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二元关系 2019/5/7.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二元关系 2019/5/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二元关系 2019/5/7

2 问题 现实世界的事物之间常有一定的联系,这 些联系常表现出一定顺序,如: 3<4, 张华高于李明, A是B的父亲,C是B的儿子 用两个相关元素构成的有序对来表示: (3, 4); (张华, 李明); (A, B), (B, C) 2019/5/7

3 关系: 事物间的多值对应,反映元素之间的联 系和性质 关系是在集合的基础上定义的,是计算机科 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描述和信息处理最常用的 数学模型.信息检索,数据结构以及算法分析 和程序设计的描述中经常出现。 2019/5/7

4 N元关系 两个以上集合的元素之间也常产生某种联系: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成绩
航班的航空公司、航班号、出发地、目的地、起飞时间、到达时 间 , 如:(国航,CA1255,北京,合肥,8:08,10:00) ) 关系型数据库 每条记录是由字段构成的n元组 一条记录可表示成一个n元关系 2019/5/7

5 4.1 基本概念 定义4.1.1 由两个元素x和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 的二元组称为有序对/序偶,记作(x, y),其中x是第 一元素,y是第二元素。 实例:点的直角坐标(3, 4 ) 有序对性质 (1)有序性 ( x, y )  ( y, x ) (当x  y时) (2) ( x, y ) = ( u, v )  x=u且 y=v 2019/5/7

6 4.1 基本概念 2019/5/7

7 4.1 基本概念 2019/5/7

8 实例 例如, A={1, 2}, 则  EA = {(1,1),(1,2),(2,1),(2,2)}
 IA = {(1,1),(2,2)} 例如 A = {1, 2, 3}, 则 LA = {(1,1),(1,2),(1,3),(2,2),(2,3),(3,3)} DA = {(1,1),(1,2),(1,3),(2,2),(3,3)} 例如 A = P(B) = {,{a},{b},{a,b}}, 则 A上的包含关系 R = {(,),(,{a}),(,{b}),(,{a,b}),({a},{a}), ({a},{a,b}),({b},{b}),({b},{a,b}),({a,b},{a,b})} 类似的还可以定义: 大于等于关系, 小于关系, 大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等. 2019/5/7

9 全域关系 EA = {(x, y)| x∈A∧y∈A} = A×A 恒等关系 IA = {(x, x)| x∈A}
空关系 全域关系 EA = {(x, y)| x∈A∧y∈A} = A×A 恒等关系 IA = {(x, x)| x∈A} 2019/5/7

10 小于等于关系 LA = {(x, y)| x, y∈A且x≤y}, A为实数 子集
二元关系的几个常见例子 小于等于关系 LA = {(x, y)| x, y∈A且x≤y}, A为实数 子集 整除关系 DB = {(x, y)| x, y∈B且x整除y}, A为非0整数 子集 包含关系 R = {(x, y)| x, y∈A且x  y}, A是集合族. 2019/5/7

11 类似地可定义n元关系。若S  A1×A2×…×An,则 称S为 A1×A2×…×An 上的n元关系。
特别当A1=A2=···=An时,称S为A上的n元关系。 2019/5/7

12 几点说明: 2019/5/7

13 2019/5/7

14 例 设A和B分别是学校的所有学生和所有课程的集合。假设R由所有有序对(a,b)组成,其中a是选修课程b的学生。S由所有有序对(a,b)构成,其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什么是关系R∪S,R∩S,RS,R-S和S-R? 2019/5/7

15 RS由所有有序对(a,b)组成,其中学生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或者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a没有选修它。
例 设A和B分别是学校的所有学生和所有课程的集合。假设R由所有有序对(a,b)组成,其中a是选修课程b的学生。S由所有有序对(a,b)构成,其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什么是关系R∪S,R∩S,RS,R-S和S-R? 解:关系R∪S由所有的有序对(a,b)组成,其中a是一个学生,他或者选修了课程b,或者课程b是他的必修课。R∩S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a是一个学生,他选修了课程b并且课程b也是a的必修课。 RS由所有有序对(a,b)组成,其中学生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或者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a没有选修它。 R-S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a已经选修了课程b但课程b不是a的必修课。 S-R是所有有序对(a,b)的集合,其中课程b是a的必修课,但a没有选它。 2019/5/7

16 4.1.1 关系的表示 集合表示: R={(x, y) | xRy} 矩阵表示 关系图 2019/5/7

17 2019/5/7

18 例 设A = {2, 3, 4}, B = {2, 3, 4, 5, 6}, 定义A到B的二 元关系R: aRb当且仅当a整除b。 R={(2, 2), (2, 4), (2, 6), (3, 3), (3, 6), (4, 4)} MR= 2019/5/7

19 例 设A = {2, 3, 4}, 定义A上的二元关系R: aRb当且仅 当a整除b。 则R=?R的关系矩阵是什么?
2019/5/7

20 一个有限集合A上的关系R还可以用一个称为R的关系图来表示, 其优点是直观清晰。关系图是分析关系性质的方便形式, 但不便于进行运算。
2019/5/7

21 A上关系R的关系图(graph of relation) GR =〈A, R〉 是一个有向图, 其中
(2) 当且仅当xRy时, 有一条从x到y的有向弧; (3) 若xRx, 则在x处画一条自封闭的弧线。 注意: 关系图中顶点的位置, 弧或线段的长度可 任意。 2019/5/7

22 例 设A = {a, b, c, d}, R = {(a, d), (b, a), (b, b), (c, c)},
R的关系图GR 关系R的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MR、关系图GR三者均可以唯一相互确定。 关系矩阵适合表示从A到B的关系或A上的关系(A, B为有限集)。 关系图适合表示有限集A上的关系 。 2019/5/7

23 例 A={1,2,3,4}上的关系 R={<1,1>,<1,2>,<2,3>,<2,4>,<4,2>}, 求R的关系矩阵MR和关系图GR。
2019/5/7

24 例 A={1,2,3,4}上的关系 R={(1,1), (1,2), (2,3), (2,4), (4,2)}, 求R的关系矩阵MR和关系图GR。
解: 2019/5/7

25 关系的性质是指集合中二元关系的性质,这些性 质扮演着重要角色,把集合上的关系进行分类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4.1.2 关系的性质 关系的性质是指集合中二元关系的性质,这些性 质扮演着重要角色,把集合上的关系进行分类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26 A上关系R是自反的(x)(xAxRx)
关系的性质 定义 令RA×A,若对A中每个x,都有xRx, 则称R是自反的(reflexive),即 A上关系R是自反的(x)(xAxRx) 否则称R不是自反的, 即存在yA, 但(y,y) R 在自反的关系R中,除其他有序对外,必须包括有 全部由每个xA所组成的元素相同的有序对。 2019/5/7

27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28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29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0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1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2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3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4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5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6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7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8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39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0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1 A上关系R是非自反的(x)((xA┐(xRx))
定义 令RA×A,若对于A中每个x,有 ┐(xRx),则称R是非自反的(irreflexive) ,即 A上关系R是非自反的(x)((xA┐(xRx)) 否则称R不是非自反的, 即存在yA, 但(y,y) R 一个非自反的关系R中,不应包括有任何相同元 素的有序对。 2019/5/7

42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3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4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5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6 (x)(y)(x,yA∧xRy→yRx)
定义 令RA×A,对于A中每个x和y,若xRy, 则yRx,称R是对称的(symmetric),即 A上关系R是对称的 (x)(y)(x,yA∧xRy→yRx) 在表示对称的关系R的有序对集合中,若有有序 对(x, y),则必定还会有有序对(y, x)。 2019/5/7

47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8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49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50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51 (x)(y)((x,yA∧xRy∧x≠y→┐(yRx))
定义 令RA×A,对于A中每个x和y,若xRy 且yRx,则x=y,称R是反对称的(antisymmetric),即: A上关系R是反对称的 (x)(y)((x,yA∧xRy∧x≠y→┐(yRx)) 在表示反对称关系R的有序对集合中,若存在有 序对(x, y)和(y, x),则必定是x=y。或者说,在R中 若有有序对(x, y),则除非x=y,否则必定不会出现 (y, x)。即 xRy和yRx至多只有一个出现。 2019/5/7

52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53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54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55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56 有些关系既是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如相等关系; 有些关系是对称的但不是反对称的,如Z中的“绝对 值相等”;
还有的关系既不是对称的又不是反对称的,例如, A={a, b, c}中的关系R4= {(a, b), (b, a), (a, c)}。 2019/5/7

57 (x)(y)(z)(x,y,zA∧xRy∧yRz→xRz)
定义 令RA×A,对于A中每个x, y, z,若xRy 且yRz,则xRz,称R是传递的(transitive),否则R是不 可传递的(nontransitive)。 即:A上关系R是传递的 (x)(y)(z)(x,y,zA∧xRy∧yRz→xRz) 该定义表明了,在表示可传递关系R的有序对集合 中,若有有序对(x, y)和(y, z),则必有有序对(x, z)。 2019/5/7

58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59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例 S = {a, b, c}, S上的关系 R1 = {(a, a), (b, b), (c, c), (b, c)} R2 = {(a, b), (b, a)} R3 = {(b, b), (c, c)} R4= {(a, b), (b, a), (a, c)}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60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61 EA IA | <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2019/5/7

62 显然,上述提到的关系中,,=和≤,(,=都是传 递的;在直线的集合中,平行关系是传递的,但垂 直关系不是传递的。
显然,上述提到的关系中,,=和≤,(,=都是传 递的;在直线的集合中,平行关系是传递的,但垂 直关系不是传递的。 2019/5/7

63 例 在集合S = {a, b, c, d}上的关系 R= {(b, c), (c, c), (c, d), (d, c)}, 判断R的性质。
2019/5/7

64 例 在集合S = {a, b, c, d}上的关系 R= {(b, c), (c, c), (c, d), (d, c)}, 判断R的性质。 解 R不是自反的; (c, c)R,所以R不是非自反的; (b, c)R, 但 (c, b)R, 所以R不是对称的; (c, c)R,所以R不是非对称的; c  d, 但 (c, d)R且(d, c)R, 所以R不是反对称的; (b, c)R, (c, d)R, 但 (b, d)R, 所以R不是可传递的。 2019/5/7

65 4.1.3 关系的运算 集合运算: 交、并、补、差、对称差、幂集、积等 映射运算: 定义域、值域、合成、逆等 闭包运算 2019/5/7

66 R的定义域(domain): dom(R)={x|(y)(xRy)} R的值域(domain): ran(R)={y|(x)(xRy)}
关系的定义域与值域 令RA×B,则 R的定义域(domain): dom(R)={x|(y)(xRy)} R的值域(domain): ran(R)={y|(x)(xRy)} R的域(domain): fld(R)=dom(R)∪ran(R) dom(R)A,ran(R)B。 2019/5/7

67 关系R = {(2, a), (2, b), (3, b), (4, d), (6, d)},
例 设A = {1, 2, 3, 4, 5, 6}, B = {a, b, c, d}, 关系R = {(2, a), (2, b), (3, b), (4, d), (6, d)}, 则 dom(R)、ran(R)}、fld(R)分别是什么? 2019/5/7

68 关系R = {(2, a), (2, b), (3, b), (4, d), (6, d)}, 则
例 设A = {1, 2, 3, 4, 5, 6}, B = {a, b, c, d}, 关系R = {(2, a), (2, b), (3, b), (4, d), (6, d)}, dom(R) = {2, 3, 4, 6}, ran(R) = {a, b, d}, fld(R)={2, 3, 4, 6, a, b, d}。 2019/5/7

69 2019/5/7

70 2019/5/7

71 2019/5/7

72 合成运算 没有交换律 有结合律 合成关系的关系矩阵 2019/5/7

73 幂运算 2019/5/7

74 S = {(a, d), (b, c), (b, d), (c, b)}。 这次求 R2 和 S2。
再看前例: 设A = {a, b, c, d}, A上的关系 R = {(a, a), (a, b), (b, d)}, S = {(a, d), (b, c), (b, d), (c, b)}。 这次求 R2 和 S2。 解: R2 = {(a,a), (a, b), (a, d)}; S2 = {(b, b), (c, c), (c, d)}。 幂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复合运算。 思考:用关系矩阵、关系图怎么计算Rn ? 2019/5/7

75 2019/5/7

76 2019/5/7

77 2019/5/7

78 2019/5/7

79 2019/5/7

80 R-1={(y, x)|(x, y)R} 或者 xRyy R-1x
逆运算 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由关系R得到一个新的 从B到A的关系,记为R-1,称R-1为R的逆运算,亦称 R-1为R的逆关系。形式地表为 R-1={(y, x)|(x, y)R} 或者 xRyy R-1x 由定义可知,-1=,(A×B)-1=B×A 逆关系的关系矩阵 MR-1 =(MR)T 2019/5/7

81 只要将R的每一个有序对中元素次序颠倒, 就得到逆关系R–1的所有有序对。
例 设A = {a, b, c, d, 1, 2, 3, 4}, A上的关系 R = {(a, 2), (b, 2), (b, 3), (d, 4)}, R–1 = {(2, a), (2, b), (3, b), (4, d)}。 2019/5/7

82 2019/5/7

83 运算与性质的关系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R11 R1∩R2 R1∪R2 × R1R2 R1∘R2

84 对于这几个性质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定理: 定理 设R在A上是非自反和可传递的, 则R必是反 对称的。 证明 对任意的x, yA, 假设xRy且yRx, 因为R是可传递的, 所以有xRx, 这与已知R是非自 反矛盾。 由x, y的任意性, 所以R必是反对称的。▎ 2019/5/7

85 上节课 内容回顾 关系的性质 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 递性 关系的运算 集合运算、关系的合成、逆关系 2019/5/7

86 关系的闭包运算是关系上的一元运算,是包含该 关系且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关系。
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R不一定具有前面的5种性质 中的某些性质, 本节讨论构造最小的包含R的关系 c(R), 使之具有所要求的性质, 这就是关系的闭包。 关系的闭包运算是关系上的一元运算,是包含该 关系且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关系。 2019/5/7

87 例:设A={1,2,3},A上的关系R={(1,2)},显然不是自反的,
R1={(1,1),(2,2),(3,3),(1,2)}是自反的,且RR1, 同样, R2={(1,1),(2,2),(3,3),(1,2),(1,3)}也是自反的,且RR2, 包含R的并且是自反的关系有无数个,其中,R1是最小的一个。我们R1称为R的自反闭包。 2019/5/7

88 定义4.1.8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R的自反(对称、传 递)闭包(closure)是一个满足下列条件关系R1:
② RR1 ③ 对任何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关系R2,若RR2, 则R1R2。 R的自反(reflexive) 、对称(symmetric)和传递(transitive) 的闭包分别记为r(R)、s(R)和t(R)。 r(R) (s(R), t(R))是包含R的最小自反(对称, 传递)关系。 2019/5/7

89 定理 若RA×A,则 ① R是自反的 r(R)=R ② R是对称的 s(R)=R ③ R是传递的 t(R)=R 2019/5/7

90 闭包的构造方法 定理 令RA×A,则 ① r(R)=R∪IA
依次检查A中各元素a, 若(a, a)R, 就把它加入到R中去, 由此即得r(R)。 ② s(R)=R∪R-1 依次检查R中各元素(a, b), 若ab且(b, a) R, 就把(b, a)加入到R中去, 由此即得s(R)。 ③ t(R)= = R1∪R2∪R3∪… 这个求并集的过程是有限的。 t(R)= R1∪R2∪R3∪… ∪Rn , 其中 n=|A|。 2019/5/7

91 例 设A={a, b, c}上的关系R={(a, b), (b, c), (c, a)},试求R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
2019/5/7

92 说明: 2019/5/7

93 4.2 等价关系 等价关系 等价类 商集 划分 2019/5/7

94 等价关系 定义 设R是集合A上二元关系,若R是自反 的、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若 (a,b)R,或aRb,称a与b等价。 由于R是对称的,a等价b即b等价a,反之亦然,a 与b彼此等价。 空集上的二元关系是等价关系,是一种平凡情形, 因此,一般讨论非空集合上的等价关系。 等价关系是事物之间存在同一性,一致性的反映。 它使得用有限的,抽象的逻辑方法,理解无穷的, 纷繁复杂的具体事物成为可能。 2019/5/7

95 等价关系的例子 数集中的相等关系,集合间的相等关系 整数集合中的同余关系 命题演算中的等价关系
平面上的三角形集合中,三角形相似关系是 等价关系 合肥市的居民集合中,住在同一区的关系 2019/5/7

96 4.2.2 等价类 定义4.2.2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对 aA,令 [a]R={x|xA∧aRx}
称[a]R为a关于R的等价类,简称a的等价类,简记 为[a]。 2019/5/7

97 例 A = {1, 2, 3, 4, 5, 6, 7}, R是A上的模3同余关系。显然R是A上的等价关系, A中各元素关于R的等价类分别是:
2019/5/7

98 例 A = {1, 2, 3, 4, 5, 6, 7}, R是A上的模3同余关系。显然R是A上的等价关系, A中各元素关于R的等价类分别是:
[1]R = {1, 4, 7}, [4] R= {1, 4, 7}, [7] R= {1, 4, 7} [2] R = {2, 5}, [5] R = {2, 5}, [3] R = {3, 6}, [6] R = {3, 6}。 2019/5/7

99 例 A = {1, 2, 3, 4, 5, 6, 7}, R是A上的模3同余关系。显然R是A上的等价关系, A中各元素关于R的等价类分别是:
[1]R = {1, 4, 7}, [4] R= {1, 4, 7}, [7] R= {1, 4, 7} [2] R = {2, 5}, [5] R = {2, 5}, [3] R = {3, 6}, [6] R = {3, 6}, 可以看出, 彼此等价的元素其等价类是相同的, 所以不同的等价类仅有3个, 它们是[1] R, [2] R和[3] R。 2019/5/7

100 等价类的性质 2019/5/7

101 4.2.3 商集 定义4.2.3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记 A/R={[a]R|aA}
则称A/R为A对R的商集。 A/R读作A模R。 商集A/R是以R的所有等价类为元素的集合。 2019/5/7

102 例 A = {1, 2, 3, 4, 5, 6, 7}, R是A上的模3同余关系。显然R是A上的等价关系, A中各元素关于R的等价类分别是:
[1]R = {1, 4, 7}=[4] R= [7] R [2] R = {2, 5}=[5] R [3] R = {3, 6}=[6] R 商集 A/R = {{1, 4, 7}, {2, 5}, {3, 6}} 2019/5/7

103 4.2.4 集合的划分 定义4.2.4 设A是非空集合,若B={A1,A2,···,An},① Ai, ② Ai∩Aj=,ij,
则称B是A的划分, 称B中元素为A的划分块。 2019/5/7

104 等价关系与划分 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集合A的划分一一对应 商集A/R就是A的一个划分,并且不同的商集对应于不同的划分。
任给A的一个划分,B={A1,A2,···,An},如下 定义A上的关系R= {(a, b)|(Ai)(AiB且a, bAi)} R是A上的等价关系,且A/R就是划分B。 2019/5/7

105 {{0},{1},{2}} {{0,1},{2}} {{0},{1,2}} {{0,2},{1}} {{0,1,2}}
例 集合A={0,1,2}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0},{1},{2}} {{0,1},{2}} {{0},{1,2}} {{0,2},{1}} {{0,1,2}} 2019/5/7

106 {{0},{1},{2}} {{0,1},{2}} {{0},{1,2}} {{0,2},{1}} {{0,1,2}}
例 集合A={0,1,2}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0},{1},{2}} {{0,1},{2}} {{0},{1,2}} {{0,2},{1}} {{0,1,2}} {(0,0),(1,1),(2,2)} 2019/5/7

107 {{0},{1},{2}} {{0,1},{2}} {{0},{1,2}} {{0,2},{1}} {{0,1,2}}
例 集合A={0,1,2}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0},{1},{2}} {{0,1},{2}} {{0},{1,2}} {{0,2},{1}} {{0,1,2}} {(0,0),(1,1),(2,2)} {(0,0),(1,1),(2,2),(0,1),(1,0)} 2019/5/7

108 {{0},{1},{2}} {{0,1},{2}} {{0},{1,2}} {{0,2},{1}} {{0,1,2}}
例 集合A={0,1,2}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0},{1},{2}} {{0,1},{2}} {{0},{1,2}} {{0,2},{1}} {{0,1,2}} {(0,0),(1,1),(2,2)} {(0,0),(1,1),(2,2),(0,1),(1,0)} {(0,0),(1,1),(2,2),(1,2),(2,1)} 2019/5/7

109 {{0},{1},{2}} {{0,1},{2}} {{0},{1,2}} {{0,2},{1}} {{0,1,2}}
例 集合A={0,1,2}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0},{1},{2}} {{0,1},{2}} {{0},{1,2}} {{0,2},{1}} {{0,1,2}} {(0,0),(1,1),(2,2)} {(0,0),(1,1),(2,2),(0,1),(1,0)} {(0,0),(1,1),(2,2),(1,2),(2,1)} {(0,0),(1,1),(2,2),(0,2),(2,0)} 2019/5/7

110 {{0},{1},{2}} {{0,1},{2}} {{0},{1,2}} {{0,2},{1}} {{0,1,2}}
例 集合A={0,1,2}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不同划分 A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0},{1},{2}} {{0,1},{2}} {{0},{1,2}} {{0,2},{1}} {{0,1,2}} {(0,0),(1,1),(2,2)} {(0,0),(1,1),(2,2),(0,1),(1,0)} {(0,0),(1,1),(2,2),(1,2),(2,1)} {(0,0),(1,1),(2,2),(0,2),(2,0)} {(0,0),(1,1),(2,2 ),(0,1),(1,0) , (1,2), (2,1),(0,2),(2,0)} 2019/5/7

111 2019/5/7

112 4.3 序关系 部分序关系 哈斯Hasse图 极大元与极小元 最大元与最小元 上界与下界 2019/5/7

113 4.3.1 部分序关系 2019/5/7

114 2019/5/7

115 2019/5/7

116 2019/5/7

117 哈斯图 2019/5/7

118 4.3.3 极大元与极小元 2019/5/7

119 2019/5/7

120 4.3.4最大元与最小元 2019/5/7

121 例 若A = {2, 3, 4, 6, 8},部分序关系是整除关系,则A中 既没有最小元, 也没有最大元。 因为 2不能整除A中所有元素(如2不能整除3), 所以2不是A的最小元,显然其余元素也不是。同理,8 也不能被A中所有元素所整除,所以8不是A的最大元。 实际上,A中所有元素的(最大)公约数1和(最小)公倍数 24均不属于A, 所以A中既没有最小元, 也没有最大元。 又如B = {2, 4, 6, 8},部分序关系是整除关系,则B 的最小元是2,没有最大元。 又如C= {2, 4, 8},部分序关系是整除关系,则C的 最小元是2,最大元是8。 2019/5/7

122 最小元与极小元的区别 最小元是B中最小的元素,与B中其他元素都可比; 极小元不一定与B中元素都可比,只要没有比它小的元素,它就是极小元。
最小元不一定存在,若存在则必唯一。 类似地可讨论极大元与最大元之间区别。 2019/5/7

123 2019/5/7

124 4.3.5 上界与下界 2019/5/7

125 最小上界与最大下界 2019/5/7


Download ppt "第四章 二元关系 2019/5/7."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