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專家學者代表共識營 十二年國教高中總綱部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專家學者代表共識營 十二年國教高中總綱部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專家學者代表共識營 十二年國教高中總綱部份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專家學者代表共識營 十二年國教高中總綱部份 國家教育研究院 李文富

2 共識一:有關核心素養 1、「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 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指引,頁2;總綱,頁3)。 2、核心素養可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 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並整合運用於生活情境,透 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指引,頁2-3;總綱,頁3) (1)「能力」偏向「技能」 (2)「態度」包含「情意、價值」

3 OECD:邁向2030年的教育架構 知識(knowledge) -學科知識 -跨領域知識 -實作/實踐知識 技能(skill)
-認知與後設認知技能 -社會與情緒技能 -身體實作技能 資料來源:

4 3、三面九項的內涵為學生經由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學 習後,應具備之基本且重要的素養面向,是跨領域/跨學科所共通 的、重要的、核心的項目。 4、跨領域(學科)核心素養係指如總綱所定義三面九項中所指出 之符號運用、多元表徵、資訊媒體識讀與運用以及系統性思考等跨 學科甚至跨領域的共同核心能力,並非指跨學科的題材。( 國教院 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草案V4)) 5、學科素養則強調結合「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應用於真實 情境的問題中。( 國教院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 (草案V4))

5 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 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情境脈絡化的學習 學習方法及策略 活用實踐的表現 參照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學習重點
(國教院協力同行,一同走進十二年國教課綱,p16-17)

6 素養導向是能力導向課程與教學的升級進化版
更能夠有機地連結不同領域/科目所習得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能力導向 更能夠靈活運用所學,以解決問題 請注意動畫效果 一、從能力導向到素養導向 二、有機地連結(是有生命的、有意義的、跨界的)知識、技能及態度 三、實踐應用特定生活情境 四、對行動的反思 更能夠強調將能力應用於特定生活情境 更強調對於自己的實踐或行動進行反思

7 共識二:有關學校本位課程與課程地圖 總綱在不同教育階段對於學校本位課程有不同脈絡描述,但是其義一致:
•學校本位課程之規劃,包含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掌握學校教育願景,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學校課程計畫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具體成果。

8 學校本位課程之規劃,包含部定科目及校訂科目,學校應著重於 校訂科目之規劃。校訂科目分為必修及選修。(總綱,p22)

9 新課綱訂有二種課程類型 校訂課程 由學校安排, 以形塑學校願景 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 部定課程 由國家統一規定, 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
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 取自吳月鈴

10 學校本位課程 要適切整合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
校本化 部定 課程 校訂課程 系統化 特色化 圖片來源:

11 學校本位總體課程發展 範圍類型 校訂課程發展 國家課程的校本化 目的 建立學校特色、滿足學生更多元的需要
使國家課程更符合學校教學情境及學生需要 課程屬性 校訂課程 部定課程 課綱的課程類型 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彈性學習時間 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 國教院李文富

12 課綱核心素養市本能力學校學生能力的層級關係
一、國家課綱核心素養:那個時代對學生圖像的IDEAL TYPE 二、市本學生能力:是地方層級對所屬學校學生圖像想像與能力期許 品格力、學習力 閱讀力、思考力 創造力、移動力 二、校本學生能力:是學校基於特性與特色對學生圖像想像與能力期許 數位科技、美感賞析 創造思考、問題解決 溝通合作

13 高一統整、試探;高二試探、分化;高三分化、專精
課程布局的邏輯 高一統整、試探;高二試探、分化;高三分化、專精 課程 功能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上 高三下 統整 試探 分化 專精 (林永豐,2012)

14 學校易犯的問題討論 學校願景與特色全由選修承擔不管必修 適性探索不是只有透過選修課程,部定必修也需為 後續學生適性分流提供認識與探索的基礎

15 共識三:關於彈性學習時間 十二年國教課綱-國中小 十二年國教課綱-高中 【彈性學習課程】 【彈性學習時間】

16 彈性學習時間(總綱,p14) 依學生需求與學校條件,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 廣)/補強性教學或學校特色活動等。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 學期授課者,高一、高二每週至多1節。 1普通型及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每週2-3節。 2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每週0-2節,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需6-12節。 3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每週2-3節。 ▇學校易出現問題:把彈性時間當成選修課時間。

17 自主學習不是只在彈性課程,每個課程都需激發,也都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18 共識四:關於加深加廣選修 1、界定:提供學生加深加廣學習課程,以滿足銜接不同進路大學 院校教育之需要。本類選修之課程名稱、學分數與課程綱要由教育 部研訂…(總綱,p17) 2、學校易出現的問題: (1)自訂加深加廣選修課程 (2)加深加廣選修只排傳統升學考科(國英數社自)

19 共識五:探究與實作 1、學生畢業條件之一: 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或「探索體驗」 等課程類型之相關課程至少合計4學分。若學生於校訂必修修習同 類課程則可合併計算。 2、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不列入前項計算

20 其他:開放討論


Download ppt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專家學者代表共識營 十二年國教高中總綱部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