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健康的情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健康的情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的情緒

2 情緒是什麼? 提及情緒,很多人便道出──「喜、怒、哀、樂」四個字,除此之外,你對情緒的認識有又多少?何以我們要對它作了解?
自從1995年美國心理學作家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出版「EQ」(情緒智商) 一書後,情緒這個範疇開始為一般人所關注;事實上,心理學和醫學界對情緒的分析,已有百多年的研究,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觀點和解釋,要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並不容易。

3 我們試從一些心理學家的論述中,解釋情緒的定義:丹尼爾.高曼 (1995) 在「EQ」一書把情緒定為「感覺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與心理的狀態,以及相關的行為傾向。」
Lazarus (2000) 指出「情緒是我們因外在或內在環境轉變而產生的生理上、主觀意識上和行動傾向上的反應。」 台灣學者張春興(1989)解釋「情緒是受到某種剌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此狀態包含複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的變化。」

4 一個函蓋性的詞語,代表各種不同的情感; 一個心理歷程,涉及我們的精神變化; 一個訊息傳遞者,把我們對外在環境和事情
綜觀不同的定義,情緒可以是…… 一個函蓋性的詞語,代表各種不同的情感; 一個心理歷程,涉及我們的精神變化; 一個訊息傳遞者,把我們對外在環境和事情 的主觀理解,演繹出來。 一個會影響我們行為、思想、生理和心理的狀態; 行為上: 哈哈大笑、哭泣、愁眉深鎖、擁抱、打人等。 思想上: 把失戀看成被拋棄,自我價值下降; 被人讚賞會顯得信心十足,對自己和前境也樂觀起來。 生理上: 緊張或生氣時,會心跳加快、手心冒汗。 心理上: 收到好消息會覺得高興; 遇到意外會產生害怕及擔心的感覺。

5 對情緒的誤解? 誤解一:有情緒等如「脾氣臭」、「不理智」和「不快樂」 誤解二:現實環境是決定情緒的最大因素
情緒只是一種對外在事物的個人反應,本身並 無好壞之分。思想模式和處理情緒的形式是否 恰當才是關鍵。 誤解二:現實環境是決定情緒的最大因素 外在環境只是其中一項,有研究發現人的快樂, 與財富和生活水平並不成正比;我們的思考方法 和價值觀等,才是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

6 誤解三:人傾向樂天或悲觀,全是天生的 誤解四:負面事情定會帶來負面情緒 誤解五:有情緒不要壓抑,要盡情發洩出來
大部份情緒是與生俱來,但很多情緒反應及表達的方式,卻是後天學習的。學習處理多變的情緒,比天生的傾向更重要。 誤解四:負面事情定會帶來負面情緒 絕非必然!還要視乎個人的理解和思想的轉化,例如考試失敗令人感到沮喪,但亦可給自己檢討,下次作好準備;慣性的負面思想,會發展出悲觀和抑鬱的情緒,對自己造成傷害。 誤解五:有情緒不要壓抑,要盡情發洩出來 情緒是需要表達的,但要適中、懂得控制,「情緒管理」便是學習察覺和接納情緒,允許自己有情緒,然後透過適當的方法表達及抒發出來。過份的壓抑或發洩,皆會造成負面影響。

7 情緒是如何產生? 從生理角度的解釋 從心理角度的解釋

8 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情緒不只是一種內心表達,它跟我們的生活實在是息息相關,明白情緒對我們的影響,便曉得我們要好好管理情緒,亦等同於管理我們的人生。 生存的警號 情緒就好像人心裡的響鬧,對外在環境產生反應,提醒我們作出應變。例如遇上火警,人內心會產生恐懼,傳達我們需要逃離現場的訊息。 學習和工作的能源 愉快輕鬆的心情讓我們更專注和對事物產生興趣,提高學習和工作的動機,相反負面情緒令人變得心不在焉,精神不振,思考混亂,做事較易出錯。

9 溝通的橋樑 情緒幫助我們與人溝通,例如透過面部表情表達出訊息,讓別人知道你當時的感受。情緒既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亦能破壞彼此的關係。情緒無分國界、文化和宗教,我們能透過表情、動作和文字等,讓別人了解我們。

10 生理健康的指標 1) 任何情緒皆會令人產生生理變化和反應,如心跳加速、肌    肉拉緊和影響腺體分泌等,長期處於某一類情緒狀態,便    會引起生理問題,如過度興奮或焦慮會引致失眠,緊張會    產生胃痛和偏頭痛等。 2) 不少醫學研究發現,情緒與免疫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曾    面情緒的影響,當人看過輕鬆有實驗研究正電影片段,相    比看到傷感情節時,心臟血管回復正常運作的速度會較快;    而情緒亦會帶動某些細胞增加,提高免疫系統的能力。相    反,不少疾病和負面的情緒有關的,例如壓 抑憤怒的女性較容易患上乳癌;壓力下釋放 出來的荷爾蒙,亦證明會影響我們的免疫力 和身體健康。

11 怎樣才擁有『健康的情緒』? 何謂健康情緒?是否等如時常快樂?人總有情緒起伏之時,只強求快樂,並不完全符合健康的情緒。雖然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解釋何謂健康的情緒,但根據學者分析,綜觀一個擁有健康情緒的人,通常會有以下的特徵: 1) 懂得察覺自己的情緒,透過思想行為、生理和與人相處等去了解情緒狀況; 2) 有信心處理自己的情緒,有能力控制和調節情緒;

12 3) 思想正面,抱樂觀和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視逆境或困難為磨練多於苦難;
4) 學會洞悉別人的情緒,有同理心,能易地而處,容易寬恕別人; 5) 推己及人,享受生命之餘,亦樂於助人,讓其他人感受到和諧與愛。

13 一個抗鬱的年代 於二零零四年三月份發表的「中西區青少年健康調查」發現,近3000名學生中,兩成小學生及三成中學生有抑鬱症狀,指標高於國際標準。近年類似的調查,在香港屢見不鮮,反映情緒病的問題備受關注;加上不少人面對經濟和人際關係壓力的影響,受情緒困擾,卻沒有及早求助。根據醫院管理局早前的資料顯示,全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新症,由1997年5,029宗急升至2001年11,227宗,升幅高達123%,可見香港人面對情緒病或處理情緒健康方面,已經亮起紅燈。   「病向淺中醫」的道理無人不曉,但可惜的是,不少人察覺不到情緒病的病徵,或一般人把病徵視為個人的缺點(如焦慮誤以為膽小,易哭的人就是懦弱),因而耽誤求醫的時間,加重了病情的嚴重性,甚至直到自殺不遂才知道自己患了情緒病。

14 外地研究指出,情緒病患者於接受適當的治療後,成功康復的機會接近80-90%。若果大家能及早發現問題,悲劇便可減少。
社會大眾應該提升對情緒健康的關注。除了要正確認識情緒病之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情緒病的最佳方法。並且,我們需從根本著手,培養正面的情緒和樂觀積極的思想。 前任美國心理學會會長Martin Seligman倡議一門新的心理學概念和研究: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他呼籲同行正視心理學界的情況,過去心理學善於處理心理問題及精神病,但並未能引導人過充實、愉快和有意義的生活;正向心理學的概念和理論,則以研究個人長處、建立正面情緒和積極思維為重點。

15 他曾做過一項研究,比較曾參加樂觀訓練課程的學生與沒有參加的學生,數年後,前者出現抑鬱症的比率,較後者少一半,這正是加強正面心理元素的顯注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報告「疾病所帶來的全球的損失」〈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亦明確指出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排名第二的重要疾病。似乎我們正處於抗鬱的年代,如果學生接受了樂觀訓練,家長學會如何發掘子女的潛能,成年人能從生活中尋找快樂和人生意義、培養欣賞的心,這樣就如同為每個人注下心理疫苗,免致情緒問題來臨時,束手無策。

16 情緒病病人家人朋友可以做的事 接納了解的態度 - 要多學習認識情緒病方面的知識 用愛心去幫助病者 2. 情感上的支援
-要明白情緒病者會孤立自己、覺得無助、別人不了解 耐心的聆聽、不要批評、太早教導和給予忠告 嘗試從病者角度去看問題

17 3. 鼓勵 -鼓勵病者面對自己的問題給予希望 提出樂觀的看法:「問題是可以解決。」 「情緒病是可以得到治療;情況是可以改變的。」 4. 勸喻病人尋求協助 -看醫生、社工或心理學家、輔導員 輕微的情緒病不一定要藥物治療,心理輔導和治 療可能效果更佳。幫助病者了解自己和改善情況, 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別人的支援,去解決問題。 5. 陪伴病者 -協助病者尋求令自己開心、輕鬆愉快的活動,例如散步、朋友的聚會,看電影,運動等。

18 完 6. 不要指責病者「懶惰」、「不負責任」 -關懷、給予希望、但不要給予病者太大壓力。強迫病者做他們未能做到的事情。
- 學習平衡點:耐性觀察病者轉變 + 給予適當的鼓勵。 7. 親友自己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健康 -幫助情緒病病人是件不容易的事,幫助者往往自己的情緒也易被影響,因而產生沮喪內疚、憤怒、壓力大、無助 - 要清楚界線:我們的角色是關懷者和扶持者,痊癒是要靠病者自己的努力。 - 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樂觀、希望、情緒平衡、若失控的話自己可以要暫時放開。善待自己,為自己保留一些空間,注意自己生活的愉快感和滿足感。


Download ppt "健康的情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