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特有種生物 烏頭翁&黃裳鳳蝶 班級:六年七班 座號:26號 姓名:張恩慈 製作 報告 指導老師:顏廷任 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特有種生物 烏頭翁&黃裳鳳蝶 班級:六年七班 座號:26號 姓名:張恩慈 製作 報告 指導老師:顏廷任 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特有種生物 烏頭翁&黃裳鳳蝶 班級:六年七班 座號:26號 姓名:張恩慈 製作 報告 指導老師:顏廷任 老師

2 大綱 一、台灣特有種生物之定義 1、特有種之定義 2、特有亞種之定義 二、 烏頭翁 1、形態特徵 2、生物習性 3、地理分布 4、棲息環境 5、面臨危機 三、 黃裳鳳蝶 1、形態特徵 2、生物習性 3、地理分布 4、生活史 5、棲息環境 6、面臨危機

3 台灣特有種生物: 所謂的特有生物是指長時間生長於某一特定區域,而且其他地區不見其生長、分布,因此成為某地區特有的生物。
由於台灣自然環境特殊,蘊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冰河時期帶來的大陸生物,在冰河撤退後被海隔開,因而演化出比例相當高的特有種和特有亞種生物。

4 特有種定義:   指只有在特定地區中出現,且別處都沒有的物種。因此台灣特有的物種,是我們這個小島上獨一無二,在世界上別處都找不著的。如果進行合適的保育,人們能夠永遠的使用它們;然而一旦它們從台灣的土地上消失,那世界上將永遠的失去它們。例如黑長尾雉(俗稱帝雉)而言,全世界就只有台灣有,該物種便可稱為台灣特有種。

5 特有亞種之定義: 種為分類上之最小單位,而亞種則是研究者為了種種原因及目的,再將種以更細微的方式分成數個亞種,所以一個種有時會被分成數個亞種;舉一個例子,亞洲黑熊被研究人員分成數個亞種,其中的一個亞種,便是我們台灣黑熊,而台灣黑熊這個亞種只分佈在台灣地區,所以台灣黑熊便可稱為台灣特有亞種。

6 烏頭翁 形態特徵: 學 名: Pycnonotus taivanus,又名台灣鵯 分 類: 鳥綱雀形目 鵯科
身長約18公分,雌雄羽色相同,頭頂至後頸部羽色烏黑 ,雙頰、耳羽及喉部皆白色,嘴角有一橙色小斑點, 具黑色顎線,背部、翅膀及尾羽橄欖綠略帶灰色, 胸部淡褐色,腹面白色。嘴與腳皆為黑色。

7 生物習性: 地理分布: 生性活潑,生殖季中大多成對活動,秋冬則可見群聚集體活動。以植物果實為主食,亦會啄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烏頭翁是臺灣特有種,只局限分布於花東地區和恆春半島,除了在西部的枋山、楓港及東部的蘇澳、立霧溪中游以下等區域,與白頭翁之分布重疊且有雜交混血的現象以外,與白頭翁之分布有相當明顯的區隔。

8 棲所環境: 面臨危機: 棲息於低海拔地區之公園、庭園、果園和山坡上稀落之闊葉樹林中,多屬人類經常活動的地帶。
棲地的破壞和同屬鳥種白頭翁雜交造成數量減少。 (白頭翁) (烏頭翁)

9 黃裳鳳蝶 學 名:Troides aeacus kaguya (Nakahara & Esaki)
分  類: 鱗翅目       鳳蝶科 形態特徵: 大型鳳蝶,展翅 9~11.5公分,翅底為黑色;雄蝶略小,沿翅脈部分稍帶灰色,後翅金黃色,翅緣有長鋸齒狀黑斑圍繞,胴體腹背有灰褐色縱向長毛;雌蝶體型較大,灰黑色,前翅較寬廣,後翅金黃色紋被各室中央弧狀黑紋分隔成複雜之塊狀,胴體腹背呈黑色,且後翅反折部份無。

10 生物習性: 幼蟲攝食馬兜鈴科之瓜葉馬兜鈴,港口馬兜鈴等植物,成蟲整年可見,但主要發生期在 3~4月,9~10月間;飛行頗慢,喜於晨間黃昏時飛至野花吸蜜。一年多代。 地理分布:
台灣東南部低山地區、墾丁一帶。

11 生活史: 面臨危機: 棲地破壞,非法捕捉壓力大。
大型鳳蝶多數是雄蝶先行羽化以尋找雌蝶,雌蝶羽化 後即進行交配,再覓食花蜜以供產卵。黃裳鳳蝶在樹冠層之上飛行,卵多數產在植株較高處。 正常狀態,黃裳鳳蝶會在接近樹冠層處的馬兜鈴上產卵,幼蟲也在此區生長,成長至終齡時才會爬到底層化蛹,這樣的行為可以提高幼蟲及蛹的存活率,也不會危害馬兜鈴植株的生存。 面臨危機: 棲地破壞,非法捕捉壓力大。

12 結論: 在外來植物的引進和環境的破壞,現在這些台灣特有的生物已不多見了,身在台灣的人民不只是應該了解台灣所背負的歷史,更有義務了解和保護台灣的自然生態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google


Download ppt "台灣特有種生物 烏頭翁&黃裳鳳蝶 班級:六年七班 座號:26號 姓名:張恩慈 製作 報告 指導老師:顏廷任 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