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學會考地理科 專科語體分析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 2006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學會考地理科 專科語體分析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 2006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學會考地理科 專科語體分析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 2006年

2 香港中學會考地理科試題語體 (1995 – 2005) 會考地理科(卷一)試題的語體 描述報告Descriptive Report 比較語體
Comparison 論說語體Exposition 順序解說Sequential Explanation 後果解說Consequential Explanation 因素解說Factorial Explanation 解說語體Explanation 原因解說Causal 觀察及描述 To Observe & Describe 分類及歸類 To Classify & Group 解釋及分析 To Explain & Analyse

3 描述報告 (Descriptive Report)
傳意功能 描述或列舉地理現象的某些性質。 圖式結構 指令  概述  描述 [1-n]

4 例 1: 2002年問題 4(a) 語篇 圖式結構 指令/ 概述 寫出妨礙西部省分發展的主要自然限制。
中國政府宣布「西部大開發」政策。 圖4a顯示西部的省分。表4b顯示該等省分的一些統計數字。 天然資源 佔全國蘊藏百分比 30 石油 23 天然氣 58 62 鉀鹽 97 表4b

5 2002年問題 4(a) 圖式結構 語篇 以下自然限制令西部發展受到很大阻礙: (概述 )
西部位置偏遠,可達度低;而且地形崎嶇; 加上氣候極端,屬大陸性氣候,經常受沙塵暴和乾旱 (缺水) 所影響。這些不利自然條件,都有礙西部發展。 描述

6 比較語體 (Comparison) 傳意功能 形式 圖式結構 比較兩種性質不同的地理現象或兩地某種地理現象的差異。
地理科的比較語體有兩種形式,一是以列表方式作比較,二是用文字來表達比較之意。 圖式結構 指令  比較點 ^ 闡釋 [1-n]

7 例 2: 2000年問題 7(a) 語篇 圖式結構 研讀圖7所示的大嶼山簡圖。 指令/ 比較點
就空間需要與設施配備,比較郊野公園和主題公園兩者的特徵。 指令/ 比較點

8 2000年問題 7(a) 語篇 圖式結構 現就空間需要與設施配備,比較兩者的特徵: (比較點)
空間需求: 在郊野公園進行的大多是資源導向的活動,配合當地自然環境,因此空間需求較大。相對上,在主題公園進行的大多是參予者導向的活動,側重人為建設,因此空間需求較小。 闡釋 1 闡釋 2 設施配備: 郊野公園內的設備較簡單,而主題公園內的設備則較完善。至於在交通連繫上,郊野公園多設在郊外,可達度較低;而主題公園由於有較多人參與,所以需要優良的交通聯繫。

9 例 3: 1996年問題 4(b) 語篇 圖式結構 細閱照片4a及4b。該兩照片分別攝於新界某郊區的A、B兩地。圖4c為該區的簡圖。 指令/
比較點

10 1996年問題 4(a) 語篇 圖式結構 (比較點)* 現就技術程度、耕種地方、耕種環境、風險程度、資源投入五方面比較A及B農耕方法的特徵:
A地 B地 技術程度 採用簡單耕種方法。 採用較先進甚或高科技耕種方法。 耕種地方 在露天操作。 在溫室操作,作物有遮蔽。 耕種環境 在自然環境下耕種。 在人造環境下耕種。 風險程度 風險較高。 風險較低。 資源投入 需要較少資金,屬勞工密集方法。 需要較多資金,屬資金密集方法。 闡釋 1 闡釋 2 闡釋 3 闡釋 4 闡釋 5 *由於各比較點會在下表提及,故這文步可省去。

11 原因解說 (Causal Explanation)
傳意功能 解釋某地理現象形成或發生的原因。 圖式結構 指令 ^ 現象確認  解說序列 [1-n]

12 例 4: 2002年問題 2(c) 圖式結構 語篇 研習圖2a及2b: 圖2a是華南及其鄰近地區 在五月某日的天氣圖; 圖2b顯示香港當日
的降雨分布。 為什麼X現象通常帶來雷暴? 指令/ 現象確認

13 2002年問題 2c 圖式結構 語篇 (現象確認) 低壓槽 (X現象) 通常帶來雷暴。 解說序列1
低壓槽來到時香港氣壓偏低。這時上空出現強烈的上升氣流,空氣非常潮濕 (相對濕度很高),因此上升的潮濕空氣很快便達到飽和,凝結高度很低。大量水蒸汽凝結形成厚雲,並造成傾盤大雨。 解說序列2 同時厚雲的雲頂帶有正電,雲底帶有負電,地面相反又帶有正電,導致積累的大量電荷釋放,造成閃電和行雷的雷暴現象。

14 順序解說 (Sequential Explanation)
傳意功能 解釋某地理現象(尤其是自然景物)如何發生或形成;以現象發生時的階段及次序為重點。 圖式結構 指令 ^ 現象確認  解說序列 [1-n]

15 例 5: 2002年問題 3(c) 圖式結構 語篇 指令/ 照片3a 顯示一種海岸地形。圖3c顯示拍攝照片的Y地點。 現象確認

16 2002年問題 3(c) 圖式結構 語篇 (現象確認) 解說序列1 解說序列2 解說序列3
這海蝕拱位於香港東部海域,位置顯露。而香港吹盛行東風,因此帶來破壞性海浪,對當地海岸造成很多海浪侵蝕。 解說序列1 首先,海浪產生的水力作用、磨蝕作用、磨耗作用和溶解作用等侵蝕過程,沿著岬角岩石的薄弱線進行,導致岩石結構變弱,因而產生裂縫和海蝕洞。 解說序列2 日積月累的海浪侵蝕,令裂縫及海蝕洞不斷擴大,期間產生的碎石被海浪移走。 解說序列3 最後,狹窄的岬角洞穿,形成海蝕拱。

17 因素解說 (Factorial Explanation)
傳意功能 圖式結構 指令 ^ 現象確認 ^ {因素 ^ 闡釋} 一.對某種地理景物的形成、地理現象的出現或性質提出多個同時出現的因素來作解釋; 二.對某處出現的地理現象作出多項有利/不利區位因素的解釋; 三.寫出題目情景(包括地圖及圖片)所反映的各項現象/因素。

18 例 6: 2002年問題 5(b) 圖式結構 語篇 指令/ 現象確認 圖5a顯示江蘇省及上海的位置。圖5b顯示上海新舊商業中心區的區位。
為什麼上海的新商業中心區在黃浦江東面發展?

19 2002年問題 5(b) 圖式結構 語篇 (現象確認) 因素^闡釋1 因素^闡釋2 因素^闡釋3 因素^闡釋4
上海的新商業中心區在黃浦江東面發展原因如下: 因素^闡釋1 首先,原有舊商業中心區的發展空間有限, 而且大量古蹟文物需要保護,因此有礙重建。 因素^闡釋2 此外,舊商業中心區租金高昂,交通經常擠塞,亦不利新的商業發展。 因素^闡釋3 再者,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促使上海新商業中心區在黃浦江以東發展。 這裡有較佳規劃,交通方便,基本建設較佳,因此形成新的商業中心區。 因素^闡釋4 最後,新商業中心區接近舊商業區,亦接近新發展的工業區。

20 後果解說 (Consequential Explanation)
傳意功能 解釋某地理現象或發展可能帶來的後果、影響、改變或問題。 圖式結構 指令 ^ 現象確認 ^ {影響 ^ 闡釋}

21 例 7: 1998年問題 4(b)(iii) 圖式結構 語篇 指令/ 現象確認
表4a顯示1995年香港生育年齡人口的婚姻狀況。 表4b顯示1975年及1995年平均戶口人數分布的百分比。 表4a 表4b 解釋在繼後十年內該等改變(1975年及1995年人口的婚姻狀況與平均戶口人數的改變)對香港人口的負面影響。 指令/ 現象確認 年齡組別 人口總數 從未結婚人口 (數目) (百分比)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50 188 98.77 89.62 X Y 14.19 9.59 平均戶口人數 百分比 年份 1 2 3 4 5 ≥6 1975 14.8 14.0 14.1 13.4 28.9 總數 100 1995 19.5 24.2 8.6

22 1998年問題 4(b)(ii) 圖式結構 語篇 在繼後十年內,該等改變會對香港人口造成負面影響。 (現象確認)
影響 ^ 闡釋1 影響 ^ 闡釋2 影響 ^ 闡釋3 首先,香港人口老化會更明顯。 這會加重社會對老人的財政負擔。 此外,年青人口減少,會導致勞工短缺,勞工成本增加;甚至需要輸入勞工。 再者,結婚人數會繼續減少,導致出生率進一步下降,最終造成經濟活動人口更少。

23 論說語體 (Exposition) 傳意功能 圖式結構 就某個地理議題,從某個身份/角色的立場(正/反或利/弊)出發,提出論據以說服別人。

24 例 8: 2002年問題 8c(ii) 語篇 圖式結構 指令 圖8a顯示香港的鐵路網,圖8b為A區的放大圖。

25 2002年問題 8c(ii) 圖式結構 語篇 立場 論述 1 論述 2 論述 3 論述 4 (重申立場)
站在鐵路公司決策人士的立場,其他可供選擇的路線事實均不可行。 立場 論述 1 首先,如果發展北線,便需要搬遷屠房,但這困難是難以解決的。 同時,北線途經的污水處理站亦必然受到影響。這種種困難勢將延誤新鐵路線的啟用日期。 此外,不論採用北線或南線都需要重建鄰近的道路網,這必然使較多村民受到影響,需要搬遷。 再者,這些路線都明顯較長,建築成本肯定大大增加,但運輸效率卻無可避免變得較低。 論述 2 論述 3 論述 4 (重申立場) 在充分考慮以上的不利因素後,鐵路公司決定不採納其他通往落馬洲或皇崗口岸的建議路線 。

26 香港中學會考地理科試題常見語體 語體 傳意功能 圖式結構 1. 描述報告 Descriptive Report
描述或列舉地理現象的某些性質。 指令  概述  描述[1-n] 2. 比較語體 Comparison 比較兩種性質不同的地理現象或兩地某種地理現象的差異。 指令 ^ 比較點 ^ 闡釋 [1-n] 3. 原因解說 Causal Explanation 解釋某地理現象形成或發生的原因。 指令  現象確認  解說序列[1-n] 4. 順序解說 Sequential Explanation 解釋某地理現象(尤其是自然景物)如何發生或形成;以現象發生時的階段及次序為重點。 符號表 A ^ B 文步A之後是文步B (A) 文步A的出現是選擇性的 A [1-n] 文步A可能重複出現,即會從第1次至第n次出現 A ^ B ^ C ^ D 有網底的文步如A ^ B一般屬試題部分,其餘則屬答案部分

27 香港中學會考地理科試題常見語體 語體 傳意功能 圖式結構 5. 因素解說Factorial Explanation
一.對某種地理景物的形成、地理現象的出現或性質提出多個同時出現的因素來作解; 二.對某處出現的地理現象作出多項有利/不利區位因素的解釋; 三.寫出題目情景(包括地圖及圖片)所反映的各項現象/因素。 指令 ^ 現象確認 ^ {因素 ^ 闡釋}  6. 後果解說 Consequential Explanation 解釋某地理現象或發展可能帶來的後果、影響、改變或問題。 指令 ^ 現象確認 ^ {影響 ^ 闡釋}  7. 論說語體 Exposition 提出論證以支持某立場。 指令 ^ 立場 ^ 論述[1-n] ^ (重申立場) 符號表 A ^ B 文步A之後是文步B (A) 文步A的出現是選擇性的 A [1-n] 文步A可能重複出現,即會從第1次至第n次出現 A ^ B ^ C ^ D 有網底的文步如A ^ B一般屬試題部分,其餘則屬答案部分


Download ppt "中學會考地理科 專科語體分析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 2006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