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8.1 序言 8.2 直接水準測量之系統誤差 8.3 直接水準測量之偶然誤差 8.4 三角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8.1 序言 8.2 直接水準測量之系統誤差 8.3 直接水準測量之偶然誤差 8.4 三角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8.1 序言 8.2 直接水準測量之系統誤差 8.3 直接水準測量之偶然誤差 8.4 三角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問題

2 8.1序言 求算點與點間高程差時,直接水準與三角高程測量為最常用的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都含有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主要的系統誤差包含地球曲率差、大氣折光差與儀器校正不完整差等;這些系統誤差之影響可利用下述作業程序降低,為了計算,也可將之模式化與改正。直接水準與三角高程測量的偶然誤差常發生於儀器之定平、距離之量測與讀定標尺等。這些都應根據偶然誤差理論來探討。

3 8.2 直接水準測量之系統誤差 在直接水準測量作業時,視距之長度受限制,也應使前後視距離近似等長,以減低系統誤差之效應,但仍應假設這些誤差依然存在,亦應改正觀測值,以降低誤差之影響,詳如各項下述程序。 8.2.1 視準誤差 若儀器視準線非真正水平時,即產生視準誤差,前後視距離保持相等時,可將視準誤差減至最小。視準誤差如圖8.1所示,任一次擺 設儀器,因視準誤差引致 之高程差誤差為: eC=D1α- D2α (8.1) 式中,D1、D2分別為後視、 前視距離,α為視準誤差,

4 α的單位為弧度量。應用(8.1)式,整個水準線之視準誤差為:eC=α[(D1- D2)+(D3- D4)+ +(Dn-1- Dn)] (8.2)
式中,D1, D3 ,…,Dn-1 為後視距離,D2, D4 ,…,Dn為前視距離,後視距離與前視距離各自聚集整理得: eC=α(DBS - DFS) (8.3)後視距離和與前視距離和不等時,視準誤差可由式(8.3) 求得,再將觀測之高差減去誤差,可求得改正值。 例8.1 某水準儀之視準誤差為0.04mm/m,應用來測量水準線,後視距離和為863m,前視距離和為932m,若水準線之高差為 m,改正後高差應為若干? 解:利用(8.3)式,視準誤差為: eC= ( )m = m,故改正後高差 為: ( )= m

5 8.2.2 地球曲率與大氣折光差 水準線與儀器之視準線非同一直線,水準線離儀器之後,即呈彎曲向下,因此標尺讀數偏高;此外,因受大氣折光影響,視準線離儀器之後,呈彎曲向下,故標尺讀數偏低;合併兩項誤差,標尺讀數偏高量為: 式中,hCR為尺讀數因兩差引致之誤差,D為各次擺站之視準距離(單位為m)。 若能維持後視距離與前視距離相等,每次設站因兩差引致之誤差可降至最小,否則,宜引用下式求誤差: 式中,eCR為因兩差引致之誤差 (單位為m),任一次設站,若前後視距離不等,應將測得高差減去上式。

6 例8.2 山坡上兩點高差測得為:1.256m,若後視距離為100m,前視距離僅有20m,高差之誤差為若干?改正之高差又為若干?
解:將距離代入(8.6)式,得高差之誤差: eCR=( )×0.0675/10002 =0.0006m, 改正之高差為: =1.255m 對整個水準線而言,兩差合併影響為: eCR=(D12- D22+D32- D42+)×0.0675/ (8.7) 整理得: 若視線經由較低大氣層時,因氣溫垂直梯度引起之折光差會較大,沿著視線去量測溫度又非成本可負擔,故視線通常至少離地0.5m以上,因此可免求算較低大氣層溫度之模式。

7 8.3 直接水準測量之偶然誤差 8.2.3 高差系統誤差之合併效應 如圖8.1所示,合併(8.1)與 (8.5)式,每次設站改正之高差為:
式中,r1為後視尺讀數,r2為前視尺讀數,其各項如前定義。 8.3 直接水準測量之偶然誤差 直接水準測量有數項隨機誤差來源,包含儀器定平誤差與讀尺誤差等。誤差之大小受大氣條件、望遠鏡光學品質、水準氣泡或補償器之靈敏度、標尺刻畫等影響,如下數小節所分述。

8 8.3.1 讀數誤差 讀尺之估計誤差可以每單位視線長讀尺時之標準誤差比率表示,譬如:假設觀測者每100m可讀尺至±0.005m,則r/D=± ;因此,每次觀測視距D之讀尺誤差可預估為: r = Dr/D (8.10) 式中,r/D為每單位視距長讀尺之估計誤差,D為視距長。 8.3.2 儀器定平誤差 不論自動補償器或水準氣泡,儀器常備有關定平估計誤差之技術資料;譬如精密水準儀,技術資料列有一段固定距離若干高程估計誤差,如載為±1.5mm/km,以弧秒表示,則載為±(1.5/1×106)×"=±0.3"。通常精密水準儀之補償器或設定精度約±0.3",較差之水準儀,精度有可能達±10"。

9 8.3.3 標尺扶直誤差 標尺若未扶直,將使尺讀數偏高,在水準網測量時,這項誤差為隨機出現,若將之模式化,如圖8.2所示,尺未扶直引致之讀尺差約為:eLS=r-r´ (8.11) 式中,r為尺傾斜時讀數,r´為尺直立時應有讀數,如圖,d為尺傾斜在水平方向位移量, d之大小與標尺定平氣泡居中誤差及讀數位置有關,若氣泡偏移角,則 r´=rcos (8.12) 將(8.12)式代入 (8.11)式,得: eLS=r(1-cos) (8.13)

10 例8.3 假設標尺水準氣泡偏移水平約±1´,尺讀數為3m,
則尺讀數之估計誤差為: eLS=r(1-cos1´)= m=0.0001mm 因為每次照準尺時都有可能發生這種誤差,後視誤差可與前視誤差抵銷,故誤差之合併影響如下式: eLS=r1(1-cos)-r2(1-cos)+r3(1-cos)-r4(1-cos)+ =(1-cos)(r1-r2+r3-r4+) (8.15) 上式最後括弧項為整個水準線之高差,故可改寫: eLS=Elev(1-cos) (8.16)例8.4 假設標尺水準氣泡維持偏移±1´,水準線之高 差為 m,則高差之誤差為: eLS= ×(1-cos1´) =0.001mm 若小心扶持標尺,通常這類誤差很小,甚至可以忽略。

11 8.3.4 直接水準測量的估計誤差 直接水準測量的主要誤差來源有:讀尺誤差與儀器定平誤差;視準軸誤差與兩差應考慮為系統誤差,若使前後視距離等長,可互相抵銷。但無論用那一種量距方法,視距必存在隨機誤差,測量所得高差也會因兩差與儀器視準軸誤差之效應,仍存有隨機誤差。故可引用(5.16)式至(8.9)式,以模式化讀尺、儀器定平與視距長等隨機誤差之影響。為模式化,先求下列偏導數: 將(8.17)式與其對應之標準誤差代入(5.16)式,則單一高差之標準誤差可估計為:

12 式中,r/D為讀尺估計誤差,α1與α2分別為後視與前視之視準誤差,D1與D2分別為後視與前視之視距誤差。正常直接水準測量時,D1=D2=D,又假設距離之估計誤差相等,或D1=D2=D,另假設前後視之視準估計誤差相等,或α1=α2=α。則(8.18)式可簡化成: 若前後視距離維持相等,(8.19)式適用於單一次高差,一般而論,對設站N次之水準線,仍維持前後視距離相等,則高差之整體估計誤差為:

13 上式中,通常因兩差與視準誤差引致之高差誤差非常小,最後一項可忽略後,直接水準測量之標準誤差公式可簡化為:
例8.5 某水準線自水準點A測至水準點B,讀尺估計誤差為±0.01mm/m,儀器定平維持在±2.0",視準檢驗發現儀器每100m差在4mm內,每50m視距也約有±2m差, A至B水準線長1000m,A與B高差之估計誤差為若干?假設A點高程為 ±0.005m,B點高程之誤差為若干? 解:設站次數為:N=1000/(2×50)=10,相關數值代入(8.20)式,得:

14 分析上式各項,除非是精密水準測量,根號內最後項中,因前後視距差引致之誤差通常小至可忽略,故可應用(8.21)式解此問題:
由上可見:應用(8.20)式或(8.21)式所得相同,應用(5.18)式,B點高程之誤差為:

15 8.4 三角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引進全測站儀器之後,利用三角高程測量方式量測高差已日漸方便,但是這種作業中,因前後視距離無法維持相等,故應設法去除兩差與儀器視準軸差引致之系統誤差,如圖8.3所示,兩點間高差之改正高差為: h = hi + hCR + Ssinv – hr (8.22) 若觀測為天頂距,則為: h = hi + hCR + Scosz – hr (8.23) 式中,hi為儀器離地面高,S為兩點斜距,v或z分別為儀器與稜鏡間之垂直角或天頂距, hCR為兩差改正,如式(8.4)所示, hr為稜鏡高。

16 將兩差改正式代入(8.23)式,得: h = hi (Ssinz/1000)2 + Scosz – hr (8.24)若推導(8.24)式之誤差傳播式,則需考慮儀器高誤差、覘標高誤差,另需考慮如第六章所討論之定平誤差、照準誤差、讀數誤差與斜距S之誤差等。將(5.16)式引用至(8.24)式,需先推得下列偏導數: 將上列偏導數與觀測之標準誤差代入(5.16)式,得三角高程測量之整體誤差為:

17 上式中,天頂距有數項誤差來源,如:照準誤差、讀數誤差、垂直補償器精度或垂直度盤氣泡居中程度、補償器或垂直度盤氣泡之靈敏度等。為求最佳成果,應正倒鏡觀測天頂距,並求其平均值;利用(6.4)與(6.6)式,經緯儀正倒鏡觀測之天頂距估計誤差為: 式中,r為度盤讀數誤差,p為照準誤差, B為垂直補償器或垂直度盤氣泡之定平誤差, N為正倒鏡觀測天頂距次數。

18 若利用數值經緯儀或全測站儀器,則(8.26a)應改為:
式中,DIN為儀器之DIN18723值,其餘如前所述。 若僅觀測一個天頂距(僅一個倒鏡),二式應分別改為: 斜距S之估計誤差應類似(6.36)式求得:

19 例8. 6 某全測站儀器之垂直補償器精度約±0. 3",數值讀數精度±5",距離觀測精度±(5mm+5ppm),斜距量得為383
例8.6 某全測站儀器之垂直補償器精度約±0.3",數值讀數精度±5",距離觀測精度±(5mm+5ppm),斜距量得為 m,儀器定心誤差±0.002mm,覘標定心誤差±0.003mm ,儀器高為1.561m ±0.003mm,覘標高為2.067m ±0.003mm,僅觀測一次天頂距:88º13´15",改正後高差與其估計誤差如何? 解:利用(8.24)式,得: h= ( sin 88º13´15" /1000)2 cos 88º13´15" – 2.067=11.397m 利用(8.27a)式,天頂距估計誤差為: 利用(6.36)式,距離之估計誤差為:

20 各項數值代入(8.25)式,得高差之估計誤差為:
由上例可見:因距離誤差(± m)引致之高差誤差小至可忽略,但因天頂距誤差(±0.013m)引致之高差誤差為最大,探究原因,因未採正倒鏡觀測天頂距,不能補償之系統誤差傳播至最後計算之高程誤差內。舉例來說:若垂直度盤指標差為10",若採正倒鏡觀測,此項誤差之影響可互相抵銷,若僅倒鏡觀測一次,因指標差引致之系統誤差將達: ×sin10"=0.019m ;由此可見:在利用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時,應盡可能正倒鏡觀測天頂距或垂直角。

21 問題 第8.3、8.5、8.7、8.8題,各題中單位更改為公制。檔名:Adjlab8_姓名.doc,請標明原題號。


Download ppt "第八章 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8.1 序言 8.2 直接水準測量之系統誤差 8.3 直接水準測量之偶然誤差 8.4 三角高程測量之誤差傳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