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基本逻辑指令 教学提示:PLC中用于一般控制系统的逻辑编程的指令是基本逻辑指令。FX2N的基本逻辑指令有27条,其功能很强,能解决实际生产中一般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问题 教学要求:本章让学生了解FX2N逻辑指令的类别、定义、书写方式和功能;掌握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编程的规则、方法与步骤;能针对一般的工程控制要求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编写工程控制程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基本逻辑指令 教学提示:PLC中用于一般控制系统的逻辑编程的指令是基本逻辑指令。FX2N的基本逻辑指令有27条,其功能很强,能解决实际生产中一般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问题 教学要求:本章让学生了解FX2N逻辑指令的类别、定义、书写方式和功能;掌握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编程的规则、方法与步骤;能针对一般的工程控制要求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编写工程控制程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基本逻辑指令 教学提示:PLC中用于一般控制系统的逻辑编程的指令是基本逻辑指令。FX2N的基本逻辑指令有27条,其功能很强,能解决实际生产中一般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问题 教学要求:本章让学生了解FX2N逻辑指令的类别、定义、书写方式和功能;掌握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编程的规则、方法与步骤;能针对一般的工程控制要求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编写工程控制程序

2 第四章 基本逻辑指令 4.1 基本逻辑指令 4.1.1 逻辑取及线圈驱动指令LD, LDI, OUT
第四章 基本逻辑指令 4.1 基本逻辑指令 4.1.1 逻辑取及线圈驱动指令LD, LDI, OUT 4.1.2 触点串联指令AND, ANI 4.1.3 触点并联指令OR, ORI 4.1.4 串联回路块并联指令ORB 4.1.5 并联回路块串联指令ANB 4.1.6 边沿检出指令LDP, LDF, ANDP, ANDF,ORP, ORF 4.1.7 脉冲指令PLS, PLF 4.1.8 置位与复位指令SET, RST 4.1.9 反转指令INV

3 栈操作指令MPS, MRD, MPP 主控触点指令MC, MCR 空操作指令NOP 程序结束指令END 4.2 梯形图设计 4.2.1 梯形图的特点 4.2.2 梯形图编程格式 4.2.3 梯形图设计的基本步骤 4.2.4 梯形图设计规则 4.3 基本逻辑指令应用举例

4 4.1 基本逻辑指令 4.1.1 逻辑取及线圈驱动指令LD, LDI, OUT 1.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表4.1逻辑取及线圈驱动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LD 取指令 X,Y,M,S,T,C 1 LDI 取反指令 OUT 线圈驱动指令 Y,M,S,T,C Y,M:1; S,特殊M:2; T:3; C:3~5 注:使用M1563-M3071时,程序步加1

5 2.指令功能及说明 LD,LDI指令用于将常开/常闭触点连接到母线上,其他用法与后述的ANB指令组合,在分支起点处也可使用
OUT指令是对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状态、定时器、计数器的线圈驱动指令 并列的OUT命令能多次连续使用 对于定时器的计时线圈或计数器线圈,使用OUT指令后,必须设定常数K 常数K的设定范围、实际的定时器常数、相对于OUT指令的程序步数(包含设定值)如下表4.2所示

6 表4-2 定时器、计数器的设定与步数 定时器,计数器 K的设定范围 实际的设定值 步数 1ms定时器 1~32,767
0.001~32.767 3 10ms定时器 0.01~327.67 100ms定时器 0.1~3276.7 16位计数器 同左 32位计数器 2,147,483,648~+2,147,483,647 5

7 【例4-1】 LD, LDI及OUT指令的梯形图和指令程序见图4.1
0 LD X000; X000常开触点与母 线连接 1 OUT Y000; 驱动Y000 2 LDI X001; X001常闭触点与母线连接 3 OUT M100; 驱动M100 4 OUT T0; 驱动T0 K 19; 设定时常数 7 LD T 0; T0常开触点与母线连 8 OUT Y001; 驱动Y001

8 4.1.2 触点串联指令AND, ANI 1.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2.指令功能及说明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AND X,Y,M,S,T,C 1 ANI 与非 注:使用M1536-M3071时,程序步加1 2.指令功能及说明 用AND/ANI指令可串联连接单个常开/常闭触点。串联触点数量不受限制,该指令可多次使用 OUT指令后,通过触点对其他线圈使用OUT指令,称之为纵接输出。(图4.2的OUT M101与OUT Y004) 如图4.2所示,紧接OUT M101以后,通过触点T1可以使用OUT Y004,若驱动顺序相反(如图4.3所示)时,则必须使用后述的MPS指令

9 0 LD X002 1 AND X000; 串联触点 2 OUT Y003 3 LD Y003 4 ANI X003; 串联触点 5 OUT M101 6 AND T 1; 串联触点 7 OUT Y004; 纵接输出 图4.2 AND,ANI指令 图4.3 改变图4.2中的Y004驱动顺序

10 4.1.3触点并联指令OR,ORI 1.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2.指令功能及说明 OR,ORI被用作单个常开/常闭触点的并联连接指令
表4.4 逻辑或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OR X,Y,M,S,T,C 1 ORI 或非 注:使用M1563-M3071时,程序步加1 2.指令功能及说明 OR,ORI被用作单个常开/常闭触点的并联连接指令 OR,ORI是指从该指令的步开始,与前述的LD、LDI指令步进行并联连接

11 【例4-3】 OR/ORI指令应用的梯形图和指令程序见图4.4
0 LD X004 1 OR X006 2 ORI M102; 并联连接 3 OUT Y005 4 LDI Y005 5 AND X007 6 OR M103 7 ANI X010 8 OR M110; 并联连接 9 OUT M103 图4.4 OR,ORI指令

12 4.1.4串联回路块并联指令ORB 1.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2.指令功能及说明
表4.5 串联回路块的并联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ORB 回路块或 串联回路块 1 2.指令功能及说明 由2个以上的触点串联连接的回路被称为串联回路块 。将串联回路块并联连接时,分支开始用LD,LDI指令,分支结束用ORB指令 ORB指令是不带软元件编号的独立指令 有多个串联回路时,如对每个回路块使用ORB指令,则串联回路没有限制 ORB指令也可成批使用,但是由于LD,LDI指令的重复次数限制在8次以下,因此编程时必须注意

13 【例4-4】 ORB指令的梯形图和指令程序见图4.5
正确的程序 不佳的程序 0 LD X000 0 LD X000 1 AND X001 1 AND X001 2 LD X002 2 LD X002 3 AND X003 3 AND X003 4 ORB;ORB分开使用 4 LDI X004 5 LDI X004 5 AND X005 6 AND X005 6 ORB ;ORB成批使用 7 ORB 7 ORB 8 OUT Y006 8 OUT Y006 图4.5 ORB指令

14 4.1.5并联回路块串联指令ANB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表4.6 并联回路块的串联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ANB 回路块与 并联回路块 1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由2个以上的触点并联连接的回路称为并联回路块。当并联回路块与前面的回路串联连接时,使用ANB指令。分支的起点用LD或LDI指令,并联回路块结束后,使用ANB指令与前面的回路串联连接 若多个并联回路块按顺序和前面的回路串联时,ANB指令的使用次数没有限制。也可成批使用ANB指令,但在这种场合,与ORB指令一样,要注意LD,LDI指令的使用次数限制在8次以下

15 【例4-5】ANB指令的梯形图和指令程序见图4.6
0 LD X000 1 OR X001 2 LD X002 分支起点 3 AND X003 4 LD X004 5 AND X005 6 ORB 并联回路块结束 7 OR X006 8 ANB 与前面的回路串联 9 OR X003 10 OUT Y007 图4.6 ANB指令

16 4.1.6 边沿检出指令LDP,LDF,ANDP,ANDF,ORP,ORF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表4.7 边沿检出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LDP 取脉冲上升沿 X,Y,M,S,T,C 2 LDF 取脉冲下降沿 ANDP 与脉冲上升沿 ANDF 与脉冲下降沿 ORP 或脉冲上述沿 ORF 或脉冲下降沿

17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LDP、ANDP、ORP指令是进行上升沿检出的触点指令,仅在指定位软元件的上升沿时(OFF→ON变化时)接通一个扫描周期 LDF、ANDF、ORF指令是进行下降沿检出的触点指令,仅在指定位软元件的下降沿时(ON→OFF变化时)接通一个扫描周期 利用上升沿检出和下降沿检出这一特性,可以利用同一信号进行状态转移

18 【例4-6】 LDP,LDF,ANDP,ANDF,ORP,PRF指令的梯形图和指令程序见图4.7和图4.8
0 LDP X000 2 ORP X001 4 OUT M0 5 LD M8000 6 ANDP X002 8 OUT M1 (a) (b) (a) 梯形图 (b) 指令程序 (c) 时序图 (c) 图4.7 LDP, ANDF,ORP指令

19 0 LDP X000 2 ORP X001 4 OUT M0 5 LD M8000 6 ANDP X002 8 OUT M1 (a) (b) (a) 梯形图 (b) 指令程序 (c) 时序图 (c) 图4.8 LDF,ANDF,ORF指令

20 【例4-7】双稳态电路程序设计。图4.9是双稳态电路的梯形图和时序图
0 LDP X000 2 AND Y000 3 OUT M1 4 LDP X000 6 OR Y000 7 ANI M1 8 OUT Y000 (a) (b) (a) 梯形图 (b) 指令程序 (c) 时序图 (c) 图4.9 双稳态电路

21 当X000驱动M0后,①③执行M0的上升沿检出功能
【例4-8】图4.10所示的梯形图是LDP指令的应用例 当X000驱动M0后,①③执行M0的上升沿检出功能 而④为LD指令,因此在M0接通时,Y002接通 图4.10 LDP指令举例

22 4.1.7脉冲指令PLS, PLF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表4.8 脉冲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PLS
上升沿脉冲 除特殊的M以外的M、Y 1 PLF 下降沿脉冲

23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使用PLS指令时,仅在驱动输入为ON后的一个扫描周期内,软元件Y,M动作
使用PLF指令时,仅在驱动输入为OFF后的一个扫描周期内,软元件Y,M动作 在驱动输入保持为ON时,让可编程控制器由RUN→STOP→RUN时,PLS M0动作,但是PLS M600(电池后备)不动作。对于后面的一个RUN,这是因为在STOP时,M600仍保持着动作状态 相同动作的指令程序 OUT指令与脉冲指令两种情况(见图4.12)都在X010由OFF→ON变化时,M6接通一个扫描周期

24 【例4-9】X000、X001作为脉冲指令的触发信号(图4.11(b))
0 LD X000 1 PLS M 0 2 LD M 0 3 SET Y000 4 LD X001 5 PLF M 1 6 LD M 1 7 RST Y000 (a) (a)脉冲指令编程的梯形图 (b) 脉冲指令执行的时序图 (b) 图4.11 脉冲指令编程

25 OUT指令 脉冲指令 图4.12 边沿检出指令与脉冲指令的比较

26 4.1.8置位与复位指令SET,RST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表4.9 置位与复位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Y, M, S Y,M : S,特殊M : 2 T,C : D,V, Z,特殊D: 3 RST 复位 Y, M, S, T, C, D, V, Z 注:用M1563-M3071时,程序步加1

27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在例4.8所示程序中,X000一旦接通后,即使它再断开,Y000仍然继续动作。X001一旦接通时,即使它断开,Y000仍然保持不被驱动。对于M,S也是一样的 对于同一软元件,SET、RST可多次使用,顺序也可随意,但最后执行者有效 要使数据寄存器(D)、变址寄存器(V)、(Z)的内容清零时,也可使用RST指令 累积定时器T246~T255的当前值的复位以及触点复位也可使用RST指令

28 【例4-10】 置位与复位令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0 LD X000 11 LD X005 1 SET Y000 12 RST S 0
3 RST Y000 15 RST D 0 4 LD X002 18 LD X000 5 SET M 0 19 OUT T250 6 LD X003 SP K 10 7 RST M 0 22 LD X007 23 RST T250 8 LD X004 9 SET S 0 (a) (b) (a) 梯形图 (b)指令程序 (c) X000、X001和Y000的时序图 (c) 图4.13置位与复位指令

29 4.1.9反转指令INV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表4.10 反转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INV 反转 1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INV指令是将INV指令执行之前的运算结果反转的指令。不需要指定软元件号 在例4.9中,如果X000断开,则Y000为ON,如果X000接通,则Y000断开 在能输入AND或ANI,ANDP,ANDF指令步的相同位置处,可编写INV指令 INV指令不能象指令LD,LDI,LDP,LDF那样与母线连接,也不能象指令OR,ORI,ORP,ORF指令那样单独使用

30 【例4-11】 INV指令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执行INV指令前的运算结果 执行INV指令后的运算结果 OFF ON 反 转
反 转 【例4-11】 INV指令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0 LD X000 1 INV 2 OUT Y000 图4.14 INV指令的应用编程

31 4.1.10栈操作指令MPS,MRD,MPP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表4.11 栈操作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MPS 进栈 1 MRD 读栈 MPP 出栈

32 2.指令功能及说明 这项指令是进行例4-10所示的分支多重输出回路编程用的方便指令。利用MPS指令存储得出的运算中间结果,然后驱动Y002。用MRD指令将该存储读出,再驱动输出Y003 MRD指令可多次编程,但是在打印,图形编程面板的画面显示方面有限制。(并联回路24行以下) 最终输出回路以MPP指令替代MRD指令。从而在读出上述存储的同时将它复位。 MPS指令也可重复使用,MPS指令与MPP指令的数量差额少于11,但最终二者的指令数要一样

33 【例4-12】 栈操作指令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0 LD X004 7 MRD 1 MPS 8 OUT Y004 2 AND X005
9 MPP 3 OUT Y002 10 AND X007 11 OUT Y005 4 MRD 12 END 5 AND X006 6 OUT Y003 图4.16栈操作指令的编程

34 【例4-13】 一段堆栈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0 LD X000 14 LD X006 1 AND X001 15 MPS 2 MPS
17 OUT Y004 4 OUT Y000 18 MRD 5 MPP 19 AND X010 6 OUT Y001 20 OUT Y005 7 LD X003 21 MRD 22 AND X011 8 MPS 9 AND X004 23 OUT Y006 10 OUT Y002 24 MPP 11 MPP 25 AND X012 12 AND X005 26 OUT Y007 图4.17 堆栈的编程 13 OUT Y003

35 【例4-14】 一段堆栈与ANB,ORB指令并用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0 LD X000 11 ORB 1 MPS 12 ANB 2 LD X001 13 OUT Y001 3 OR X002 14 MPP 4 ANB 15 AND X007 5 OUT Y000 16 OUT Y002 6 MRD 17 LD X010 7 LD X003 18 OR X011 8 AND X004 19 ANB 20 OUT Y003 9 LD X005 10 AND X006 图4.18 堆栈与ANB,ORB指令并用

36 【例4-15】 两段堆栈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0 LD X000 9 MPP 1 MPS 10 AND X004 2 AND X001
13 OUT Y002 4 AND X002 5 OUT Y000 14 MPP 6 MPP 15 AND X006 7 AND X003 16 OUT Y003 8 OUT Y001 图4.19 两段堆栈编程

37 【例4-16】 四段堆栈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 0 LD X000 9 OUT Y000 1 MPS 10 MPP 2 AND X001

38 (a) 四段堆栈的编程 (b) 未采用MPS指令的编程
0 LD X000 1 OUT Y004 2 AND X001 3 OUT Y003 4 AND X002 5 OUT Y002 6 AND X003 7 OUT Y001 8 AND X004 9 OUT Y000 (b) (a) 四段堆栈的编程 (b) 未采用MPS指令的编程 图4.20 四段堆栈的编程

39 4.1.11主控触点指令MC,MCR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表4.12 反转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MC
主控(回路块起点) Y,M (除特殊继电器以外) 3 MCR 主控复位(回路块终点) 2

40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例4-15的编程示例中,X000为MC指令的执行条件 ,输入X000接通时 ,执行从MC到MCR的指令,输入X000断开时,不执行上述区间的指令 ,软元件有两种状态 累计定时器,计数器等用置位/复位指令驱动的软元件保持现状,其余的软元件被置位 非累计定时器,计数器,用OUT指令驱动的软元件变为断开 执行MC指令后,母线(LD,LDI)向MC触点后移动,将其返回到原母线的指令为MCR

41 如例4-16所示,在MC指令内采用MC指令时,嵌套级N的编号按顺序增大(N0→N1→N2→N3→N4→N5→N6→N7)。在将该指令返回时,采用MCR指令,则从大的嵌套级开始消除(N7→N6→N5→N4→N3→N2→N1→N0) 如MCR N6,MCR N7不编程时,若对MCR N5编程,则嵌套级一下子回到5。嵌套级最大可编写8级(N7) 在没有嵌套结构时,可再次使用N0编制程序。N0的使用次数无限制。在有嵌套结构时,如下面的例4-16所示,嵌套级N的编号从N0→N1…N6→N7增大

42 【例4-17】主控触点指令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无嵌套)
0 LD X000 6 LD X002 1 MC N 0 7 OUT Y001 3 SP M100 8 MCR N 0 4 LD X001 5 OUT Y000 母线返回(N0为嵌套等级) 0 LD X003 5 LD X002 1 MC N 0 6 OUT Y003 2 SP M150 7 MCR N0 3 LD X004 8 LD X006 4 OUT Y002 9 OUT Y009 图4.21主控触点指令的编程(无嵌套)

43 【例4-18】 主控触点指令的梯形图与指令程序(有嵌套)
(级N0) 母线B在X000为ON时,呈激活状态 (级N1) 母线C在X000,X002为ON时,呈激活状态 (级N2) 母线D在X000,X002,X004都为ON时,呈激活状态 (级N1) 通过MCR N2,母线返回到C的状态 (级N0) 通过MCR N1,母线返回到B的状态 (初始状态) 通过MCR N0,母线返回到初始的A状态。因此,Y005的接通/断开只取决于X010的接通/断开状态,而与X000,X002,X004得状态无关 图4.22 有嵌套的主控触点指令的编程

44 4.1.12 空操作指令NOP 1. 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将程序全部消除时,全部指令成为NOP
表4.13 空操作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NOP 空操作 1 2. 指令功能及说明 将程序全部消除时,全部指令成为NOP 在普通的指令与指令之间加入NOP指令,则可编程控制器将无视其存在继续工作 在程序中加入NOP指令,则在修改或追加程序时,可以减少步号的变化 若将已写入的指令换成NOP指令,则回路会发生变化(见例4-17)

45 【例4-19】 空操作指令的应用,见图4.23 图 空操作指令的应用与编程

46 4.1.13 程序结束指令END 2.指令功能及说明 1.指令定义及应用对象 在调试阶段,在各程序段插入END指令,可依次检出各程序段的动作
表4.14 程序结束指令的定义与应用对象 指令符 名称 指令对象 程序步 END 结束程序 1 2.指令功能及说明 在调试阶段,在各程序段插入END指令,可依次检出各程序段的动作 RUN开始时的首次执行,从执行END指令开始 执行END指令时,也刷新监视定时器(检查扫描周期是否过长的定时器)

47 4.2 梯形图设计 梯形图的特点 梯形图格式中的继电器不是物理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和输入接点均为存储器中的一位,相应位为“1”态,表示继电器线圈通电或常开接点闭合或常闭接点断开 梯形图中流过的电流不是物理电流,而是“概念”电流,也称“能流”。它是用户程序解算中满足输出执行条件的形象表示方式。“概念”电流只 能从左向右流动 梯形图中的继电器接点可在程序中无限次引用,既可常开又可常闭

48 梯形图中用户逻辑解算结果,可马上为后面用户程序的解算所利用
梯形图中输入接点和输出线圈不是物理接点和输出线圈,用户程序的解算是根据PLC内I/O映象区每位的状态,而不是解算时现场开关的实际状态 输出线圈只对应输出映象区的相应位,不能用该编程元件直接驱动现场机构,该位的状态必须通过I/O摸板上对应的输出单元才能驱动现场执行机构

49 4.2.2 梯形图编程格式 每个梯形图程序由多个梯级组成,一个输出元素可构成一个梯级,每个梯级可由多个支路组成
每个支路通常可容纳11个编程元素,最右边的元素不能是触点 每个梯级最多允许16条支路 在用梯形图编程时,只有在一个梯级编制完后才能继续后面的程序编程 输出线圈用圆形或椭圆形表示

50 4.2.3 梯形图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内容确定PLC机型
分析被控对象的具体情况(生产过程,技术特点,工艺方法,环境条件),研究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根据被控对象状态参数的数目和被采集信号的数目,确定PLC的输出/输入点数,以此作为选择PLC机型的条件 根据被采集及被控制信号的特点(数字量,模拟量)以及所需电源的情况,确定输入器件,输出执行器件及接线方式。结合上面的条件选择PLC的型号

51 设计PLC的输入/输出信号连接图 编写程序 输入并编辑程序 程序调试 程序存储

52 逻辑行起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或终于线圈,或一特殊指令) 编程顺序如图4-26所示。一个逻辑行编程顺序则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
4.2.4 梯形图设计规则 梯形图按PLC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扫描程序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绘制。与右边线圈相连的全部支路组成一个逻辑行 逻辑行起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或终于线圈,或一特殊指令) 不能在线圈与右母线之间接其他元件 编程顺序如图4-26所示。一个逻辑行编程顺序则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

53 图4.26 梯形图编程规则一

54 触点应画在水平支路上,不能画在垂直支路上
(a) (b) 图4.27 编程规则二 (a)不正确 (b) 正确

55 几条支路并联时,串联触点多的,安排在上面(先画),如图4.28所示
图4.28 编程规则三

56 几个支路串联时,并联触点多的支路块安排在左面,如图 4.29所示
图4.29 编程规则四

57 一个触点不允许有双向电流通过。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按图4.30的示例改
图4.30 编程规则五

58 当两个逻辑行之间互有牵连时,如图4.31所示,可按图示的方法加以改画
图4.31 编程规则六

59 在梯形图中任一支路上的串联触点、并联触点以及内部并联线圈的个数一般不受限制,但有的PLC有自己的规定,应注意看说明书
若在顺序控制中进行线圈的双重输出(双线圈),则后面的动作优先执行 绘图时应注意PLC外部所接“输入信号”的触点状态,与梯形图中所采用内部输入触点(X编号的触点)的关系 继电器控制电路中启动按钮PB1用常开按钮,停止按钮PB2用常闭按钮,如图4.32(a) 当在接入PLC时,PB1用常开按钮,PB2也用常开按钮时(见图4.32(b)),则在梯形图设计时X001用常开触点,X002用常闭触点 如果在接入PLC时,PB1用常开按钮,PB2用常闭按钮(见图4.32(c)),则在梯形图设计时X001用常开触点,X002也应用常开触点 图(d)是对图(b)和图(c)具体等效电路的分析

60 (a) (b) (c)

61 (d) 图4.32 外部输入条件与梯形图编程的关系 (a)继电器控制电路;(b)外部输入条件与PLC的连接形式之一;
(c) 外部输入条件与PLC的连接形式之二;(d)两种外部输入条件与PLC梯形图的关系

62 4.3 基本逻辑指令应用举例 【例4-20】延时释放电路的PLC程序设计 S=ON 控制开关: S=OFF 控制要求 : 负载: RL=ON
5秒后: RL=OFF

63 解: (1)输入/输出接点分配见表4.15 (2)控制逻辑梯形图见图4.33 表4.15 I/O分配表 输入装置 PLC输入端口号 输出装置
S 000 RL 003 (2)控制逻辑梯形图见图4.33 图4.33 延时释放电路梯形图

64 (3)指令程序 LDI X000 LD AND Y003 OR OUT T1 ANI K 50 END

65 【例4-21】 触发器电路(分频电路)的PLC程序设计
SB为控制按钮 控制要求 RL为输出负载 时序图见图4.34 图4.34 例4-21时序图

66 解: (1)输入/输出接点分配见表4.16 表4.16 I/O分配表 输入装置 PLC输入端口号 输出装置 PLC输出端口号 SB 001
RL 030

67 (2)控制逻辑梯形图 图4.35 触发器电路的梯形图

68 (3)指令程序 LD X001 M101 PLS OR Y030 ANI M102 AND OUT END

69 【例4-22】 振荡电路的PLC程序设计 输入信号X000=ON 输出Y030按一定的周期通断 控制要求 X000=OFF,则Y030=OFF 时序图见图4.36 图4.36 时序图

70 解: (1)I/O分配表略 (2)控制逻辑梯形图见图4.37 通电时 断电时 图4.37 振荡电路的梯形图

71 (3)指令程序 LD X000 OUT T3 ANI K 10 T2 20 Y030 END

72 【例4-23】 报警电路的PLC程序设计 当报警继电器K=ON,报警灯闪烁,蜂鸣器叫 控制要求 当报警响应按钮SB1按下时,报警灯常亮,蜂鸣器停叫 当报警灯测试按钮SB2按下时,报警灯亮

73 解: (1)输入/输出接点分配见表4.17 输入装置 PLC输入端子号 输出装置 PLC输出端子号 K X000 报警灯 Y030 SB1
蜂鸣器 Y031 SB2 X002

74 (2)控制逻辑梯形图见图4.38 图4.38 报警电路的梯形图

75 (3)指令程序 LD X000 LDI T2 AND ANI T3 OR M100 OUT K 20 X002 Y030 Y031 X001
END 10

76 控制要求:当输入信号X010接通8小时50分钟后,输出信号Y032接通
【例4-24】长延时电路的PLC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当输入信号X010接通8小时50分钟后,输出信号Y032接通 解: (1)I/O分配表略 (2)控制逻辑梯形图见图4.39 选用普通计数器T1(1.00ms)时,最大延时时间为3276.7s<1h,所以采用定时器与计数器联合编程的方法解决长时间定时的控制要求。编程时,先计小时后计分

77 图4.39 长延时电路的梯形图

78 (3)指令程序 LD X010 T1 LDI ANI M100 OUT C1 RST C3 K 60 600 C2 8 AND Y032
OR END 50

79 【例4-25】饲料箱盛料过少报警系统的PLC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 : 1. 在方式选择开关断开时,选择短时报警运行方式 当料箱盛料过少,限位开关ST变为ON后,蜂鸣器开始鸣叫,同时报警灯连续闪烁20次(亮1.5秒,灭2.5秒),此后蜂鸣器停止鸣叫,灯也熄灭。复位按钮SB可以使二者中止 2. 在方式选择开关接通时,选择连续报警运行方式 当料箱盛料过少限位开关ST变为OFF后,蜂鸣器开始鸣叫,同时灯开始闪烁。当按下复位按钮SB时,二者中止

80 图4.40 料箱盛料过少报警系统

81 解: (1)输入/输出接点分配见表4.18 表4.18 I/O分配表 输入装置 PLC输入端子号 输出装置 PLC输出端子号 限位开关ST
000 蜂鸣器HA 030 复位开关SB 001 报警灯HL 031 选择开关SA 002

82 (2)控制逻辑梯形图见图4.41 图4.41 料箱盛料过少报警系统的梯形图

83 (3)指令程序 LD X000 Y030 K 25 PLS M100 ANI T1 LDI X002 OUT T0 RST C1 ORI
15 AND OR Y031 20 X001 END

84 【例4-26】加热炉推料机自动上料控制电路的PLC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 : 加热炉推料机自动上料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见图4.42。在原点,加热炉门关闭,行程开关4ST被压住。运行按钮SB2被按下后,驱动炉门开启,开启后行程开关1ST被压住,然后推料机往炉门推料,推到位压住行程开关2ST后,推料机后退,后退到位压住行程开关3ST,然后炉门开始关闭,炉门关闭后,行程开关4ST被压住,整个工作流程结束。再按下SB2后,又重复上述过程。按下停机按钮SB1后,马上停止运转

85 图4.42 加热炉推料机自动上料控制流程图

86 解: (1)输入/输出接点分配见表4.19 (2)控制逻辑梯形图 表4.19 I/O分配表 输入装置 PLC输入端子号 输出装置
停机SB1 001 炉门开KM1 031 运行SB2 002 炉门关KM2 032 门开1ST 011 推料机进KM3 033 进2ST 012 推料机进KM4 034 退3ST 013 门关,回原位4ST 014 (2)控制逻辑梯形图

87 图4.43 加热炉推料机自动上料控制逻辑梯形图

88 3. 指令程序 LDI X001 LD X011 OUT Y034 MC NO OR Y033 LD X013 SP M100 ANI
ANI X014 AND X014 OUT ANI Y031 Y031 OUT Y032 MCR NO Y032 X013 END

89 小 结 本章介绍了三菱FX2N系列PLC的编程语言、编程方法和基本逻辑指令,熟悉掌握是他们学习和使用PLC的基础
小 结 本章介绍了三菱FX2N系列PLC的编程语言、编程方法和基本逻辑指令,熟悉掌握是他们学习和使用PLC的基础 采用控制逻辑图或称梯形图、指令程序来编写控制程序各有其特点。梯形图是一种类似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图形编程语言,梯形图编程具有直观形象、易被电气工程人员掌握的特点。在梯形图编程时使用了软组件,如软继电器、软定时器等,它们是PLC内部的编程组件,这些编程组件的接点在编程时可以无限制使用

90 指令程序采用助记符语言来编写。助记符语言是以汇编指令的格式来表示控制程序的程序设计语言。助记符指令能在小型编程器中一条一条地输入,特别适合现场调试。助记符指令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指令的功能,告诉CPU要执行什么操作;操作数用标识符和参数表示,用来表示参加操作的数的类别和地址 FX2N系列PLC共有27条基本逻辑指令,这些指令已经能解决一般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问题,要求能熟练掌握。对于27条基本逻辑指令,应当注意掌握每条指令的助记符名称、操作功能、梯形图、目标组件和程序步数


Download ppt "第四章 基本逻辑指令 教学提示:PLC中用于一般控制系统的逻辑编程的指令是基本逻辑指令。FX2N的基本逻辑指令有27条,其功能很强,能解决实际生产中一般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问题 教学要求:本章让学生了解FX2N逻辑指令的类别、定义、书写方式和功能;掌握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编程的规则、方法与步骤;能针对一般的工程控制要求应用基本逻辑指令编写工程控制程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