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几何画板5.03教 程 第三章 用变换菜单作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几何画板5.03教 程 第三章 用变换菜单作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几何画板5.03教 程 第三章 用变换菜单作图

2 个图形都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变换得到的

3 “变换”,是指从一个图形(或表达式)到另一个图形(或表达式)的演变,在几何画板中,研究的是图形的演变。
我们能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缩放、反射、迭代等变换,后面我们还介绍利用自定义变换来作图。 几何画板中实现图形的变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前面介绍的移动箭头工具,另一种方法就是变换菜单。

4 (一)旋转对象 例1 画一个正方形 运行结果:画一个正方形,拖动任一顶点改变边长或改变位置,都能动态地保持图形是一个正方形。 基本思路:
1、画一条线段,用来做正方形的一边; 2、双击左端点,标记为中心,选中线段和右端点,绕标记的中心旋转900(正值表示逆时针旋转,反之负值就是顺时针旋转),得第二条边; 3、双击第一条线段的右端点,标记为中心,选择第一条线段和它的左端点,绕标记的中心旋转-900(顺时针方向),得第三条边; 4、连结出第四条边。

5 操作步骤: 1、画线段AB。 2、用移动箭头工具双击点A,点A 被标记为中心(或者选中点A 后,利用变化【变换】→【标记中心】。 3、用移动箭头工具选取点B 和线段AB,由菜单“变换”→“旋转”,在弹出的“旋转”对话框中作如图1 的设置。 4、双击点B,标记新的中心。 5、用移动箭头工具选取点A 和线段AB,由菜单“变换”→“旋转”,在弹出的“旋转”对话框中作如图2 的设置 6、连结上方两个顶点得第四边。

6 拓展应用: 1、本例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任意的正多边形,只要计算出正多边形的内角,旋转时按内角度数进行即可,但这并不是最方便的方法,具体请参阅后面“正多边形”的制作。 2、并不是每次用正方形都要从头来画,事实上可以把这个画图的过程创建成一个自定义工具。 3、画正方形的方法比较多,本例介绍的是较为简便的一种,其余方法请自行尝试。

7 例2 中心对称 运行结果 中间结果

8 基本思路: 本例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按标记的角”旋转对象,同时能通过改变角的大小来动态演示对象的旋转过程。 1、为了方便观察,连结对称中心和各关键点间的虚线段,让研究对象和虚线段绕对称中心旋转1800,形成中心对称, 2、画一个角并标记这个角; 3、再次选择原来的对象及虚线段,按标记的角旋转; 4、拖动标记的角为1800,观察到的图形为中心对称,拖动标记的角从00 到1800,可以看到旋转的过程。

9 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完成到下图。 说明:做好左边的基本图形后,在右边绘制一条线段,构造线段的中点E,依次选中中点E、线段的右端点和左端点,点击“构造”→“圆上的弧”,在弧上任意取一点F,连接EF、ED(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角DEF 在0°-180°范围内变化),隐藏圆弧、直径和左端点捷键Ctrl+H)。

10 2、用移动箭头工具双击点O,标记为中心。 3、用移动箭头工具确保按顺序点D、E、F 选中这三点,并注意不要多选其它对象,由菜单“变换”→“标记角”,如果标记成功,会看到一段小动画。 4、同时选择点A、B、C,线段AB、AC、BC、OA、OB、OC(可以使用框选),由菜单“变换”→“旋转”,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作如下的设置。 5、 为便于观察,改按角度旋转所得的所有对象为红色。点击旋转后,此时旋转后的图形处于被选中状态,我们通过“显示”→“颜色”来修改颜色。 6、拖动点F,可以看到红色三角形旋转过程。 说明:本例中标记的角度是图形,这种情况要注意选取三个点的顺序,按“边上的点、顶点、边上的点”来选,如果选择时按逆时针方向,标记的是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标记的是负角,这将影响对象的旋转方向。标记的角也可以是度量角所得的度数或者是新建个参数,但参数的单位必须是度

11 (二)平移对象 平移是指:对于两个几何图形,如果在它们的所有点与点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并且以一个图形上任一点为起点,另一个图形上的对应点为终点作向量,所得的一切向量都彼此相等,那么 其中一个图形到另一个图形的变换叫做平移。平移是一个保距变换,又是一个保角变换。 几何画板中,平移可以按三大类九种方法来进行,其中“标记向量”要事先标记。

12 在极坐标系中最多可以组合出四种方法,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组合出四种方法, 按标记的向量平移有一种方法

13 得到一个半径为2 cm 的圆,无论如何移动位置,半径保持不变。 方法一:极坐标状态下平移
运行结果: 得到一个半径为2 cm 的圆,无论如何移动位置,半径保持不变。 方法一:极坐标状态下平移 1、 在画板面上新建一个点,选中点,点击“变换”→“平移”如图所示 2、把固定距离 1 改成2 ^0.5, 3、点击平移,得到两个点的距离 就是 2 ^0.5cm,利用画圆工具构 造一个圆。

14 方法二:直角坐标状态下平移 基本思路:根据勾股定理,让一个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按水平方向、垂直方向都平移 1cm,得到的点与原来的点总是相距 ,然后以圆心和圆周上的点画圆即可。

15 操作步骤: 1、画一个点A。 2、选取点A,由菜单“变换”→“平移”,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作如下图的设置后,点击平移。 3、选中这两点,(先选的为圆心),由菜单“构造”→“以圆心和圆周上的点做圆”。 4、最后得一个圆的半径固定为 。

16 例4 全等三角形 运行结果:拖动点F 在线段DE 上移动,可演示两个三角形重合和分开,可用来说明全等形。

17 基本思路: 本例学习按“标记的向量”平移对象, 1、画好一个三角形。 2、另画一条线段(为方便观察,画成水平线)。 3、在线段上画一点。 4、标记线段左端点到线段上一点的向量。 5、将三角形按标记的向量平移。

18 操作步骤: 1、画△ABC。 2、画线段DE,在DE 上画一点F(按住shift 键,再利用线段直尺工具画出线段,这样的线段是水平的)。 3、用移动箭头工具先选取点D,后选取点F,由菜单“变换”→“标记向量”,标记从点D 到F 的向量。 4、选取△ABC 的三边和三个顶点,由菜单“变换”→“平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作如上图的设置(如果标记好向量,会自动设置为按标记的向量平移)。 5、用文本工具标记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也可以选中平移后的三个点,利用快捷键Ctrl+K)

19 例5 平行四边形的画法 原理:根据标记的向量平移的方法来画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正确演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0 操作步骤: 1、新建一个几何画板文件。 2、用“线段直尺工具”和“文本工具”先完成如图。 3、用“移动箭头工具”按顺序选取点B、A,由菜单“变换”→“标记向量”标记一个从点B 指向点A 的向量。 4、确保只选中线段BC 和点C,由菜单“变换”→“平移”,线段BC 和点C 按向量BA 平移 5、作出第四条边,利用“文本工具”把第四顶点标签命名为D

21 (三)缩放对象 缩放是指对象关于“标记的中心”按“标记的比”进行位似变换。 其中标记比的方法有:
(1)选中两条线段,由菜单“变换”→-“标记线段比例”(此命令会根据选中的对象而改变),标记以第一条线段长为分子,第二条线段长为分母的一个比,这种方法也可以事先不标记,在弹出“缩放”对话框后依次单击两条线段来标记。 (2)选中度量得的值(无单位)或选中一个参数(无单位),由菜单“变换”→“表记比值”,可以标记一个比。在弹出“缩放”对话框后单击工作区中的相应数值也可以“现场”标记这个比值。 (3)选中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由菜单“变换”→“标记比”,可以标记以一、三点距离为分子,一、二点距离为分母的一个比。这种方法控制比最为方便,根据方向的变化,比值可以是正、零、负等。

22 例6 相似三角形 运行结果: 通过拖动点F,让图形动态发生变化,以下三图是F 点所在三个不同位置对相似三角形位置的影响:

23 基本思路: 1、由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标记一个比。 2、让三角形以其中一个顶点为中心,按标记的比缩放。 3、拖动比值控制点让图形在“A”形和“X”型中转变。

24 1、画△ABC。 2、画一条直线(按住shift 键可以使直线保持水平),隐藏直线上的两个控制点 3、在直线上画三个点D、E、F,用移动箭头工具依次选取点D、E、F,由菜单“变换”→“标记比例”,标记一个比。 4、选取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顶点,由菜单“变”→“缩放”弹出缩放对话框后如下图设置。单击点A,确保对话框中的旋转中心为A(可以事先击点A 标记中心) 5、拖动点F 在直线上移动,可以看到相似三角形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度量相关的值来帮助理解。

25 (四)反射对象 反射是指将选中的对象按标记的镜面(即对称轴,可以是直线、射线或线段)构造轴对称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可以反射,例如轨迹和绘制出来的函数图像都不能反射。 反射命令不会弹出对话框,反射前必须标记镜面,否则系统会随机的标记一个线段、射线或直线作为反射镜面。

26 例7 轴对称 运行结果: 从左到右演示了拖动三角形顶点改变其位置和形状,可以观察到动态保持的对称关系和相关性质。

27 基本思路: 1、画一条直线并标记它为镜面; 2、在直线的一旁画一个三角形; 3、选取这个三角形的全部,进行反射; 4、拖动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顶点改变它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观察到轴对称的相关性质。

28 操作步骤: 1、用画直线工具画一条直线(按住shift 键,可使线段竖直)。 2、选中这条直线,由菜单“变换”→“标记镜面”(或者直接双击这条线段),标记这条直线为对称轴。 3、在直线的一旁画一个△ABC。 4、选取△ABC 的全部(可以使用框选),由菜单“变换”→“反射”,并用文本工具标记反射所得的三角形的顶点。

29 例8 用对称变换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操作步骤: 1、新建一个几何画板文件。 2、先用线段直尺工具完成到 3、用“移动箭头工具”双击线段AD,标记为镜面。 4、确保只选取了点B 和线段AB,由菜单“变换”→“反射”, 5、选中点C 和线段AC,按Ctrl+H,隐藏这两个对象。 6、画出第三条边,并改第三个顶点的标签为C,如

30 (五)迭代与深度迭代 我们用旋转变换不难画出正多边形,但边数太多,如要画正十七边型,如图所示,得用旋转变换16 次,有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迭代”

31 例9、正十七边形的画法 操作步骤: 1、画两个点,让B 点围绕点A 旋转3600/17得B’,连接BB’。

32 3、单击B’ ,对话框变为上图,注意到“迭代规则数:3”,图形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3 条线段。
4、重复按小键盘上的“+”键,直到迭代规则数变为16

33 例10、正n 边形的画法 运行结果: 如图,选定参数n,按小键盘上的“+”或“-”键,可改变n 的值,从而改变多边形的边数,即得到正n 边形(这在黑板上是画不出的)。

34 基本思路: 1、画两个点,标记其中一个点作为正n 边形的中心。另一个点为最基本的第一顶点; 2、“新建参数”n,用3600 除以n,得正n 边形的圆心角; 3、选取圆心角后“标记角度”,让第一顶点绕中心按“标记的角度”旋转,得第二顶点; 4、选取参数n-1、进行第一顶点到第二顶点的“深度迭代”; 5、选取参数n,按小键盘上的“+、-”键可以改变参数,得到动态的正n 边形。

35 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确定旋转角的度数和迭代的深度) 1、 单击“数据”菜单,新建应该参数n,并改参数的值为5
4、 画出点A 和点B,如下图所示: 5、让B点,绕点A旋转“3600/n”,得B’,连接BB’。

36 二、深度迭代 1、同时选取点B、“n-1=4”; 2、按住Shift 键不放,单击菜单“变换”→“深度迭代”弹出如下图的迭代对话框;
说明:此步如不按住Shift 键,菜单中的命令项是“迭代”,几何画板中部分菜单项会根据按键、工具按钮的选取状态而改变。本例中为了能动态地构造正n 边形,必须用深度迭代。 3、单击工作区中的点B’ ,使深度迭代中“初象”下面框中的问号变成B’(只要用鼠标点击B’),单击话框中的“迭代”按钮。 4、本例至此基本完成,选取工作区中的参数n,用小键盘上的“+、-”键可以改变n 的大小。 说明:参数可以减少到2 以下甚至负数,这时已不能构成多边形,在进阶实例中,大家会学习到控制参数大于或等于3 的技巧。

37 (六)、创建自定义变换 例11、创建滑步反射变换 运行结果: 操作步骤: 1、 在画板面上画一条竖直的直线AB,并且在右边取一点C
2、 选中点A、点B 标记向量,把点C 按标记向量平移得到C‘,再标记直线AB 为反射镜面,把C‘进行反射得到C’’。

38 4、 隐藏点C、C’、C”,并且把这个图片复制到画板面内(复制→粘贴) 5、 选中刚才粘贴的图片,单击“变换”→“滑步反射”
6、 反复多次进行滑步反射(注意快键键Ctrl+1 的使用),就可以得到了图

39 例12、利用自定义变换绘制椭圆 运行结果:

40 操作步骤: 1、 做一条水平的直线AB,在直线AB 上方任取一点C,选中点C 和直线AB 作垂线,作出交点D
2、 双击点D 标记中心,把点C 缩放0.5,得到点E,并把点E旋转- 450,得到点F 3、 依次选中点C、点F,创建自定义变换,修改名字为“斜二测图形”

41 4、 框选所有点和线,利用快捷键Ctrl+H 进行隐藏,现在可以在画板中任意的进行绘制图形,然后点击“斜二测图形”进行变换。

42 “创建自定义变换”的入口条件是两个点,其中第二个点与第一个点有关联。
例1 中,我们是先平移再反射,然后选中第一个点和反射得到的点,创建自定义变换,这个自定义变换其实就是两个基础变换“平移”和“反射”的叠加。 例2 中,创建的自定义变换其实就是“缩放”和“旋转”两个变换的叠加。通过这样两个例子,可以把自定义变换理解为,按照开始时定义的变换(从一点变到另一点,类似与映射),因此,对图形上每一个点逐一作变换,变换后类似“轨迹线”了

43 谢谢


Download ppt "几何画板5.03教 程 第三章 用变换菜单作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