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美中貿易戰與經濟展望 丁克華 108年5月12日
2
題綱 壹、總體經濟架構與台灣經濟及產業發展 貳、美、中、台產業的轉變 參、台灣當前經濟的結構變化 肆、台灣未來經濟走向
伍、金融挺實體產業計畫 陸、結語
3
壹、總體經濟架構與 台灣經濟及產業發展
4
一、總體經濟架構 總就業 總合供給 Y=C+I++(X-M) 總合需求 出口X-進口M (順差/逆差) 投資I 消費C 政府支出G 匯率
政府支出G 匯率 利率 邊際投資利益 邊際消費傾向 外匯 需求 供給 貨幣 中央銀行 財政部/主計總處
5
二、台灣經濟及產業發展 勞力密集 資本密集 技術密集 基礎研究 實驗室研究 成本降低 行銷期 初入市場 成熟期 飽和 衰退
6
貳、美、中、台產業的轉變
7
一、亞太經濟勢力版圖重整 西方國家獨占人類歷史舞臺的時期即將結束
金融時報指出:已開發市場為核心的經濟體制,已無法 確實反映世界的面貌;以購買力平價(PPP)衡量,以 中國大陸為首的新興國家GDP占比已高於已開發國家
8
中國大陸挑戰美國霸權地位 2007年迄今,中國 已躍居全球最大經 濟成長引擎
世界經濟成長來源 2007年迄今,中國 已躍居全球最大經 濟成長引擎 2014年中國已PPP 計價之GDP已超越 美國;中國已成為 全球最大出口國, 僅次於美國最大進 口來源國 單位:百分點
9
美中競逐亞洲勢力版圖 美國2009年提出「重返亞洲」戰略,2012年又提出「再平衡亞洲」戰略,抗衡中國大陸勢力的崛起
中國大陸於2014年5月「亞信峰會」提出「亞洲觀 念」,亞洲事,亞洲人民辦 美中兩強競逐 亞太經貿整合:TPP vs RCEP 國際經貿組織:世界銀行 vs 新開發銀行 亞洲開發銀行 vs 亞洲基礎建設銀行 貿易結算貨幣:美元 vs 人民幣
10
十三五計畫:對外積極「走出去」 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籌設「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及絲路基金,以「開放逼改革」
推動「自貿區2.0」,繼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成立後,於2015年4月再推出天津、廣東、福建三個自貿區
11
$8千億美元 亞投行加劇中美博奕 中國大陸成立亞投行之經濟戰略意涵 一帶一路每年建設商機 提升國際話語權
亞投行2015年12月正式成立,57個創始成員中歐洲國家高達16個, 占四分之一強,英、德、法等美國盟友均在列 亞投行設立,一方面提升中國大陸國際話與權,抗衡美國;另方面中國可對外輸出基礎建設及過剩產能,掌握亞太基建商機 一帶一路每年建設商機 提升國際話語權 美歐日合計投票比重 $8千億美元 國際貨幣組織 中國投票比重 54.1% 建設項目 3.8% 其次是提升國際話語權,觀察中國在國際貨幣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及亞洲開發銀行(ADB)的投票權比重,和中國經濟排名全球第2相比,在這些機構的影響力並不高。 於是,中國透過區域經貿合作組織,逐漸建立國際地位,例如東亞區域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APEC,中亞的上海合作組織、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等,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 一帶一路不只把上述這些組織整合在一起,更把範圍擴大到南亞及非洲,讓中國成為更具有影響力的強國。 電力,49% 世界銀行 亞洲開發銀行 運輸, 35% 50.7% 40.1% 通訊,12% 水利及衛生,3% 4.9% 5.5%
12
美國力推TPP抗衡中國大陸 TPP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最重要一環 RCEP TPP CJK-FTA 2014年名目GDP (占全球比重)
22.5兆美元 (29.0%) 28.1兆美元 (36.2%) 16.4兆美元 (21.1%) 2014年人口 34.8億 (48.1%) 8.1億 (11.2%) 15.4億 (21.4%) RCEP:占臺灣出口57.9% TPP:占臺灣 出口32.8%
13
美國退出TPP 衝擊亞太經貿勢力版圖 TPP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最重要一環,目前川普已公開申明不加入TPP,中國大陸恐將力推RCEP,並於APEC倡議成立FTAAP,勢將影響美中在亞太經貿抗衡力量與勢力版圖
14
二、全球產業分工模式轉變 翻轉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兩大力量 衝擊1 新工業革命開啟 衝擊2 數位新經濟崛起 歐美國家推動再工業化
網路新經濟改變產業圖像 (Apple 、 Google、Facebook) 中國大陸啟動「中國製造2025」、雙創風潮興起 行動網路創造新營運商業模式(共享經濟、電商、網銀)
15
衝擊1:各國新工業革命啟動 歐美再工業化:德國為續保持世界製造強權地位,推出工業4.0, 美國歐巴馬政府推動製造業回流、川普總統提出「美國製造」 新興國家產業力求轉型:中國大陸提出「中國製造2025」,由製 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
16
中國製造2025:紅色供應鏈 對臺灣ICT產業衝擊 已發生:面板、LED、太陽能 正發生:蘋果供應鏈產業 將發生:半導體 原物料
全球市場 最終產品加工 -中國大陸 東協 中間財加工-臺灣 韓國 原物料加工及高階設備-歐 美 日 原物料 -中東 俄羅斯 對臺灣ICT產業衝擊 已發生:面板、LED、太陽能 正發生:蘋果供應鏈產業 將發生:半導體
17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分工模式 遭受嚴重衝擊
美國製造生產 調降公司所得稅 對中國大陸及墨西哥施行高關稅貿易保護措施 中國大陸產業升級 供應鏈自主完備 中國大陸企業 台灣 企業 中國大陸 美歐市場 中間財 最終財 B A C 訂單 最終財 資本財、中間財
18
衝擊2:數位新經濟崛起 網路創新顛覆產業經營模式 各國競逐數位世代商機 零售 書店 計程車 iN2015 (新加坡)
Digital 21 (香港) 網路創新顛覆產業經營模式 治理新模式 經濟新應用 生活新型態 電信 影音服務 音樂
19
產業典範移轉(1/2) 網際網路顛覆產業發展模式,創造新營運程式,如Uber、Airbnb、Netflix等,以軟體、社群、雲端服務等網路創新為主的科技公司市值明顯成長 美國企業市值排名變化 排名 2013 2015 1 蘋果 2 艾克森美孚 字母公司(Google) 3 微軟 4 波克夏 5 6 奇異電器 亞馬遜 7 嬌生 臉書 8 沃爾瑪 9 雪佛龍 10 富國銀行 資料來源:財訊
20
產業典範移轉(2/2) PC→Smart Phone →AI、VR、AR、Robot
21
三、國家發展核心思維變化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檢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 Stiglitz 「社會不公 平的代價」指出關鍵因素
全球化成為企業威脅政府工具 降稅是為頂層創造財富 巴黎商學院教授Thomas Piketty《21世紀資本論》 指出:當資本回報率超過經濟成長率,資本主義產 生貧富不均,嚴重破壞民主社會根基 IMF總裁拉加德指出:所得分配不均正拖累全球經 濟成長與升高政治不穩定,惟有力求分配公平,展 現公平性成長(equitable growth),方能確保國家 永續發展
22
各國所得差距擴大 勞動生產力與薪資增長脫鉤, 勞動份額(占GDP比重)下降 全球化導致企業全球布局,製造業外移國家工作消失,薪資成長停滯
2000年以來各地區實際工資成長 區域分組 20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非洲 100.0 103.9 105.3 108.1 108.6 115.4 117.8 亞洲 149.0 158.8 165.1 174.6 185.6 194.9 東歐和中亞 204.4 233.9 253.4 244.4 257.9 271.3 已開發經濟體 103.3 104.5 104.1 104.9 105.5 105.0 世界 112.8 116.1 117.3 118.8 121.3 122.7 資料來源:ILO全球數據庫
23
各國財富分配不均 全球財富分配不均自2009年以來明顯擴大,新興國家前10%、前1%富人之財富占比增幅明顯比工業國家為高,其中以香港增幅最高,其次為韓國及中國大陸 主要國家前10%富人之財富占比 主要國家前1%富人之財富占比 % % 全球 香港 全球 香港 美國 美國 中國大陸 歐洲 韓國 韓國 中國大陸 歐洲 新加坡 新加坡 日本 日本 資料來源: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Databook 2014
24
各國積極調整施政主軸 後金融風暴時期,各主要國家施政方針,由過去 重視經濟成長轉向落實公平分配,尤其是川普當 選,將引發世界各國新民族主義 風潮 美國:美國製造優先,創造在地就業機會,重 建美國中產階級 (川普政見) 中國大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 韓國:推動創意經濟與經濟民主化,追求公平 正義的國民幸福(朴槿惠總統就職演說)
25
參、台灣當前經濟的結構變化
26
一、台灣當前經濟課題 當前課題 原因分析 國內經濟成長動能趨緩 商品出口低迷 投資動能不振 外在國際景氣循環因素 內在經社結構調整課題
商品出口低 度成長 投資動能不振 民間投資率 持續降低 當前課題 外在國際景氣循環因素 內在經社結構調整課題 全球經濟成長陷入 長期停滯 中國大陸經濟結構 調整 產業升級緩慢 投資環境惡化 人口結構老化 原因分析
27
二、外在國際景氣循環影響 在全球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俱呈L型下,臺灣與其他亞洲小龍經濟成長恐亦平緩,臺灣貿易依存度高,所受衝擊相對為大
亞洲四小龍GDP成長率 2015年各國GDP相對規模及貿易依存度
28
臺灣經濟成長來源之貢獻 (生產要素投入面)
三、內在經社結構性因素衝擊(1/4) 臺灣經濟成長來源之貢獻 (生產要素投入面)
29
內在經社結構性因素衝擊(2/4) 臺灣經濟發展演進 加工出口區(勞力密集工業) 科學工業園區(整合資訊科學工業技術) 邁向高科技先進國家之列
與大陸關係由互補關係轉向競爭關係
30
內在經社結構性因素衝擊(3/4) 產業升級緩慢 臺灣製造業以代工出口為主,附加價值率偏低,加以中國大陸產業鏈在地化衝擊,凸顯轉型之迫切性
2014年台灣及美、日製造業附加價值率 產業升級緩慢 臺灣製造業以代工出口為主,附加價值率偏低,加以中國大陸產業鏈在地化衝擊,凸顯轉型之迫切性 臺灣科技產業以硬體製造為主,面對數位新經濟快速發展,軟體與服務需求日增,亟需調整因應
31
內在經社結構性因素衝擊(4/4) 人口結構老化 臺灣生育率偏低,人口快速老化,2016年起臺灣工作年齡人口每年平均減少18萬人
勞動力縮減,將削弱國內消費動能,恐將影響資本累積及創新能力;扶老比攀升,增加社福支出 。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至150年)」
32
肆、台灣未來經濟走向
33
打造五個產業創新生態系,以創新帶動臺灣產業升級與轉型
一、五大創新產業 (1/4) 打造五個產業創新生態系,以創新帶動臺灣產業升級與轉型
34
五大創新產業 (2/4) 連結未來:打造下一世代產業 創新產業 生態體系 法規鬆綁 人才培育 資金融通 技術普及化 市場擴大化
降低市場進入門檻 公平競爭打破大型企業壟斷 法規鬆綁 資金融通 人才培育 修正公司法,大小公司分級管理,提升公司營運彈性 推動網際網路相關法規調適,促進 創新創業及共享經濟發展 創新產業 生態體系 全面檢討教育科研體系,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 採行多元策略,提升對內留才及對 外攬才誘因 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及國家級投資公司,協助企業併購、轉型 活絡資本市場籌資機制,引導資金投入實質建設
35
五大創新產業 (3/4) 連結在地:區域平衡,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36
五大創新產業 (4/4) 連結國際:創造出口新模式 新出口市場 新出口產品 推動新南向政策,與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
積極推動加入TPP/RCEP 新出口產品 將東南亞及南亞市場視為國內市場之延伸 掌握東協與南亞國家內需消費財商機;推動整案整場及系統整合輸出
37
建構永續、公平、安全的社福體制,厚植未來新社會根基
五大社會安定 建構永續、公平、安全的社福體制,厚植未來新社會根基
38
二、新南向政策(1/9) 契機掌握 全球經濟成長亮點 東協十國(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
2015年底正式成立 土地總面積逾446萬平方公里 GDP合計為2.4兆美元(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人口6.2億人(大於北美自由貿易區及歐盟的全球第三大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及印度) 柬埔寨、寮國、越南與緬甸等國家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突破6% 成員中的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同時為TPP及 RCEP的成員,其餘RCEP成員例如菲律賓亦有加入TPP的可能性
39
新南向政策(2/9) 契機掌握 美國「重返亞洲」、印度「東望政策」、日本「南進政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皆以東協作為布局對象
過去著眼於東協所擁有的天然資源及廉價勞工的低成本,隨著東協國家的消費能力逐漸成長,外人投資金額逐年增加,外資企業大舉進駐,造就區域經濟快速成長 AEC整合成為一個「單一市場」及「單一生產基地」 在現有東協貨品及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之基礎,進一步整合以「單一市場」為主之經濟共同體,於2025年前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五大自由流通,進而成為一個全球供應鏈的生產基地 區域內貨物已自由流通,惟區域內貿易偏低約24%(歐盟約60%)
40
新南向政策(3/9) 契機掌握 臺灣與AEC經貿關係 貿易額793億美元(2015)為臺灣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大陸)
臺商東協投資約863億美元、臺商及臺籍幹部逾25萬人,主要投資產業如電子、鋼鐵、 紡織成衣、金屬、製鞋、自行車等。 區域內人口約三分之一集中於都市、電價高昂,因此帶動智慧城市、節能及ICT科技產品需求 預期2030年前基礎建設累積投資金額約七兆美元,約為德國GDP的兩倍
41
新南向政策(4/9) 契機掌握 全球經濟成長亮點 南亞六國 GDP合計為2.7兆美元
經濟成長率以不丹及印度7.7%及7.3%領先,除尼泊爾為3.4%外,其餘各國均有4.2%以上的經濟成長率 人口合計約17億,占全球人口約 23% 印度人口將近13億,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 巴基斯坦人口1億8,000萬 孟加拉人口1億5,000萬
42
新南向政策(5/9) 契機掌握 全球經濟成長亮點 南亞六國
2006年1月南亞自由貿易區協定,增進彼此間之貨物流通,進而帶動經濟與貿易之成長。 2007年先減免20%的關稅,後續每年減免20%關稅,直到2012年達到零關稅,低度開發國家如孟加拉、不丹和尼泊爾等國家可以延後三年減免至零關稅
43
新南向政策(6/9) 契機掌握 未來成長商機可期
根據Global Insight預估,東協十國及南亞六國未來5年( 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分別達4.9%及6.0%,遠高於全球經濟成長率3.1% 東協及南亞人口結構年輕,70%的人口年齡不滿40歲,且中產階級大量興起,內需消費市場潛力龐大 2013年起,東協首度超過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最大外人投資(FDI)的目的地 英國經濟學人2016年指出,預測AEC在2030年可望躍升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44
新南向政策(7/9) 臺灣與東協及南亞經貿網絡緊密 我國對東協國家之出口占我國出口總值18.1%,僅次於中國大陸(2015年)
契機掌握 臺灣與東協及南亞經貿網絡緊密 我國對東協國家之出口占我國出口總值18.1%,僅次於中國大陸(2015年) 臺商對東協國家投資累計高達869億美元,僅次於中國大陸(截至2015年) 外籍配偶累計近51.7萬人,其中來自東協突破14.5萬人(截至2016年7月) 藍領外勞已接近59萬人(2015年),主要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
45
新南向政策(8/9) 契機掌握 荷蘭及比利時發展經驗 台灣 2015年出口2850億美元,佔全球出口比重1.7%(排名17)
2015年進口2380億美元,佔全球進口比重1.4%(排名18) 荷蘭人口1700萬人,平均每人國民所得51,210美元 2015年出口5670億美元,佔全球出口比重3.4%(排名5) 2015年進口5060億美元,佔全球進口比重3%(排名8) 比利時人口1140萬人,平均每人國民所得34,100歐元 2015年出口3980億美元,佔全球出口比重2.4%(排名12) 2015年進口3750億美元,佔全球進口比重2.2%(排名14)
46
新南向政策(9/9) 面臨挑戰 東協、南亞及紐澳各國種族多元、文化各異 東協及南亞國家屢見動盪
各國語言、文化、消費者偏好、政治體制與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極大,在某一個國家的經驗無法套用在其他國家 東協及南亞國家屢見動盪 部分國家近年來政治動盪、勞資糾紛頻傳,以及受族群衝突干擾,甚至有排華情緒,使經貿推展工作複雜化
48
推動措施 四大面向 一、經貿合作 二、人才交流 產業價值鏈整合 內需市場連結 基建工程合作 巿場進入支持 創新創業交流 教育深耕 產業人力
新住民力量發揮
49
推動措施 四大面向 三、資源共享 醫療 文化 觀光 科技 農業 中小企業 四、區域鏈結 區域整合 協商對話 策略聯盟 僑民網絡
50
伍、金融挺實體產業計畫
51
一、落實金融監理 協助產業發展 實體產業 產業是根 金融是葉 金融業 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需求的來源
金融業是經濟發展的血脈,血脈通暢,經濟才能活絡。 金融業是產業的風險最後承擔者的角色,產業興盛,金融業將更加繁榮發展。
52
二、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瓶頸 國內超額儲蓄持續增加:在95年約僅0.91兆,至105(f)年已增加至2.58兆。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
53
三、國內實質投資有待提升 固定資本形成及國內投資有待增加:固定資本之實質成長率從99年之19.31%,下滑至104年之1.23%。
單位:%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
54
四、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互利共榮 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互為影響,金融業無法獨善其身,金融政策除應強化監理外,亦應兼顧產業發展,須並因應經濟環境變化而適時調整。 在維持金融體系穩健成長下,善加運用金融業之專業與資源,對協助產業創新轉型及在地就業等發揮更多功能。 金融 經濟
55
五、落實政府政策核心理念 價值 - 創新、成長、就業、分配。 願景 - 追求永續發展之新經濟模式。 推動 - 推動創新產業計畫五加二。
亞洲矽谷 智慧機械 綠能科技 國防航太 生技醫療 循環經濟 新農業
56
金融 與 產業 共創多贏 六、金融推升實體經濟發展,產業帶動金融業務成長 目 標 促進產業發展 協助青年創業 支持創新創業 創造在地就業
目 標 透過金融產業 政策,發揮金 融中介功能, 提升國內投資 協助國內經濟 結構轉型契機 金融 與 產業 共創多贏
57
七、挺產業、挺創業、挺創新、挺就業 就是挺金融 資金、智囊、場域
新創事業及中小企業或因新創階段,或因規模小風險相對較高,不易取得資金,透過三大資源提供動力,解決新創事業相關問題: 資金 多元管道提供資金協助 智囊 財務諮詢及相關輔導 場域 軟硬體支持 政府預算資源有限,可整合相關單位資源,鼓勵金融周邊單位,積極進一步發揮其功能,共同努力。
58
八、政 策 意 象 圖 實體經濟發展 資金 (多元資金供應) 促進 產業發展 協助 青年創業 支持 新創事業 創造 就業機會 目標 資源
智囊 (財務調研協助) 場域 (軟硬設施支援) 金融 產業 金 融 服 務 需 求 八、政 策 意 象 圖
59
九、由「資金、智囊、場域」三大資源提供動 力,涵括7個面向
資金 (多元資金供應) 一、促進投資 二、提供融資 三、數位金融商業模式 智囊 (財務調研協助) 四、財務諮詢 五、產業調研及市場分析 場域 (軟硬設施支援) 六、軟體 七、硬體
60
十、重要措施 協助創意變創業,增加國內創業動能 一、促進投資 (一)成立創新創業基金 鼓勵金融周邊單位成立創新創業基金
以捐助方式募集資金成立 鼓勵創新創業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目前規劃情形 以投資方式對新創事業提供資金 將由執行單位訂定適當控管機制,防止不當資金運用 初期以創建期企業為主 國發基金對於直接投資與創投業務有豐沛經驗,提供指導協助,並請經濟部、科技部及國發會引薦新創企業案源 協助創意變創業,增加國內創業動能
61
鼓勵及加速引導資金投入相關產業及公共建設
重要措施 一、促進投資 (二)放寬保險業投資對象及金額 開放投資對象包括依有限合夥法設立的創投、文創產業,不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限,最高投資限額為可運用資金10% 提高保險業可直接投資單一創投事業之金額為2億元,毋須事先申請 調降保險業投資台股風險係數,引導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三)引導資金投入公共建設 研議放寬私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投資開發型不動產上限,鼓勵投資公共建設 已放寬符合促參案件之公共建設,辦理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條件 鼓勵及加速引導資金投入相關產業及公共建設
62
鼓勵對新創重點產業辦理授信 重要措施 二、提供融資 鼓勵銀行對新創重點產業放款
訂定「獎勵本國銀行辦理新創重點產業放款方案」,並請本國銀行配合加強辦理。 內容包括放款對象定義、實施期間、預期目標、績效考核方式及獎勵措施等。 新創重點產業包括「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國防產業、智慧機械、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產業。 鼓勵對新創重點產業辦理授信
63
提供多元化管道,便利交易與取得資金 重要措施 三、數位化金融商業模式面向 已擬訂金融科技發展推動計畫 擴大行動支付服務之運用與創新
鼓勵保險業者開發FinTech大數據應用之創新商品 打造身分識別服務中心 建置基金網路銷售平台 提供多元化管道,便利交易與取得資金
64
重要措施 四、智囊─財務諮詢 五、智囊─運用大數據資料 (一)建立創業財務輔導平台 (二)鼓勵銀行設置相關產業融資諮詢窗口
由金融研訓院結合金融業資深人才成立,提供各新創事業創業初期之基本財務諮詢,提升其成功創業之機會。 (二)鼓勵銀行設置相關產業融資諮詢窗口 列入獎勵評核要件之一 五、智囊─運用大數據資料 鼓勵利用大數據資料,協助企業及創業者掌握產業動態、市場趨勢、行銷運用及風險管理
65
重要措施 六、場域─軟體支援 七、場域─硬體支援 善用人力,建立金融業師平台 促進產學合作,提升就業機會 提供創業基地
與教育部合作 透過金管會周邊單位(集保、證交所、櫃買中心等)規劃產學合作平台,鼓勵上市(櫃)公司(含金融業)提供大專院校學生於企業內部實習及畢業延攬就業之機會。 →集保結算所已於105年8月26日舉辦「夢想實習企業同行-產學合作實習計劃」 七、場域─硬體支援 提供創業基地 運用金融總會金融科技發展基金,擴大金融科技創新基地,積 極與現有創業園區、創新育成中心及金融機構等合作,提供創 業者交流。
66
結 語
67
國際政經情勢變化無常 面對挑戰化危機為轉機 追求創新成長就業分配 金融推升實體經濟發展 產業帶動金融業務成長
68
感謝聆聽 敬請指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