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9课走向战略进攻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9课走向战略进攻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9课走向战略进攻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

3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仅经过8个月的作战,便被歼灭71万余人,被迫改为向山东解放区和西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并驱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

4 重点进攻 国民党集中34个旅25万人进攻陕甘宁根据地。 国民党集中24个师45万人进攻山东根据地。

5 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为什么选择了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
山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很重要,占领了山东,则可与东北,主要是辽宁,连成一片。 陕甘宁(延安)则是中共中共中央所在地,打下来,全国内战的局势就可以结束了。

6 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6年6-10月,国民党出动全部军队的80%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叫嚣在3—6各月内打败、消灭人民军队。
1946年7月-1947年2月,人民军队8个月共歼敌70万人,平均每月歼敌9万人,粉粹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7 解放战争(1946.6-1949.4) 1946.6-1947.6 重点进攻 全面进攻 战略进攻 1947.6-1949.4

8 走向战略进攻 战略 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进攻 突破黄河战役 鲁西南战役 ——粉碎对中原解放区进攻、作战方针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粉碎对中原解放区进攻、作战方针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时间、战术、意义) 陕甘宁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孟良崮战役(意义) 战略反攻—— 突破黄河战役 鲁西南战役 战略进攻 ——挺进大别山 (挺进中原) :背景、时间、指挥者、 主力军、意义

9 ——1947年3月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原因: 2.作战方针: 3.经过 及结果: 4.意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5万兵力,突袭延安,敌众我寡,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1.原因: 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撤离延安,在陕北与敌人周旋。 2.作战方针: 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经过 及结果: ①极大的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4.意义: ②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

10 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其中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延安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1 革命圣地延安

12 国民党重点进攻 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北平 延安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武汉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13 国民党重点进攻形势图 南京 武汉

14

15 议一议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了25万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攻占延安,而留守陕甘宁的人民解放军只有2.5万人。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让你指挥,还是撤?

16 议一议 从上图显示的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形势,说一说人民解放军应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 诱敌深入,运动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敌人

17 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但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主动撤离延安?
1.36亿 24% 127万 共产党 3.39亿 76% 430万 国民党 人口 占全国面积 总兵力 解放战争爆发时敌我力量对比 解放战争爆发时,国民党在数量、装备和战争资源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人民解放军。保卫自己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决不能硬拼硬打。因此,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主动放弃延安。

18 zoujinzhanluejingong
走进历史 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让蒋介石去背。蒋介石会以此吹嘘这是他的胜利,但不久人们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决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倒霉了! zoujinzhanluejingong

19 P118想一想: 毛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陕北? ①从军事上讲,减轻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可以牵制胡宗南主力,减轻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
②从政治上讲,可以鼓舞陕北和全国军民的士气,提高人们必胜的信念。

20 环境如此艰苦,而毛泽东和党中央却一直留在了陕北,意义何在?
思考讨论: 环境如此艰苦,而毛泽东和党中央却一直留在了陕北,意义何在? 毛泽东、周恩来等不顾个人安危,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指挥全国战场,充分体现了伟人的风范,不仅极大的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也是我军能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

21 遇到困难时,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也需要迂回战术的灵活。
合作探究 遇到困难时,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也需要迂回战术的灵活。

22 毛泽东转战陕北 、 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的历程。
为了保证安全三位中央首长都给自己起了化名 李得胜、胡必成、史林。

23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3---1948/3) 朱官寨 沙家店 责口镇 米脂 绥德 小河 羊马河 清涧 蟠龙 延川 青化砭 延安
中共中央进军方向

24 ? 面对众寡悬殊,中共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战术? 保存实力 主动撤离 拖垮敌人 “蘑菇”战术 引进“口袋” 歼灭敌军

25 名词解释:蘑菇战术 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力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

26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艰苦转战陕北 粉碎重点进攻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艰苦转战陕北 粉碎重点进攻 说一说: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 过程是什么? 从以上的作战过程,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畏困难;用兵如神; 冷静机智;乐观坚毅……

27 “国民党占领延安以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请问国民党这么说对吗?你认为呢?
(撤离是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为了诱敌深入,运动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敌人)

28 二、孟良崮战役 ——1947年3月 阅读材料: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 孟良崮战役 (1)这首诗描绘了哪一战争场景? (2)这一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指挥者、作战部队、结果。 时间:1947年3月; 地点:山东孟良崮; 共产党指挥者:陈毅、粟裕; 作战部队:华东野战军; 国民党指挥者:顾祝同; 作战部队:(“七十四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师长-张灵甫)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结果: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9

30 张灵甫毙命处

31 孟良崮战役 耐心等待寻找战机 孟良崮(整编74师) 密集靠拢齐头并进

32 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鼓舞军民斗志,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放 内容 陕甘宁 山东 时间 1947、3—1947、8 1947、3—1947、7 指挥将领 彭德怀 陈毅、粟裕 作战部队 西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作战战术 运动战(蘑菇战) 关键地点 延安 孟良崮 著名战役 发生地 青化砭、羊马河、 蟠龙镇、沙家店 意义 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鼓舞军民斗志,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33 主动权发生了转移!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7年) 政党 总兵力 士气 机动作战 后方 共产党 195万 高昂 增强 巩固 国民党 373万
低落 大减 空虚 主动权发生了转移!

34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370万人,战略机动能力大为减弱,战斗力下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机动作战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解放区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后方更加巩固;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

35 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1、背景 2、目的: ⑴我军基本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⑵敌我双方力量、士气发生巨大变化 ⑶敌人重兵用于陕北、山东解放区,形成中间空虚态势 ⑷大别山具有战略地位 2、目的: 控制中原地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36 时间: 1947年6月 领导人: 刘伯承、邓小平 军队: 晋冀鲁豫解放军 经过: 在山东西南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鲁西南战役—打乱敌人军事部署打开南下通道 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8月)—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①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意义: ②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③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

37

38 想一想 说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39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

40 三军配合 战略反攻 北平 延安 郑州 上海 西安 南京 武汉 华东解放军 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 解放军进攻方向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解放军进攻方向 武汉

41 刘伯承和邓小平

42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43

44

45

46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 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 三军配合 延安 孟良崮 豫皖苏 豫陕鄂 西安 大别山 南京 武昌

47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军配合 两翼牵制 西北 野战军 山东 野战军 华东 野战军 太岳 兵团 刘邓大军

48 战略反攻特点: 突然进攻 采取跃进方式,长驱直入 内外线配合

49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军配合 两翼牵制 西北 野战军 山东 野战军 太岳 兵团 华东 野战军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 为什么?

50 内线 外线 中 原 全国性反攻 华北 聂荣臻 西北 彭德怀 东北 林彪罗荣桓 山东 谭震林 太岳兵团 陈粟主力 三军 配合 南京 刘邓大军
(大别山) 武汉 外线

51 想一想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①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②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占据了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52 学习人民解放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我们应该向英雄的解放军战士学习什么? 学习人民解放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53 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
战略进攻:从1947年7月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决战:1948年8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

54 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 2、土地改革的开展:《中国土地法大纲》 3、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

55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
A.粉碎重点进攻   B.发动三大战役 C.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D.挺进大别山 D

56 材料阅读: 说一说法币购买力的变化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什么样的经济状况? 购买力下降反映了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极度混乱的现象。
国民党统治区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45年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可买六分之一块肥皂 1947年 可买一只煤球 1948年 可买五百分之一两大米 说一说法币购买力的变化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什么样的经济状况? 购买力下降反映了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极度混乱的现象。

57 课堂小结 国民党 共产党 出招:发动全面内战 接招: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优势 逐渐丧失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提高 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守 出招: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进攻

58 国 民 党 重点 进攻 陕甘宁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大别山区 粉碎进攻 战略 进攻 诱敌深入 转战陕北 孟良崮 战役 千里跃进 大别山 共 产 党

59 原因: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5万兵力,突袭延安,敌众我寡,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经过及结果: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走向战略进攻 孟良崮上火如潮: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1947年6月 经过: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60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二、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61 B C C 一、选择题: 1.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 A、声东击西 B、诱敌深入
  C、调虎离山       D、迂回战术 2.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部队同 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  (    )  A、邓小平  B、陈毅   C、彭德怀   D、朱德 3.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是在国民党军队 大举进攻   (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大根据地 B C C

62 4.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5.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B D

63 6 .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7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根据地,严重威胁了 A、南京、上海 B、南京、武汉 C、武汉、重庆 D、上海、武汉 B B

64 8.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B C 9.他,曾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65 10.“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66 A 11.在右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 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 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次战役是( )
这次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孟良崮战役 D.百团大战 A

67 C 12.右图漫画《沉重的铁锤连续的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 )
12.右图漫画《沉重的铁锤连续的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 ) A.粉碎了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B.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C.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C

68 二、填空题: 13.1947年年3月        、         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_____。经过五个月的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对               的重点进攻。
毛泽东 周恩来 陕北 陕甘宁解放区

69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识读下列图片:

70 (1)图示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1947年,国民党军进攻延安,解放军处于绝对劣势。面对当时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2)毛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陕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有何意义? ①吸引国民党大量兵力于西北,减轻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鼓舞士气,提高人们必胜的信念。 ②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充分体现了伟人的风范,是我军能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71 ②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3)西北野战部队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进攻?对此,你有何认识? ①中共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等留在陕北与敌人巧妙周旋; 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正确指挥。(或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 ②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72 材料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千里跃进大别山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73 ②国民党军:大规模进攻。解放军:战略防御。
材料二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 ——毛泽东 【探究思考】(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内战头一年,国民党军和解放军各处于怎样的态势? ①1946年6月。 ②国民党军:大规模进攻。解放军:战略防御。

74 (2)指出在内战头一年里,战争进行的地区和战争的结果。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是怎样的?
①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内进行。 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先后发动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结果都失败了。 ②面对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我军在正确作战方针的指导下,大量歼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到1947年,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条件具备了。

75 (3)人民解放军将战略进攻的目标选定在大别山的原因是什么?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人民解放军易在这里立足生根。 占据了大别山就可以东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76 (4)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或认识?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得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我军由守转攻,开始了外线作战。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入了进攻。所以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②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7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Download ppt "第19课走向战略进攻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