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甲)詞理分析 一 意義的分類-內包與外延 任一語詞(嚴格來說,指對象詞)包含兩部分的意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甲)詞理分析 一 意義的分類-內包與外延 任一語詞(嚴格來說,指對象詞)包含兩部分的意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甲)詞理分析 一 意義的分類-內包與外延 任一語詞(嚴格來說,指對象詞)包含兩部分的意義
(甲)詞理分析 一 意義的分類-內包與外延 任一語詞(嚴格來說,指對象詞)包含兩部分的意義  /內包(intension)(或可稱為內包意義intensional meaning)  \外延(extension)(或可稱為外延意義extensional meaning)

2 1 語詞的外延 2 語詞的內包 3 語詞的外延與內包的關係 又稱指謂(denotation)或指涉(reference)
1 語詞的外延 又稱指謂(denotation)或指涉(reference) 指語詞所表示(代表)的事物 e.g.「人」的外延-孔子、孟子、你、我、他…… 2 語詞的內包 又稱為意謂(connotation)或意思(sense) 指語詞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質 e.g.「人」的內包-有理性、是一種動物、有手有腳…… 3 語詞的外延與內包的關係 一般來說,語詞的外延與內包有著反比的關係   i.e.外延↑ 內包↓-e.g.中文大學→香港的大學→大學    外延↓ 內包↑-e.g.人→白種人→老年的白種人

3 二 定義問題 定義(definition):對語詞意義的充分的解釋(adequate explanation)
二 定義問題 定義(definition):對語詞意義的充分的解釋(adequate explanation)  充分的解釋i.e.使人明白一語詞的意義,並且將它和別的語詞分別開來 它的標準形式為:   X =df Y   X-被定義詞(definiendum)   Y-定義詞(definien)   =df -定義號(definitive symbol) ∵語詞有外延及內包兩種意義,∴定義方法分為兩種-外延定義(extensional definition)方法及內包定義(intensional definition)方法

4 1 外延定義法 2 內包定義法 外延定義法:從外延的角度對語詞的意義作出充分的解釋 e.g.人=df 孔子、孟子、你、我、他……
1 外延定義法 外延定義法:從外延的角度對語詞的意義作出充分的解釋 e.g.人=df 孔子、孟子、你、我、他…… 外延定義法的限制:    1.往往不能完全列舉→往往不能充分解釋    2.外延同時,內包也不必同 2 內包定義法 內包定義法:從內包的角度對語詞的意義作出充分的解釋 又被稱為本質定義(essential definition) 本質定義的公式(formula):   種=df 類+種差(目=df綱+差)(species =df genus+specific differences)   /種-被定義詞   -類-被定義詞所隸屬的上層語詞   \種差-同層語詞間的差別   ∴本質定義又稱為類差定義(definition by genus and difference)

5 3 定義的規則 a 定義不可循環 i.e.被定義詞不可全部或部分重複出現在定義詞中 ∵如果循環定義,則被定義詞的意義便不可被充分解釋
3 定義的規則  a 定義不可循環 i.e.被定義詞不可全部或部分重複出現在定義詞中 ∵如果循環定義,則被定義詞的意義便不可被充分解釋  b 定義不可過寬或過窄 i.e.定義詞的外延與被定義詞的外延必須相同   ∵如外延不同,則內包便不必同→內包意義便不準確 定義過寬:定義詞的外延大於被定義詞 定義過窄:定義詞的外延小於被定義詞  c 定義不可含混 i.e.定義詞不可包括含混的語詞,亦不可用譬喻  d 定義如非必要,不可包含否定語詞 否定語詞:表示否定意義的語詞e.g.不是、非…… i.e.否定語詞只表示事物不具有某種性質,而不能表明事物具有某種性質。∴只能說明被義詞不是什麼意義,而不能表明事物是什麼意義。 不過,定義詞不可有否定語詞並非是絕對的,有時還是必要的。如果某些事物在同類事物中缺乏某種性質就是其本質,那麼,定義它便必須用否定語詞。

6 (乙)句理分析 一 分析語句與綜合語句的區分
(乙)句理分析 一 分析語句與綜合語句的區分 英文為analytic and synthetic distinction,可簡稱為ASD;中文可簡稱為析合區分。   /綜合語句(synthetic statement)-報導經驗事實的語句   \分析語句(analytic statement) -報導理性事實(邏輯真理)的語句 詳言之,析合區分有二標準:   /是否由經驗決定?   \是否有必然性?

7 1 是否由經驗決定? /綜合-後驗的(a posteriori) \分析-先驗的(a priori) /後驗-語句的真假必須依賴經驗來決定
1 是否由經驗決定?   /綜合-後驗的(a posteriori)   \分析-先驗的(a priori)   /後驗-語句的真假必須依賴經驗來決定    e.g.凡烏鴉是黑色的-T(可稱為綜合真句)      地球是方的-F(可稱為綜合假句)   \先驗-語句的真假並非依賴經驗來決定,而是依賴依理性(邏輯)來決定    e.g.1+1=2-T(可稱為分析真句)      P&~P-F(外面有人經過並且沒有人經過)(可稱為分析假句)

8 2 是否具必然性? /綜合-偶然的(contingent) \分析-必然的(necessary)
2 是否具必然性?   /綜合-偶然的(contingent)   \分析-必然的(necessary)   /偶然-反面的情況是可能的或即不矛盾的(並非在任何情況下皆如此)    e.g.凡烏鴉是黑色的(設想烏鴉不是黑色的是可能的)(∴綜合真句又稱為偶真句)    e.g.地球是方的(設想地球是方的是可能的)(∴綜合假句又稱為偶假句)   \必然-反面的情況是不可能的或即矛盾的(在任何情況下皆如此)    e.g. 1+1=2(不可能設想1+1≠2)(∴分析真句又稱為恒真句或重言句)     e.g. P&~P (不可能設想P&~P或外面有人經過並且沒有人經過)(∴分析假句又稱為恒假句或矛盾句)

9 二 分析真理與綜合真理的區分 據上面語句的區分,真理可分為兩種/綜合真理(synthetic truth)
二 分析真理與綜合真理的區分 據上面語句的區分,真理可分為兩種/綜合真理(synthetic truth)                  \分析真理(analytic truth)   /綜合真理-e.g.凡烏鴉是黑色的        -經驗的/倚賴經驗而決定的真理        -偶然的/偶真的真理   \分析真理-e.g.1+1=2        -先驗的/倚賴理性(邏輯)而決定的真理        -必然的/恒真的真理

10 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主張此兩種真理窮盡了所有真理,而且還因此製訂了所謂驗證原則(verification principle,簡稱VP)及確證原則(confirmation princple,簡稱CP)。 1. 驗證原則(VP)  1/凡分析語句皆有認知意義(cognitive meaning)  2/凡在原則上有可能由經驗的方法被證明為真的綜合語句皆有認知意義  3/除上述兩種語句外,任何其他語句都沒有認知意義 2. 確證原則(CP)  2/凡在原則上有可能由經驗的方法被支持為真的綜合語句皆有認知意義  確證原則較驗證原則寬鬆,較符合人類對知識的看法,因此,邏輯實證論者大多同意以前者取代後者作為真理的判準。  補充:證偽原則(falsification principle):……被證明為假……

11 三 非科學語句與非科學的真理 1 它依賴於(理性)直覺(又稱智的直覺或直覺的理性)而決定 /與綜合語句不同之處-並非依賴於經驗而決定
三 非科學語句與非科學的真理 非科學的(直覺的)知識由非科學的語句組成,後者亦是報導事實的語句,但與分析和綜合語句都不同,它是報導直覺事實的語句。它亦有二要點,此二者與分析和綜合語句亦有不同。 1 它依賴於(理性)直覺(又稱智的直覺或直覺的理性)而決定  /與綜合語句不同之處-並非依賴於經驗而決定  \…分析………………-……………理性(邏輯)……   e.g.1.凡人都應該孝順父母-T(可稱為直覺的真句)     姦淫是正確的行為-F(可稱為直覺的假句)   e.g.2.嚴守格律的詩是美的-T(可稱為直覺的真句)     和諧的音樂是不悅耳的-F(可稱為直覺的假句)

12 2 它是具體的(concrete)而非抽象的(abstract)
 /分析和綜合語句都是抽象的i.e.能獨立於具體的情況而決定(有抽象的普遍性)   e.g.1 凡烏鴉是黑色的   e.g.2 1+1=2  \非科學的語句是具體的i.e.不能獨立於具體的情況而決定(有具體的普遍性)   e.g.1 凡人都應該孝順父母   e.g.2 嚴守格律的詩是美的  非科學的(直覺的)真理的特點是:1.倚賴於直覺而決定                  2.是具體的

13 四 語句意義的總區分 A-1+1=2 B-外面有人經過並且沒有人經過 C-凡烏鴉都是黑色的 D-地球是方的 E-凡人都應該孝順父母
四 語句意義的總區分 分析語句 綜合語句 直覺語句 其他語句 分析真句 分析假句 綜合真句 綜合假句 直覺真句 直覺假句 偽語句 A B C D E F G 有邏輯意義 有經驗意義 有直覺意義 無意義 有經驗的認知意義 有非經驗的認知意意 無認知意義 A-1+1=2 B-外面有人經過並且沒有人經過 C-凡烏鴉都是黑色的 D-地球是方的 E-凡人都應該孝順父母 F-姦淫是正確的行為 G-1.李小明是(不成句者)  2.回到了他很快學校(成句但不合語法者)  3.我的手錶裏有隻無形的魔鬼(合語法但無認知意義者)


Download ppt "(甲)詞理分析 一 意義的分類-內包與外延 任一語詞(嚴格來說,指對象詞)包含兩部分的意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