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統 計 方 法 的 順 序 確定目的 蒐集資料 整理資料 分析資料 推論資料 (變量,對象) (方法:普查,抽樣) (圖形、表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統 計 方 法 的 順 序 確定目的 蒐集資料 整理資料 分析資料 推論資料 (變量,對象) (方法:普查,抽樣) (圖形、表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統 計 方 法 的 順 序 確定目的 蒐集資料 整理資料 分析資料 推論資料 (變量,對象) (方法:普查,抽樣) (圖形、表格)
(集中量數、離散量數) (機率、估計、檢定)

2 第5章 機率導論 5.1 實驗、樣本空間與事件 5.2 事件機率的基本運算 5.3 條件機率 5.4 總合機率法則與貝氏定理

3 何謂機率? 所謂的機率是用具體的數字來描述某特定事件發生之可能性的方法。機率可將一個較模糊的程度敘述轉換為一個定量的數值。透過這樣的一個方法,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去測量、表達及分析各項不確定性的問題,以作為下決策時之重要參考。

4 機率定義 機率(probability):描述某事件發生的相對可能(機會)的值,介於0與1之間,包括0與1。
實驗(experiment):可產生各種可能結果的過程。 結果(outcome):一項實驗的特定結果。結果亦稱為出象 事件(event):是一個實驗中出現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結果的集合。 樣本空間(sample space):實驗中所有可能得到的結果所成之集合。

5 Ex.實驗: 投擲一個公正骰子的實驗 可能的結果: 事件: 出現奇數點的事件 E = 出現偶數點的事件 E = 點數小於 5 的事件 E = 樣本空間: 所有可能的結果 S =

6 Ex.投擲二個公正硬幣的實驗 可能的結果: 事件:全部為頭的事件 E = 全部為尾的事件 E = 一頭一尾的事件 E = 樣本空間: S =

7 (1)古典機率 兩種機率方法: (1)古典機率與(2)經驗機率 古典機率 某事件發生機率 = 合乎事件條件的結果數目 所有可能結果總數

8 Ex.實驗: 投擲一個公正骰子的實驗 可能的結果: 事件: 出現奇數點的事件 E1 = 出現偶數點的事件 E2 =
樣本空間: 所有可能的結果 S =

9 Ex.投擲二個公正硬幣的實驗 可能的結果: 事件:全部為頭的事件 E1 = 全部為尾的事件 E2 = 一頭一尾的事件 E3 =
樣本空間: S =

10 (2)經驗機率 兩種機率方法: (1)古典機率與(2)經驗機率 經驗機率 某事件發生機率 = 過去事件發生次數 總觀察次數

11 例題 一份針對某大學800名企管畢業生的研究指出,800名學生中有377名目前從事的工作領域並非在學校的主修。例如,某主修企管的學生目前是公司的總機。試求任一企管畢業生從事非主修科目及領域工作之機率。 P(A)= = P(A)代表畢業生並未從事主修科目領域工作的機率。根據過 去的實驗,企管畢業生從事非主修領域工作的機率 377 800

12 餘集規則 給定一事件A,則事件A的餘集(complement of event A,記為Ac)是指樣本空間中不包含在A事件中之所有樣本點所成之集合。 定理:餘集規則 對於任意事件A,P(Ac)=1-P(A)。 Ac A

13 互斥 A B A,B為互斥事件: P(A∩B)=0

14 聯集規則(加法原理) 定理:聯集規則 A B A B (1)A,B為非互斥事件:P(A∪B)=P(A)+P(B)-P(A∩B)。

15 例題

16 例題 由標準撲克牌中隨機抽出一張為老K或紅心的機率為何?

17 獨 立 A、B為獨立事件,若且唯若 P(A∩B)=P(A).P(B)

18 條件機率 條件機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是指在某一特定事件B已發生的條件下,另一事件A發生的機率,記為P(A|B)。 條件機率計算的公式如下: P(A|B)= P(A∩B)/ P(B) 若A、B為獨立事件 P(A|B)= P(A∩B)/ P(B)=P(A)P(B)/ P(B)==P(A)

19 例題 箱子中包含有100個蘋果,其中已知三個壞的。依序選出兩個蘋果,則連續選出兩個壞蘋果的機率為何?
假設由箱中選出第一個壞蘋果的事件為事件A,則P(A)=3/100,因為100個裡面有3個壞的。第2個抽出壞蘋果的事件為事件B,則P(B|A)=2/99

20 交集規則(乘法原理) P(A∩B)=P(A|B).P(B)=P(B|A).P(A)
P(A∩B)=P(A)P(B) ,若且唯若 A、B為獨立事件 例題 擲硬幣2枚,兩枚皆為反面的機率為何? 其中一枚硬幣反面的機率P(A)為1/2,另一枚反面的機率P(B)亦為1/2。二者皆為反面向上的機率為 P(A和B)=P(A)P(B)=(1/2)(1/2)=1/2

21 例題

22 總合機率法則(全機率法則) A B 總合機率法則 事件A發生的機率正等於A、B同時發生的機率加上A發生而B不發生的機率
總合機率法則(基本型) P(A)=P(A∩B)+P(A∩Bc)=P(A|B)P(B)+P(A|Bc) P(Bc) A B

23 總合機率法則 若B1, B2, …, Bn為樣本空間S中n個彼此互斥的事件,且B1∪B2∪…∪Bn= S,則我們稱{B1, B2, …, Bn}為樣本空間S的一個分割。 將樣本空間S分割為n個事件B1, B2, …, Bn,則可以得到下列之總和機率法則:總合機率法則(一般型): P(A)=Σ P(A∩Bi)=Σ P(A|Bi)P(Bi)

24 例題 P(A)=P(A|B)P(B)+P(A|Bc) P(Bc) A:出售;B:改善;Bc:沒改善

25 貝氏定理 兩個事件A和B的發生機率分別為P(A)和P(B),若P(A)為事前機率,且可得知額外資訊P(B|A),依據貝氏定理可求得事後機率P(A|B),其過程如下: P(A|B)=P(A∩B)/P(B)=P(A).P(B|A)/P(B) 定理:兩事件之貝氏定理 設A、B為任意兩個事件,則

26 貝氏定理 定理:三事件之貝氏定理

27 例題

28 例題

29 習 題 1 郵政局有2輛服務車常常拋錨。如果第一輛車可使用的機率為0.75,第二輛可使用的機率為0.50,兩者皆可使用的機率為0.3,那麼2輛車都不能使用的機率為何? P(不能用)=1-P(能用) =1-[P(1車能用)+P(2車能用) -P(1,2車都能用)] =1-[0.75+0.5-0.3] =0.05

30 習 題 2 徐老師已教授基礎統計學多年。她知道有70%的學生會寫完指派問題,他也決定了在做功課的學生中有90%會通過考試。在那些不做功課的學生中有50%會通過考試。小香上學期修了徐老師的統計學而且通過考試。試問他有寫功課的機率為何?

31 習 題 3 研發新口香糖來幫助病人戒煙。如果吃口香糖的人中有60%戒煙成功,在使用口香糖組成的10人群組中,至少有一個人成功戒煙的機率為若干?

32 習 題 4 汽車保險公司將駕駛人分成良好、中等、不良風險。申請者被歸於這三類的機率為30%、50%、20%。良好駕駛人發生意外的機率為0.01;中等駕駛人發生意外的機率為0.08;不良駕駛發生意外的機率則為0.8。公司賣保險給老包,而他出了意外。老包為下列駕駛人的機率為若干? (1)良好駕駛人。(2)中等駕駛人。 (3)不良駕駛人。

33

34 習 題 5 SPA會員的調查,調查記錄其性別與年齡。下表為一總結。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男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若你隨機選出一會員,下列各項之機率為若干?

35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1)男性。 (2)年齡介於35至54歲之間的會員。

36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3)年齡介於35至54歲之間的男性。 (4)年齡大於54歲的女性。

37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5)男性或年齡大於54歲的會員。 (6)女性或年齡大於54歲的會員。

38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7)已知年齡小於35歲,其為男性的機率。 (8)已知年齡大於54歲,其為男性的機率。

39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9)已知為男性,其年齡大於54歲的機率。 (10)已知為女性,其年齡大於54歲的機率。

40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11)「男性」及「年齡介於35至54歲之間」的事件為獨立事件嗎?

41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12)「女性」及「年齡大於54歲」的事件為獨立事件嗎?

42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43 35歲以下 35至54歲之間 54歲以上 總計 27 90 26 143 20 25 10 55 總數 47 115 36 198


Download ppt "統 計 方 法 的 順 序 確定目的 蒐集資料 整理資料 分析資料 推論資料 (變量,對象) (方法:普查,抽樣) (圖形、表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