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4、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5、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编制与分析 【相关知识】 2 【任务实施】 3

2 (1)东方机械厂 2010 年生产甲、乙、丙3种产品,其中甲、乙产品为可比产品,丙产品为当年投产的新产品,甲、乙两种产品的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分别为103元和98元。
(2)各产品有关成本计划的资料如表9-15所示。 表9-15 成本计划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计划单位成本(元/件)   95   85   28 计划产量(件) 360 540 800

3 表9-16 本年1~11月产品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表 表9-17 本年12月产品实际产量及成本表
(3)各产品本年1~11月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如表9-16所示。 表9-16 本年1~11月产品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表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累计产量(件)       360      550      720 累计总成本(元) 34 200 43 890 14 328 (4)本年12月实际产量及成本如表9-17所示。 表9-17 本年12月产品实际产量及成本表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实际产量(件)      40       50        80   实际总成本(元) 4 200 4 110     单位产品成本(元/件)   105 82.20 20.90

4 (5)根据以上资料,企业成本核算员编制的商品产品成本表如表9-18所示。
  产品名称   指标项目 可比产品成本 不可比产品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 合计数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实际产量(件) 本月份 40 50 80 本年累计数 400 600 800 单位成本(元/件) 上年实际平均 103 98 本年计划 95 85 28 本月实际 105 82.2 20.9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96 20 本月总成本(元) 按上年实际平均 9 020 4 120 4 900 按本年计划计算 8 050 3 800 4 250 2 240 10 290 本月实际成本 8 310 4 200 4 110 1 672 9 982 本年累计总成本(元) 41 200 58 800 89 000 38 000 51 000 22 400 本年实际成本 86 400 38 400 48 000 16 000

5 要求如下: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计划成本降低额、计划成本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成本降低率。 (2)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产量因素、品种结构因素和单位成本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

6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和成本计划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成本水平及其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企业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认识和掌握降低成本费用的规律,查明影响成本升降的各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成本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事前分析 事中分析 事后分析 成本分析

7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指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
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下)的成本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客观存在的差异的一种方法 。 指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 指根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从数值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

8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实际平均数 据和本行业先进企业实际数据比较 分析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据相比较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实际数据比较 对比分析法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实际平均数 据和本行业先进企业实际数据比较

9 2.比率分析法 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 . 相关比率 分析法
构成比率 分析法 指某一个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 趋势比率 分析法 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用以反映分析对象的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

10 3.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计算法。

11 (1)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衡量各个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分析、管理经济活动。

12 (1)连环替代法 计算程序 ① 确定综合经济指标与各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并将其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差异,作为分析对象。
(1)连环替代法 计算程序 ① 确定综合经济指标与各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并将其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差异,作为分析对象。 ② 以计划数为基础,依次、逐个地以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计划数,将每次替换所算出的结果,与这一因素被替换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化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 ③ 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其代数和应同该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总差异数相符。

13 (1)连环替代法 计算公式: 假设某一经济指标N由相互联系的A、B、C 3个因素组成,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和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数的公式如下:
(1)连环替代法 计算公式: 假设某一经济指标N由相互联系的A、B、C 3个因素组成,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和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数的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实际指标N1 = A1 × B1 × C1   差异数D = N1 − N0

14 (1)连环替代法 计算顺序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1) 第一次替代N2 = A1 × B0 × C0 (2)
(1)连环替代法 计算顺序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1) 第一次替代N2 = A1 × B0 × C0 (2) 第二次替代N3 = A1 × B1 × C0 (3) 第三次替代N1 = A1 × B1 × C1 (4)

15 测定的结果: A因素变动的影响 = (2) − (1) = N2 − N0 B因素变动的影响 = (3) − (2) = N3− N2
C因素变动的影响 = (4) − (3) = N1− N3 综合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 D = (N2−N0) + (N3−N2) + (N1−N3) =N1−N0

16 [案例9-2] 东方机械厂原材料费用相关资料如表9-19所示,材料费用的实际数和计划数存在差异。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化对其差异的影响程度。
表9-19    材料费用分析资料表 项 目 计 划 数 实 际 数 产品产量(件) 100 11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千克) 62 64 材料单价(元) 4 5 材料费用总额(元) 24 800 35 200

17 材料费用的实际数超过计划数10 400元,形成差异的因素有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各因素变化对差异的影响程度计算如下 :
计划指标 = 100 × 62 × 4 = 24 800(元) (1) 第一次替代 = 110 × 62 × 4 = 27 280(元) (2) 第二次替代 = 110 × 64 × 4 = 28 160(元) (3) 第三次替代 = 110 × 64 × 5 = 35 200(元) (4)

18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 (2) − (1) = 27 280 − 24 800 = 2 480(元) 材料单耗增加产生的影响  = (3) − (2) = 28 160−27 280 = 880(元) 材料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 (4) − (3) = 35 200−28 160 = 7 040(元)

19 (2)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化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 。

20 [案例9-3] 根据表9-19的资料 差额计算法计算如下: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案例9-3] 根据表9-19的资料 差额计算法计算如下: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 (110 − 100) × 62 × 4 = 2 480(元) 材料单耗增加产生的影响  =110 × (64 − 62) ×4 = 880(元) 材料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110 × 64 × (5−4) = 7 040(元)

21 是全部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实际总成本对比, ,然后再与计划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 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是全部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实际总成本对比, 确定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首先计算实际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然后再与计划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 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22 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 ∑(实际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 ∑(实际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率 =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100% ∑(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23 [案例9-4]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情况表 201×年12月 产 品 名 称 计划总成本 实际总成本 降 低 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甲产品
降 低 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甲产品 5 000 4 800 +200 4   乙产品 19 000 18 800 1.05 合 计 24 000 23 600 +400 1.67 不可比产品 丙产品 12 500 12 000 +500 丁产品 12 200 −200 −1.67 24 500 24 200 +300 1.22 全部产品合计 48 500 47 800 +700 1.44

24 分析: 东方机械厂12月全部产品总成本实际比计划节约700元,降低率为1.44%,超额完成计划。但分别从可比和不可比产品来看,计划完成的程度不同。总的节约额700元中,不可比产品成本节约300元,可比产品成本节约400元。

25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计划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降低额 计划降低率=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26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实际降低额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降低额 实际降低率=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27 表9-2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表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计划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表9-2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表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计划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降低额 降低率(%) A产品 1 000 250 245 5 000 B产品 400 398 2 000 0.5 合计 7 000 1.076 9

28 表9-2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元
表9-2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实际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实际降低情况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本年 实际 降低额 降低率 (%) A产品    800 250 247.5 2 000      1 5 000          2 B产品 1500 400 396.8 4 800   0.8       0.5 合 计 6 800 0.85 7 000 1.076 9 分析:计划降低额为7 000元;计划降低率为1.076 9%。 实际降低额为6 800元;实际降低率为0.85%

29 (2)确定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产品产量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 产品品种构成 产品单位成本

30 ①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800 000×1.076 9% − 7 000 = 1 615.2(元)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计划降低率 − 计划降低额 = ×1.076 9% − 7 000 = 1 615.2(元) 特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单纯产量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31 ②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计划降低率 =   −   −   × 1.076 9% = − 1 615.2(元)

32 ②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 ×100%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 − 1 615.2 −0.201 9%

33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本年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 = −200(元)

34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 ×100% -200 = ×100% 800 000 =−0.025%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 =  ×100%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200 = ×100% =−0.025%

35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2.产品单位成本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分析

36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是指将分析对象的各成本项目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确定差异额和差异率以及各成本项目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查明造成产品单位成本升降的原因。

37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产品:A产品 ×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单 位 成 本 与上年实际比 与本年计划比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成本降低额 成本降低 率(%) 直接材料 21 20 22.5 −1.5 −7.143 −2.5 −   直接人工 12 10 11 1     8.333 −1 −10.00 制造费用  9   −11.11 合计 43 39 43.5 −0.5 −1.163 −4.5 −11.54 以上分析表明:A产品本年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超支了4.5元,主要是直接材料超支了2.5元,直接人工费用超支了1元,制造费用超支了1元,影响了单位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因此还应对各项费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38 2.产品单位成本项目分析 (1)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 直接材料差异额 = 直接材料实际费用 − 直接材料计划费用
直接材料差异额 = 直接材料实际费用 − 直接材料计划费用 =直接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额 + 直接材料单价变动影响额 其中: 直接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额 = ∑(实际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价 直接材料单价变动影响 = ∑(实际材料单价−计划材料单价)×实际材料单耗

39 (2)直接人工项目分析。 直接人工费用=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直接人工差异= 直接人工实际费用 − 直接人工计划费用
直接人工费用=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直接人工差异= 直接人工实际费用 − 直接人工计划费用 = 单位产品人工效率差异 + 小时工资率差异

40 (3)制造费用项目分析。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 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数 × 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差异额=实际制造费用−计划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 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数 × 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差异额=实际制造费用−计划制造费用   =工时消耗量变动差异+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差异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计划单位工时消耗量)×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实际小时制造费用分配 率−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

41 [案例9-6] 东方机械厂A产品单位成本资料 表9-24 A产品单位成本资料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计 划 金 额 实 际 金 额 直接材料 20 22.5 直接人工 10   制造费用   9   合计 39 43.5 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 计划 实际 数量 单价 金额 1.甲材料 1 8 12 2.乙材料 4 3 3.5 10.5 3.人工费用 2.5 2.75 11 4.制造费用 9

42 (1)直接材料项目分析。 直接材料差异额 = 22.5 − 20 = 2.5(元) 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直接材料差异额 = 22.5 − 20 = 2.5(元) 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实际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价 = (1−1) × 8 + (3−4) ×3=−3(元) 材料单价变动影响数额  =∑(实际材料单价−计划材料单价)×实际材料单耗 = (12−8) × 1 + (3.5−3) × 3=5.5(元) A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超支了2.5元, 其构成因素为:乙材料耗用量减少,节约了3元;甲材料价格提高,超支了4元,乙材料价格提高,超支了1.5元

43 (2)直接人工项目分析。 直接人工差异额=11−10=1(元) 人工效率差异= (4−4) ×2.5=0(元)
人工效率差异= (4−4) ×2.5=0(元) 小时工资率差异= (2.75−2.5) ×4=1(元) A产品单位成本直接人工超支了1元,其构成因素为:小时工资率提高超支了1元。

44 (3)制造费用项目分析。 制造费用差异额 = 10−9 = 1(元)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4−3) ×3 = 3(元)
制造费用差异额 = 10−9 = 1(元)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4−3) ×3 = 3(元)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数额 = (2.5−3) ×4 = − 2(元) A产品单位成本制造费用超支了1元,其构成因素为:工时消耗增加,超支了3元;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减少,节约了2元。

45 (1)计算计划成本降低额、计划成本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成本降低率。
① 计划成本降低额 =计划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 =360 × (103 − 95) + 540 × (98−85) =2 880 + 7 020 = 9 900(元)

46 计划成本降低额 ② 计划成本降低率 = 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47 ③ 实际成本降低额=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400 × (103 − 96) + 600 × (98 − 80) =2 800 + 10 800 = 13 600(元)

48 实际成本降低率 =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3 600÷(400 × 103 + 600 × 98) × 100% =13 600÷  × 100%=13.6%

49 (2)用因素法分析各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
①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400−360) × 103+(600−540) × 98] × 11% =110 0(元) ② 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400 × × 98)− (400 × × 85) − (400 × × 98) × 11% = − − l × 11% = 0(元)

50 ③ 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400 × (95 − 96) × (85 − 80) =− = 2 600(元) ④ 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2 600÷(400 × × 98) × 100% =2 600÷ × 100% = 2.6%

51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下列指标与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的比率( )。
A.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B.可比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C.可比产品上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D.可比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 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有( )。 A.产品产量 B.产品品种构成 C.产品单位成本   D.本年计划总成本


Download ppt "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