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2014.1.19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2 D-2 壹、修學的法門 一、菩提心為本 二、三心相應 三、六度 四、解般若度而略觀大乘三系思想 (一)隨機施教 【法性本無二,隨機說成異。】 【了義不了義,智者善抉擇。】

3 性空唯名 虛妄唯識 真常唯心 大乘三系之立名(《無諍之辯》p.127-133) 一切法無自性空 性空不是無,反而能善巧安立一切
性空是不礙緣起的,緣起的即但是假名 以「唯名」來表示 虛妄唯識 於三性中,著重依他起性──實有唯事 有為生滅的依他起性,才能立染淨因果 依他起有(識有);遍計性空(境無) 著重虛妄的依他起性──識而成立一切,是唯識宗的通義! 真常唯心 本淨真性,總持於心性;以此真常心為依而有生死、涅槃事,為流轉、還滅的主體

4 1、性空唯名系 D 以「般若、中論」等為主 了義 1、勝義 2、甚深難見 3、無我、空、無生 不了義 1、世俗 2、名句施設 3、有我 一切我、法,都是世俗的,假施設的。 從生死業果,到三乘道果,就是涅槃, 凡是安立為有的,都是『唯名,唯假』 的,名言識所成立的世俗有。

5 幻現不礙性空,性空不礙幻現。空假無礙,二諦 無礙的中道義,為性空宗的了義說。
D-4 依於因緣,一切法都可以成立,行善得善報,作 惡的得惡報。迷著了流轉生死,悟證了就得解脫。 而且,以性空的緣起觀一切法,所以不著生死, 也不住涅槃,廣行菩薩行而成佛。 依無自性空相應的緣起義立一切法: (1)約世俗假施設說:是如幻而現的; (2)約勝義無自性說:是空的。 幻現不礙性空,性空不礙幻現。空假無礙,二諦 無礙的中道義,為性空宗的了義說。

6 2、虛妄唯識系 D 以「解深密經」等為主 (1)根機 《解深密經》 了義 說得顯明易了的 不了義 說得深隱微密的

7 五事 1、種上品善根 2、清淨諸障 3、成熟相續 4、多修勝解 5、積集上品的福智資糧 D-4 演培法師的定義 善法因性,種菩提因
除强有力的惑、業、苦 3、成熟相續 因未熟的身心,難調難伏 4、多修勝解 於因果緣起獲堅定理解 5、積集上品的福智資糧 乃入佛道的唯一資糧

8 D-5【或五事不具,佛復解深密。】 根性的差異 五事完全具足者 能以無倒慧如實通達 五事不完全具足者 A、有的信而不解 B、有的信而誤解
五事完全不具足者 不信不解一切法無性空的教說 依三無性,遣除遍計所執性,說一切法無自性。其實,緣起法──依他起性,寂滅法性──圓成實性,是有自性的,並非一切都沒有。

9 D-6 (2)教理 【或是無自性,或是自相有。】 依《解深密經》的顯了說,站在五事不具 的根性來說話。以為:一切無自性,一切 假有,這是等於說什麼都沒有,是不能成 立一切法的,所以應有「假有無自性,實 有自性」的二類,『依實立假』才對。 ※實有自性 = 實有唯事〔諸蘊等法〕 ※假有無自性 = 假說所表〔補特伽羅〕

10 在《解深密經》中,分世俗為二類 遍計所執相 此由假名安立為相, 非由自相安立為相, 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 依他起相 此由依他緣力故有,
D-6 在《解深密經》中,分世俗為二類 遍計所執相 此由假名安立為相, 非由自相安立為相, 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 依他起相 此由依他緣力故有, 非自然有, 是故說名生無自性性。

11 根本立場 無自性的假有, 遍計所執相 叫做假說自性。 自相有的『實有唯事』叫做離言自性。 依他起相 D-6 ※補特伽羅 = 假名安立
※諸蘊等法 = 實有自相〔同小乘有宗〕

12 D-6 因緣生法是自相有,是一切法的緣生自性。 如十八界性,界也就是自性不失的意義。 這不是執著而實有性的,從因緣生時,就 是這樣自性有的,這與中觀者看作戲論相, 似有而實非有的見地,有著根本不同。 至於依法而執為實有,是無自性的,那是 二家公認的了。

13 三自性(表詮) 三無自性(遮止) 遍計所執 名言有 (假有) 執著無 (虛妄) 相無自性 依他起 有因緣性 無自然性 生無自性 圓成實 真如實性 離遍計執所顯 勝義無自性 (依他起、圓成實)

14 D-6 【緣起自相有,即虛妄分別。】 緣起而自相有的,就是依他起,以「虛妄 分別」為性的,即有漏識。 【依識立緣起,因果善成立。】 依阿賴耶為依,立緣起所生的一切法。 依種子生起現行──七識及相應心所,根、 塵、器世界;一切法生起時,又熏習成種, 藏在阿賴耶識裏。

15 D-7 阿賴耶識為種子性,什麼種子生什麼現行,什麼 現行又熏成什麼種子,是自性生自性的因果觀。 不過自種子而外,還要其他的現緣,才能生果, 所以叫依他起。 D-9:如有漏種子,在阿賴耶識中,是不可說有 別異的。但只能說從賴耶中的有漏種子,生有漏 現行,不能說從阿賴耶識生。如說一切從阿賴耶 識生,就有一因多果的過失了。所以說不異不離, 也不能就說是一。

16 種子生起現行,現行熏成種子 所知相:七轉識 所知依:賴耶 緣所生法 緣起

17 D-7 【心外法非有,心識理非無。】 眾生直覺得外境實有,心也像是所對的境界。 這是無始來的錯亂妄執,因而執我、執法, 是遍計所執相,是空無自性的。 然假必依實,自相有而為一切假所依的「心 識」,論理是「非無」的。如心識也沒有自 性,那就一切都不能成立了。

18 以識從自種子生時,那以識為性的境相種 子,也就生現行,而現起能分別、所分別 二相。
好像是心境獨立的,其實境不離心,以心 識為性的。 心外的境相雖沒有,而不離心識的境相, 也是有的,從自種子生的(這名為性境 〔世俗性境:如五塵有幻相、幻用,非如水月之無〕; 如依心識的想像妄執而成的,才沒有)

19 眾生不了解外境是唯識的,是顛倒錯亂, 為執我、執法的根源。 因妄執,起煩惱,造業,這都熏習在阿賴 耶識裏。
D-7 【達無境唯識,能入於真實。】 依唯識而成立因果,也就依唯識而立迷悟。 眾生不了解外境是唯識的,是顛倒錯亂, 為執我、執法的根源。 因妄執,起煩惱,造業,這都熏習在阿賴 耶識裏。 業種成熟時,隨業受報,阿賴耶識就名為 異熟識,成為生死輪迴的主體了。

20 一切法的實有性,十八界的實有性,以唯識義來解說,這對於攝化小乘有宗而向於大乘一切法空性的教說,確是佛菩薩的難思方便!
反之,如依觀而通達實無「外境」,是無 自性的,是「唯識」所現而立的,這就能 於依他起而知遍計所執空。 如境相空不可得,虛妄分別識也就因失去 對象而不生。 境無所得,識也就無所得,就能悟入於唯 識真性──空相,真相。 真實性是依他起自性離執所顯的,所以也 不能說是空的。 一切法的實有性,十八界的實有性,以唯識義來解說,這對於攝化小乘有宗而向於大乘一切法空性的教說,確是佛菩薩的難思方便!

21 3、真常唯心系 愚夫的心想中,一切是生滅的,生滅無常 是苦的,那就不能發現盡苦得樂的希望了!
D-8 ---以「楞伽經」等為主 (1)根機 愚夫的心想中,一切是生滅的,生滅無常 是苦的,那就不能發現盡苦得樂的希望了! 這類眾生,佛說是「畏於無我句」的,就 是聽了無我,而怕繫縛、解脫不能成立, 死後斷滅而畏怯的根性。故佛適應他們, 而說如來藏法門。

22 依如來藏,成立生死與涅槃,眾生與佛,所 以說「是善不善因」:(1)不善的生死雜染因 〔輪迴主體〕,(2)善的清淨佛果因〔本有佛體〕
D-8(2)教理 【甚深如來藏,是善不善因。】 依如來藏,成立生死與涅槃,眾生與佛,所 以說「是善不善因」:(1)不善的生死雜染因 〔輪迴主體〕,(2)善的清淨佛果因〔本有佛體〕 《勝鬘經》:『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這就是因;是增上緣,能作因。 1、依:無邊功德所依止 2、持:攝持一切功德而不失 3、建立:佛法是因如來藏而得建立

23 D-8~9 例如四大能造造色,決非以四大為體而發生造 色,是依『生、依、立、持、養』──五因而說 造;是說不離四大,而造色才可以生起。
《楞伽經》的『如遍興造一切趣生』,也是這 樣的造。 所以,善與不善,依如來藏而有,而不是以如 來藏為體,從如來藏生出來的。 如來藏可以為因──依、持、建立,因為是常住 不變的。如太陽,烏雲,依止虛空而有,與虛 空不相離。

24 如來藏為善與不善因 D-9 不善因 與如來藏不相應的,相離的有為法──陰、界、入,貪、瞋、癡等無邊煩惱,都依如來藏而有;如灰塵的依明鏡而有一樣。有了這些,生死雜染就流轉不息了。 善因 與如來藏相應的,不可說異,不可分離的不思議佛法,也依如來藏而有,這就是佛性了。 這是無為法,不可以說生。 眾生本具的,能為無漏清淨德性因的,與如來藏不能說有別異的,也只能說『依如來藏』,為依、為持、為建立。

25 D-9 如來藏在眾生身心中,阿賴耶識是所知依的根 本識,所以形成: 依如來藏而有阿賴耶識,依阿賴耶識而有一切 法的思想體系。
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在阿賴耶識深處,所以到 了《勝鬘經》,如來藏也就被稱做『自性清淨 心』,與心性本淨說相合,展開了真心論的思 想系。 一切法 阿賴 耶識 如來藏

26 阿賴耶識的內容 D-10 業相 (戲論熏習) 由此阿賴耶識的雜染種子──不離如來藏真相的業相,就有生死流轉的諸趣。 真相 (如來藏) 由於阿賴耶識真相──如來藏,有不離不異的清淨性;這不是阿賴耶識所攝,而是法界所攝的。 所以能厭生死,欣涅槃;能發心修行,破煩惱而有涅槃的證得。 稱為:如來藏出纏、法身

27 D-10 【佛說法空性,以為如來藏。】 如來藏是什麼呢? 在《楞伽經》抉擇分明:佛是說那一切法空性, 稱之為如來藏的。
如來藏就是甚深法空性,是直指眾生身心的當 體──本性空寂性。〔於眾生叫眾生界,於佛叫如來界〕 叫做如來藏,似乎神我一樣,無非適應『畏無 我句』的外道們,免得聽了人法空無我,不肯 信受,還要誹毀。

28 《楞伽經》:『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 『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
D-11 【真如無差別,勿濫外道見!】 《楞伽經》:『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 『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 《寶性論》:使眾生遠離五種過,所以說 佛性,第五種是:『計身有神我』。 〔※五種過:1.有怯弱心 2.輕慢眾生 3.執虛妄法 4.謗真如佛性〕 如來藏教學的信行者,應深刻注意,勿自 以為究竟了義,而其實是濫於外道見才好! 唯識與真常二系,時間是前後相近,同以實有法為依而立一切法,同以心識為中心,所以又時常起著相互的影響。

29 D-11 (三)同入法性 【方便轉轉勝,法空性無二。】 性空唯名 現觀法性空。〔我空 > 我所空 / 法空〕 虛妄唯識
(1)識有遣境無,(2)境無而識不起, (3)心境都無所得,離執證空性〔實有〕 真常唯心 (1)觀外境非實有性:觀察義禪〔初地~七地〕 (2)達二無我不生妄想:攀緣如禪〔八地〕 (3)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如來禪〔九~普賢地〕 結說 三系是同歸一致:法空性 不能執著方便,忘記真實

30 對眾生說的,要眾生做的,都能適合實情,使他得到利益。
D-12 五、四攝 【成熟眾生道,佛說以四攝】 布施 以財施、法施、無畏施攝化眾生 愛語 以和樂容貌,誠懇態度與他人談話 利行 對眾生說的,要眾生做的,都能適合實情,使他得到利益。 同事 與眾生同其所行,同甘共苦。教化眾生行善,能化其惡令同己善。

31 十善菩薩,修習大乘信心不退(菩提心),入於大乘道
D 貳、經歷的階位 四十位 十信 十善菩薩,修習大乘信心不退(菩提心),入於大乘道 十住 重於空性勝解的修習成就,安住勝義 〔1.發心住 = 不退大乘〕 十行 重於觀即空的假名有,以大悲心利眾生 十迴向 重於空假平等的觀慧

32 D-13 十地 〔以大乘心修一切法〕 1.極喜地 布施勝,修共五乘的布施(布施、愛語) 2.離垢地 持戒勝,修共五乘的十善(愛語)
二阿僧祇劫 2.離垢地 持戒勝,修共五乘的十善(愛語) 3.發光地 忍辱勝,修共五乘的禪定(利行) 4.燄慧地 精進勝,修共三乘的道品(同事) 5.難勝地 禪定勝,修共三乘的四諦 6.現前地 般若勝,修共三乘的緣起 7.遠行地 方便勝 8.不動地 願 勝 三阿僧祇劫 9.善慧地 力 勝 10.法雲地 智 勝

33 1.極喜地 見道位,勝義菩提心,現證空性,斷三結,施度勝。是凡聖關 2.離垢地 戒度清淨,自修及教人修十善 3.發光地 忍度勝,由「聞法」及「修定」,慧火除諸冥暗 4.燄慧地 精進度勝,修三十七覺分,滅我法執

34 五地以前,空有不並,互相出沒。如雲駛月運
5.難勝地 靜慮度勝,通達四諦、二諦等 五地以前,空有不並,互相出沒。如雲駛月運 五地離去那戲論的實有相,真是真俗無礙,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超出了小乘聖者的心境。又名大小關。 6.現前地 般若度勝,多修緣起觀。 六地在般若慧、大悲願的資持下,能入滅盡定,多修『無相作意』,於定中現證法性,幻有即空,空即幻有的不二平等。能常寂及悲念眾生,大悲、般若不二,為大乘的不共勝法。〔無相行有間斷〕

35 不為煩惱所動,證無分別法性,盡斷三界惑,得無生法忍,如阿羅漢一樣。
7.遠行地 方便度勝,於滅盡定中念念能起定入定 入定就是出定,出定就是入定。 如《維摩經》: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 無相、有功用行的境地,無相行無間斷 ※不急斷惑,但能控制,偶而可用於利生方便。 8.不動地 不為煩惱所動,證無分別法性,盡斷三界惑,得無生法忍,如阿羅漢一樣。 《十地經》:入第八地欲入涅槃。以佛的加持力,菩薩的本願力,進入真正不共二乘的菩薩道。 願度勝,無相、無功用,純無相行,故起如幻三昧,普現一切身,普說一切法

36 9.善慧地 力度勝。 自證或化他,都不待功用。 得法、義、辭、辯──四無礙解智,能一音說一切法,為無量差別根性,一時說一切應機的法門。 10.法雲地 智度勝。『位居補處』 十地菩薩的現通說法,能長養一切眾生善根,如大雲的時雨滂沛一樣。

37 D-17 參、圓滿的佛果 一、佛地 三大阿僧祇劫功德圓滿,登妙覺地:佛地
〔三阿僧祇劫有二說:1.時間劫 2.功德劫〕 從初地至第八地,菩薩斷盡三界的煩惱障。而 習氣──所知障,從初地以上,一分分的除去。 這些習氣,由於無相智的進修,達到不現,愈 來愈薄,法空性也愈來愈明淨。到終了時,斷 一切煩惱習氣而成佛。

38 約「圓滿覺證」說: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 的最清淨法空性。而佛與佛平等平等。
D-17 二、以三身敘讚佛地功德 (一)法身 約「圓滿覺證」說: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 的最清淨法空性。而佛與佛平等平等。 約「利他功德」說:如摩尼寶珠一樣,有 微妙的神用,不起加行、功用,能適應眾 生的需求,利益一切眾生。

39 (二)報身 D-17 第1偈 D-18 第2偈 念念顯現一切:(1)佛事(2)菩薩事 (3)二乘事(4)眾生事(5)三世事
(6)盡十方事。這一切,即: ※依報──器世界;※正報──眾生與佛。 法性所流身,遍一切處,無處不在;也就無一法而不在法性所流身中。 D-18 第2偈 (1)十力:以降伏魔外的勝能而安立。 (2)四無所畏:表示自利他利的絕對自信。 (3)十八不共法:約不共凡夫、小乘而立。 大悲,三不護,妙智等

40 D-19 第3偈 法性所流身佛(報身佛),是一定住於淨土的。 《解深密經》說十八事圓滿: (1)顯色圓滿(2)形色…… (18)依持圓滿。 第4偈 「所證的真如」與「能證的智慧」是無變異、無差別的。 佛為大菩薩開示大法,無有別乘,唯是一道一清淨的一佛乘。

41 D-20 (三)化身 1、示現佛身:法身、報身、化身 2、示現壽命 3、示現國土:或淨土,或穢土 4、化身佛以「折伏、攝受」二門來成就眾生
※折伏=苦切語(惡趣苦,善趣樂)。攝受=愛語。 隨機適應,如藥能治病,就是妙藥,不應該生 優劣想。如釋迦佛出穢土,彌勒佛出淨土,佛 法並沒有什麼差別。

42 以釋迦佛應化娑婆世界而說法來說,起初 說三乘法,末後才會歸一乘。 佛在《法華經》中,開示這『為實施權, 開權顯實』的教化歷程。
D-21 以釋迦佛應化娑婆世界而說法來說,起初 說三乘法,末後才會歸一乘。 佛在《法華經》中,開示這『為實施權, 開權顯實』的教化歷程。 佛雖說三乘,其實「唯一佛乘」; 佛說一乘,經論中雖約種種的意義說,然 總不外乎:如實道無二無別,終歸於一極

43 D-21 三、同入佛道 本書意趣:綜貫一切佛法而向於佛道! 從一佛乘的立場來說,一切諸善法,都是同歸 於佛道的。
佛法是善法的別名。向於法的,順於法的,與 法相應的,就是善,就是佛法。 一切眾生,同成佛道,是了義的,究竟的。所 以修學佛法的,應不廢一切善法,攝一切善法, 同歸於佛道,才是佛法的真實意趣! 末了,謹祝讀者 必當成佛! 本書意趣:綜貫一切佛法而向於佛道!


Download ppt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