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线性分组编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线性分组编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线性分组编码

2 内容提要 线性分组码概述 校正子 最小距离 检测和纠错能力 标准阵 BSC上的漏检误码率 SPC,重复码,对偶码

3 线性分组码概述 假设信源输出的信息比特是一串二进制0和1 分组码将其分割为固定长度为k的消息分组(message block)
每个分组记作u,故共有2k个不同的消息分组 编码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输入u映射为二进制n维向量v,n>k,v是u的码字或码向量,有2k种不同的码字,这些码字的集合叫做一个分组码 v和u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当n和k很大时,编码器要存储这种对应关系代价很高,除非这种对应关系有规律利用(线性?)

4 线性分组码,linear block codes
定义:(n,k)分组码,当且仅当其全部码字构成域GF(2)上所有n维向量组成的向量空间的一个k维子空间时被称为 (n,k)线性码 一个二进制分组码是线性的充要条件是任意两个码字的模2和仍是该分组码中的一个码字(模2和运算封闭) 一个(n,k)线性码C是所有二进制n为向量构成的向量空间Vn的一个k维子空间,故可在Vn中找到k个独立的码字g1,g2,…,gk-1做为基,用来表示C中任意一个码字

5 线性分组码 用这k个基为行向量构成矩阵Gkxn (1) 设 是带编码的信息序列,则对应的码字为:
G的行生成或张成(span)线性码C,故G称为生成矩阵。线性分组码C的任何k个基都可以获得一个生成矩阵G,故编码器只需要存储一组基就可以依据输入的信息序列得到码字 用这k个基为行向量构成矩阵Gkxn (1) 设 是带编码的信息序列,则对应的码字为:

6 (7,4)线性分组码例子 u=( )是带编码的信息序列,其对应码字为:

7 具有系统结构的线性分组码 下图显示分组码的系统结构,包括冗余校验部分和消息部分 消息部分包括k个未经改变的原始消息
冗余校验部分包括n-k个奇偶校验位,这些位是信息位的线性和 称为线性系统分组码

8 码字v的左边就是待编码信息序列u的线性和
线性系统分组码 (2) 一个线性系统分组码可由上述kxn的矩阵G来描述,若记k阶单位阵为Ik,则有G=[P Ik],则 的码字为: ,v的分量: 码字v的左边就是待编码信息序列u的线性和 码字v的右边就是待编码信息序列u

9 奇偶校验矩阵 对任何由k个线性独立的行向量组成的kxn矩阵G,都存在一个有n-k个线性独立的行向量组成的(n-k)xn矩阵H,使得G的行空间的任意向量与H的行向量正交,且任何与H正交的向量都在G的行空间内。故: 一个n维向量v是G生成的码C中的一个码字,当且仅当 码C称为H的零空间,H称为码的奇偶校验矩阵 矩阵H的行向量有2n-k中组合方式,构成(n,n-k)线性码Cd,这个码是G的零空间 Cd是C的对偶码,dual code 一个线性码的奇偶校验矩阵是其对偶码的生成矩阵

10 奇偶校验矩阵 若(n,k)线性码的生成矩阵公式(2)所示,则其奇偶校验矩阵为公式(3) (3)
令hi表示H的任意一行向量,可以证明公式(2)中的行向量gj与hi的内积为0,即 也就是

11 小结 对任何一个(n,k)线性码C,存在一个生成矩阵Gkxn,其行空间为码C 存在一个矩阵H(n-k)xn使得当 是,n维向量v是C中的码字

12 校正子与差错检测 考虑一个(n,k)线性码C,其生成矩阵Gkxn,奇偶校验矩阵H,令 表示要通过有噪声信道传输的码字, 表示信道输出端接收到得码字,由于噪声的存在,v和r可能不一样。 向量和 是一个n维向量,e被称为差错向量或错误模式,它直接指出了接收向量r不同于传输码字v的位置,e中分量1表示信道噪声引起的传输错误

13 接收端的处理 接收端接收到r,但是不知道e,也不知道v 译码器必须先确定r是否包含传输差错 若检测出错误,则采取措施FEC或ARQ

14 校正子 syndrome 接收到r之后,译码器计算校正子s: (4) 当且仅当r是码字时,s=0;当且仅当r不是码字时, ;
故当 时,r不是码字,检测出存在错误;s=0时,认为r就是传输码字v 也有可能发生s=0时,传输发生错误,此时错误模式e和某个非零码字相同,此时r是两个码字的和,依然是个码字;这类错误称为漏检错误模式,译码器产生译码差错

15 校正子 依据公式(3)(4)可以得到: 从上述式子看出,校正子s就是接收到的消息位 重新计算校验位和接收到的校验位 的向量和

16 校正子 上式子给出了校正子s和错误模式e的关系,若H的表示如公式(3)所示系统形式,则有校正子为错误模式的线性组合:

17 小结 找到错误模式e,利用v=r+e就可将v视为实际传输的码字,但是错误模式e不容易找到,需要在2k个错误模式(待证明)中找到唯一正确的错误模式

18 (7,4)线性分组码能纠正7位范围内任意单个差错,即若传输过程中一个码字最多只有一位被噪声改变,则接收端能确定真正的错误模式并纠错
例子: (7,4)线性分组码 H如右,设v=( ), r=( ) 接收到r后,计算校正子s=r ·HT=(111) 接下来确定差错向量e,由s=e ·HT,三个线性方程,7个变量ei,共有24个解作为错误模式e,选择具有最少非零分量(即最有可能)的错误模式e=( ),从而得到v=r+e=( ) (7,4)线性分组码能纠正7位范围内任意单个差错,即若传输过程中一个码字最多只有一位被噪声改变,则接收端能确定真正的错误模式并纠错

19 分组码的最小距离 刻画分组码的重要参数,最小距离,决定了码检测随机错误和纠正随机错误的能力
设v是二进制n维向量,则v的汉明重量或重量就是值为1的分量的个数,用w(v)表示 若v1和v2是两个二进制n维向量,其汉明距离或距离就是两个不同位数的个数,记作d(v1,v2) 汉明距离满足三角不等式,即 汉明距离满足 给定分组码C,可计算任意两个不同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这些距离中的最小值称为码C的最小距离dmin

20 分组码的最小距离 另一种描述: 故有结论1:线性分组码的最小距离就是其非零码的最小重量

21 分组码的最小距离 (n,k)线性码C,其奇偶校验矩阵H,对任意重量为l的码字,存在H的l个列向量,满足这l个列向量的和为0;反之,若存在H的l个列向量其和为0,则存在重量为l的码字。 证明:记H=[h0,h1,…,hn-1], v=(v0,v1,…,vn-1)的重量为l, 中有l项非零,其和为0。定理前半部分得证,后半部分略。 不可能有重量为2的码字?? 若H中少于d个列向量的和不等于0,则码的最小重量至少为d H中列向量相加之和为0所需要的最小列向量个数就是码的最小重量

22 分组码的检错能力 设错误模式e的重量,即接收码字和传输码字的距离为d(r,v)=l
分组码C的最小距离为dmin,C中任意两个不同码字至少有dmin处不同 当l<dmin时,我们说这种错误能检测出来,即之多dmin-1个差错可以检测出来 对于等于或多于dmin个错误的错误模式,无法检测,故称最小距离为dmin的分组码错误检测能力是dmin -1

23 分组码的检错能力 事实上,(n,k)线性分组码除了2k个码字,其它的2n-2k个向量都是错误模式,都可被检测出来

24 分组码的检错能力 (n,k)线性码C,Ai表示C中重量为i的码字个数,A0,A1,…,An称为C的重量分布 求BSC的漏检率:
漏检的错误模式就是非零码字,码字中的分量1表示出错,概率为p

25 分组码的纠错能力 与之相反l>t时,存在其它码字较传输码字与接收向量更接近,纠错时会出错
(n,k)线性分组码C,最小距离为dmin,其随机差错纠正能力为 证明:设v和r分别是传输码字和接受向量,x为任意C中其它码字,有三角不等式成立: 设传输时发生l个错误,即d(v,r)=l,而 故得到 ,若 即任意码字和接收向量的距离大于t 上述证明表明当 时, ,即接收向量与任意码字的距离大于接收向量与传输向量的距离

26 分组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分组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由码的最小距离决定 构造码时尽可能使得最小距离大
可将(n,k)线性分组码记为(n,k,dmin)

27 标准阵和校正子译码 (n,k)线性码C,任何码字通过有噪信道传输,接收向量r必然是GF(2)上2n个n维向量中一个
接收端的任何译码方法都是一种划分规则,该规则将2n个可能的接收向量划分为2k个互不相交的子集D1,D2,…,D2k,一个码字对应一个子集 若接收向量位于与传输码字对应的子集Di中,则可正确译码 如何构造这种一个子集对应且仅对应一个码字的子集划分方法?

28 同一行中任意两个向量之和是C的码字,因为:
标准阵的构造 将所有2k个码字排成一行,全零码排在第一个 从2n-2k个非码向量构成的集合E中取出一个e2置于全零码正下方,对任意一个码字v,将v+e2置于v的正下方,这样构造出第二行; 从E中删除第二行出现的向量,得到更新的E 重复步骤2、3,构造第3,4,…,行,直到集合E为空 同一行中任意两个向量之和是C的码字,因为:

29 标准阵的性质 标准阵中同一行任意两个n维向量互不相同,每个n维向量在标准阵中出现且仅出现一次 证明:反证法证明第一部分,若有
则 ,这不可能。第二部分证明(反证):假设在l和m(l<m)行出现了同一个向量,即有 这表明向量em在l行就已经出现,并从E中删除,故不可能在m行做为第一个出现,与标准阵构造矛盾。

30 标准阵与陪集 标准阵有2n-k个互不相交的行,每行2k个元素,一行构成码C的一个陪集(coset),每个陪集的第一个元素ei称为陪集首或陪集代表元 陪集中任何元素都可以为陪集首,陪集中元素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次序 二进制n维向量构成的2n阶群G,一个(n,k)线性分组码是其2k阶子群C,子群C的所有陪集构成了G的一个划分,如标准阵

31 标准阵:例子(6,3)线性码 令Dj表示标准阵的第j列, vj是码字,ei是陪集首

32 标准阵 码字vj通过有噪信道传输,若信道引起的错误模式是陪集首,则接收向量r在Dj中,此时接收向量可被正确译码为vj
若错误模式没有在陪集首中出现,则译码有误 假设错误模式x在第l行而非陪集首,不妨设在第i>1列,则x=el+vi,接收向量为r=vj+x= el+(vi+vj)=el+vs,接收向量出现在Ds中,r被译码为vs,出现译码错误 故当且仅当错误模式是陪集首时译码是正确的,这些陪集首称为可纠正错误模式

33 每个(n,k)线性分组码有纠正2n-k个错误模式的能力
为使译码差错最小,对给定信道,选择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模式作为陪集首。 对于BSC,重量小的错误模式比重量大的错误模式更容易发生 若采用这种方式选择陪集首,则每个陪集中,陪集首的重量最小 在构造标准阵时,在E中选择陪集首时,选择E中重量最小的,故能保证每个陪集中陪集首重量最小 基于标准阵的译码就是最小距离译码,即最大似然译码

34 陪集首的重量分布 令 表示重量为i的陪集首的个数,则称 为陪集首的重量分布
若陪集首的重量分布已知,当且仅当错误模式不是陪集首时,会发生译码错误,故对转移概率为p的BSC信道,误码率为:

35 例子(6,3)线性分组码 陪集首的重量分布为(1 6 1 0 0 0),故 P(E)=1-(1-p)6-6p(1-p)5-p2(1-p)4
当p=10-2时,P(E)=1.37x10-3 线性码能检测出2n-2k中错误模式,但是仅能够纠正2n-k种错误模式,在n较大时,能纠正的错误比能检测到得错误少很多

36 (n,k,dmin)线性分组码C,所有重量不超过t的n维向量可用作码C的标准阵的陪集首。若所有重量不超过t的n维向量都被用作码C标准阵的陪集首,则至少有一个重量t+1的n维向量无法用于陪集首。其中
证明:令x和y表示重量不大于t的两个n维向量,有w(x+y)<=w(x)+w(y)<=2t<dmin,若x和y在同一陪集中(标准阵的同一行),则x+y就是码字,其重量小于dmin,矛盾,故x和y不在同一陪集中。因此重量不大于t的n维向量均可做陪集首。设v是具有dmin的码字,则存在x和y,满足x+y=v及w(x)+w(y)=w(v)=dmin,若w(y)=t+1,则w(x)=t或t+1,取x为陪集首,则y就不能作为陪集首了,因为x和y在同一陪集中

37 同一陪集的2k个n维向量有相同的校正子,不同的陪集有不同的校正子
证明:标准阵第l行陪集,陪集首为el,则陪集中任意向量vi+el的校正子s=(vi+el)·HT=el·HT,这表明陪集中任何一个向量的校正子都等于陪集首的校正子。 若有el和ei是不同的两个陪集首,若el·HT和ei·HT相等,即校正子相同,则有el·HT+ei·HT=0,即(el+ei)·HT=0,说明el+ei是码字,矛盾。故两个不同的陪集中不可能有相同的校正子。

38 查表译码,校正子译码 校正子是n-k维向量,从标准阵中知道有2n-k个不同的校正子,陪集和校正子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
或者说陪集首(可纠正错误模式)和校正子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 故可构建一个由陪集首(可纠正错误模式)和校正子构成的简单译码表,在接收端存储或电路实现之。 接收端译码步骤: 计算r的校正子s= r·HT 确定于校正子s对应的陪集首el,并假定el就是错误模式 将接受码字确定为v’=el+r

39 例子: (7,4)线性码 若传输码字v=1001011,接收向量r=1001111 计算s= r·HT=011
查表得到陪集首为e5= 计算v’=r+e5= 译码正确 若v= ,r= ,出现两个错误,计算s=111,译码结果为 ,译码错误

40 可选择利用对偶码的重量分布计算码的重量分布
BSC上漏检误码率 (n,k)线性码C,Ai表示C中重量为i的码字个数,A0,A1,…,An称为C的重量分布 BSC的漏检率: 漏检的错误模式就是码字,码字中的分量1表示出错,概率为p 线性码C的重量分布与其对偶码Cd的重量分布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计算Pu(E)的计算 设B0,B1,…,Bn是其对偶码Cd的重量分布 分布的多项式表示为: (重量枚举式) 存在恒等式: (5) 可选择利用对偶码的重量分布计算码的重量分布

41 BSC上漏检误码率 将z=p/(1-p)带入码C的重量枚举式,有 即 (6)

42 由公式(5)(6), (7) 公式(6)(7)总有一个计算比较简单,可做为选择,例如n-k比k小,则选择公式(7)

43 例子: (7,4)线性码 对偶码如右下所示 对偶码的枚举重量式为: B(z)=1+7z4,利用公式(7)可以得到漏检误码率为:
计算漏检误码率需要计算重量分布, n,k和n-k较大时一般不可能

44 漏检误码率的上界 计算确切的漏检误码率很难,算法是指数阶的
计算上界较容易,存在(n,k)线性分组码C,有Pu(E)<=2-(n-k),证明略 这是一个上界的存在性定理,现有已知的大多数码,不满足上述上界,只有极少数特列被证明满足,很难构造出一个满足这个上界的码

45 单奇偶校验码 单奇偶校验码(SPC):设u=(u1,u2,…,uk-1)表示信息序列,校验位p= u1+u2+…+uk-1,校验位和信息序列一起构成了(k+1,k)线性码,码字为:v=(p u1,u2,…,uk-1) 若消息的重量是奇数,则p=1,是偶数则p=0,故SPC的重量都是偶数,并且码的最小重量是2,系统形式的码生成矩阵G和H如下: 所有奇数重量的错误模式都是可检测的

46 重复码和自偶码 长度为n的重复码是(n,1)线性分组码,只有两种码字全零和全1,码的生成矩阵G=[111…1]
重复码和单奇偶校验码互为对偶码 若码C=Cd,则码C称为自偶码 码长为偶数 k=n/2,即R=0.5 生成矩阵G同时也是校验矩阵H,有GGT=0 可以证明满足条件GGT=0的(n,n/2)线性码C是自偶码,例如(24,12)格雷码

47 题目: 三种二维码:QR、DM和PDF417 要求: 纠错原理、能力的对比分析;给一份报告
任意选择一个,修改其中的纠错码设计,给出实验结果和分析 要求: 二维码的编解码源代码可以网上寻找,但是纠错码的修改部分,自己做。用任何自己认为更好的纠错码或者自己会实现纠错码都可以 给出你实现纠错码的选择理由以及纠错能力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证明你写的纠错码的能力),注意说服力。 提交时间6月1日之前,研究生门户网站中本课程的链接(主页?)


Download ppt "线性分组编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