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組 組長:林映彤 組員:郭德逸、廖宛俞、曹迪華 指導老師:邵維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組 組長:林映彤 組員:郭德逸、廖宛俞、曹迪華 指導老師:邵維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組 組長:林映彤 組員:郭德逸、廖宛俞、曹迪華 指導老師:邵維慶
馬基維利(Machiavelli) 第一組 組長:林映彤 組員:郭德逸、廖宛俞、曹迪華 指導老師:邵維慶

2 內容大綱 人物及時代背景介紹(郭德逸) 主要著作介紹(曹迪華) 君王論思想介紹(林映彤) 論李維羅馬史思想介紹(廖宛俞)
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廖宛俞) 批評與檢討(郭德逸) 結論(林映彤、郭德逸)

3 人物背景介紹 (郭德逸)

4 15世紀的義大利 十四世紀末至1600年之間義大利正經歷文藝復興,那時候義大利經濟繁榮,文彩光輝。
從十三世紀晚期到十五世紀中期,隨着共和制的瓦解及 和世襲。義大利變成分裂的狀況,各城市、王國、領地 都各自獨立,演變為家族世襲統治。 (彼此明爭暗鬥,戰爭不斷)

5 右圖是15世紀的義大利,其他國家都知道義大利是一個富裕但處於分裂狀況的國家。 故此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軍力便能獲得勝利,而戰利品卻很豐富。

6 由於自身的祖國長時間受到外族的略奪,加上旁邊的國家都完成了統一,轉而攻打義大利半島,面對其他家的侵略,國民苦不堪言,激起馬基維利統一的想法。以恢復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榮景,重拾昔日的榮耀。
來源google圖片

7 麥第奇家族(Medici) 18世紀中期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
麥第奇家族是佛羅倫斯15世紀至 18世紀中期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 麥第奇家族的族徽上紅色的球代表金幣。麥第奇家族的財富、勢力和影響源於經商、從事羊毛加工和在毛紡同業公會中的活動。

8 然而真正使麥第奇發達起來的是金 融業務。麥第奇銀行是歐洲最興旺 和最受尊敬的銀行之一。
資料來源:google圖片

9 佛羅倫斯政權轉換 1434年,科西莫·德·麥第奇在佛羅倫斯建立起僭主政治 。
1454年,與米蘭公爵簽訂了洛迪和約,除了結束戰爭之 外也帶來了義大利北部的和平。 年,羅倫佐‧麥第奇執政,在宮廷中培養了藝 術、音樂、詩歌百花齊放的局面(佛羅倫斯的黃金時代) 年,麥第奇家族被驅逐,薩佛納羅拉掌權。佛 羅倫斯恢復了第一共和政體。

10 1498-1511年,索德利尼(馬基維利老師)帶領佛羅倫斯(馬基維利擔任秘書)
1512年,麥第奇家族重回佛羅倫斯。 1527年,麥第奇家族倒台-第二共和成立。 1530年,麥第奇家族重獲權力,得到皇帝和教宗的支 持,佛羅倫斯第二共和國瓦解。

11 馬基維利 Machiavelli 全名尼可洛·迪貝爾納多·代·馬基維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是義大利的學者,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外交官。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 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被稱為近代政治學之父,是政治哲學大師。 曾出任佛羅倫斯共和國第二國務廳的長官,兼任共和國自由和平十人委員會秘書,負責外交和國防,也曾擔任國民軍九人指揮委員會秘書。此為第一共和,也是馬基維利最風光的時候。

12 年,建立一支民兵部隊並在征服比薩的戰爭中,率領軍隊,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最終迫使比薩投降佛羅倫斯。 1512年,麥第奇家族在儒略二世的軍隊支援下攻陷了佛羅倫斯,共和國隨之瓦解。 1513年,以密謀叛變為罪名遭收入監獄,受到刑求拷打,但最終被釋放。 年,完成了兩部著作《君王論》和《李維論》。

13 1523年,朱理‧麥第奇當選教宗,重新重用馬基維利,並起用他為城防委員會書記,加入教宗的軍隊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作戰。 1527年,佛羅倫斯恢復共和,馬基維利想繼續為佛羅倫斯共和國效力,但因為他曾效力於麥第奇家族,不被共和國任用,最終鬱悒成疾,58歲即離世。

14 主要著作介紹 (曹迪華)

15 著作介紹 主要著作 : 《君王論》1513年( Il Principe ) 《論李維羅馬史》1519年( Discorsi sopra la prima deca di Tito Livio ) 劇本 : 《克麗齊婭》 (Clizia) 1525年 《曼陀羅》 (La Mandragola) 1528年 詩歌 : 《狂歡節之歌》Canti carnascialeschi 年 《十年記》 (Decennali) 1504年 《金驢記》 (L'asino) 年 從這裡看的出來馬基維利多才多藝,由於時間有限只能報告到這裡。

16 《君王論》

17 《君王論》創作目的 馬基維利數度出使法德等強國,看盡了政客玩弄權術,也受盡了列強的屈辱,所以馬基的理念非常現實,完全脫去一般思想家偏重價值的理想主義色彩。 馬基終其一生致力於遊說:建立一個統一而強大的義大利。而且馬基不談這個 統一而強大的國家該怎麼運作,而是告訴君王要怎樣做一個君王,怎麼做才是一 個真正的政治領袖,沒有理論,只談實務。

18 《君王論》內容簡介 1-11章 : 說明君主的類型及建立 12-14章 : 軍隊的影響力及重要性 15-26章 : 君主的管治之導

19 《君王論》影響 這本書曾被視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與暢銷的十大名著之一,與《聖經》、《資本論》等書並列,是西方許多君王、領袖學習統治術的經典。
相傳本書是「英王查理一世愛不釋手;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珍藏著它的手稿影本。 法王亨利四世被刺殺時,人們發現他貼身帶的,竟然是一部染血的《君王論》。

20 路易十四,這位赫赫有名的法國君王,每晚必溫習此書,並說:「不讀此書不能高枕而眠」。 拿破崙對《君王論》也百讀不厭,勝利的聯軍在清掃滑鐵盧戰場時,從繳獲的拿破崙的御車中,發現了一本他寫滿批註的《君王論》。 希特勒放在床邊經常從中汲取力量。 墨索里尼稱之為政治家的指南。

21 《論李維羅馬史》

22 《論李維》內容簡介 馬基維利閱讀李維《羅馬史》開頭十卷的心得,結合他個人在佛羅倫斯的從政經驗和對於義大利當代歷史的觀察,從中歸納出政治哲學的理念。 第一卷討論羅馬憲政發展和政治制度。 第二卷討論羅馬主權的成長,以及國家的軍事戰爭。 第三卷提出維持國家、自由的長久之道。

23 《論李維》寫作背景 在撰寫了《君王論》獻給羅倫佐後,六年後完成的《論李維羅馬史》,獻書對象不再是君主之輩,而是具備君主才德的出類拔萃之士。

24 《論李維》地位 《君主論》一書是利用以闡述君主治國之道的著作,而《論李維》則是他集中了他全部共和政治思想的精華,《論李維》也因此而被認為是《君主論》的姊妹篇。 《君主論》的知名度>《論李维》

25 君王論思想介紹 (林映彤)

26 人性本惡 人是自私的 人有人性、人獸兩部分 人們很容易忘記別人曾經對他的恩德
君主用自己的霸術維護自己的權利,受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更能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明君必須學會獅子的威猛與狐狸的狡詐。

27 要有另類的道德觀 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是合理的,赤裸裸把政治的假面具拿掉,呈現政治真實面向(政治不是不道德,而是政治之中另有道德)
對付敵人,手段要快狠,一次殺光,斬草除根,以避免 政局動盪。 為了保住權位,要學會用權而不仁。明白何時當仁,何 時不仁

28 全國為重 以民為本 不論是僭主政治還是共和政體,重點還是在於人民(以人為本),自身的權力與人民的利益掛勾。
所以不論任何形式的政治體制,政治的本質都是在於人 民。古語有云「眾人之事,稱之為政治 。」

29 國家不受外人侵害壓迫,是百性最高的幸福-君王不擇 手段維護自己與國家的存在,便是最高的道德。 君王鞏固權位靠的是"百性"的擁戴,提供百姓安全的 保護,不要侵擾人民的財產和妻女,即可高枕無憂。 Ex.人們很容易忘記"父親死亡的日期",但決不會忘記" 有沒有繼承到父親的遺產"

30 懂得偽裝 君王必須塑造德威兼備、智勇雙全、愛民如子及仁慈公正的形象。
施行仁政時,一定要親力親為,一點一點慢慢給,以擴大其攻效,讓臣民感恩久一點。當有不仁的政策,給予下屬公佈,保持形象。

31 轉移焦點 奸詐 懂得若不擇手段鞏固權位的真相曝光,必須馬上轉移目標或嫁禍於他人皆可。
國內有重大難題或施政不彰,找一個小國攻打它,轉移國民的不滿情緒。 ex 小布希當時為了改善美國經濟,找有毀滅性武器的藉口攻打伊拉克,控制伊拉克資源

32 《論李維羅馬史》思想介紹 (廖宛俞)

33 基礎思想 主張共和,提出共和國優於君主國,並闡明「政治權威來自人民的同意」的論點。 權力之間的分立和制衡,是三權分立的最早起源。
圖片來源: Google 圖片

34 理想的政府型態:分權制衡

35 共和制的優點 以民為本 :民為貴,君為輕 人民享有自由:可以自由投票選舉元老院 權力分立 :任何一方不會有過大的權勢
人民團結的力量大 :積少成多所以不容易被外在或內在因素而破壞。

36 比較論李維羅馬史與君王論 照片取自google圖片

37 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 (廖宛俞)

38 《君王論》的例子

39 考文垂事件 Coventry Blitz 二戰期間,英國破解了德國的密碼系統,得知德國將實行「月光奏鳴曲」計劃對考文垂進行毀滅式轟炸。而邱吉爾為了不讓德國知道自己已經破密碼系統,故而未對城內居民做出警告,也沒有採取非常規防禦措施,最終導致了相當嚴重的後果。

40 雖然考文垂事件造成近千人死亡、四萬多人受傷,但二次大戰卻得以提早一年結束,讓兩百多萬人免於戰爭的殘酷。相較之下,為了整體的利益犧牲少數可謂是必要之惡。

41 國會縱火案 希特勒為了通過《授權法》,使自身可以不通過議會自行制訂規章以代替法律,為此需要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員通過才能生效,因此必須壓制共產黨。 1933年2月27日,德國國會大樓樓燃起大火,在現場發現一名共產黨黨員—盧貝,納粹黨立馬把這場大火栽贓給共產黨,但據說當時這名共產黨員是被納粹黨煽動才會縱火,其後共產黨領袖全數被捕,希特勒要求國會改選,掌握大多數的國會席位,也通過了授權法。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42 長刀之夜 發生於德國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清算行動,納粹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處決,大多數死亡者為納粹衝鋒隊成員。
希特勒因無法控制衝鋒隊的街頭暴力並視之為對權力的威脅,故欲除去衝鋒隊及其領導者恩斯特·羅姆。 控制不了就殺掉

43 論李維羅馬史的例子

44 三權分立 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後繼提出的三權分立。
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三種不同職能的國家機關行使、互相制約和平衡的學說和制度

45 批評與檢討 (郭德逸)

46 馬基維利到底是好人還壞人?

47 正方觀點 我認為馬基維利是一位好人,在15世紀,歐洲都只流行「君權神授」的學說,馬基維利是第一個提出君王的權利不是由上天給予的。並舉了一系列的例子。 例如:當敵人攻到城前時,只有百姓為你守護家園,貴族們都各自逃亡,當打贏仗時,百姓都會徵稅給你揮霍。

48 而且他是第一個提出君王的權力來源是源於百姓,所以要善待百姓,所以他的出發點是教授君王如何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者。

49 反方觀點 我認為馬基維利是一位壞人。馬基維利在生前寫了君王論,內容是要不受任何道德準則的束縛去實現自己的目的。 在後世君王的反複使用,例如希特勒長刀之夜、屠殺猶太人、 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等,運用君王論的事件,後果不是大量殺戮便是不擇手段,可見馬基維利不是好人。

50 加上馬基維利寫君王論給敵人麥第奇家庭,可以說背叛了自己國家。你認為一個寫君王論和背叛國家的人是好人?

51 小結 我們小組認為馬基維利是一位好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因為他所寫的「君王論」只是把我們人性本惡的一面活生生的虛幻轉化成實體。讓我們了解了自身的「惡」,我相信就算我們未曾閱讀過「君王論」,我們也懂得如何運用權術陷害他人。

52 再者,他寫君王論的重點其實在於如何成為一個出色的領導者,而不是一位奸詐的權謀家。他寫「君王論」的初衷是教導君王如何管理國家,呼應他「君王論」中的重要核心思想( 國家不受外人侵害壓迫,是百性最高的幸福。君王不擇手段維護自己與國家的存在,便是最高的道德。)

53 然後,他寫君王論其實與他自身處境密切相關,他身處於一個國家分裂的時代,鄰國卻早已團結。當他發現自身國家出現一位有實力的領導者。他便想希望他能帶領義大利再次復強。那怕是走君王制的領導者。

54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後人只著重於教君王維護權位的奸詐手段,而忽略了”以民為本”的管治方向,就因一些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讀者,未能完全捕捉到君王論重心點而讓他背負了數世紀的惡名。 總括而言,馬基維利”君王論”的出發點是沒有任何錯誤的地方,錯在後人對本書的理解。

55 結論 (林映彤、郭德逸)

56 台灣現況 雖說台灣目前算是處於太平盛世,但在執政黨的執政下,卻先後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件。
1.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副主委張天欽8月曾2度召集幕僚會議,點名侯友宜就是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並說:「這個如果沒有操作,很可惜!」讓促轉會儼然淪為執政黨選戰的打手。

57 2.不當黨產條例:2016年7月25日,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在106人出席、70人贊成、33人反對,以及3人棄權下通過。行政院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追討自1945年以後,政黨不當取得之財產。

58 為什麼很多著名的西方大學都要求學生學習君王論? 因為社會往往沒有我們認知中那麼有善,愈是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愈容易讓我們見證”人性決擇”的一面。

59 大學又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 大學就是訓練我們批判性思維、全方位看待一件事物、多角度思考的地方-與社會進行銜接的階段。社會上不需要一個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需要一個有獨立主見、懂得活用自身的知識的人才。

60 讀君王論的意義. 我們從小到大都是灌輸如何成為一個符合社會道德的人。但社會上真的只有道德(白)、非道德(黑)兩面嗎
讀君王論的意義? 我們從小到大都是灌輸如何成為一個符合社會道德的人。但社會上真的只有道德(白)、非道德(黑)兩面嗎?其實還有一些事情是介乎道德與非道德之間(灰色地帶)。融入社會意味著工作,辦公室裡往往存在著(辦公室政治)。在這裡,人們使用的手段往往是馬基維利「君王論」的操作,讓我們提早解讀「君王論」就是讓我們真正了解社會人心險兇的一面。

61 該如何改善:使用君王論 讓人「認識邪惡!」 不是「學習邪惡!」 了解「必要之惡!」 謀「國家之大利」

62 參考資料

63 參考書目: 書名:論李維羅馬史 作者:馬基維利 譯者:呂健忠 出版社:五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書名:論李維羅馬史 作者:馬基維利 譯者:呂健忠 出版社:五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書名:君王論 作者:馬基維利 著 譯者:閻克文 出版社:台灣商務出版社 出版日期:

64 參考網站 維基百科:考文垂大轟炸 (10/01) 維基百科:長刀之夜 (10/01) 維基百科:國會縱火案 (10/1) 博客來:論李維羅馬史 (09/30)

65 維基百科:馬基維利 (09/26) 百度百科 (09/26) 宜大通識核心經典閱讀 教學成果 (09/25) Wikiwand (09/23)

66 Wikiwand (09/22) 互動百科 (09/22) 每日頭條 (09/22)

67 參考圖片 博客來:論李維羅馬史 (10/0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2452
維基百科:羅馬元老院 (10/01) 維基百科:考文垂大轟炸 (10/01) 自由電子時報 (10/01)

68 蘋果日報 (09/26) slide player (09/26) 追夢與投資 (09/25) 維基百科 (09/25) 王大師論壇 (09/24)

69 YAHOO奇摩新聞 (09/24)


Download ppt "第一組 組長:林映彤 組員:郭德逸、廖宛俞、曹迪華 指導老師:邵維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