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Ωκεανός Αντωνοπούλου Modified 5年之前
1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2
道家在說啥? 生命的大智慧
3
老子生平 「謎一樣的人物」 神 龍 見 首 不 見 尾
4
老子生存活動年代 公元前 ? 公元前 ? 终年94歲?129歲?200歲?600歲? 唯一可信的是得享長壽
5
老子別稱 隱君子 (史記司馬遷評語) 龍~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引孔子言) 博大真人 (莊子) 太上老君 (東漢張陵尊稱老子)
隱君子 (史記司馬遷評語) 龍~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引孔子言) 博大真人 (莊子) 太上老君 (東漢張陵尊稱老子) 玄元聖祖 (唐玄宗追封老子)
6
蔡志忠版老子 老子其猶龍乎
8
宜蘭˙道教總廟前˙太上老君
10
§其人其事 老子的事蹟最早見於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傳文說他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縣),姓李,名耳,字聃(ㄉㄢ)。曾做過周守藏室(圖書館)的史官(柱下史)。相傳孔子到周時,曾向老子請教禮的問題。他研修道德之學,一心想隱姓埋名不使人知。因看到周朝衰微,於是離周而去。到了函谷關,關尹喜強使老子著書,撰成道德經五千餘言,出關而去,不知所終。
11
§其書 道德經現在流行版本,都分成八十一章。上篇三十七章,人稱道經;下篇四十四章,人稱德經,共五千二百餘字。老子二卷注本繁多,以河上公注為最古,以魏王弼注最為通行,今人余培林的老子讀本,陳鼓應的老子註譯及評介都可參看。 《道德經》五千言是老子思想的結晶,以「道」為思想核心,貫穿全書。老子欲建立「常道」,此一「常道」既是天地萬物所依循的準則,也是個人、社會、國家所應奉行的圭臬。下面就從宇宙本體論、人生修養論及政治思想三方面來認識老子。
12
(一) 宇宙本體論--道法自然 1.宇宙的本源 道可道 非常道 舟p.88 有物混成 2.宇宙的生成 舟p.89 道生一 一生二 天下皆知美
13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題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說明天地間看似對立的事物,其實是相互依存的;有美才有醜,有前才有後,一切價值判斷都不是絕對的。
聖人了解這個道理,所以採取「無為」的態度去面對。從中可以看出道家異於儒家的獨特思惟模式,以及老子超越世俗、洞見事物底蘊的人生智慧。 三民版課本
14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課文與注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民版課本
15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映襯 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二句:當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美,那醜的觀念就同時產生了。 斯,就。 惡,ㄜˋ,醜。 已,通「矣」,助詞。 ◎道體無名,故無美醜善惡。迨至道體分裂,於是「始制有名」。 ◎美醜善惡之名既有,天下必將求美而去醜,趨善而避惡,由是紛爭迭起而詐偽滋生。 三民版課本、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16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②,音聲相和③,前後相隨④。
排比 / 映襯 ②有無相生四句:有和無相依而生,難和易相對而成,長和短相較而顯,高和下相互倚存。 相生,相互依存而產生。 相成,相對形成。 形,顯現;彰顯。 傾,傾倚;依靠。 ③音聲相和:音與聲相互調和。 音,指樂器的聲音。聲,指人的聲音。 另解:音聲即音響,指聲音及回響。 ④相隨:相互跟隨。 ◎萬物皆是相比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 三民版課本、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功學網
17
◎相對之名產生後,世人皆追求正面而捨棄反面,陷於有為之境。 ◎獨有聖人能體合道本,順應自然。用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 孔子也有不言之教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⑤。 對偶 ⑤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二句:所以聖人以「無為」的態度來處理事物,以「不言」的方式來施行教化。 聖人,指道家最高境界的理想人物。 無為,順其自然,摒棄人為造作。 不言,不發號施令。言,指政教號令。 ◎相對之名產生後,世人皆追求正面而捨棄反面,陷於有為之境。 ◎獨有聖人能體合道本,順應自然。用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 孔子也有不言之教 三民版課本、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功學網
18
萬物作焉而不辭⑥。生而不有⑦,為而不恃⑧,功成而弗居⑨ 。
⑥萬物作焉而不辭:任憑萬物自然產生而不加以控制。 作,產生。 辭,通「司」,主宰、控制。 ⑦生而不有:長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 有,占有。 ⑧為而不恃: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其才能。 恃,依靠;仗恃。 ⑨功成而弗居: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從旁協助 任萬物開展其豐富收生命內涵 三民版課本
19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⑩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⑩夫唯弗居二句: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功德不會泯沒。
夫唯,正因為。夫,ㄈㄨˊ。 「夫唯」乃《老子》書中的習用語,下句開頭通常為「是以」或「故」,用來肯定和一般人意思相反的說法。 不去,不失去;不離開。 三民版課本、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20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集說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
人間世上,一切概念與價值都是人為所設定的,其間充滿了主觀的執著與專斷的判斷,因此引起無休止的言辯紛爭。「聖人」卻不恣意行事,不播弄造作,超越主觀的執著與專斷的判斷,以「無為」處事,以「不言」行教。 三民版教冊
2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集說 傅佩榮《傅佩榮細說老子》
本章描述老子的相對觀,所有的判斷,如高下、長短、有無,都是相對的。我們所見的一切,不但在感官上是相對的,在認識判斷上也是相對的。……所以不要盲目進行價值判斷,堅持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其實好與不好都在一個整體裏面,換一個角度,好就變成不好,不好就變成好。一切都來自「道」,最後又回歸於「道」,任何東西都會由這一面變成那一面,因為它是相反相成的,這就是相對觀。 傅佩榮的Blog
22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韻腳 韻散合一 (據古代漢語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部表)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耕部)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歌部)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魚部) 三民版教冊
23
(二) 人生修養論--法道自然無為 舟p.89 1)絕聖棄智 2)致虛極 2.輕利寡欲,和光同塵 3)五色令人目盲 4)知者不言 舟p.90
24
3.弱道哲學 1)反者道之動 2)將欲歙之 3)天下莫柔弱於水 上善若水 4)知其雄 5)人之生也柔弱 6)江海
25
˙生命的大智慧 擷取菁華— 大智若愚 要柔、要弱、要軟、要愚 不剛、不強、不硬、不智 生活中的例子 – 小草、水….
26
(一) 宇宙本體論--道法自然 ˙道可道 非常道 擷取菁華— 道,無 聲,、形 ˙有物混成 宇宙間有四大:道天地人 ˙道生一 一生二 萬物依道而行,應該柔弱,應該順應自然
27
欲「深得自然的妙趣,與道同體」,要做到哪兩個功夫 :致虛 守靜 ˙五色令人目盲 過度追求慾望的結果,不但不能樂,反而會喪失自我 ˙知者不言
(二) 人生修養論--法道自然無為 ˙絕聖棄智 老子在這章說的是要拋棄哪些? 聖智、仁義、巧利 ˙致虛極 欲「深得自然的妙趣,與道同體」,要做到哪兩個功夫 :致虛 守靜 ˙五色令人目盲 過度追求慾望的結果,不但不能樂,反而會喪失自我 ˙知者不言 理想的人格型態是: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最高境界是:玄同
28
3.弱道哲學 ˙反者道之動 道之體:無 道之用:有 ˙將欲歙之 歙 音 ㄕㄜˋ 柔弱 是治國的根本 ˙上善若水 水有三種特性: 1)能夠滋養萬物 2)本性柔弱 順自然而不爭 3)蓄居流注於人人所厭惡的卑下之處
29
僵硬的東西屬於死這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這一類 ˙江海 因為聖人不跟人爭,所以天下就沒有人可以跟他爭。
˙天下莫柔弱於水 承擔全國的屈辱、禍難 才配稱全國的君王 ˙知其雄 聖人守住真樸 就能成為百官的領袖 完善的政治要順自然而行 ˙人之生也柔弱 僵硬的東西屬於死這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這一類 ˙江海 因為聖人不跟人爭,所以天下就沒有人可以跟他爭。
30
(三)政治思想 ~ 無為政治 ~ 治大國
31
老子的理想國是小國寡民,人民淳樸,生活原始簡單,各個安居樂業。
32
理想世界之藍本 1.孔子的大同世界 《禮記‧禮運》:這種社會以「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為政治制度,以「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為社會制度,以「貨不必藏諸己,力不必為己」為經濟制度。 2.陶淵明的桃花源 桃花源與世隔絕,人民古樸無華、安居樂業、自由自在、不與外界往來,是陶淵明對心中理想世界的描述。 教育部國語辭典
33
理想世界之藍本 3.柏拉圖的理想國 理想的社會應是一個組織嚴謹的城邦,在此城邦中,人民各有所事而不過問他人,也無政治權力,而治理這個社會的是理性最強的哲人王。 4.湯瑪斯‧摩爾的《烏托邦》(Utopia) 摩爾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雛形,取其小國寡民、階級分工和公有財產的理念,構築了一個假想的島國,以理性為治國的上綱原則,其中設施無不盡善盡美(故後世將「烏托邦」引為空想或理想的代稱)。 教育部國語辭典 博客來書籍館
34
桃花源 的原型 老子小國寡民
35
小 國 寡 民 圖
36
理想國(柏拉圖) 西元前427~347 西元前四一一年,雅典熱鬧的百里阿港附近塞伐洛斯的家裏,屋裏幾張椅子散落成半圓形,蘇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就圍坐在這裏,展開了一長串的對話。在詰難辯論的過程中,闡述了正義的意義、宗教與文化、國家與靈魂、國衛生活、知識的性質等等主題,也討論了如何改造社會,建立理想國。 柏拉圖以對話體的形式,記錄了蘇格拉底與友人間的滔滔雄辯,成就了《理想國》這部流傳久遠的西洋經典。所討論的問題與獨到的見解,甚至寫作的形式,無論就西洋哲學、政治學或文學而言,都有其歷史性的地位。所謂理想國就是一個虛構的理想國度,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烏扥邦>
37
物質世界的背後, 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 他稱這個實在為<理型的世界>, 其中包含存在於 自然界各種現象背後、 永恆不變的模式。
烏托邦utopia 物質世界的背後, 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 他稱這個實在為<理型的世界>, 其中包含存在於 自然界各種現象背後、 永恆不變的模式。
38
〈小國寡民〉題解 小國寡民,描繪一個沒有苛政、沒有戰爭,人民恬淡寡欲、快樂自足的理想社會圖像,反映出老子對人世紛爭──國與國爭,人與人爭──的極端厭棄。此一與世無爭的理想國度,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述差堪彷彿。 但「桃源世界」存在的前提,在於客觀環境的「與世隔絕」;而「小國寡民」全落在主觀上「不相往來」的一種願望。這是二者最大的分野所在。 三民版課本
39
〈小國寡民〉課文與注釋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三民版課本
40
小國寡民①,使(民)有什伯之器② 而不用,使民重死③ 而不遠徙。
句中對 ①小國寡民:在小國少民的情況下。 ②什伯之器:指兵器。什伯,古代軍隊編制以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百人為「伯」。伯,通「佰」。 ‧另解: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伯,意爲極多,多種多樣。 ③重死:愛惜生命。重,重視;看重。 猶言安土重遷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41
雖有舟輿④,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⑤;使民復結繩而用之⑥。
不遷,故不用交通工具 呼應: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④舟輿:船和車。 輿,ㄩˊ,車廂。此泛指車子。 補充: n.地域、疆域。如:輿圖。 a.公眾的。如:輿論。 ⑤雖有甲兵二句:雖然有盔甲兵器,也沒有機會去使用。 陳,陳列;使用。 ⑥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使人民回復到上古結繩記事時期的素樸生活。 結繩,指結繩記事。 三民版課本、教育部國語辭典 呼應: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不用知識 不用智巧
42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⑦,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⑧ ,民⑨至老死不相往來。
⑦甘其食四句:人民覺得他們的食物香甜,衣服漂亮,住所舒適,風俗稱心。 甘、美、安、樂四字作作意動詞看,文意較順,也較符合老子「為無為」的政治思想。 →食雖粗而以為甘,衣雖惡而以為美,居雖陋而以為安,俗雖樸而以為樂。 ⑧雞犬之聲相聞:雞和狗的叫聲都可以相互聽見。比喻住家相近。 ⑨民:指鄰國之民。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喻人雖然相距很近,彼此間卻互不來往,互不干擾。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教育部國語辭典
43
〈小國寡民〉集說 棄絕文明,回歸上古 這是「無名」一個觀念的實際應用。這種學說,要想把一切交通的利器,守衛的甲兵,代人工的機械,行遠傳久的文字,……等等制度文物,全行毀除。要使人類依舊回到那無知無欲老死不相往來的烏托邦。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 三民版教冊、龍騰版教冊
44
〈小國寡民〉集說 高度文明的純樸世界 此即老子之理想的社會也。此非只是原始社會之野蠻境界;此乃包含有野蠻之文明境界也。非無舟輿也,有而無所乘之而已。非無甲兵也,有而無所陳之而已。「甘其食,美其服」,豈原始社會中所能有者?可套老子之言曰:「大文明若野蠻。」野蠻的文明,乃最能持久之文明也。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三民版教冊、龍騰版教冊
45
〈小國寡民〉集說 自給自足、單純質樸之上古農家社會寫照
「小國寡民」是個頗富詩意的烏托邦。在這小天地裡,社會秩序無須政治力量來維持,單憑各人純良的本能就可相安無事。在這小天地裡,沒有兵戰的禍難,沒有重賦的逼迫,沒有暴戾的空氣,沒有凶悍的作風,民風淳樸真質,文明的汙染被隔絕。故而人們沒有焦慮、不安的情緒,也沒有恐懼、失落的感受。這單純樸質的社區,實為古代農村生活的描繪。 三民版教冊、龍騰版教冊
46
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是由無數自治自尚的村落所形成。各個村落,由於經濟上可自足自給,所以大型的相互交通成為不必要。
在這恬淡自足的理想國裡,人民過著安閒和諧的生活。這種生活情景,成為陶淵明桃花源的理想境地之模本。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 三民版教冊、龍騰版教冊
47
這樣的社會,有太古社會的影子,如「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但並不是沒有政府機構存在,並非否定「政」,只是希望它做到無為。
國小、民少,無為而有效能的社會 這樣的社會,有太古社會的影子,如「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但並不是沒有政府機構存在,並非否定「政」,只是希望它做到無為。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 龍騰版教冊
48
〈小國寡民〉韻腳 (據古代漢語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部表)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蒸、真合韻)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蒸、真合韻) 美其服,……樂其俗。(屋、沃合韻) 三民版教冊
49
譯文:「國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遠方遷移;雖有船車,沒有乘坐的必要;雖有武器裝備,沒有陳列的必要。
小國寡民(句中對),使有什佰(許多)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看重生命)而不遠徙(不輕易遷移,猶言安土重遷)。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不遷,故不用交通工具);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不必陳列,引申為布陣打仗), 譯文:「國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遠方遷移;雖有船車,沒有乘坐的必要;雖有武器裝備,沒有陳列的必要。 課本原文
50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不用文字-不用知識和智巧,回到上古淳樸的生活模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轉品)其俗(自給自足),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國小民少不來往-不刻意經營人脈關係)。 使人民回複到結繩記事的狀況。吃得香甜,穿的美觀。住的安逸,過得歡樂,鄰國之間互相看得見,雞鳴犬吠的聲音互相聽得著。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 結論
51
智者老子 《道德經》体道第一章 《道德經》安民第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j-4q6Y_c6w
《道德經》安民第三
52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嘉言 全曲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3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54
目 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題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課文與注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集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韻腳 〈小國寡民〉題解
目 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題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課文與注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集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韻腳 〈小國寡民〉題解 〈小國寡民〉課文與注釋 〈小國寡民〉集說 〈小國寡民〉韻腳 理想世界之藍本 老子其人其書 問題與討論 附錄 老子出關相關藝品
55
老子其人其書 老子其人 孔子問禮於老聃 老子出關─紫氣東來 神話傳說中的老子 老子思想的影響 《老子》其書 《老子》思想 《老子》選讀
《老子》文體性質 老子思想的影響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56
老子其人 依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老聃(一說:李耳。聃,ㄉㄢ),世稱老子。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東)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略早於孔子。 早年在周朝擔任守藏室之史,掌管文獻,熟習上古以來的典章制度及盛衰興亡之跡,相傳孔子曾向他問禮。 其後眼見周室日趨式微,西出函谷關遁去,莫知所終。 著有《老子》。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57
孔子問禮於老聃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孔子適周, 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引申為做官),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像飛蓬轉徙流離)。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商人隱藏貨物,不讓別人知道。喻有真才實學的人,不露鋒芒),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君子的道德修養隱藏在心中,外表謙虛退讓,像愚鈍之人)。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續下頁) 注釋參正見網
58
孔子問禮於老聃 (承上頁)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通「網」,捕獸的器具),游者可以為綸(釣魚的絲線),飛者可以為矰(ㄗㄥ,用絲繩繫住,可以射飛鳥的短箭)。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注釋參正見網
59
老子出關─紫氣東來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傳說老子將過函谷關,關令尹喜登樓,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有聖人過關。後用來比喻吉祥的徵兆。亦作「東來紫氣」。 教育部國語辭典
60
神話傳說中的老子 劉向《列仙傳》 正式將老子列為神仙,老子乘青牛出關之說便是出於此書。把老子的出生往前推了好幾百年,起碼有五百多歲,但若視為真人,長壽即為合理。 葛洪《抱朴子》、《神仙傳》 道教重要經典,描述了老子的形象:身長約九尺,黃臉長眉大眼,耳長垂肩,寬額齒疏,額上有紋理,鼻樑高挺,有兩根骨柱,方口厚唇。走路時腳踏地支,手握天干(或說足踏八卦而行),身形飄忽不定。他是母親懷胎八十一年才生下的,形貌奇特,又很長壽,所以大家稱為「老子」。 龍騰版教冊
61
《老子》其書 《老子》又稱《道德經》,全書以韻散結合的文體寫成,有如格言。
今通行本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五千多字,其中上篇主要論述「道」,下篇主要論述「德」。 老子的「道」和「德」,都是較為複雜的哲學概念。大體而言,「道」無形無象而永恆存在,是宇宙的本源和普遍規律;「德」則是「道」反映在萬物和人身上的表現。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62
《老子》思想 宇宙觀 文明觀 (1)「無」為一切之本 (1)絕聖棄智 (2)道生萬物 道法自然 人生觀 政治觀 (1)小國寡民
(1)虛靜寡欲 (2)守柔不爭 文明觀 (1)絕聖棄智 政治觀 (1)小國寡民 (2)無為而治 (3)反璞歸真 老子選小國寡民補充講義
63
《老子》選讀 〈第三章〉 不尚賢(崇尚賢人),使民不爭(不爭賢名);不貴難得之貨(指金銀珠寶之類),使民不為盜;不見(顯現)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清淨人民的思想),實其腹(使人民安飽),弱其志(心志,為智力巧詐之所出),強其骨(強健人民的身軀)。常使民無知無欲(即使民復歸於渾沌的境地)。使夫智者不敢為(巧智之人不敢妄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64
《老子》選讀 〈第四十八章〉 為學(政教禮樂)日益(知欲日增),為道日損(知欲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以無為為用,萬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所以可以說是無所不為)。取(治)天下常(通「當」,應當)以無事(無為),及(若)其有事(有為,指設教令、定刑罰),不足以取天下。 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65
《老子》選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正道,清靜無欲之道)治國,以奇(奇巧)用兵,以無事取(治)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禁令),而民彌貧;朝多利器(權謀),國家滋昏;人多伎巧(智巧),奇物(邪事)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自然化育);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不施教令),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66
《老子》選讀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江海為百川所歸,故稱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居萬民之上),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累,負擔);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推戴)而不厭(厭棄)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67
《老子》選讀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所有攻堅強者都無法改變水柔弱的本性)。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汙垢、屈辱),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災禍),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言論以道為本,但多與俗情相反)。 三民書局《新譯老子讀本》
68
《老子》文體性質 創造了一種韻散結合的文體,類似近代所說的散文詩。 老子善於觀察自然和社會現象,從具體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
邏輯性已頗為講究。 吸收了大量來自民間的格言諺語。 三民版教冊
69
老子思想的影響 戰國時期非顯學。 漢初,與法家、陰陽家相互融通而為「黃老之學」,將老子守柔、不爭、無為而無不為的主張化為帝王治術,在漢初的政治上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直到武帝獨尊儒術時才有了改變。 東漢末年,重視養生修煉的道教成立,奉老子為始祖(太上老君),老子至此由歷史上的思想家變為宗教的教主、神仙。 龍騰版教冊
70
老子思想的影響 魏晉六朝,老子清靜之思想再度流行,與《莊子》、《周易》三者並稱「三玄」,是魏晉名士清談的主要內容,似乎在亂世之中,老莊思想特別能撫慰人心。 到了唐朝,因李姓之故也奉老子為始祖,甚至以道教為國教(但唐代對宗教採取極為開放的態度,並未獨尊道教)。 歷代以來,老子思想在中國思想學術上雖不居主流地位,但其修身處世之觀念,仍深深影響中國數千年。 龍騰版教冊
71
問題討論一 事物往往具有正反兩面的意含,請就「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兩句,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答:「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意即「有美就有醜」。因為美、醜並非是事物的本質,而是人為的判斷,只存在於人類的概念世界之中。而凡是概念都是相對的、變動的。甲因乙的「醜」而顯得「美」,卻也可能因丙的「更美」而相對顯得「醜」。我們說毛毛蟲「醜」,也是因為有了蝴蝶「美」的緣故。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72
問題討論二 試將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圖象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作一比較。
答:老子和陶淵明皆身處亂世,也都認真地在思考:人類的最大幸福是什麼?老子想回復到像上古時代純樸寡欲的社會;陶淵明則建構了一個隔絕於當代社會之外的樂園。二人所呈現出的境界大致相同:無紛爭、無戰亂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乃至人與自然之間達到了完全的和諧。但由於作者分屬哲人與詩人,故表述方法各異,效果也不同。〈小〉文採抽象論述,啟人思考;〈桃〉文採具體呈現,引人嚮往。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73
問題討論三 《老子》全書以韻散結合的文體寫成,具韻協之美。請指出本課中,句式整齊且具音韻之美的句子。 答:
1.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生」、「成」、「形」、「傾」等字協韻。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服」、「俗」等字協韻。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74
附錄 老子出關相關藝品
75
老子出關圖 圖片來源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41548.html
圖片來源 百度百科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76
老子出關圖 圖片來源 國瑞書畫藝術網http://auction.artgreat.org/
圖片來源 國瑞書畫藝術網 圖片來源 國瑞書畫藝術網
77
老子出關圖 圖片來源:古博堂http://www.86art.cn/renwu.htm
78
老子出關圖 圖片來源:拙風文化網 圖片來源:拙風文化網
79
老子出關圖 圖片來源 :榮寶書畫拍賣網 圖片來源 :榮寶書畫拍賣網
80
老子出關圖 圖片來源:袁武藝術網 圖片來源:袁武藝術網
81
宋 緙絲 青牛老子圖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82
老子出關瓷像 圖片來源:國陶珍品http://www.fsguotao.com/Info/mjshow_lhb.asp
83
老子出關黑陶塑像 圖片來源:龍陽黑陶http://www.jiyang.gov.cn/longyang/index4.htm
84
老子出關墨玉 圖片來源:銀工坊http://www.925.com.cn/products/sort.php?sortid=32
85
老子銀幣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12305.html
86
函谷關塑像 圖片來源:旅遊視頻 圖片來源:旅遊視頻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