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共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
1·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发生在企业部门。且假定企业的投资行为是自发或外生的,即是不随利率而变化的。

3 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2·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理--适用于短期分析。
3·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都相等。

4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1.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 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整个社会处于均衡状态。

5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2.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这里c和i代表的是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核算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y = c + i

6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3·计划存货投资与非计划存货投资 计划(意愿)存货投资是指符合生产经营需要的存货变动。
非计划(意愿)存货投资是指超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存货变动。 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 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投资为0

7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例如企业实际生产了1200亿的产品,而市场需求是1000亿,则超出的200亿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

8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b)支出决定收入 (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支出等于收入 支出决定收入 100 y 100 Y
E E 支出等于收入 支出决定收入 IU>0 收入=100 100 IU<0 支出=100 100 y 100 Y (b)支出决定收入 (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27

9 三、投资等于储蓄 i=s 已知y = E 而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即E=c+i
均衡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s,于是可得: 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i=s

10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c=c(y) c=α+βy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多。 1.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 c=c(y) c=α+βy

11 一、家庭消费函数 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

12 一、消费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

13 一、消费函数 4.消费曲线 C MPC,APC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且在每一收入水平上,APC均大于MPC c=c(y) y 14 12
B 10 8 6 45。 6 8 10 12 14 y

14 一、消费函数 c 5.线性消费曲线 c=α+βy α 45。 y

15 一、消费函数 6.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两者之间的关系。 ①在每一个收入水平上都有APC>MPC

16 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
1.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 s=s(y) s=-α+(1-β)y

17 二、储蓄函数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18 二、储蓄函数 3.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APS),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19 二、储蓄函数 s 4 4.储蓄曲线 3 2 s=s(y) 1 6 8 10 12 14 y -1

20 二、储蓄函数 4 s 3 5.线性储蓄曲线 2 s=-α+(1-β)y 1 6 8 10 12 14 y -1 -α

21 二、储蓄函数 6.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 ①在每一个收入水平上都有MPS> APS
②随着收入的增加,APS、MPS之间的差距也缩小。

22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 2

23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2.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c,s c=α+βy s=-α+(1-β)y α -α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A s=-α+(1-β)y α y0 y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24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分配 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动 政府税收政策 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25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 2. 价格水平 3.收入分配 4.社会保障制度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储蓄增加--低收入者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储蓄减少--高收入者 2. 价格水平 货币幻觉 3.收入分配 4.社会保障制度

26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 决定及变动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

27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 决定及变动 8000 c+i c+i c 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 i=600 1600 1000
E 设消费函数为c= y i=600 y O 5000 8000

28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消费函数为c=1000+0.8y 则储蓄函数为s= -1000+0.2y i=600 s,i s 600 O
E 600 O 5000 y 8000 -1000 fig

29 第四节乘数论 c+i c+i 1600 c 1000 E ∆ i 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 i=600 Dy O y 5000
8000

30 第四节乘数论 投资乘数(multiplier),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 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

31 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一、 均衡的条件

32 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二、 均衡收入的决定 y=c+i+g c=α+βyd 又知:yd=y-t, 

33 二、均衡收入的决定 c+i+g c+i+g E c+i c=α+β( y-t) y O

34 二、均衡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i+ g = s + t

35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一、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36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二、税收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37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yd=y-t+tr y=c+i+g=α+β( y-t+tr)+ i+g
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yd=y-t+tr y=c+i+g=α+β( y-t+tr)+ i+g

38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比较政府部门的三个乘数
结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影响,故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39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平衡预算乘数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同方向变动时国民收入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40 第七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
考虑净出口后,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变为:

41 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我们假设进口是收入的增函数,设m0为自发性进口,γ为边际进口倾向,则:

42 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下面就可以写出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模型: 联立上述方程组可得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

43 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对外贸易乘数 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44 总结 1.均衡产出概念。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含义。 3.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4.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s的含义。 5.消费和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6.乘数的含义、作用及其计算方法。 7.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8.净出口和边际进口倾向对总支出的影响。


Download ppt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