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動物權與福利 生命教育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102年度第二學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動物權與福利 生命教育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102年度第二學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動物權與福利 生命教育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102年度第二學期
│時間:週二 下午2:00-03:50│教室:府城校區 D102│ Ayo NUTN website:

2 動物權(Rights) 與 動物福利(welfare)
動物福利: 動物(尤其是受人類控制的)不應受到不必要的痛苦,特別供人用作食物、工作工具、友伴或研究需要。 對動物,應以「人道」待之。 動物權:或稱動物解放 保護動物不被人類作為佔有物來對待的社會運動。 宗旨要為動物爭取被更仁慈對待的權利,更主張動物要享有精神上的基本「人」權。 換句話說,動物應該被當作人同等看待,無論在法律層面或是精神層面。

3 動物倫理觀 (Animal Ethic views)
The Contractarian View契約觀點 The Utilitarian View 效益觀點 The Relational View 關係觀點 The Animal Rights View 動物權觀點 Environmentalism 環境主義 參閱:網路資料,台灣大學獸醫學院費昌勇教授

4 1. The Contractarian View契約觀點
“道德的基礎是來自契約” 我們對動物只有間接的道德義務(extrinsic value=instrumental value),因為牠們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應當重視動物福利,因為消費者如此要求,而我們想將產品賣給他們。 為了要加強動物實驗的精緻度,我們應當關心動物福利。 動物如同是我們的財產,我們應要善待。

5 契約觀點的推論:間接利益 我們應當重視動物福利,因為消費者如此要求,而我們想將產品賣給他們。
倘若公眾反對貓、狗、猴子和其他有感覺能力的物種來做研究,則我們應該盡己所能地去避免使用。 為了要加強動物實驗的精緻度,我們應當關心動物福利。 動物如同是我們的財產,我們應要善待。

6 2. The Utilitarian View 效益主義
「道德是人類與動物福利的最大化」 在面對選擇時,我們應當考慮動物福利可能帶來的結果,以及對人類的潛在利益。 假設農場的狀況對動物福利無害,並且屠宰過程是處理的很人道的話,屠宰動物(做為食物)是正當的。 動物實驗可被允許,因為這些實驗讓我們找到減緩疾病痛苦的治療方法。 安樂死對街貓比較好,否則牠們將痛苦活著。

7 3. The Relational View 關係主義
對動物的責,任由與人親近程度決定。 對待動物的方式,將會影響我們如何對待人類。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所以對待牠們應該要比對待農場動物和實驗動物更好。 我們對於諸如野鼠和家鼠等的有害動物是沒有義務的。

8 4. The Animal Rights View 動物權
動物權擁護者堅持動物享有與人類相同的權利。 動物不是我們的奴隸。 動物有與生俱來的存在價值,這個價值應當被尊重。 無論結果有多好,動物實驗仍不能被允許。

9 動物權之三大基本主張: Tom Regan動物權:主張「具有生命主體(subject-of-a-life)能力的動物即應擁有生存之權利。這些動物一個與生俱來的價值,從這個價值湧出權利。」 Peter Singer 效益主義:主張「每個具有感知 ,受苦與享樂能力的個體,都有相同的道德地位。」 Gary L. Francione 動物權主義:主張非人類動物均有權利,不應該被視為「財產property」。純素主義(veganism),拒絕消費所有的動物產品。 台灣動物權研究中心網站

10 5. Environmentalism 環境主義
「有義務要保護的不僅僅只是動物本身,而是他所屬的物種,尤其是各物種的完整性。」 物種的滅絕並非娛樂資源的喪失,而是關係到一個物種本身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將不復存。 由於保存物種本身是符合道德的,我們應當尊重自然和它豐富的基因結構,不應該對物種進行基因改造,因為那是一種不尊重的干涉。 不應干涉動物的自然型態,包括傳統上的育種。 應當保護瀕臨絕種的物種使牠們免於滅絕。

11 動物福利 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 免受飢餓、營養不良 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 免受痛苦及傷病 免受恐懼和壓力 表達自然行為(天性)

12 動物權利的根源 倫理 宗教 同理心→ 感知動物→ 其他動物→ 各種生物 契約、效益、關係 → 育養動物→ 野生動物
環境主義→ 管理者→ 生物多樣性 宗教 佛教:輪迴觀→素食 (動物權) 基督教:好管家→人道待之(動物福利)

13 動物權(Rights) 與 動物福利(welfare)
感知動物→其他動物→其他生物 育養動物→野生動物 動物權利 不收養寵物 不役使動物 不作為實驗研究用途,不用作馬戲,或役使 不殺生、素食

14 素食主義(vegetarianism) 飲食文化: 純素食:不食用飛禽、走獸、魚蝦等動物的身體,只以糧食、蔬菜和水果等植物來維持生命。
蛋奶素食:此類素食主義者會食用奶蛋類食品。 彈性素食:偶爾會食用肉類。 魚素食:偶爾會食用魚和其他水產品,但不食用其他陸地動物。 禽素食:偶爾會食用雞肉,但不食用哺乳動物的肉,即所謂的「紅肉」。

15 素食主義的根源 人體的生物結構,牙齒、消化系統,適合素食 動物有感知,宰殺痛苦,感同身受 (同理心)。
動物面對宰殺壓力,會產生有害物質,或許傷害健康。 佛教,動物是人墮落轉世,不殺動物。 食物鏈的觀點,素食者較低耗能,可養活較多人口。

16 對待動物的倫理推定 善待動物,各種生物 (同理心,人道待之) 愛護生命,盡可能不殺生。 不隨意養寵物。 養寵物,視同家人,一輩子的責任。
素食,或盡可能少吃肉食。 不食用保育類動物。

17 問題與討論 Ayo NUTN 台南站


Download ppt "動物權與福利 生命教育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102年度第二學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