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古典经济学介绍 胡景北教授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2008年秋季学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古典经济学介绍 胡景北教授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2008年秋季学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古典经济学介绍 胡景北教授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2008年秋季学期

2 一、新古典经济学特点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各种经济学说 根据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政治态度:马克思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学 根据基本观点:李嘉图与李嘉图学派,古典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剑桥学派与新剑桥学派 根据基本方法:边际学派,数理学派,制度学派 这里仅仅介绍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学范畴的新古典学派,它与边际学派、数量学派、古典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有许多重合

3 1)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以及凯恩斯经济学
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讲授的经济学 基本教科书并翻译成多种语言: a)Samuelson/Nordhaus:Economics b)Varian: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c)Mankiw:Macroeconomics

4 2)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准
几乎所有其他理论都以批评古典或新古典理论为出发点: a)改进性批评:产权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家庭经济学、凯恩斯等 b)否定性批评:马克思、历史学派、新剑桥学派等

5 3)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比其他学派
a)更符合人的一般心理尤其是求富心理 b)更少“阶级性”(不把求富问题诉诸于人之间或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 c)更带“科学性” d)更易于在数学上加以处理 e)更易于直观地理解 f)最为全面并易于推广

6 4)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运行与在这一制度下人们挣脱贫困、争取富裕的基本模式(或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的模式之一)
a)当今世界不存在非资本主义的经济学 b)马克思本人研究的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c)康托罗维奇(前苏联,获得1975年诺奖)研究的是计划技术而非经济学

7 5)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1998)
(1)个人面临交替关系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个人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得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 (9)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会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8 二、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五次革命 1) Adam Smith 经济学说 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 “看不见的手”、工、农、商业皆创造财富 2)边际主义革命 1871年 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1871年 门格尔 《国民经济学原理》 1874年 瓦尔拉斯 《纯经济学要义》 主观价值论,边际方法 3) Keynes经济学 1936年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非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独立

9 4)Friedman货币主义 1956年《Studies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5)理性预期 Lucas(1972) Exp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 理性预期导致干预政策无效

10 三、200多年来经济学的主要变化: 1. 基本社会信念的变化 1)从对资本主义的悲观态度转变为乐观态度 悲观理由: a)大众不可能脱离贫困:Lassalle的工资铁律,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趋势 b) 利润率递减规律: 五十年前几乎所有经济学家 c) 储蓄或资本积累不再必要:Keynes d) 长期停滞论:Alvin Hansen e) 政府干预导致专制:Hayek

11 20/21世纪之交:乐观态度 a)大众可能脱离贫困 b)利润率长期(永久?)不变 c)储蓄或资本积累长期必要 d)经济可能长期增长 e)政府干预和私人垄断可能不会导致基本经济自由的丧失 2)当今的经济学家看不到人类未来有任何资本主义不能容纳的技术变化、长期制度变化与文化变化 3)反对或忧虑资本主义的观点现在主要针对生态环境恶化与消费主义。 4)当前不存在否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12 2. 市场信念的变化 1) 斯密到马歇尔时期:市场信念主导 2)二十世纪大部分时期:市场信念动摇 市场信念动摇原因 a)大众贫困论与福利经济学 b)俄国经济奇迹,经济计划技术 c)凯恩斯理论 这些原因在20世纪后期不再重要,市场信念重起 3)1980年以后:市场信念主导 今天,一个观点必须被证明在市场前提下成立才被承认是经济学观点

13 3. 科学信念的变化 1) 200多年来, 经济学表现出专门化/实证化趋势,下述信念逐渐占上风: 价值中立 公理化 证伪主义 2)与这些信念不符的观点几乎不再被视为经济学说;遵循这些信念但不按照这些信念写作的作品几乎不再被视为经济学论著 3)科学信念的变化改变了整个经济学研究的面貌,经济学变成类似自然科学的一门社会科学

14 4. 经济学学科的独立 1) 经济学的独立意味着它具有内在的扩展逻辑,并超脱了“经世济国”的功能; 2)经济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取决于经济现象的要求,而取决于自身完美的要求,并依靠自身逻辑扩展:“智力游戏”; 3)古典经济研究几乎全部以直接解释现象为动力;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经济研究大部分以经济学自身完美为动力; 4)它导致了经济学的职业化、经济学学习年限的延长和经济学教育的层次化; 5) 在中国,它特别导致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经济问题还是经济学本身问题的矛盾。

15 5. 统计资料的运用 1) 200多年来,经济学运用的现象资料逐渐从非数据的历史资料转变为数据型的统计资料; 2)这是科学信念变化的结果: 模型; 计量检验; 统计资料。 3)它们导致经济计量学的发展与统计制度的改进。

16 6. 经济学的扩展 1)所有在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其收益与成本不是无限大的人类活动似乎都可以成为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如: a)公共选择、政治、法、家庭、 b)似乎只有良知、爱情、声誉、生命等少数活动的收益或/和成本可能无限大,因此难以用经济学分析 2)经济学帝国主义: 经济学侵入传统上不属于经济学范围的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甚至侵入人文科学领域

17 7. 经济学的全球化 1)与物理学的全球化过程类似, 200多年来, 经济学的全球化或者各国一体化趋势明显,如: a)斯密理论传播到中国用了120年 b)凯恩斯理论传播到中国仅仅用了2年 d)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立即在中国受到重视 2)与此相反,古代经济思想各民族独立 3)全球化表现: a)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在各国讲授并形成全世界共同的学术标准(公认的权威杂志、奖项、学者) b) 经济学以自身逻辑扩展中的问题成为各国经济学家关心的共同问题

18 c)各民族经济学家用共同的信念与方法研究各自民族的问题
d)全世界各国的求富问题成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e)各国经济学家用现代经济学概念与方法整理本国过去的经济思想与解释本国的经济史 f)来自非欧美国家的一流经济学家出现;一流经济学杂志上非欧美的姓名出现和增加

19 谢 谢!


Download ppt "新古典经济学介绍 胡景北教授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2008年秋季学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