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實驗設計 出處:邱皓政,量化研究方法(一),2005 台師大管院,台灣統計方法學學會理事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實驗設計 出處:邱皓政,量化研究方法(一),2005 台師大管院,台灣統計方法學學會理事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實驗設計 出處:邱皓政,量化研究方法(一),2005 台師大管院,台灣統計方法學學會理事長
實驗設計 出處:邱皓政,量化研究方法(一), 台師大管院,台灣統計方法學學會理事長 2019/5/9

2 研究方法分類 量化研究方法 非量化(質化,混合)研究方法 泰山仙草蜜,聖母像,太極拳有效?
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 causality, planed in advance Control group, Bef./Aft., Random assign 非實驗設計 非量化(質化,混合)研究方法

3 Outline 1 實驗設計的概念 2 9 種實驗設計 3 實驗受試者的選擇與分派 4 實驗設計的計量原理 5 實驗設計的混淆與干擾

4 1. 實驗設計的概念 將受試者安排入實驗情境與統計分析的計畫 以檢定假設的活動所組成 1 統計假設建立 hypothesis 2
實驗情境與條件設定 X 3 測量與控制的決定 Y, Z 4 受試者選取條件設計 sampling 5 統計分析方式決定 test

5 實驗設計的概念 實驗須具備的三個基本原則 Replication, 在相同條件下重複操作可獲得相同結果,即使有誤差也必須在合理範圍內
可複製性 實驗須具備的三個基本原則 隨機性 區組性 Randomization, 除了研究者的實驗操弄外,無特定因素影響我們所關心的效果變動 Blocking, 協助研究者分離不同的操作程序,以便進行比較

6 (Independent Variable)
實驗設計中的變項 研究者操弄的變項 造成依變項變化的來源 獨變項 (Independent Variable) 依變項 (Dependent Variable) 被觀察、紀錄的變項 研究者最關心的變項 進行實驗,盡可能使其他條件不變,但有些因素無法維持一致,加以記錄納入分析 控制變項 (Control Variable)

7 實驗組與控制組 實驗組 受實驗操弄影響,獨變項屬於不同狀況 控制組 未受實驗操弄影響,獨變項處於最基本狀況 用於比較受實驗操弄後之影響

8 實驗組與控制組 e.g., 模擬機

9 兩個以上的獨變項 多因子實驗設計 多因子設計的優點 不只關心一種實驗操弄對依變項的影響,同時處理多種實驗操弄:酒量與類別
提高研究的效率:一次做完酒量、類別與是否新手…… 兼顧其他獨變項的作用:主要效果,交互作用

10 兩個以上的依變項 多變量設計的特性 多變量設計的缺點
依變項無法從單一計量指標來反映, 注意力包括視覺(看到紅燈)及動作(煞車至車停止反應時間) 多變量設計的缺點 依變項不受操弄控制,彼此之間的影響關係可能會造成因果關係的混淆 進行幾次單一依變項的統計分析

11 未符合實驗設計的 3要求,但簡單、易實施,常用於非正式、非專業場合。
4.2 前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處理模式 對照組 前測控制 隨機分派 Type 1. 單組 後測 設計 X →T2 × Type 2. 單組 前後測 設計 T1 → X →T2 v Type 3. 靜態 組間 比較 E X →T2 C →T2 1.單組後測設計:對受測者施以實驗處理 (X),然後測量他們的反應 (T2) 2.單組前後測設計:比 Type 1多出在事前先測一次反應 (T1),然後計算出前後測 (T2 - T1 ) 的改變量 3.靜態組間比較:比 Type 1多增加一個對照組,比較有無接受實驗處裡 (X)的差異 未符合實驗設計的 3要求,但簡單、易實施,常用於非正式、非專業場合。

12 真實驗設計 v × V 實驗設計 實驗處理模式 對照 前測控制 隨機分派 Type 4. 隨機化 實驗控制組前後測設計
Er T1 → X →T2 Cr T1 → →T2 v Type 5. 隨機化 實驗控制組後測設計 Er X →T2 Cr →T2 × Type 6. 所羅門 四組設計 Er T1 → X →T2 Er X →T2 Cr →T2 V 4. 隨機化實驗控制組前後測設計:同時具有前後測的對照及隨機分派, 最標準的實驗研究 5. 隨機化實驗控制組後測設計:雖缺乏前測, 但隨機化可去除立足點不確定的威脅 6. 所羅門四組設計:增加檢驗前測對於後測的實驗效果, 但須增加一倍樣本

13 準實驗設計 Field vs. Laboratory
實驗處理模式 對照 前測控制 隨機分派 Type 7. 非隨機 實驗控制組 前後測設計 E T1 → X →T2 C T1 → →T2 v × Type 8. 對抗平衡(拉丁方格)設計 A B C D B D A C C A D B D C B A Type 9. 單組 時間序列分析 T1T2T3T4 X T5T6T7T8 Type 10. 實驗控制組 時間序列分析 E T1T2T3T4 X T5T6T7T8 C T1T2T3T T5T6T7T8 7. 非隨機實驗控制組前後測設計:缺少隨機分派(實驗室圍牆外) 8. 對抗平衡設計:簡化受試者的實驗順序,檢測有無痕跡效應 9. 單組時間序列分析: T4,T5 外,再增加前後測,觀察受試者隨時間之變化 10. 實驗控制組時間序列分析:比 Type 9 多一個對照組 Longitudinal vs. cross section

14 4.3 實驗受試者的選擇與分派 受試者選擇 實驗中:隨時間累積有無疲勞或抗拒效應 代表性,大樣本 小樣本:
實驗前:t test, 樣本同質性檢定,樣本重複使用或配對 實驗中:隨時間累積有無疲勞或抗拒效應 實驗後:外部效度問題,不可過度推論

15 受試者分派 1. 獨立樣本設計 (受試者間設計) 2. 重複量數設計 (受試者內設計) 獨變項中的每個水準使用的受試者皆完全獨立
每個受試者只接受一種實驗處理 受試者的分配須做到隨機化 (利用亂數表) 2. 重複量數設計 (受試者內設計) 獨變項的每個水準下的受試者皆是同一組人 受試者較少,但容易混淆

16 受試者的分派 3. 前後測設計 4. 混合設計 T1 (前測)→ X (實驗處理)→T2 (後測)
先界定出獨變項與依變項,抽取樣本後,依照獨立樣本設計之原理將受試者進行隨機分派 為確保依變項的變化是受獨變項之影響,通常會先測量一次依變項的數據(前測),於實驗完成後,再測量一次依變項(後測) 若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前測數據有明顯差異,代表分組工作沒有隨機化 4. 混合設計 實驗當中同時包含獨立樣本設計與重複量數設計 T1 (前測)→ X (實驗處理)→T2 (後測)

17 4.4 實驗設計的計量原理 獨變項 2組,用t test, 3組以上,用 one-way ANOVA, F test 依變項
兩個以上,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a priori vs. posterior

18 4.5 實驗設計的混淆與干擾 影響因素 (Principles of uncertainty)
研究者的設計或執行實驗的能力 實驗本身的各種威脅 受試者的反應 (social desirable) 在實驗過程中,若研究者無法有效控制研究環境與混淆干擾因素,使各種條件維持一致,研究成效必定不佳。 若一個實驗設計能確實做到隨機分派、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對照、以及前測後測的比較三要件,則絕大部分的威脅因子都可以避免。

19 4.6 結語 實證典範:abstract reasoning, empirical testing 測量與統計方法學理
實務可行:實驗室設計才能排除干擾因素

20 Q & A


Download ppt "實驗設計 出處:邱皓政,量化研究方法(一),2005 台師大管院,台灣統計方法學學會理事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