1995~1998年-對我國與加拿大之貿易而言,加拿大之國民所 得、加幣兌台幣之匯率確實有顯著之影響。 1997年-對我國與墨西哥之貿易而言,只有「台灣之國民所得」 有顯著影響。 2.在重要出口產業方面: 1992年-NAFTA對於我國之重要出口產業確實有其影響力,特 別是紡織成衣業及我國的資訊通訊業亦受NAFTA之些許影響。 我國的電機電子產業較不受NAFTA之影響。

14 EU、APEC、NAFTA對台影響比較 EU APEC NAFTA 成立日期 1993/11/01 1989/1119 1994/01/01
成立關鍵 馬斯垂克條約 茂物宣言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成員國 德、法、義等國家 日、韓、美、台等國家 美、加、墨 關稅規定 對內:降低關稅 對外:採共同關 調降1358項產品關稅稅率平均關稅將8.25%降至8.14 % 非關稅規定 配額:各國間逐 步取消。 出口設限:必要 時節制出口。 進口設限:鼓勵 出口國出口自動 設限。 補貼:主用於農 業品出口補貼。 進口簽證採負面 表列制度 需進口簽證之項 目由16%降至 2.72%,只有262 項。 進口管制項目由 199項降至190 出口設限:不應 有限制,除非為 執行反傾銷稅和 平衡稅。 進口設限:同出 反傾銷 3億對亞洲與中東產品歐控告案件居多。 依個別國家之規定而有不同。 依締約國各國法令為準。

15 (二)、我國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我國對此區域的貿易在這段期間也持續增加,1994年到1996年 我國對該區之年成長率為4.1%。隨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各國貿 易間貿易的日趨成長,我國對美、加的出口有逐漸被墨西哥取 代的情形,此情況在NAFTA 的原產地規定下,將隨北美自由貿 易區內關稅逐年降低而更嚴重。 (三)、台灣的因應對策 1.建立資料監視檔案 2.善用國貿機構資源與輔助 3.維持產品在國際競爭優勢 4.積極推動與適當之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5.推動與各國業者簽署策略聯盟 6.鼓勵我商赴北美地區投資 7.開發北美地區政府採購市場 8.繼續密切注意NAFTA之發展與影響

16 伍、NATFA帶來的衝擊 一、對墨西哥的影響 優點:1.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協議使墨西哥從
兩方面吸引外資大量進入;第一,各行各業的資金都 可以自由進出墨西哥。第二,解除貿易壁壘。 2.設於墨國邊境的出口加工區就業激增。 3.出口美國的產品大增,出口至美國產品金額494億美元 到1,359億美元,增幅近兩倍。 缺點:1.工資普遍下降,NAFTA對這勞權附屬協議很弱,根本不 能保護勞權。 2.生產力提高,但工資下降幅度大過於生產力的幅度。 3.金融與外債,金融市場的反覆無常,NAFTA 鼓勵外資 湧入墨西哥,但同時也使墨國的資金快速外逃。 4.外債負擔,總債項負擔比1994 年NAFTA 簽署前增加了 250 億美元。

17 美國、加拿大的影響 二、對美國的影響 優點: 美國自墨西哥進口大幅增加,對墨西哥出口量為美國成長幅度最大的地區。 缺點:
1.影響美國工人就業。 2.與墨國的貿易逆差擴大。 3.對美國工人工資的影響。 三、對加拿大影響: 加拿大大幅度減少各社會福利。

18 四、對美國、加拿大影響力較小: 因為美國和加拿大廠商擁有遠遠大於墨西哥廠商的財力。招 募受過良好教育的熟練工人的機會也更多,且擁有的技術更 為先進。而對於墨西哥,其短期後果必然是痛苦的經濟結構 調整和失業。但從長期來看,墨西哥廠商在逐步適應更具競 爭性的嚴酷市場過程中,效率將得以大幅度提高。 五、對美國、加拿大在雙邊貿易總額和成長率上都有增加的趨 勢: (一)美國與加拿大-雙邊貿易總額 1.雙邊貿易總額為3645億美元,占美國對全球進出口貿易 總額之二十二%。 (二)美國與加拿大-成長率方面: 1.美國與加拿大雙邊貿易總額增加72% 2.美國出口至加拿大增加66% 3.加拿大進口增加78%,加拿大為美國第一大出口國, 及最大進口

19 陸、深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關係 一、原產地規定的嚴格與否將影響未來產業發展的觀點:
從美國的立場看來,許多紡織業或汽車業外移到墨西哥生產, 對美國的產業發展並沒有達到保護的作用。抱怨讓美國損失七 十六萬六千個工作機位,大部分是在成衣、電器及汽車業,儘 管美國對加、墨的出口「略微」增加,但是美國對加、墨的貿 易赤字卻由一九九三年的九十億美元,暴增至去年(12/30/2002) 的八百七十億美元,幾乎增加十倍。

20 深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關係 二、投資與貿易的增長,不等於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製造業的生產力不斷提高的同時,製造業工人的實際工資卻
不斷下降。1993年(NAFTA成立前一年),至2001年5月間,生產 力實際上升了47.7%,但工資卻下跌超過兩成。 在自由貿易區下,企業雖然獲得更大更多的權力和機會來攫取 利潤,但是整個環境和民眾的權益都付出慘痛代價。

21 柒、美洲自由貿易區 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FTAA )
1.美國已積極進行更大規模的美洲經濟整合。 2.以美國為核心的經貿組織,未來預計整合現有的美北自由貿 易區、中美洲共同市場、南方共同市場、加勒比海共同市場 等經貿組織,在2005年度成為一個完整的自由貿易區,吸納 除了古巴以外的其他34個美洲國家,取代歐盟(EU)成為全球 最大的經貿組織;但與歐盟不同的是,FTAA僅著重於市場開 放。

22 捌、結論 對台灣的衝擊與影響: 與北美自由貿易繁多的台灣面對加拿大、墨西哥強力 競爭下,或許藉由積極推動與適當的國家簽署自由貿
易協定、鼓勵我商赴北美地區投資、開發北美地區政 府採購市場、繼續密切注意NAFTA之發展及影響…等方 式來讓台灣產品順利產出。

23 玖、參考文獻 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形成與可能的影響
pagestyle=1&programid=176 自由貿易協定 有說明我國想要與哪些國家簽屬約定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 b_fta.asp 308.pdf

24 玖、參考文獻 「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對我國業者之影響」研究報告,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編印。
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影響及因應措施研究報告,經濟部國貿局 彙編。 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對中華民國產業的衝擊,經濟部國貿局 國貿局, 區域經貿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中文摘要 蔡秀珍,拓展北美市場之展望專題報導 ntent/america14.htm


Download ppt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班級:四國三B 指導老師:鍾美芳老師 組員:4950P034 侯冠伶 4950P041 吳思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