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土 石 流 定義 土 石 流 特性 土 石 流 成因 土 石 流 災害形成原因 土 石 流發生之三大要件 土 石 流造成之災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土 石 流 定義 土 石 流 特性 土 石 流 成因 土 石 流 災害形成原因 土 石 流發生之三大要件 土 石 流造成之災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土 石 流 定義 土 石 流 特性 土 石 流 成因 土 石 流 災害形成原因 土 石 流發生之三大要件 土 石 流造成之災害
土 石 流 簡介 土 石 流 定義 土 石 流 特性 土 石 流 成因 土 石 流 災害形成原因 土 石 流發生之三大要件 土 石 流造成之災害

2 土 石 流 定義 土石流是泛指泥土、砂石等物質與水混合之後,在坡面受重力作用而流動推擠之運動體。
其現象具有:集體搬運 直線前進 破壞力強大之特性。

3 土 石 流 特性 一般特性 流動特性 滑動特性 堆積特性

4 一般特性 組成成份砂礫之粒徑 分佈甚廣從0.1mm至數公尺 單位體積重量約1400~2300kg/m2比水之1000kg/m2大
發生坡度大約在15~30度之間最多

5 流動特性 先端部之段波受水量之影響,呈間歇性之流動現象,亦即段波流動一段距離後暫時因脫水或受阻而停滯,但在後續水量補充或土砂繼續供給下,又再度流動 最先端湧高而形成波浪,一般稱之為段波(Bore),較大粒徑之石礫逐漸湧向前端,段波先端處呈大粒徑石礫聚集流動之現象。 先端段波受水量之影響,呈間歇性之流動現象,流動一段距離後因脫水或受阻而停滯,但在後續水量補充或土砂繼續供給下,又再度流動

6 滑動特性 土石流明顯段波 進行過程中 波高及流速均維持不變 幾乎不發生脫水及減速現象
土石流明顯段波 進行過程中 波高及流速均維持不變 幾乎不發生脫水及減速現象 土石流發生初期 流動過程中會夾拾泥沙礫石 含砂量增加 使流體逐漸減速 並產生脫水現象 無段波出現 水泥砂處於分離狀態 砂礫則呈現個別運動狀態

7 堆積特性 土石流流出谷口等溪幅擴寬且坡度平緩之地區,土石流即減速停止而堆積下來,且多呈扇狀堆積。
土石流間歇性流動時,在堆積處形成耳狀之重疊堆積。 土石流段波停止之後,後續之土砂流在長時間之流動下,可在原堆積之扇狀地上侵蝕出一條流路。 扇狀地上堆積土砂之粒徑分佈,以扇緣隆起處之粒徑較大,靠近谷口之扇基部較小,而最外緣之低平扇緣部之粒徑最小。

8 土 石 流 成因 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山坡地經由風化崩解之大大小小岩石塊、泥沙、土壤或由於山崩、地滑、與落石而於河谷或坡腳堆積大量的碎屑物。這些堆積豐富的碎屑物,因為位於傾斜山麓坡上,若加上豪雨所帶來豐沛的雨量,流水宣洩不良,水加上土、石混合,因為重力順坡下滑流動形成威力無比的土石流。

9 土 石 流 災害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 (1).氣候因素 (2).地質構造因素
水是土石 流 組成份子亦是激發因子台灣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年平均降雨量高達2500公釐集中於夏秋每年平均有3.2個颱風挾帶豪雨都是引發因素 (2).地質構造因素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處由於板塊互相擠壓應力影響斷層破裂面又因台灣山地面積佔3/4地形陡峭山高水急河流下切與侵蝕強烈亦是因素之一

10 土 石 流 災害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 (3). 地形因素 依日本之調查顯示,土石流發生之溪谷坡度通常在15~30°之間,而超過30°之坡度,一般土體即處於不穩定狀態,反而容易以崩塌方式破壞,在未形成土石流之前,即崩塌潰散,是以在坡度大於30°之溪谷,反而發生土石流之可能性較低。台灣山溪河谷均有經過臨界坡度之潛藏土 石 流 發生之危險 (4).地震因素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處全年地震頻仍地震易使土層發生液化鬆軟剝落分離滑落堆積遇雨流化成土 石 流

11 如何調查土石流? 1.比對航空照片 藉由判讀航空照 片,可以了解整個土石流的形態、分布狀況以及其他地表資訊。

12 比對航空照片 ●民國79年花蓮銅門地區航空照片圖 69年花蓮銅門地區航空照片圖 74年花蓮銅門地區航空照片圖 79年花蓮銅門地區航空照片圖

13 2.調查地質環境 在土石流的調查工作中,必須溯溪而上、進入土石流發生的危險溪谷的上游地區,沿途記錄並量測溝谷谷壁兩側岩石邊坡的特徵、岩性種類、地表水及滲流水之水流狀況、地質構造的延伸、溝谷地形地貌的變化、溝谷堆積物特性、邊坡植生狀況,以及土石流在溝谷中發生部、流動部及堆積部的地質材料分布狀況等。

14 做好整治與防災工作 上游地區 [採用抑制工法,使用的方法包括潛壩、固床工及護坡等方式] 1.工程防治方面
中游地區 [採用攔阻工法,使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梳子壩或攔砂壩等方式] 下游地區 [採用疏濬工法,使用的方法包括渠道或導流堤等方式]

15 2.建立觀測系統 觀測系統包括了雨量指標以及土石流動指標兩種。
  雨量指標需要以當地的雨量記錄為參考依據,再配合現地的地質環境狀況,來建立雨量基準的警戒值。   土石流動指標則包括了現地土石震動或位移的參考數據,同樣配合現地地質環境狀況,來建立土石流動基準的警戒值。

16 3.作好國土利用規劃 儘速建立國土利用之相關規劃資訊,提供開發者或使用者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資訊系統,並且遵循法律規章和學者、專家們的意見,才能夠使土石流的災害減到最低。

17 土 石 流發生之三大要件 土石夠多 雨水夠多 坡度夠大

18 土 石 流造成之災害 村莊淹埋房屋沖毀 道路中斷或泥濘 堵塞河道 淤積水庫 樹林刮除 形成偃塞湖

19 為了探討土石流災害,必須從整體地質手。環境的調查著

20 護坡措施可以減少溝谷谷壁的切蝕作用

21 攔砂壩可以蓄積沖蝕的土石

22 渠道可以加強疏濬的功能


Download ppt "土 石 流 定義 土 石 流 特性 土 石 流 成因 土 石 流 災害形成原因 土 石 流發生之三大要件 土 石 流造成之災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