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 Distorted scale!! MULTIPLE AQUIFERS
1 肖 长 来, 水工203,电话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第四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 §4-1 承压含水层中的完整井流 §4-2 有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
§4-3 有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补给和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 §4-4 潜水完整井流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 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3
4.1.5 利用Theis公式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Theis公式既可以用于水位预测,也可以用于求参数。当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已知时可进行水位预测,也可预测在允许降深条件下井的涌水量。 反之,可根据抽水试验资料来确定含水层的参数。这里着重介绍下列几种求参数的方法: 1) 配线法 (1) 原理 对(4-11)和(4-10)式两端取对数:
4
二式右端的第二项在同一次抽水试验中都是常数。因此,在双对数坐标系内,对于定流量抽水 曲线和 标准曲线在形状上是相同的,只是纵横坐标平移了 距离而已。只要将二曲线重合,任选一匹配点,记下对应的坐标值,代入(4-10)式(4-11)式即可确定有关参数。此法称为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 同理,由实际资料绘制的s-t曲线和与s-r2曲线,分别与 和W(u)-u标准曲线有相似的形状。因此,可以利用一个观测孔不同时刻的降深值,在双对数纸上绘出s-t曲线和 曲线,进行拟合,此法称为降深-时间配线法。 如果有三个以上的观测孔,可以取t为定值,利用所有观测孔的降深值,在双对数纸上绘出s-r2实际资料曲线与W(u)- u 标准曲线拟合,称为降深-距离配线法。
5
(2)计算步骤 ①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 或W(u)- u的标准曲 线。 ②在另一张模数相同的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实测的s-t/r2曲线或s-t、s-r2曲线。 ③将实际曲线置于标准曲线上,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行的条件下相对平移,直至两曲线重合为止(图4-4)。 图4-4 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
6
④ 任取一匹配点(在曲线上或曲线外均可),记下匹配点的对
应坐标值:W(u), (或u)、 (或t、r2),代入 (4-11),(4-10)式,分别计算有关参数。 s- 法: s-t法: s-r法: 配线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抽水试验的全部观测资 料,避免个别资料的偶然误差提高计算精度。
7
配线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抽水初期实际曲线常与标准曲线不符。因此,非稳定抽水试验时间不宜过短(原因是是水有滞后现象,初期流量不稳定)。 (2)当抽水后期曲线比较平缓时,同标准曲线不容易拟合准确,常因个人判断不同引起误差。因此在确定抽水延续时间和观测精度时,应考虑所得资料能绘出s-t或s-t/r2曲线的弯曲部分以便于拟合。如果后期实测数据偏离标准曲线,均可能是含水层外围边界的影响或含水层岩性发生了变化等。这就需要把试验数据和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起来分析。 有关边界的影响,以后还要专门论述。
8
例题4-1:承压含水层多孔抽水试验,抽水井稳定流量为60 m3/h,有4个观测孔,其观测资料如表4-2所示,试用配线法求含水层参数。
解:为了全面综合利用试验资料,按s-t/r2配线法求参数,首先根据表4-2资料计算与s对应的值。 配线法 图 配线法
9
依据这些数据在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s-t/r2实际资料曲线;将此曲线重叠在W(u)-1/u标准曲线上,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行的条件下,使实际资料曲线与标准曲线尽量拟合(图4-5)。拟合之后,任选一匹配点A取坐标值:
10
例题4-2:根据例题4-1中第15号观测孔观测资料,利用降深-时间配线法求参数。
解:首先根据实测的不同时间的降深值,绘制s-t曲线;然后将它与W(u)-l/u标准曲线拟合,方法同前(图4-6)。取匹配点A的坐标值: 代入有关公式计算:
11
图4-6降深-时间配线法 图4-6降深-时间配线法
12
2) Jacob直线图解法 当u≤0.01时,可利用Jacob公式(4-13)计算参数。首先把它改写成下列形式: 上式表明,s与lg 呈线性关系,斜率为 ,利用斜率可求出导水系数T(图4-7): 式中,i为直线的斜率,此直线在零降深线上的截距为 。 把它代入(4-13)有:
13
因此, 于是得: 以上是利用综合资料(多孔长时间观测资料)求参数,称为s- 直线图解法。同理,由(4-13)式还可看出,s-lgt和s-lgr均呈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和 。因此,如果只有一个观测孔,可利用s-lgt直线的斜率求导水系数T,利用该直线在零降深线上截距t0值,求贮水系数m*。 如果有三个以上观测孔资料,可利用s-1gr直线的值求m*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可以避免配线法的随意性,又能充分利用抽水后期的所有资料。 但是,必须满足u≤0.01或放宽精度要求u≤0.05,即只有在r较小,而t值较大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抽水时间短,直线斜率小,截距值小,所得的T值偏大,而µ*值偏小。
14
例4-3:根据例4-1资料,利用s-lgt/r2直线图解法计算参数。
15
(2)将s-lgt/r2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在零降深线上的截距
(3)求直线斜率i。最好取和一个周期相对应的降深△s,这 就是斜率i。由此得i=△s=1.36; (4)代入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16
3). 周文德法(1953) 有表可查。根据某一刻t的降深, 求得F(u),查得u和W(u)。作s-lgt曲线,选取任意点A,通过点A作曲线的切线,其斜率为 ,于是有 优点是克服前两种方法的缺点; 缺点是求曲线的斜率是以产生人为误差。
17
4) 水位恢复试验 如不考虑水头惯性滞后动态,水井以流量Q持续抽水tp时 间后停抽恢复水位,那么在时刻(t>tp)的剩余降深s′(原 始水位与停抽后某时刻水位之差),可理解为流量Q继续抽水 一直延续到t时刻的降深和从停抽时刻起以流量Q 注水t-tp时 间的水位抬升的叠加。
18
利用水位恢复资料绘出 曲线,求得其直线段斜率i,由此可以计算参数T:
两者均可用Theis公式计算。故有: 式中, (4-23) (4-24) 式(4-24)表明, 呈线性关系, 为直线斜率。 利用水位恢复资料绘出 曲线,求得其直线段斜率i,由此可以计算参数T:
19
如已知停抽时刻的水位降深sp,则停抽后任一时刻的水位上升值s*可写成:
如根据水位恢复试验资料绘出 曲线,求出其直线段斜率,也可计算T值。两者所求T值应基本一致。 (4-25)
20
又根据 将求出的 代入,可得: 利用式(4-26)可求出导压系数a和贮水系数 (4-26)
将求出的 代入,可得: 利用式(4-26)可求出导压系数a和贮水系数 (4-26) Theis Recovery analysis graph
21
定降深井流的计算 在侧向无限延伸的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如果在整个抽水期间保持井中水头hw或降深sw不变,那么抽水量Q将随着抽水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除了抽水井本身以外,含水层中任一点的水头H也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 当t →∞时,Q→0,s(r)→sw。一口顶盖密封住的自流井,会保持原来水头。 在打开井盖的瞬间,水从井中溢出,水位迅速降低到井口附近。 在一定时间内,自流井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则逐渐减少。
22
对自流井放水来说,基本上属于这种定降深变流量问题(图4-8)。坑道放水钻孔也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其他条件同推导Theis公式时的假设一样,则该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图4-8承压含水层中定降深抽(放)水试验
23
这个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其解为:
式中,sw为井中降深; 为以为变量的函数,称为无越 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降深函数,其值列于表4-3 中; 为无量纲径向距离; 无量纲时间。 表4-3函数A(λ,r)数值表(略) t>0 0<r<∞ 0<r<∞ t>0 t>0 (4-27)
24
将(4-27)式对r求导数并代入Darcy定律,得:
式中,Q为随时间变化的流量; G (λ)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流量函数(表4-4)。 (4-28)
25
表4-4G (λ)数值表(据Jacob和Lohman)
27
如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 曲线(图4-9),由此曲线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加,λ增大,G (λ)减小,流量Q也随着减小。
是一个小于1的函数。由(4-27)式可以看出,各点降深等于自流井或放水井的降深乘以一个小于1的函数。这个函数在同一时刻随着 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断面上随着t增加,λ增大而逐渐增加。因此, 各点降深在同一时刻随远离自流(放水)井而逐渐减小;在同一断面上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利用自流井做放水试验可以确定水文地质参数,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办法。确定参数方法的原理和定流量抽水试验相似。兹介绍如下:
28
对(4-28)式和 式两侧取对数,有: 1)配线法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Q-t曲线与G (λ)-λ曲线形状相同,可以
对(4-28)式和 式两侧取对数,有: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Q-t曲线与G (λ)-λ曲线形状相同,可以 利用匹配点坐标G (λ),Q和t来确定参数。 2)直线图解法 根据(4-28)式,当 时,有下列近似关系:
29
图4-10定降深放水试验应用直线图解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于是有: 或: 由上式可以看出, 与lgt为线性关系(图4-10)。利用斜率i得: 将直线延长,交t轴于一点to,利用to点的 =0,可计算 。 图4-10定降深放水试验应用直线图解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30
思考题: 1.Theis公式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它的应用有没有局限性? 2.有人说降深和时间关系为一对数曲线s=a +blgt,您认为有根据吗? 3单对数纸上的水位恢复直线s'=f(1+ )是否应该通过坐标原点,为什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