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2 一.相似三角形 知识要点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ABC∽△A/B/C/,如果BC=3,B/C/=1.5,那么△A/B/C/ 与 △ABC的相似比为_________.

3 二、相似三角形的识别和应用 (1)识别   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6 问题 给你一个锐角△ABC和一条直线MN; 你能用直线MN去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 与原三角形相似吗?

7 相似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相似. 基本图形 判定方法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 DE∥BC △ADE∽ △ABC △ADE∽ △ABC
∠AED= ∠B △ADE∽ △ABC ∠DAE= ∠BAC △ADE∽ △ABC ∠DAE= ∠CAB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 两个三角形相似.

8 相似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相似. 基本图形 判定方法 性质定理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 周长的比 等于相似比; 面积的比等于
DE∥BC △ADE∽ △ ABC 对应角相等; ∠AED= ∠B 对应边成比例; △ ADE∽ △ ABC ∠DAE= ∠BAC 周长的比 等于相似比; △ ADE∽ △ ABC ∠DAE= ∠CAB 面积的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 两个三角形相似.

9 练一练 基本图形 过D作DH∥EC交BC延长线于点H (1)试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M N E D 基本图形 M N H 过D作DH∥EC交BC延长线于点H (1)试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ADE∽ ⊿ABC ∽ ⊿DBH (2)若AE:AC=1:2,则AC:DH=_______; 2:3 (3)若⊿ABC的周长为4,则⊿BDH的周长为_____. 6 (4)若⊿ABC的面积为4,则⊿BDH的面积为_____. 9

10 相似三角形 若G为BC中点,EG交AB于点F, 且EF:FG=2:3, 试求AF:FB的值. 添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E G F
D M N M F N H G 若G为BC中点,EG交AB于点F, 且EF:FG=2:3, 试求AF:FB的值. 添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1 2

11 相似三角形 若G为BC中点,EG交AB于点F, 且EF:FG=2:3, 试求AF:FB的值. 添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E E N
M G 若G为BC中点,EG交AB于点F, 且EF:FG=2:3, 试求AF:FB的值. 添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12 三、基本图形的形成、变化及发展过程: 平行型 . 旋转 . 斜交型 平移 . 特殊 特殊 平移 垂直型

13 ☞ 四、运用 1.添加一个条件,使△AOB∽ △ DOC “X” 型 A B O C D 解: 角: ∠B= ∠ C或∠ A= ∠ D
边:AB ∥ CD AO:OD=BO:CO “X” 型

14 ☞ 四、运用 2.若△ABC∽△ADE,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型 面积: A B C D E
角: ∠ADE= ∠ B ∠ AED= ∠C 边:DE ∥ BC “A”型 面积:

15 3、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DE与△ABC相似。
解: 角: ∠B= ∠ 2或∠ 1= ∠ C 边: AD:AC=AE:AB 斜交型

16 解: ∵∠A=∠A ∵∠ADE=∠B ∴△ADE∽△ABC ( ) ∴AD:AB=AE:AC ∴x:5=y:4 ∴y=0.8x
4. 在△ABCAC=4,AB=5.D是AC上一动点,且∠ADE=∠B,设AD=x,AE=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 解: ∵∠A=∠A ∵∠ADE=∠B ∴△ADE∽△ABC ( ) ∴AD:AB=AE:AC ∴x:5=y: ∴y=0.8x A E D B C (0<x≤4)

17 4、已知CD是Rt△ACB斜边AB上的高,且CD=6,BD=12,则AD=________,AC=_________。 3
垂直型

18 知识源于悟 1.如图,DE∥BC,D是AB的中点,DC、BE相交于点G。 A B C D E =1:2 G =1:2

19 S△ADE S△ABC S△ABC=25 S△ADE 知识源于悟 2.如图: DE∥BC,EF ∥AB,AE:EC=2:3,
S △ABC=25,求S四边形BDEF 解: AE:EC=2:3 A B C D E F AE:AC=2:5 ∵DE∥BC ∴△ADE∽△ABC S△ADE 4 AE 2 S△ABC ( ) AC 25 S△ABC=25 S△ADE 4

20 1、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且DE∥BC,BD=2AD,那么△ADE的周长︰△ABC的周长= 。
课堂训练: 1、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且DE∥BC,BD=2AD,那么△ADE的周长︰△ABC的周长=    。 A B C D E 1:3 2.右图中,若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且DE=4则BC= ____ 8 3.右图中, DE∥BC,S△ADE:S四边形DBCE = 1:8,则AE:AC=_____ 1:3

21 解: ∵∠A=∠A ∵∠ADE=∠B ∴△ADE∽△ABC ( ) ∴AD:AB=AE:AC ∴x:5=y:4 ∴y=0.8x
4. 在△ABCAC=4,AB=5.D是AC上一动点,且∠ADE=∠B,设AD=x,AE=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 解: ∵∠A=∠A ∵∠ADE=∠B ∴△ADE∽△ABC ( ) ∴AD:AB=AE:AC ∴x:5=y: ∴y=0.8x A E D B C (0<x≤4)

22 学以致用 1、如图,在 ABCD中,E是BC上一点, BE:EC=1:2,AE与BD相交于F,则 BF:FD=_______,S △ADF : S △EBF =______ 1:3 1:9 9:1 A E B F D C

23 学以致用 5 2、如图, ABCD中,G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交BD于E,与DC交于点F,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_对。(全等除外)

24 例1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AE:ED=2AF:FB。
G

25 如图: 写出其中的几个等积式 ①AC2= ②BC2= ③OC2= AO×AB BO×AB AO×BO
(0, ) AO×BO 若AC=3,AO=1.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A B O (-1,0) (8,0)

26 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 ∠A=900,对角线BD⊥CD 求证:(1) △ABD∽△DCB; (2)BD2=AD·BC
∴ ∠ADB= ∠DBC ∵ ∠A=∠BDC= 90°, ∴ △ABD∽△DCB (2) ∵ △ABD∽△DCB ∴AD = BD BD BC 即:BD2=AD·BC

27 (4)请你探索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BP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求出AP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试一试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 ∠A=900,AB=2,AD=5,P是AD上一动点(不与A、D重合),PE⊥BP,PE交DC于点E. 5 C A B D P E (1)△ABP与△DPE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x 5-x y 2 (2)设AP=x DE=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请你探索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ABED能否构成矩形?如果能,求出AP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4)请你探索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BP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求出AP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8 学以致用 3、如图,在△ABC中,∠ABC=90°,AB=6,BC=12,点P从A点出发向B以1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出发向C点以2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几秒后△ PBQ与原三角形相似? A B C Q P Q P

29 灵感 智慧 例:如图,在ABC中,∠C=90°,AC=4,BC=3,PQ∥AB,点P在AC上(与点A、C不重合),点Q在BC上。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的长。 A B C A B C P Q M2 P Q M1

30 灵感 智慧 例:如图,在ABC中,∠C=90°,AC=4,BC=3,PQ∥AB,点P在AC上(与点A、C不重合),点Q在BC上。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的长。 P Q M3 A B C N

31 问题发现 知识整理 问题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任意一点(与B、C不重合)∠AEF=90°.观察图形:
问题发现 知识整理 问题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任意一点(与B、C不重合)∠AEF=90°.观察图形: (1) △ABE 与△ECF 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E为BC的中点,连结AF,图中有哪些相似三角形? △ABE∽ △ECF ∽ △AEF A D A D F F B B E C E C

32 问题发现 知识整理 “M”型相似 △ABE∽ △ECF
问题发现 知识整理 △ABE∽ △ECF (2)点E为BC上任意一点若 ∠B= ∠C= α, ∠AEF= ∠ C,则△ABE 与△ ECF的关系还成立吗? (1)点E为BC上任意一点,若 ∠B= ∠C=60°, ∠AEF= ∠ C,则△ABE与△ ECF的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M”型相似 A C 60° A B E F A B C E F α F α 60° 60° α α 60° B C E

33 问题发现 知识整理 问题2: (1)延长BA、CF相交于点D,且E为BC的中点,若 ∠B=∠C= α, ∠AEF= ∠ C,连结AF.
问题发现 知识整理 问题2: (1)延长BA、CF相交于点D,且E为BC的中点,若 ∠B=∠C= α, ∠AEF= ∠ C,连结AF. ①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②说出图中相等的角及边之间的关系 (2)延长BA、CF相交于点D,且E为BC的中点,若 ∠B=∠C= α, ∠AEF= ∠ C, 当∠AEF旋转到如图位置时,上述关系还成立吗? D 善于运用类比、迁移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A F α α α B E C B C E α D A F G α

34 归纳: E为中点 ③ ③ α α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A B C E F C A B E F A B C E F D A B C

35 实战演练 知识运用 变式:.在直角梯形ABCF中,,CB=14,CF=4, AB=6,,CF∥AB,在边CB上找一点E,使以E、A、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E、C、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CE=_______ 1.矩形ABCD中,把DA沿AF对折,使D与CB边上的点E重合,若AD=10, AB= 8, 则EF=______ 注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善于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基本型 5 5.6或2或12 A B C F A D F C E E B E E

36 实战演练 知识运用 7 2.已知:D为BC上一点, ∠B= ∠C= ∠EDF=60°,BE=6,CD=3,CF=4, 则AF=_______

37 实战演练 知识运用 8 变式:已知:△ABC中,AB=AC, ∠BAC= 120°,D为BC的中点, 且∠EDF =∠C,
(1) 若BE·CF=48,则AB=_____ (2)在(1)的条件下,若EF=m, 则S△DEF =_______ 8 利用转化的 数学思想 A F E H P B D C

38 (1)连接AP、AQ、PQ,试判断△A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t=1秒时,连接AC,与PQ相交于点K.求AK的长。
迁移拓展 知识提升 已知:菱形ABCD,AB=4m, ∠B=60°,点P、Q分别从点B、C出发,沿线段BC、CD以1m/s的速度向终点C、D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1)连接AP、AQ、PQ,试判断△A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t=1秒时,连接AC,与PQ相交于点K.求AK的长。 善于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基本型 A D K B P C Q

39 迁移拓展 知识提升 (3) 当t=2秒时,连接AP、PQ,将∠APQ逆时针旋转,使角的两边与AB、AD、AC分别交于点E、N、F,连接EF.若AN=1,求S△EPF. A N D 注意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F E Q B C P

40 迁移拓展 知识提升 (4)以OS为一边在∠SOC内作∠SOT,使 ∠SOT = ∠BDC,OT边交BC的延长线于点T,
若BT=4.8,求AK的长。 A K D (Q) 30 ° S o 30 ° Q 30 ° T B C (P) P

41 我的收获 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善于总结 α α α C B D A O P A B C E D C A B E D A B C E D F

42 补充练习、内化理解 1、已知:等边△ABC 中,P为直线AC上一动点,连结BP,作∠BPQ=60°,交直线BC于点N.
(1)当P在线段AC上时,证明PA·PC=AB ·CN (2)若P在AC的延长线上,上述关系是否成立? (3)若P在CA的延长线上, CN=1.5,BC=2,求AP、BP的长 60° B C A B C A B C A P P P 60° N N N Q Q 60° Q

43 补充练习、内化理解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等腰梯形, OA∥BC, OA=7, BC=3, ∠COA=60°,点P为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O、A重合,连结CP. (1)求点B的坐标。 (2)点D为AB上一点, 且AD:BD=3:5,连结PD, 在OA上是否存在这样的 点P,使∠CPD= ∠BAO? 若存在,求出直线PB的 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O x y A B C D P

44 用一用 (1)请在x轴上找一点D,使得△BDA与△BAC相似 (不包含全等),并求出点D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如果P、Q分别是BA、BD上 的动点,连结PQ,设BP=DQ=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BPQ与⊿BDA相似? 如存在,请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BDA∽△BAC ∴∠CAD=∠ABC ∴tan∠CAD=∠ABC= ∵BC=4 ∴AC=BC·tan ∠ABC=3 ∴CD=AC·tan ∠CAD=3× = ∴OD=OC+CD= = ∴D( ,0) x y A F D B (-3,0) O C (1,0) tan∠ABC=

45 用一用 B C A x y (-3,0) (1,0) tan∠ABC= O D

46 用一用 (-3,0) (1,0) (-3,0) (1,0) (1)当PQ∥AD时,△BPQ∽ △BAD 则 P 即: Q 解得:
C A x y (-3,0) (1,0) tan∠ABC= O D (1)当PQ∥AD时,△BPQ∽ △BAD 即: 解得: P Q (2)当PQ⊥BD时,△BPQ∽ △BDA 即: 解得: B C A x y (-3,0) (1,0) tan∠ABC= O D P Q

47 例2 如图,有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ABC,它的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加工成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毫米?
E P Q M N

48 ②如果把正方形的零件改变为加工矩形零件,设DP=x,DE=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
如图,△ABC是一 块余料,边AB=90厘米,高CN=60厘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 的一边在AB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BC、AC上 ①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②如果把正方形的零件改变为加工矩形零件,设DP=x,DE=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 C ③当DE是DP的1.5倍时恰好符合要求,求此时零件的面积是多少? D E ④在问题3中,具体操作时,发现在AB线段上离B点34cm处有一蛀虫洞,请你确定一下,它是否影响余料的使用,说明理由。(量得BN=70cm) M A P N F B

49 右图中,在一直角三角形余料中截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零件,应如何截取? (设正方形的三边分别是3、4、5、那么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C
课外拓展: 右图中,在一直角三角形余料中截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零件,应如何截取? (设正方形的三边分别是3、4、5、那么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C A B C C E E D M D A P N F B A B F 图二 图一

50 问题解答: 解:设正方形DEFP的边长为x厘米。 因为DE∥AB,所以△CDE∽ △CBA 所以 CM CN DE AB C D M A P
= DE AB C 因此 , 得 x=36(毫米)。 答: 。 60–x 60 = x 90 E D M A P N F B

51 演变1:如图,有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ABC,它的边BC=a,高AD=h,要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
求(1)设PN=x,矩形PQMN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2)当h=6,a=8时,请你求出面积等于9的矩形PQMN的边长PN。(3)按题设要求得到的无数个矩形中,是否能找到两个不同的矩形,使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ABC的面积?如果能找到,请求出它们的边长,如果找不到,请你说明理由。

52 (2)当h=6,a=8时,请你求出面积等于9 的矩形PQMN的边长PN。
求(1)设PN=x,矩形PQMN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 (2)当h=6,a=8时,请你求出面积等于9 的矩形PQMN的边长PN。 (3)按题设要求得到的无数个矩形中,是否 能找到两个不同的矩形,使它们的面积之和 等于∆ABC的面积?如果能找到,请求出它们 的边长,如果找不到,请你说明理由。 A B C D E P Q M N

53 演变2:把正方形PQMN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PMN,直角顶点P在BC上,斜边MN的两个端点分别在AB,AC上,且斜边MN‖BC,结论改为“求等腰直角三角形PMN的面积”。
E

54 A B C P Q 80 N 120

55 N A B C D P Q M 120 80

56 变式3: C A B 60 80

57 变式4:把正方形PQMN换成矩形PQMN,并增加条件矩形PQMN的周长为200mm,结果改为“求矩形PQMN的长和宽”
A B C P Q M N D 120 80

58 变式5:把正方形PQMN改为矩形PQMN,并把“AD=80,BC =120”改为AD=6mm,BC=8mm”,把结果改为求设PN=x,矩形PQMN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当为PQ何值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 A B C P Q M N D 8 6 x

59 变式6:把正方形PQMN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PMN,直角顶点P在BC上,斜边MN的两个端点分别在AB,AC上,且MN//BC,结论改为“求等腰直角三角形PMN的面积”
80 M E N C B P D 120

60 探索:如图梯形ABCD中,AB‖CD。已知AB=25,AD=DC=16,问对角线BD能否把梯形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若不能,请给出证明;若能,求出的BC,BD长。

61 再见


Download ppt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