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
供求与剩余(图) Q Pe Qe S P E m c Pl Ph D 图2-1 供给与需求 2019/9/12
3
第一节 供给、需求与贸易 一 封闭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需求规律是指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图2-1中的需求曲线D反映了需求规律。
一 封闭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需求规律是指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图2-1中的需求曲线D反映了需求规律。 供给规律是指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图2-1中的供给曲线S反映了供给规律。 如图2-1中的E点便处于均衡状态,Pe 就是均衡价格,Qe就是均衡供求量。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019/9/12
4
开放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国际市场均衡价格的确定(图)
P S Pe Pwe Q E Sx Sf D Dm Df Ew Ef Pfe Qp 图2-2a Qc 图2-2b 图2-2c Qwe Qfc Qfp Qe Qfe 进口量 出口量 2019/9/12
5
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生产同一种商品。
二 开放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生产同一种商品。 如图2-2a,本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e,封闭均衡供求量为Qe,当本国市场价格低于Pe时,本国市场上对该商品存在超额需求。 如图2-2c,外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fe,封闭均衡供求量为Qfe,当外国市场价格高于Pfe时,外国市场上对该商品存在超额供给。 本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e高于外国封闭均衡价格为Pfe。 2019/9/12
6
在图2-2b中,曲线Dm反映的是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口需求 曲线Sx反映的是外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出口供给
在图2-2b中,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口需求曲线Dm和出口供给曲线Sx相交点Ew,决定了国际市场进出口交换均衡价格Pwe。 均衡进口量和出口量Qwe,满足如下条件: Qwe = Qc — Qp = Qfc — Qfp 2019/9/12
7
贸易的福利效应 及利益分配(图) P Pe Pwe Q 图2-3a 图2-3b 图2-3c S E Sx Sf D Dm Df Ew Ef
Pfe Qp Qc Qwe Qfc Qfp Qe Qfe 进口量 出口量 c a b d b+d m f h e 2019/9/12
8
贸易后,本国消费者增加了该商品消费,消费者剩余扩大到a+b+c+d区域,新增消费者剩余a+b+d区域。
三 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 贸易后,本国消费者增加了该商品消费,消费者剩余扩大到a+b+c+d区域,新增消费者剩余a+b+d区域。 贸易后,本国生产者面临着外国同行的低价格竞争,生产收缩,生产者剩余缩小至e区域,损失生产者剩余a区域。 本国消费者剩余的增加(a+b+d)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a相抵后,本国国民净贸易福利增加(b+d)。 外国国民净贸易福利增加m。 2019/9/12
9
由于 (Pe-Pwe)>(Pwe-Pfe) 则有 (b+d)> m 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多于外国贸易净利得。
四 贸易利益的分配 参见图2-3b,本国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本国国内均衡价格与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e-Pwe),外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外国国内均衡价格和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we-Pfe) 由于 (Pe-Pwe)>(Pwe-Pfe) 则有 (b+d)> m 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多于外国贸易净利得。 2019/9/12
10
图2-3b显示,本国进口需求曲线Dm较为陡峭(价格弹性较小),外国出口供给曲线Sx较为平缓(价格弹性较大),由此决定贸易后本国价格变动幅度大于外国价格变动幅度。
贸易利得在两国间的分配最终取决于两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一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越小,该国的贸易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就越陡峭,贸易后国内价格变动幅度就越大,贸易利得就越多;反之则反之。 2019/9/12
11
本节小结 简单的供给需求模型初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4个基本命题 贸易原因 贸易模式 贸易利益 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2019/9/12
12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与比较优势理论 一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与比较优势理论 一 绝对优势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 )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 。 斯密的政策主张及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2019/9/12
13
1817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二 比较优势理论 1817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成本。 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贸易的基础不再局限于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或相对优势。以英国和葡萄牙为例。 2019/9/12
14
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三 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劳动看作唯一的生产要素 ;静态分析方法 ;短期利益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等 2019/9/12
15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 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一 李嘉图模型的假定 ( 2×2×1模型) 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市场完全竞争。
一 李嘉图模型的假定 ( 2×2×1模型) 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市场完全竞争。 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产品和Y产品 。 每个国家只有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国内是同质的且是自由流动的,在两国间是不能流动的,两国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令RX 表示本国X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即生产一单位X产品的劳动投入;RY表示本国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即生产一单位Y产品的劳动投入。 2019/9/12
16
PX和PY分别表示本国两种产品的价格;WX和WY分别表示本国两种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为简便起见,X和Y同时也表示本国两种产品的产量;
L表示本国的全部资源,即劳动总供给,LX和LY分别表示本国劳动在两种产品上的分配。 令标有“*”号的变量表示相应的外国变量。任意假定本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该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RX/RY < RX*/RY* 2019/9/12
17
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本国和外国(图)
L/RY 图2-4a 图2-4b Y X L*/RY* L/ RX L*/RX* FM FM* RX/RY:X产品的机会成本 RX*/RY* 2019/9/12
18
二 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本国全部资源既定且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Y的产量,X和Y产品的生产存在着替代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这种替代关系。 X产品的劳动投入量为LX = RX·X;Y产品的劳动投入量为LY =RY·Y;当本国全部劳动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由于L=LX + LY ,则有: L= RX·X + RY·LY 或:Y=L/ RY —(RX/RY)·X 2019/9/12
19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RX/RY表示的是X产品的机会成本。
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要放弃掉的Y产品的产量,这一放弃掉的产量正好是RX/RY。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意味着机会成本不变,即在生产可能曲线的每一点上,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放弃的Y产品产量是相等的,原因是劳动这一单一要素在本国内是同质的且是自由流动的。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Y*=L*/ RY* -RX*/RY*)·X* 图2-4b表示的是外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于RX/RY < RX*/RY*,外国生产可能性曲线比本国的较为陡峭。 2019/9/12
20
本国X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WX = 1/ RX ·PX 本国Y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 WY = 1/ RY ·PY
三 封闭条件下的国内相对价格 本国X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WX = 1/ RX ·PX 本国Y产品的单位时间工资率: WY = 1/ RY ·PY 本国劳动市场完全竞争,只有当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时(WX = WY),本国才会有两种产品的生产: 1/ RX ·PX = 1/ RY ·PY 变形后可得: PX / PY = RX / RY X产品相对价格PX / PY由X产品的机会成本RX/RY决定。 外国封闭条件下该国的国内相对价格: PX* / PY * = RX */ RY* 2019/9/12
21
由于本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 RX/RY < RX*/RY* 因此必定有:PX / PY < PX* / PY *
四 开放条件下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 由于本国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 RX/RY < RX*/RY* 因此必定有:PX / PY < PX* / PY * 或: PY */ PX* < PY / PX 本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外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本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外国Y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本国Y产品的相对价格,外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019/9/12
22
X产品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图)
图2-5 X的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PY w/ PXw PX / PY RD (PX w/ PYw)E X产品的相对供求量 (X+X*)/(Y+Y*) RS PX*/ PY* (L/ RX)/(L*/RY*) E 2019/9/12
23
X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RS ,表明随着X产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上升,世界的相对供给量呈阶梯式上升。(为什么?)
图2-5中,X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曲线RD,表示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当X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X产品购买量,减少Y产品购买量,X产品的相对需求量上升。 X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RS ,表明随着X产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上升,世界的相对供给量呈阶梯式上升。(为什么?) X产品的相对国际均衡价格由X产品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交点决定,X产品相对均衡价格为(PX w/ PYw)E,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本国只生产X,外国只生产Y。 2019/9/12
24
贸易利益与贸易三角(图) 图2-6a 图2-6b M Y X F* X2 M* X/Y=1 T* T PX w/ PYw=1 X*/Y*=1
E*1 E2 Y1 Y2 Y*2 Y*1 X*2 X*1 E*2 E1 C O O* C* 2019/9/12
25
参见图2-6 ,FM和F*M*分别是本国和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X / PY < PX* / PY *,本国在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假定本国和外国的消费偏好相同,每消费一单位X产品必搭配一单位Y产品,即X/Y =X*/Y*=1,则曲线OC和O*C*分别反映了本国和外国的消费偏好; 再假定X产品相对国际均衡价格为PX w/ PYw=1,则曲线FT和F*T*反映了国际均衡价格。 2019/9/12
26
同理,贸易后,外国专门生产Y,放弃X的生产,出口Y,进口X,外国能够实现在E2*点上的消费,外国福利增加。
本国贸易后,本国X的最大产量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端点F上,出口X,出口量为FX2,进口Y,进口量为E2X2,由于均衡价格PX w/ PYw=1,必有FX2= E2X2(△FE2X2为贸易三角),本国能够实现在E2点上的消费,该点上X和Y的消费量都要多于E1,本国福利增加。 同理,贸易后,外国专门生产Y,放弃X的生产,出口Y,进口X,外国能够实现在E2*点上的消费,外国福利增加。 外国的贸易三角△F*E2*Y2*与本国的贸易三角△FE2X2必定全等,这是因为我们设定的国际交换价格为均衡的交换价格。 2019/9/12
27
第四节 国际贸易标准模型 一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及其原因 边际转换率(MRT)
第四节 国际贸易标准模型 一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及其原因 边际转换率(MRT) 图2-7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任意给定两国相同的X产量X0 : MRTA< MRTE 其含义是,在本国和外国相同的产量水平下,本国再多生产一单位X的机会成本总是小于外国,也就是说,本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外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019/9/12
28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本国和外国的形状(MRT)差异决定了各自比较优势(图)
Y X 图2-7a 图2-7b X0 A B E D 给定两国相同产量X0:MRTA< MRTE C F 2019/9/12
29
离原点越远越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满足水平越高,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不能相交的;
二 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离原点越远越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满足水平越高,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不能相交的;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且斜率为负, 斜率绝对值称为边际替代率(MRS); 图2-8显示的是本国和外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相对外国而言,本国对Y产品的偏好胜过对X产品的偏好。 2019/9/12
30
社会无差异曲线: 本国和外国(图) Y X 图2-8a 图2-8b A B 2019/9/12
31
外国国内封闭均衡条件:MRTF = MRSF= PX */ PY*
三 封闭均衡条件 本国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两种产品的生产刚好满足国内消费,供给等于需求,X产品国内相对均衡价格PX / PY就被确定, A点上本国国内封闭均衡条件为:MRTA= MRSA =PX / PY 外国国内封闭均衡条件:MRTF = MRSF= PX */ PY* 比较:X产品的本国相对均衡价格PX / PY和外国相对均衡价格PX */ PY*,X产品本国相对均衡价格线较外国平缓,斜率的绝对值较外国小,本国X产品有比较优势,外国Y产品有比较优势,两国具有贸易的基础。 2019/9/12
32
封闭均衡条件: 本国和外国(图) 由于PX / PY<PX */ PY*, 本国X产品有比较优势。 PX */ PY* PX / PY
图2-9a 图2-9b PX / PY PX */ PY* A F ●· 由于PX / PY<PX */ PY*, 本国X产品有比较优势。 2019/9/12
33
开放均衡条件: 本国和外国(图) 图2-10a 图2-10b X Y ● AT FT F MX MY PX w/ PYw H J
●· ● AT FT F MX MY PX w/ PYw H J 2019/9/12
34
贸易后,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进程在两国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恰好相等时为止,这一共同的相对价格就是贸易后相对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
四 开放均衡条件 贸易后,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进程在两国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恰好相等时为止,这一共同的相对价格就是贸易后相对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 MRT MX = MRT MY = PX w/ PYw 两国无差异曲线分别与国际均衡价格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 MRS AT = MRS FT = PX w/ PYw 在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水平上,通过彼此交换,两国可以在离原点更远的无差异曲线上实现更多的的消费,两国福利均有改进。 2019/9/12
35
贸易利益的分解: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图)
图2-11 X Y A ●· ● E T M PX w/ PYw 2019/9/12
36
五 贸易利益的分解 第一步,开放后,面对新的国际价格(Y的相对价格较低, X相对价格较高),本国生产者不能迅速作出调整,生产点不变,本国消费者面对新的价格,从A点消费转到T点消费,Y产品消费增加,X产品消费减少,由于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消费福利增加。 第二步,生产者对价格作出反映,调整生产,增加国际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X的生产,减少相对价格较低的产品Y的生产,生产点由A右移至M,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上升到与国际均衡价格相等,X产品专业化生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消费福利从T点进一步移至E点,E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又高于T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消费福利进一步增加。 2019/9/12
37
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 一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的相对比例K/L ;或工资和利率的相对价格w/r;若低于外国,则该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否则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 要素密集度:生产X产品或Y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的比例KX/LX或 KY/LY 给定任一相同的要素价格w/r,在该要素价格下,总有: KX/LX < KY/LY 那么X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2019/9/12
38
只有本国和外国;只生产X和Y产品;只需劳动L和资本K,要素总供给既定不变。
二 模型基本假定 (2×2×2模型) 只有本国和外国;只生产X和Y产品;只需劳动L和资本K,要素总供给既定不变。 假定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设定本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外国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X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规模收益不变;两国消费偏好完全相同 。 国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完全竞争;资本和劳动在一国国内是自由流动的,在两国间是不能流动的;没有运输成本,政府不设置任何贸易限制,两国贸易平衡。 2019/9/12
39
两国偏好相同,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的比较优势:从封闭到开放(图)
图2-12b X Y PE PEw 图2-12a ●· ● E 本国 外国 P*E E* ET H J MX MY 2019/9/12
40
外国是资本丰富国家,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外国能够比本国生产相对更多的Y产品。 图2-12,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
三 要素禀赋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本国是劳动丰富国家,本国相对工资率较外国低,本国将尽可能多地使用劳动这一丰裕要素,恰好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X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的相对投入较Y产品多,本国有条件比外国生产相对更多的X产品。 外国是资本丰富国家,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外国能够比本国生产相对更多的Y产品。 图2-12,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 横轴代表X产品,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横轴倾斜; 纵轴代表Y产品,外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纵轴倾斜。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比外国更宽更平坦。 2019/9/12
41
四 赫克歇尔-俄林(H-O)定理 如图2-12b,从E到MX,本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X产品;从E*到MY,外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Y 产品, 贸易后,两国均能实现在ET点消费,该点所在的社会无差异曲线高于封闭均衡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两国福利均有改进。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结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2019/9/12
42
五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结论:某一商品(劳动密集产品X)的相对价格上涨,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实际价格或实际报酬(工资率)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利率)则下降。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叫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引申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意味着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2019/9/12
43
六 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人力资本说 自然资源说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2019/9/12
44
第六节 保护贸易理论 一 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也称重金主义,流行于15~16世纪,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stafford, ),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本国货币,因而在对外贸易中主张“多卖少买、最好不买”的原则,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流行于16~17世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 孟(Thomas Mun, ),其主要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手段,但必须保证贸易顺差。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2019/9/12
45
二 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A.Hamilton, )作为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于1791年向国会提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Report on Manufactures),极力主张加强国家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扶持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主要观点:(1)一个国家没有制造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不可能强大;(2)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分工,增加就业,吸引外国移民的流入,并能保证美国农产品的国内市场;(3)政府及其关税制度对于保护国内市场、防止外国产品竞争以及保护美国工业发展的作用极为重要。 2019/9/12
46
李斯特(F.List,1789-1846)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他在1841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三 保护幼稚产业论 李斯特(F.List, )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他在1841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产业的学说。 李斯特提出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产业,以免税或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他主张保护的对象是将来有前途的幼稚产业,而农业、没有竞争对手的工业和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则不需要保护。他提出的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 2019/9/12
47
缺陷:在保护幼稚产业时,政府强制性地把资源部分地从出口优势部门转移出来,最终损害了出口的增长;
积极意义:从历史上看,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在贸易保护下开始工业化进程的, 李斯特的学说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利益予以承认,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以自由贸易为最终目的。 缺陷:在保护幼稚产业时,政府强制性地把资源部分地从出口优势部门转移出来,最终损害了出口的增长; 如果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制造业缺乏比较优势的话,一段时间的保护并不能为制造业创造出竞争力,反而使低效率的制造业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 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护政策的实践并没有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 2019/9/12
48
本章小结 供给需求模型初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4个基本命题:贸易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益及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进一步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单一要素假定条件下,用机会成本不变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起因和贸易的利益的分配; 标准贸易模型:在机会成本存递增的假定下引入生产可能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的观点; 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 2019/9/12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