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4章 DNA的损伤与修复 主讲教师:卢涛
2
14.1 DNA的复制 复制(replication) 是指遗传物质的传代,以母链DNA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过程。 复制 亲代DNA
3
14.1.1 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当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解开成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合成与之互补的新链。在子代DNA双链中,一条是来自于亲代,另一条完全重新合成。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4
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复制叉 子代DNA 母链DNA
G T C T C A G A G T C T C A G A G T C T C A G A G T C T C A G A G T C T C A G + C A T G G T A C 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复制叉 子代DNA 母链DNA
5
14.1.2 DNA的复制的过程 DNA的复制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需要许多蛋白质因子和酶参与。
6
1.DNA复制的起始 (1)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DNA为环状DNA,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富含AT序列,由DnaA识别,DnaB解链。起始后朝两个方向进行复制,称为双向复制。 ori ter A B C
7
(2)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DNA多为线性分子,较长,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ori ori ori ori 5’ 3’ 3’ 5’ 5’ 3’ 3’ 5’ 5’ 3’ 5’ 3’ 复制
8
2.DNA复制时双螺旋的解旋与超螺旋形成:
解链过程中,DNA分子会过度拧紧、打结、缠绕、连环等现象,均需DNA拓扑异构酶,改变DNA分子构象,理顺DNA链,使复制能顺利进行。拓扑酶主要分为I型拓扑酶和II型拓扑酶两种。其中I型拓扑酶的主要作用是切断DNA双链中一股链,使DNA变为松弛状态。II型拓扑酶又称旋转酶,能切断DNA分子两股链,断端通过切口旋转使超螺旋松弛;利用ATP供能,连接断端,DNA分子进入负超螺旋状态。
9
3.单链DNA结合蛋白(SSB) SSB结合已解链的单链DNA以维持DNA单链状态,以利于其发挥模板作用。SSB还能保护其免受核酸酶降解。
10
4.DNA合成的基本反应和DNA聚合酶: 底物为dNTP 酶为DNA聚合酶
11
1.53 的聚合活性 活性: 2.核酸外切酶活性
全称: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简称:DNA-pol 1.53 的聚合活性 2.核酸外切酶活性 活性:
12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DNA-polⅠ:对复制中的错误进行校读,对复制和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行填补。 DNA-polⅡ:具体功能不详,可能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 DNA-pol Ⅲ: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
13
真核细胞DNA聚合酶 DNA-pol 起始引发,有引物酶活性。 DNA-pol 参与低保真度的复制 。 DNA-pol 在线粒体DNA复制中起催化作用。 DNA-pol 延长子链的主要酶,有解螺旋酶活性。 DNA-pol 在复制过程中起校读、修复和填补缺口的作用。
14
5.DNA复制的过程 复制过程简图
15
新链只能从5΄端向3΄端延长。 顺着解链方向而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领头链。 另一股链复制的方向却与解链方向相反,这股链的复制必须等待模板链解开至足够长度,才能从5΄→3΄方向生成引物然后复制。这股链在延长时,又要等到下一段暴露出足够长度的模板,再次生成引物而延长。这一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随从链。 复制过程中随从链上的不连续复制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其大小在原核生物在一至二千核苷酸范围。
16
随从链上不连续性片段的连接: 5 RNA酶 OH P DNA-pol Ⅰ dNTP ATP ADP+Pi DNA连接酶
17
14.2 DNA的损伤与修复 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信息改变,均可称为突变(mutation)。从分子水平来看,突变就是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而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称为DNA损伤(DNA damage)。修复(DNA repairing)是针对已发生了的缺陷而进行的补救机制。
18
14.2.1 原核DNA的损伤和修复 1.直接修复方式:紫外线引起邻近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光修复酶可使嘧啶二聚体分解为原来的非聚合状态,DNA完全恢复正常。 UV 光修复酶(photolyase)
19
2.切除修复: 通过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水解核酸链内损伤部位的5´端和3´端的磷酸二酯键,在链内造成一个缺口。当错误的核苷酸从链上水解出来后,再由DNA聚合酶I的催化作用,按照模板的正确配对,按5´至3´方向补回空隙。最后,由DNA连接酶把最后的3´-OH与5´-P裂口接成磷酸二酯键,完成切除修复的过程。
20
UvrC E.coli的切除修复机制 UvrA UvrB OH P DNA聚合酶Ⅰ OH P DNA连接酶 ATP
21
3.丢失碱基和去碱基部位的修复: DNA糖苷酶可切除不正常的碱基,然后Pol I和连接酶将这一部分修复。 4.甲基化指导的不配对修复: 如果有不配对碱基,细胞利用甲基化指导系统来进行修复。
22
14.2.2 真核细胞DNA损伤的修复 有直接修复和切除修复的机制,但还有这更为复杂的机制。
23
14.3 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差异 14.3.1 突变 (一)突变的分类 1.点突变:
14.3 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差异 14.3.1 突变 (一)突变的分类 1.点突变: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自发突变和不少化学诱变都能引起DNA上某一碱基的置换。 点突变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导致氨基酸改变。
24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glu · glu · · · · · · C 肽链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 正常成人Hb (HbA)β亚基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glu · glu · · · · · · C 肽链 CTC GAG 基因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Hb (HbS) β亚基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val · glu · · · · · · C 肽链 CAC GTG 基因
25
2.缺失和插入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消失。 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 。 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6
缺失引起框移突变: 谷 酪 蛋 丝 5’ ……G C A G U A C A U G U C …… 丙 缬 组 缬 正常 5’ ……G A G U A C A U G U C …… 缺失C
27
3.重排: DNA分子内发生较大片断的交换,也称为重组。 移位的DNA可以在新位点上颠倒方向反置(倒位),也可以在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重组。
28
(二)造成突变的因素 1.自发突变 2.物理因素:紫外线和各种辐射 3.化学因素:烷化剂、亚硝酸盐、抗生素及类似物 4.病毒因素
29
(三)突变的后果 1.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2.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这种突变没有可察觉的表型改变,例如在简并密码子上第三位碱基的改变,蛋白质非功能区段上编码序列的改变等。 3.突变导致死亡 4.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如遗传病、肿瘤和有遗传倾向的病。
30
14.3.2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差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14.3.2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差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是个体之间遗传信息差异的一种基本方式,他表示为基因组中特定位点上的单核苷酸差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