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章 總需求與古典學派的 物價理論 貨幣需求理論 總需求與貨幣供需 古典物價理論 完整的古典總供需理論 利用古典理論分析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章 總需求與古典學派的 物價理論 貨幣需求理論 總需求與貨幣供需 古典物價理論 完整的古典總供需理論 利用古典理論分析資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總需求與古典學派的 物價理論 貨幣需求理論 總需求與貨幣供需 古典物價理論 完整的古典總供需理論 利用古典理論分析資料
第5章 總需求與古典學派的 物價理論 貨幣需求理論 總需求與貨幣供需 古典物價理論 完整的古典總供需理論 利用古典理論分析資料 古典物價理論有時稱為貨幣數量學說或古典總需求理論,這一種理論最早的說法可以溯及18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大衛休莫(David Hume)。為何我們對這一個距今200年的理論有興趣?最重要的是古典理論對通貨膨脹成因的解釋,特別是像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和以色列那些通貨膨脹率很高的國家,古典模型有相當的解釋能力。其次,它有助於我們瞭解現代跨期均衡理論如何運作,這些理論明確地指出在時間過程中,引起家庭和廠商調整勞動需求和勞動供給的因素。

2 貨幣需求理論 理論的發展 貨幣需求理論 貨幣數量學說(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的現代名稱是古典的總需求理論。貨幣數量學說在解釋一般物價水準的決定,其歷史悠久,至少可以回溯到大衛休莫 ( )一篇論文—論貨幣(Of Money),它仍是現代經濟學一份重要的文獻。爾後,研究貨幣數量學說的經濟學家包括美國的艾文費雪(Irving Fisher, )和英國的亞佛烈馬夏爾(Alfred Marshall, )。本章所採用馬夏爾的方法進行分析,因為馬夏爾最早將貨幣放在供需模型的架構中討論。 貨幣提供交易勞務 (exchange services) 的流量,增加買賣財貨的便利性。持有貨幣的成本是放棄消費其他財貨的機會成本,持有貨幣的效益是從便利的交易過程中得到的有用性(交換商品的便利性)。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任一時點平均家庭需求的貨幣存量,與其商品需求貨幣值成比例關係,平均而言,每週購買較高商品值的家庭手邊持有較多的貨幣。家庭平均持有的貨幣存量和商品需求流量的貨幣值之固定比例稱為持有貨幣傾向(propensity to hold money),在5.3式的貨幣需求函數中,我們以k表之。古典理論的貨幣需求是貨幣存量和每週購買商品的貨幣流量之間的關係,這一理論預期每週賺$200的人持有貨幣平均而言是每週賺$400的人之半。因為這一理論描述存量和流量之間的關係,所以k具時間單位,平均家庭的所得以貨幣形式持有的週數。包含現金和支票存款的貨幣定義稱為M1,從二次大戰結束後k呈持續下降的趨勢,戰後美國持有貨幣傾向平均是10週所得。

3 公式

4 總需求與貨幣供需 從貨幣需求到物價理論 艾文費雪和流通速度
就整體家庭而言,貨幣需求量總是等於貨幣供給量。貨幣需求量總是等於貨幣供給量的事實可用來導出商品總需求量和物價水準之關係,物價和GDP需求流量之間的關係稱為古典總需求曲線(classical theory of aggregate curve)。 5.4式是古典總需求曲線,它是在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假設下,並將5.3式中的物價水準移到等號左邊導出來的。以縱軸表物價水準,橫軸表商品需求量,圖5.1畫出5.4式的圖形。 費雪觀點主要的構成因素是一個稱為流通速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的概念,它在衡量貨幣存量平均的流通次數,其定義是每單位時間的平均交易值對名目貨幣存量的比率。在5.5式中,V表流通速度,P表物價水準,T表每單位時間的交易次數,MS表貨幣存量。

5 公式

6

7 古典物價理論 物價水準和勞動供需圖 生產函數圖 總供給圖
我們使用三個圖形說明總供給理論中貨幣所扮演的角色,這三個圖形包括勞動供需圖、生產函數圖和總供給曲線圖。 圖5.2中,勞動需求和供給曲線代表廠商和家庭的選擇,古典模型假設勞動市場處於均衡狀態,勞動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決定實質工資和就業水準,分別以(w/P)E 和LE 表之,E表均衡狀況。古典分析的重要特徵是家庭和廠商在乎的只是實質工資,w對P的比率代表家庭提供一定量工作時間所收到的商品數量。就業和實質工資的均衡值實際上決定於廠商技術和家庭偏好,因為這些特徵決定勞動需求和供給曲線的位置和斜率。 圖5.3代表生產函數,均衡產出YE是當勞動市場的供需相等所生產的產品數量,這時候的就業水準是LE。同樣的,產出供給量仍然決定於廠商技術和家庭偏好的特徵。 圖5.4是古典總供給曲線,縱軸表商品價格,橫軸表商品總供給量。因為產出價格和商品總供給量沒有任何關係,總供給曲線是產出水準為YE的一條垂直線,在垂直線上每一點,勞動需求量等於勞動供給量。

8

9

10

11 完整的古典總供需理論 總供需模型 實質變數與名目變數之區分 貨幣中立性
我們使用三個圖形說明古典總供給理論如何決定實質工資、就業水準和總產出。圖5.5將這三個圖形放在一起,並說明在完整古典模型中物價、產出和就業之決定。圖5.5A將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放在同一圖形中,圖5.5D是勞動供需的圖形,圖5.5C是生產函數,圖5.5B是45°線,將圖5.5C的縱軸距離轉換成圖5.5A的橫軸距離,我們利用這一個圖形將圖5.5C的總產出轉換到圖5.5A的總供需模型中。 經濟變數可分成實質變數(real variables)和名目變數(nominal variables),前者以商品單位來衡量,後者以貨幣單位來衡量。表5.1列出到目前出現過的一些經濟變數並加以分類。˙古典模型的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線,而垂直的總供給曲線隱含總需求減少將導致物價下降,實質變數則不受影響。因為貨幣需求和商品需求同比例變動,我們預期貨幣供給量減少10%將導致包含物價水準和名目工資的所有名目變數都下降10%。貨幣數量變動將造成名目變數同比例變動,而實質變數不受影響,這樣的一個假說稱為貨幣中立性(neutrality of money)。圖5.6說明貨幣數量變動對產出、就業、實質工資和物價水準的影響,這些影響效果如同古典模型所預期的。

12

13

14

15 利用古典理論分析經濟資料 古典模型解釋物價水準 古典模型解釋通貨膨脹 鑄幣權和通貨膨脹稅 評估古典學派對通貨膨脹的解釋
方塊5.2提供一數例說明物價水準的決定。表5.2說明物價水準決定於持有貨幣傾向、總產出和貨幣供給量,表中的第一式是總需求曲線,與5.4式的差異僅在以均衡總產出YE代替商品總需求量,這一式稱為貨幣數量方程式(quantity equation of money)。根據數量方程式,表5.2列出所有引起物價上漲的因素,包括持有貨幣傾向、均衡總產出和貨幣供給量。 5.7式以百分率變動的形式改寫數量方程式,假設k是定值,古典理論預期通貨膨脹率ΔP/P等於貨幣成長率ΔMS/MS減產出成長率ΔYS/YS。 圖5.7畫出1960到1999年日本、英國和美國的貨幣成長和通貨膨脹,在這一段期間,沒有一個國家遭遇超過25%的通貨膨脹。圖5.7指出即使是低通膨國家,貨幣成長和通貨膨脹還是有關係,只是不那麼明顯,因為影響這些國家通貨膨脹率的因素中,實質GDP的成長和持有貨幣傾向的變動與貨幣成長率幾乎是同等的重要。 圖5.8畫出相同期間阿根廷、以色列和巴西的貨幣成長與通貨膨脹,以色列圖形的縱軸的尺度從每一年-100%到+400%,阿根廷和巴西圖形的尺度從每一年的-100%到+4,500%。這些國家曾經遭遇非常高的通貨膨脹,在高通膨的國家,我們看到貨幣供給成長率和通貨膨脹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二者關係之所以這樣密切是因為相對於貨幣供給的大幅成長,持有貨幣傾向的變動和實質GDP的成長變得那麼微小。由1990年巴西和阿根廷通貨膨脹率的急遽下降指出,若一國想要避免發生高通膨,中央銀行必須控制貨幣供給。 若政府讓貨幣供給成長率等同經濟成長率,這一個國家不會發生通貨膨脹;相反的,若貨幣供給成長率較經濟成長率高,現有的貨幣購買力將受到侵蝕,私人部門購買力受到侵蝕的部份等於政府部門購買力增加的部分。當新貨幣進入流通,它也一樣可以交換財貨與勞務,因此政府不必提高所得稅或營業稅就可以增加財貨與勞務的購買,這時候政府增加的收入來自鑄幣權,或稱為通貨膨脹稅(inflation tax)。 對古典通貨膨脹理論有兩個主要挑戰,第一個挑戰是k實際上並非定值,k的變動和貨幣供給變動一樣都會影響通貨膨脹,因此,貨幣供給只是引起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我們沒有理由說貨幣供給變動較其他因素重要,而將它單獨討論。圖5.9顯示過去100年k值實際上是波動的,第9章將探討k值波動的原因。 對古典通貨膨脹的第二個挑戰是:雖然承認通貨膨脹和貨幣成長之間的關係,但是古典經濟學家把二者的因果關係弄錯了,正確的說法是通貨膨脹引起貨幣成長,不是貨幣成長造成通貨膨脹。這一個批評通常稱為通貨膨脹的政治學或社會學解釋,它否定貨幣成長是外生變數的假設,它主張產業工會的成長是造成通貨膨脹的主因,當工會要求更高的工資,工資提高反過來造成物價上漲,而我們看到通貨膨脹造成貨幣存量的增加是因為中央銀行為避免衰退所做的配合性措施。這一個批評本身的問題是產業工會力量的成長和通貨膨脹之間沒有高度相關性。 其實,古典總需求理論最大的問題是無法解釋大蕭條,為何產出會降到低於長期趨勢20%,而物價展現強烈反向循環的性質(物價下降)。在古典模型中,只有貨幣存量變動才會移動總需求曲線,總需求曲線左移引起物價下降,但是總供給曲線為垂直線,產出不受影響;另一方面,若是總供給曲線左移,產出會減少,但物價會上漲才對。

16

17

18 公式

19

20

21


Download ppt "第5章 總需求與古典學派的 物價理論 貨幣需求理論 總需求與貨幣供需 古典物價理論 完整的古典總供需理論 利用古典理論分析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