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物質文化史 期中報告 青銅器篇(二):多元發展的商代青銅器 Max Loehr 安陽時期的青銅風格分期( B. C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物質文化史 期中報告 青銅器篇(二):多元發展的商代青銅器 Max Loehr 安陽時期的青銅風格分期( B. 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物質文化史 期中報告 青銅器篇(二):多元發展的商代青銅器 Max Loehr 安陽時期的青銅風格分期(1300-1028 B. C
指導老師:李建瑋 老師 組別:第四組 組員: 林怡廷 王郁彬 蕭詠隆 王才星 賴宥任

2 報告大綱 研究方法與限制 安陽殷墟青銅器簡介 學者文獻回顧 安陽第一至第五青銅風格分析 安陽殷墟與三星堆青銅器比較 參考書目

3 研究方法:   Max Loehr在本篇研究之中,他認為風格的確定並不能經由統計來達成,他認為應該專注於那些容易被區別出來的類型,外在或過渡性的設計將會在適當的時機被辨別出它們的分期,與其只是收集大量的數據還不如仔細地對作品進行分析,了解該實例之後更能加以佐證。 研究限制:   能提供證明為商代起源的青銅器,至今尚未完全發表。但是我們仍然能從安陽所挖掘出的青銅器、陶器和骨雕看出商代青銅風格的關係。周代青銅歷史也提供了風格排序的參考。

4 安陽殷墟青銅器簡介    中國青銅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在殷墟出土大量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農工用具、裝飾品、藝術品等,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化,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高峰,在中國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其中以青銅禮器中的鼎、簋、觚、爵、斝,兵器中的戈、矛、鉞、刀、鏃,農工具中的錛、鑿、斧、鋸、鏟,樂器中的鐃、鈴、鉦等為殷墟代表的青銅器物,形式豐富多樣,紋飾繁雜神秘。層層的線條把動物形象加以抽象化,並採用精細的幾何紋和凹凸分明的浮雕,構成豐富多樣的圖案。

5 學者文獻回顧

6 Max Loehr 於1936年所發表的第一篇古代至西周青銅發展的論述, 但該文章中尚未提到青銅器第二、三期風格的發展。
 但該文章中尚未提到青銅器第二、三期風格的發展。 研究裝飾風格時,不能只以母題做為研究對象,  應該也要考慮到器形所呈現的整體效果。 影響效果的幾個因素主要是來自以下: -器皿的形狀 -裝飾(母題的組成、母題的形式、母題的安排) -工藝技術的特性 憑藉器形變化所呈現的效果,會影響元素整體呈現的效果。

7 Bernhard Karlgren 運用類型學將紋飾分為ABC三種。 分類依據為母題而非按照風格。 假設分類系統的發展是奠基於
 寫實的饕餮概念上。

8 Max Loehr對Bernhard Karlgren的評論
最早的階段─寫實的饕餮紋已經是個高度發展且精美的青銅藝術。 被高本漢學者放在分類最後的C風格也與我們所認知的早期西周形式不能銜接。 羅樾進一步將高本漢A,B,C三種分類在文章中列出他認為較正確的歷史順序索引。

9 第一期至第五期青銅風格分析

10 第一風格

11 平坦表面細線浮雕 ‧水平橫飾帶佈局,沒有垂直分割的區塊 ‧通常有連珠紋 ‧基本母題以雲雷紋構成,帶眼斜線紋連接   ‧對稱曲線造型的一對卵型眼,或是沒有眼睛的曲線設計 ‧沒有垂直突出的脊

12 觚 Liang Shang-ch‘un Collection, Peking
 觚 Royal Ontario Museum of Arch, Toronto

13 第二風格

14 ‧陰刻線取代了細線陽刻 ‧動物三層花的紋飾出現 ‧出現對稱的中脊 ‧紋飾組織較為緊密、沉重 ‧陰刻的連珠紋、卵形無瞳的眼睛 ‧帶眼斜線紋發展出鳥首母題

15 Royal Ontario Museum of Arch, Toronto
斝Chia Royal Ontario Museum of Arch, Toronto

16 鼎Ting H. M. Gustav Adolf Collection, Stockholm

17 第三風格

18 眼睛週圍圖案變為有規則整齊且一致的並且有佈滿器身的紋飾。
‧此風格源自於前期,紋飾跟前兩期風格相比呈現較具系統化、 圓潤精煉而優美平滑的平面表現風格。 ‧器表面裝飾部分有獸眼凸出。 ‧眼睛週圍圖案變為有規則整齊且一致的並且有佈滿器身的紋飾。 ‧紋飾有纖細修長的翮及往上拉的眼角。 ‧圓的雲雷紋開始出現,跟第二風格沈重且拘謹的風格相比, 呈現流暢自由不受拘束的風格。 ‧有新的饕餮紋特徵:不明顯的獸形嘴出現。 器表面裝飾部分有獸眼凸出。 眼睛週圍圖案變為有規則整齊且一致的並且有佈滿器身的紋飾。 流暢自由不受拘束的風格 ‧紋飾有纖細修長的翮及往上拉的眼角。

19 Bluett Collection,London
鬲Li 鬲Li Bluett Collection,London

20 壺Hu Museum of Far EasternAntiquities,Stockholm.
瓿P’ou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Chicago.

21 第四風格

22 ‧藉由縮小地紋背景的尺寸達到主地紋分離的效果。 ‧主地紋雖然分離但還沒有浮雕的效果出現。 ‧幾何母題:之字紋、菱紋、T形紋等開始變的重要。
‧雷紋地出現。 ‧藉由縮小地紋背景的尺寸達到主地紋分離的效果。 ‧主地紋雖然分離但還沒有浮雕的效果出現。 ‧幾何母題:之字紋、菱紋、T形紋等開始變的重要。 ‧有銘文的青銅器漸漸變多。 雷紋地出現 藉由縮小地紋背景的尺寸達到主地紋分離的效果。 幾何母題:之字紋、菱紋、T形紋等開始變的重要。

23 Academia Sinica,Nanking
壺Hu Academia Sinica,Nanking

24 瓿 P’ou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 Chicago

25 第五風格 變化

26 ‧明顯的邊飾浮雕,在器身周圍有突出的稜脊。 ‧器形輪廓相較之前的清晰銳利,特別強調出動物的具體形象。
‧青銅器表面處理紋飾可以歸類成三種基本變化。 強調出動物的具體形象 在器身周圍有突出的稜脊

27 壺 Fu Hao Hu Anyang period (ca.1300-ca.1030 B.C.)
地紋以雷紋為基調 主紋上也使用雷紋 壺 Fu Hao Hu Anyang period (ca.1300-ca.1030 B.C.)

28 鼎Ting Oskar Trautmann Collection,Berlin(?)
裝飾有繁複獸面紋飾浮雕的器身 地紋使用雷紋 獸眼有作為瞳孔的中空圓洞 鼎Ting Oskar Trautmann Collection,Berlin(?)

29 方彝Fang I Cincinnati Art Museum,Cincinnati.
邊飾浮雕 地紋使用雷紋 方彝Fang I Cincinnati Art Museum,Cincinnati.

30 小結 安陽五期風格 →第一風格簡單抽象的線性圖樣特徵。
→第二、第三風格濃密、均勻附滿表面的複雜圖案。 →元素在第四風格中達成協調,出現地紋的新局面。  藉由母題的標準化來強調, 經過淘汰、選擇,單一化及簡化,地紋的統一也因此使母題更加清楚與明顯。 →這些母題出現在第五風格曲紋背景及平滑表面。 論證及界定安陽青銅的裝飾風格。 ‧解釋裝飾風格發展的順序,故其發展及變化的類型,及相對的時期是最重要的。 ‧全文所得風格順序的概念是透過完整、  穩定且互相扣合的過程所得結果。

31 安陽殷墟與三星堆之比較

32 三星堆文化關係性 三星堆文化受殷商影響後地區演進
在林向《周原卜辭中蜀》載《蜀巴文化新論》中提及了三星堆文化關係,指出三星堆文化深受殷商影響,可以在類中原器物上佐證,而當地的特殊器型,如獸面具等等,則會是當地受文化衝擊後,摹擬外來文化,漸漸融合自身需求,發展成地域的文化。 三星堆多元影響 陳德安 魏學峰 李傳剛著《三星堆》載第12章節錄《多元複合型文化孕育出的獨特藝術》中,提出了三星堆中出現的青銅器、陶器可以說明與中原文化的關係性,但是文物中出土的面具青銅、立人青銅,指出這些文化影響可能來至不同的文化古國,例如中亞、西亞,由其三星堆出土的金器杖型器物和鑲貼金質的面具,與中原文化具有差距,中原文化金器出現,推往至春秋戰國時期與三星堆文化時間點差距甚大,加上四川地理上接連其他文明是具有可能性,推論三星堆文化是多元影響。

33 三星堆與中原相近器型 (1)尊器型 (2)罍器型 (3)戈青銅器型 (4)青銅牌仿

34 尊、罍器: 三星堆尊、罍器型: 三星堆一號器物坑出土 龍虎尊 三星堆2號坑出土 青銅尊 三星堆2號坑出土 青銅罍

35 商中期至晚期的青銅器型: 商中期鄭州出土 青銅尊 商晚期殷墟婦好墓出土 青銅尊

36 總結 三星堆文化中三期出土了兩祭祀坑,坑內大量出土與中原器物型相關的尊、罍器,如果以羅樾(Max Loehr)殷商青銅器五分期觀看,三星堆三期出土的類中原青銅器,可以分類為羅越殷商青銅器第三期,明顯的突出獸眼,而且文飾佈滿了器身、圈足,我們可以比較殷商中期鄭州時期的風格,與殷商晚期殷墟婦好墓的風格,顯示三星堆文化三期出土的青銅尊、罍器,與殷商中期鄭州時期相近,由其有一特徵更可以觀察出,在三星堆青銅尊、罍器的圈足與器身相階段和殷商中期鄭州時期都有十字型的摟洞,但是商晚期的類型十字型的摟洞已經消失了,可以判定以器型和紋飾,三星堆文化三期的尊、罍器與殷商中期鄭州時期一樣。

37 參考書目 Max Loehr, The Bronze Style of the Anyang Period ( B.C.),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eciety of america, no.7, 1953, pp 陳德安、魏學峰、李偉綱,《三星堆 長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組員與分工: 林怡廷:製作報告 王郁彬:上台報告 蕭詠隆:收集資料 王才星:收集資料 賴宥任:上台報告


Download ppt "物質文化史 期中報告 青銅器篇(二):多元發展的商代青銅器 Max Loehr 安陽時期的青銅風格分期( B. C"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