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Chap.10 深層生態學 Deep Ecology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Ayo NUTN website:
2
課程大綱 Part I 基本概念 Part II 環境倫理學與應用倫理學 Part III 環境倫理學的理論
7 生命中心倫理 (Biocentric ethics) 8 荒野 (wilderness)、生態學與倫理學 9 土地倫理(The Land Ethic) 10 深層生態學(Deep Eco logy) 11 社會生態學 與 生態女性主義 (Eco-feminism) 12 可持續力(sustainability) 生態中心倫理 Ecocentric ethics Ayo NUTN website
3
Chap.10 Deep Ecology 起源與內涵 深層生態學的平台(platform) (八個基本原則)
生態學與生態哲學 (Eco-philosophy) Metaphysical (形上的)Ecology From metaphysics to Ethics 自我實現與生物中心平等 結語 Ayo NUTN website
4
1) 起源與內涵 挪威哲學家,Arne Naess (1973)提出深層生態學的概念,他認為目前的環境運動是基於淺層的生態學,中心目標只是為保護已發展國家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所以只著重於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等議題。 深層生態學是以更整體、非人類中心的觀點,找出造成環境問題的社會和人文的根本病因。如果要根絕環境問題,就必須扭轉我們的哲學觀或世界觀,進而改變社會的經濟結構和意識形態,才能徹底化解環境問題。 造成目前各種環境危機的世界觀,稱為「主流世界觀」(dominant worldview)。並提出新的替代觀點。Naess 統稱這些替代的「世界觀」為「生態智慧」(ecosophy)。 Ayo NUTN website
5
生態智慧 (ecosophy) 生態智慧,替代的世界觀(world view),具有兩個特性: 改革是必需的,且是要深入各行各業。
替代的「世界觀」,是為取代目前的「主流世界觀」。 Ayo NUTN website
6
2) 深層生態學的平台(platform) 人類和其他生物,本體就具有「價值」。 生物多樣性,有助於這些生物價值的「實現」。
人類沒有權利減少生物多樣性,除非是為維持人類的基本需求。 人口宜少,不宜過多。 目前人類對其他生物已經造成過度干擾,且持續惡化。 政策必要改變,包含經濟、科技和意識形態三者結構性的改變。 意識形態的改變,對生活品質(life quality)的讚賞(基於生物的天賦價值),而不是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大(bigness) vs. 偉大(greatness) 認同上述觀點者,都有義務參與推動改革。 Ayo NUTN website
7
3) 生態學與生態哲學 (Eco-philosophy)
生態學提供自然系統運作的知識,協助診斷環境的問題,並提出適當的補救和建議。 雖然生態學提供豐富的科學知識,協助哲學家進行價值判斷和倫理分析,但Naess 反對過度依賴生態學,反對將生態學當成解決環境爭議的最終(ultimate)方法。這樣的作法是危險的,Naess稱其為生態主義 (ecologism)。理由如下: 生態學並不是哲學的分析對象,其內無法獲知什麼事物具有內在價值,而必須給予道德考量。 過度依賴生態學,如同以科技方法解決環境問題,這是淺層的,忽視環境問題的根本來源。 我們應該避免去政治化(depoliticisation),以保有深層生態學運動的政治本質。 Ayo NUTN website
8
4) Metaphysical (形上的)Ecology
深層生態學,就是要找出造成環境危機的哲學根源。 主流哲學的本質是「個體的」,只有「個體」才是真實。 人類的心智(mind)、自由意志(free will)、靈魂(soul)得以脫離自然的機械決定論,而成為獨立的個體。人是在自然裡,但卻是脫離自然的,獨立的個體。 深層生態學者認為「人類是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人類的本質在自然的角色,是自然環境的所有成員共同決定。 Ayo NUTN website
9
替代的世界觀:個體 vs. 整體 個體的存在,只是暫時的。生物整體是生生不息,長久的。個體只是整體長久的一個部份。
個體的存在,是因為其內有生化運作。如果生化運作停止,個體就無法繼續存活。個體需要整體(生態體系)維持其內的生化運作。 個體(individuals)和整體(wholes),都是計量的單位,都是一個體(單位)。 Ayo NUTN website
10
5) From metaphysics to Ethics
客觀性(objectivity) vs. 主觀性(subjectivity) 探索自然的真實,是個客觀的世界。自然科學就是了解這個真實,是客觀的。 當人詮釋,感受自然世界,或是對真實,做出價值判斷,這是「主觀的」,因為這取決於人的「主體」。自然可客觀的描述,是理性的,可以測量和驗證,但對自然的主觀判斷,則是因人而異,無法檢驗。 主觀的價值判斷,是不能從對事物的客觀描述推論而得到。 Ayo NUTN website
11
物體有三種性質: 第一性質(primary qualities):物體呈現的客觀性質,例如大小、形狀、質量、運動情況,等。
第二性質(secondary qualities):觀察者對物體的感受,而得到的物體性質,如質感、色溫、氣味、口味等。 第三性質 (tertiary qualities):物體帶給觀察者的聯想,例如把一棵樹看成是優雅的、高貴的,或有威嚴的。 Ayo NUTN website
12
深層生態學者的看法 我們不應該如此劃分客觀性和主觀性。
因為人類主體是自然的一部份,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 客觀和主觀,真實和感受,事實和價值之間,是沒有清楚的界線。我們的感受,判斷和評價,也可如同自然科學一樣的真實、理性和客觀。 補充:價值判斷:直覺 vs. 理性:尖端科學 Ayo NUTN website
13
6) 自我實現與生物中心平等 「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生物中心平等」(biocentric equality)是深層生態學的兩個最高倫理規範。 (一)自我實現:古希臘就有認識自我(Know thyself)的主張。未經檢驗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蘇格拉底)。好品質的生活必需包含「自我檢證」(self-examination)和「自我實踐」(self-fulfillment)的過程。 自我檢證的過程,可使人分辨表面、瑣碎、暫時的利益,和深層的、中心的和永久的利益。 自我,有兩層涵義,表面的自我,和個人本質的自我。 Ayo NUTN website
14
自我 (小我和大我) 自我:大我(Self) 和小我(self)。 深層生態學強調整體論觀點的「大我實現」(Self-realizing)
大我,整體論觀點的,包含大自然的自我。 小我,個體論觀點的自我。 深層生態學強調整體論觀點的「大我實現」(Self-realizing) Ayo NUTN website
15
6) 自我實現與生物中心平等 (二) 生物中心平等:
生態體系內,所有生物都有平等的權利,追求生存和成長,以及在大我實現中達成個體發展和小我實現。 所有生物都是生態體系整體的成員,具有平等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worth)。所有生物都有平等的道德地位。 深層生態學比較不考慮人類的利益,尋求比較民主、無道德階級的解決方式。 Ayo NUTN website
16
深層生態學的實踐內涵 「輕踩大地」的生活型態:居住於儉樸的,較少科技的,自給自足的去中心化社區。
形成區域性的「生態區」(bioregion):以地理條件形成的生態區,而不是傳統的政治區域劃分。生態托邦(Ecotopia)。 Ayo NUTN website
17
7) 結語 Deep Ecology represents the first explicit attempt to develop a systematic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that is both ecocentric and nonanthropocentric. Is Deep Ecology a religion (宗教)? Deep Ecology 源自西方富有社會,是否適合第三世界?印度社會學家 Ramachandra Guha(1989)認為,將深層生態學擴展至全球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非常令人憂慮的。 深層生態學的八個基本原則過於一般化,且顯得空洞。 Ayo NUTN website
18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
19
Discussion Questions 保護環境的不合作抵抗行為,是否正當?或適於何條件下,就可以正當?
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與Taylor的土地倫理(Land Ethic),有何異同? Ayo NUTN website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