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六章 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一般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各种社会资源 ,并引导微观经济主体朝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 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完全等都可以导致:“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政府管制存在的理论依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六章 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一般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各种社会资源 ,并引导微观经济主体朝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 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完全等都可以导致:“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政府管制存在的理论依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六章 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一般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各种社会资源 ,并引导微观经济主体朝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 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完全等都可以导致:“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政府管制存在的理论依据 之一。

2 §16.1 外部性 凯恩斯主义以前的经济学,描绘的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稀缺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的均衡分配.
§16.1 外部性 凯恩斯主义以前的经济学,描绘的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稀缺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的均衡分配. 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看不见的手”,即价格,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3 这些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信息完全和对称。 充分竞争市场。 规模报酬不变。 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 交易成本可忽略不计。
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4 一、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 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相等。
是指一种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成本或收益,不能在该物品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 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相等。 一项私人活动所产生的对实施这一活动的私人的净收益。 这项活动对实施个体和社会中的所有其他人的净收益之和。 外部性 私人收益: 社会收益:

5 二者或分的依据在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对比关系。
外部性的分类 按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后果 二者或分的依据在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对比关系。 例如:污染是负的外部性,没有专利保护下的发明是正的外部性 负的(或消极的)外部性 正的(或积极的)外部性

6 当一项产品或服务 的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时,我们会观察到产品或服务的过度供给,存在负的外部性;反之则会产生供给不足,此时存在正的外部性。
我们可区分两种外部性,一种是可穷尽的,一种是不可穷尽的。

7 可穷尽的外部性 此种外部性能够被计量,可以建立起排他性权利。
由于怕他性,可穷尽的外部性可以按照其接受者消费(或成本负担)的量来进行分割,并要求他们依此付费或给与补偿。 科斯定理的外部性即属于可穷尽的外部性。 一般地,在不存在显著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可穷尽的外部性总是可以通过市场或私人间的谈判而得到消除。

8 不可穷尽的外部性 不可穷尽的外部性是公共物品,市场和谈判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它在最佳社会供给下的价格等于所有收益者愿意付给的价格之和。 当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时,供给量小于社会最优供给量。此时需要国家的介入。例如:发明专利权。

9 有些不可穷尽的外部性的供应方及其供应量是可以分割的。这些外部性可通过市场的方式得以消除。
例如空气污染。它是不可穷尽的外部性。但是空气污染的供应方及其排放量是可以分割的。 每个排放者可以付给社会中每个人等于污染对后者的边际成本的补偿,使得后者接受最后一单位的污染。 对于排污者自己来说,最佳污染排放量为排放污染的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时候的量,因此这也是社会最优排放量。

10 市场解决方案是建立在交易成本较低的基础上的。当交易成本达到客观的数量时,污染排放者的负担上升,这种解决方案就不能到达社会最优。
此时,如果征税成本低于私人交易成本的总和,由政府代表全体人民对污染排放者征收等于社会成本的从量税,可以达到和无交易成本的市场运作相同的结果。 在上面的例子中,要求有完全的信息。当信息不完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报告自己的边际成本从何获取更多的补偿的动机,这样污染者的成本远远高于实际的社会成本,政府税收就会偏高,从而产生过度的污染控制。

11 是否存在让人们说实话的方法呢? 格拉夫斯和克拉克证明,这种方法是存在的。
假设在社会中有一个消费者和一个污染者,污染对污染者的价值是a,对消费者的损失为b, 社会最优要求: a>b,允许污染。 政府对污染者征收数量为b的税收,补贴消费者 a<b,政府可以简单的不允许污染。 但是,此种机制的弱点在于允许污染存在的情况下,政府会出现财政赤字。但是他可以通过其他税收来弥补赤字。还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因此在存在私人信息时,政府税收和补贴比产权的私人交易更可能消除外部性。

12 所以,就理论而言,所有可以穷尽的外部性和那些可以形成垄断收益的不可穷尽的外部性都可以通过建立产权和私人交易交易消除。
那些不能形成垄断收益但其供给方和供给量可分得不可穷尽的外部性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消除。 当存在交易成本或私人信息时,产权和私人交易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13 二、外部性的进一步分析 传统经济学: 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效益 即:SMB=PMB 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 即:SMC=PMC

14 P SMC=PMC SMB=PMB X 0 X

15 外部效益(XB) 社会边际效益和个人边际效益会产生不一致,也就是“正外部性”。 SMC=PMC P XB SMB PMB X X0 X1

16 外部成本(xc) 社会边际成本和个人边际成本不一致,这个差额就是外部成本,即“负外部性”。 SMC PMC XC SMB=PMB P X2
X2 X0 X

17 外部性的影响是不以市场为媒介的,不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反映出来,还妨碍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机制不能按帕累托最优效率配置资源。

18 三、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界定产权: 1、有人认为,外部性的本质是产权界限的不确定。 2、科斯认为: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只要通过明确界定,任何产权都能产生最优效果。“科斯定理”的关键含义是在满足某些条件下,政府不必为了使社会达到最优化而直接限制污染。 3、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权难以界定,即使界定了,方法也是不可行。 原因有:■交易成本很高。 ■厂商使用策略性讨价还价手段。 ■某一方信息不完全。

19 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一条降低谈判的交易费用和解决污染纠纷的有效途径。以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为例,政府对付污染的方法一般有: 1、直接管制
2、给蒋少污染或使用污染设备的当事人以补贴。 3、根据污染排放量对排放污染的当事人课以税款。 4、由政府创造“污染排放权”向当事人拍卖。

20 政府补助: 对于那些为社会带来正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的办法。这样的企业生产规模一般小于根据其成本和收益恰好可以经营的规模。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使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相等,使企业将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增加至社会需要的有效水平。

21 社会立法: 一个法治社会,解决外部性问题最有效的常规办法就是依靠法律手段,建立经济秩序和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22 §16.2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指一种提供给某个消费者使用而旁人不必另付代价亦可同时得到享用的商品或劳务。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消费者的可用量。主要源于公共物品的不可分割性。 非怕他性:只要某一物品存在公共物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物品。

23 一、公共物品的分类 从公共物品的存在形态上看,可以对现实的公共物品作这样的划分: 1、实物性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国防等。
2、精神性的公共物品:如制度、理想、文化等。 3、信息产品。信息的特点就在于可复制性、 可共享性,因此是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24 纯公共物品:完全的非竞争性、 完全的非排他 准公共物品:局部非竞争性、局部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完全的非竞争性、 完全的非排他 准公共物品:局部非竞争性、局部非排他性

25 纯公共物品 通常认为国防和灯塔是纯公共物品。国家向其所有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国防安全,这个国家的任何居民都可以享受国防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国防的非排他性。并且,在一个既定国家里,多增加一个居民,不会影响其他居民对国防的消费,也不会增加国防的成本。 在海上,海上的航标灯一旦建立起来,每一个过往船只都可以享受到灯塔发出的光,不管它是否付费,因为要排除没有付费的船只使用灯塔上发出的光是很困难的,这是灯塔的非排他性。另外,增加过往船只的数量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修建或维护灯塔的成本,即灯塔的非竞争性。

26 准公共物品 具有排他性的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比如闭路电视,它是非竞争性的,因为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减少另外一个人的,但它又是排他性的,只有那些负担得起、并且已经付了闭路电视费的消费者才能使用; 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一条拥挤的街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条街道,但是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另外某个人的可用性。或者说多增加一辆车量的边际成本就相当高,这种成本反映在更慢的交通流速和更高的车祸危险上。 本来是私人物品,却被像公共物品般的对待。例如,教育实质上是一项私人物品,它是排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减少性的。但是,大多数国家做出了提供公共教育的行政决策。通常还有对所有公民提供同等教育支出的政府决定。这要求我们把教育像公共物品那样看待。

27 保护产权 “产权”,是对各种财产权利的一种总称。它不仅是过去“所有权”概念所专指的对“物质生产资料”的产权,而且是泛指一切依据某种生产要素获取收入的权利。 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甚至是首要职能,就是向社会上一切合法利益集团与个人提供产权保障。产权的保障是政府所能提供的一种能为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的重要的“公共物品”。

28 产权界定得清楚 主体的权、责、利就明确 在制度框架内得到法律的保护 人们主体的行为方式预期稳定 市场运行有秩序 不负责任的事情减少 交易成本降
低 经济效率提高。 政府要为各经济行为主体提供产权保障,维护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使经济效率得到改进。这才是真正造福于民的根本大计。

29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 在公共物品问题上,存在着被称之为“市场失效”现象。 国防很好的解释了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市场失效。
灯塔也可以解释公共物品的市场失效问题

30 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 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任何人都能平等地消费,而不管你是否付费。这种没有为商品生产做贡献却仍然享用这种商品带来的好处的人被称为免费搭车(Free riders,又译搭便车者)。 免费搭车行为使公共物品提供者很难发现消费者对这一公共物品的真正偏好。

31 如果每一个“搭便车者”都不愿为公共物品的供给做贡献,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恶化。
最后就出现这种情况:虽然每个人都希望公共物品被提供,却没有公共物品被提供。 因此经济学家提出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原理:即政府可以对消费者征税,居民不能拒绝纳税,从而强迫居民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做出贡献。当排除未付费的消费者使用某一公共物品的成本过高时,政府就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来提供公共物品。

32 政府供应 在早期的理论中,市场本身不能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因此要保证公共物品得到充分供应必须依赖政府力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应由政府供应。长期以来,公共物品被政府垄断经营,政府的公营企业垄断造成的非效率不利于更大限度的发挥公共物品的积极效应。公共物品经营的整体目标应该是追求经济效率的提高。

33 政府供应的公共物品包括哪些呢? 第一,公共性程度高的公共物品,也就是说公共物品受益人或消费者的人数很多。
第二,非政府力量不愿意或无力提供且外部性大的公共物品。 第三,非政府力量愿意却没有能力提供、或有能力提供但非竞争性程度高的公共物品。

34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并不等于公共物品完全由政府直接生产。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是指政府必须负责向社会最终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政府生产是指不仅供给公共物品所需的资金来源于政府预算,而且其生产还是在政府的直接经营下进行的。 正在流行着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应该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范围重新界定,在公共物品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允许私人经营进入公共物品领域。

35 技术方法 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市场经常能够以有效的方式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企业经常通过开发出某种技术,使不掏钱者不能享受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好处,从而解决了搭便车问题。 例如:闭路电视、灯塔。

36 捆绑提供 公共物品也可以在人们购买私人物品时由卖主捆绑提供。
如:私人共有公寓(房产私有、庭院等共有)和退休社团也是把公共物品和私人品捆绑的市场制度。通过收取会员费来提供种种公共服务。

37 明晰个人产权 其他一些公共物品问题可以通过明晰个人对相应的经济资源的产权的办法来解决。比如清淤一个被污染的湖泊,如果没有人拥有这个湖泊,就会遇到搭便车问题。如果有一个所有者,这个人就可以对钓鱼者、船夫、游客等等从中获得收益的人那里收取较高的费用。 在其他公共物品问题上,如在环保、土地使用、动植物保护等领域,界定明晰的产权都可以解决公共物品问题。野生水牛濒临灭绝了,而家养母牛却没有灭绝,因为母牛由私人拥有,可以带来利润。 不过,涉及到空气,明晰产权的办法不是很有效,因为不大容易界定和行使对空气的产权。

38 经济合同 可以用合同制来解决其他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问题。
有时合同安排不能解决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问题。谈判和达成协议的成本可能非常高。合同某一方可能要享受更大好处,协议就会崩溃。

39 市场解决公共物品问题的不完善,必须与政府解决的不完善进行一番权衡。
政府依靠官僚机构,为消费者服务的激励很弱。因此,必将效率低下。 政治家提供公共物品为的是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公众利益; 政府通常强迫人们为一些他们并不喜欢的项目掏钱而制造出“强迫搭车”现象。 只要可能,让私人来解决公共物品问题,通常要比由政府来解决更有效率。

40 三、公共物品的最佳供给 在一般均衡条件下,对于私人物品而言,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是达到最优产出的必要条件(范里安,1998)。这时,生产者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效用都达到最高水平,社会经济就达到了所谓“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上面的条件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都是适用的。只是对于这两种类型不同的产品,其表现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41 对于私人产品来讲,边际替代率和边际转换率是比较容易度量的,边际转换率表现为社会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而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而边际替代率表现为消费者为了从某种商品的消费中获得一单位效用增量而需要放弃的消费另一种商品而获得的效用增量。 对于公共产品来说,其边际转换率与私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公共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则比较复杂。

42 公共物品的个人边际替换率是指:如果该公共物品不供应,个人要增加多少其他物品的消费才能弥补因此失去的效用。
由于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评价不会完全一样,再加上搭便车现象,我们不可能像私人产品那样,在均衡的情况下使每个人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边际转换率。 对于公共物品来说,更不可能是单个人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边际转换率

43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量(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供应量)应当是使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的边际替代率的总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边际替代率加总)与生产该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公共物品最佳供应量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共物品的供应往往同时也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

44 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价格 S E P D d1 d2 d3 O Q 数量 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45 §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产业的含义及特点 自然垄断理论新发展

46 一、自然垄断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是指其主要业务是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应的产业。 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

47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经济学家认为,形成自然垄断的条件包括两点: 单一厂商生产的超级效益
过度或“毁灭性”竞争造成的不良结果。 这两种力量常常同时并存,例如各电话公司在该行业发展早期争夺用户。

48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ell)是首先正式确定了这种方法——以代表性企业成本函数的形式作为行业结构的根本决定因素的经济学家之一。
平均生产成本递增的行为通常是竞争性的,而成本递减的行业则为不完全竞争的或垄断的。

49 J·M·克拉克(J·M·Clark, 1923年)通过对管理费用经济学的分析,在自然垄断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克拉克认为,许多制造业行业中,管理费用在总成本中占相当一部分,而且在这种行业里厂商间的竞争远不是完全竞争。在需求不足时,价格趋于降到可能比平均成本还低的边际生产成本。在另外一些场合中,当厂商要努力弥补早先的损失时,则可能会在不同的顾客间或市场间实行数量折扣或公开的价格歧视。所以,这个市场的均衡,其变化性和复杂性取代了竞争均衡价格的简单性。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不存在均衡点,除非这个市场中的厂商制定一个放弃“自杀性竞争”的最低限度合作的行为准则。克拉克也是对平均成本递减行业进行经验研究的先驱者。他正确指出,大多数短期内固定的费用在长时期内是可变的。

50 鲍莫尔(Baumol)(1982)给出的解释是:一个产业在整个产量范围之内,如果成本是次可加的,这个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习惯上称为公用事业(Public Utilities)或基础设施产业(infrastructure)等。

51 需要投入大量的沉淀成本(Sunk cost )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两个特点: 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效应非常突出 需要投入大量的沉淀成本(Sunk cost )

52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区间之内,厂商生产某一产品的单位产品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下降,即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自然垄断行业是规模经济效应十分强烈的极端形态,平均成本总是随产量规模增加而降低。规模大的企业于是总是能够在生产成本上比规模小的企业占优势,最终规模最大的企业就可能击败所有对手,实现独家垄断。 自然垄断的特点是:独家垄断,效益最高。

53 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是指进入市场时投入而在退出时不能收回的固定成本。
行业外的厂商会很少有兴趣来取代自然垄断企业的地位;行业内也很难维持多家竞争的局面。 人们认为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独家垄断不仅是最有效的,也是唯一稳固的产业组织形式。

54 二、自然垄断理论新发展 新自然垄断理论认为政府需要根据自然垄断的强弱、进入市场有无障碍和企业是否具有可维持力等因素综合决定,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55 第一,技术条件的变化改变了某些自然垄断行业的性质和经营特征。
第二,市场容量和范围的扩大,可能使得一家企业对独占市场不再具有合理性。 第三,对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管制往往伴随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 第四,可竞争性市场概念的引入和发展影响了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 第五,产业间替代竞争加剧,某些自然垄断行业逐渐向竞争性行业转变。 第六,区分垄断行业中垄断性业务和非垄断性业务,在非垄断性业务中引入竞争。 第七,引入激励性管制方式。

56 激励性管制是针对原有的公平报酬率管制不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弊端而实行的。它强调给被控制企业在削减成本、技术革新等方面以更多的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效率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

57 计算公式是: P=RPI-X 其中P是行业产品价格变动率,RPI是零售物价指数,X是该行业的技术进步率。技术进步率由各行业的控制当局每隔四五年核定一次。

58 §16.4 本章小结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所有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 “市场失效” ,此时政府干预可能是有效的。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意味着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多种职能。


Download ppt "第十六章 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一般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各种社会资源 ,并引导微观经济主体朝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 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完全等都可以导致:“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政府管制存在的理论依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