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艺

2 一、课标解读 2001版 2011版 目标2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2-1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2-1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1-7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2-1-8 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

3 2001版 2011版 目标4 通过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认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大趋势 2-4 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2-4-4 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4 二、目标确定 1.单元学习目标: 从标题我们就可以读出本单元主要描述了中古时期出现的欧亚地区几个区域文明。
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到查理曼帝国时达到鼎盛,现代西方主要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帝国。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5 7世纪初,穆罕穆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教和征战过程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8世纪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7世纪,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一系列改革,使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发展,并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6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形成为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

7 本单元学习目标:了解西欧封建国家、阿拉伯帝国、日本等区域的各自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
主要教学内容: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 法兰克王国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穆罕穆德与伊斯兰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日本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宗教景观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宗教文化景观多样性的原因

8 2.课时学习目标 第一课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课时)
(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特点;了解基督教得以在西欧延续的原因;知道新兴城市的兴起、行会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对西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特点;通过了解教皇国的由来,认识基督教文明对中古西欧的影响;通过分析有关资料,描述欧洲封建庄园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农奴的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西欧封建国家和基督教文明对中古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影响。

9 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课时) (1)知识与技能: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传播,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课时) (1)知识与技能: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传播,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根据资料,借助地图,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和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例,感受世界文化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10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1课时)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的剖析,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查阅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料,概括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活动,体会中国隋唐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感受古代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历史渊源。

11 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1课时)
(1)知识与技能:能够区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景观,包括宗教建筑、文字、色彩、壁画、神像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本地或者自己熟悉的一处宗教文化景观的特色,理解不同宗教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文化多样性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

12 三、设计建议 第一课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1.内容结构分析
从导语可知,本课内容是第一单元“西方古典文明”一课的延续;从历史阶段来看,它聚焦在“中世纪”(5—16世纪),文明的区域则锁定在“西欧”。本课核心内容有二,西欧封建国家和基督教文明对西欧的影响。 整体结构可以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是西欧封建国家的由来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第二基督教文明对西欧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领域); 第三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在农村和城市的不同表现。

13 2.重难点解析 根据内容可以将本课重点放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特点以及对西欧的影响;难点在基督教文明对西欧的影响。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概况,包括确立、发展及影响,所以在本课内容中涉及第一和第三两部分。这里集中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这也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所以将这部分内容定为学习重点。当然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提供的图文资料,注重对学生获取信息、提炼信息、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还要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与人交流。

14 宗教对于初中生来讲还是比较深奥与模糊,尽管学生在前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基督教的诞生及简单教义。但在中世纪的西欧,它如何与封建政权紧密结合,并不断扩大影响是有其特殊背景与原因的,包括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如“君权神授”、“丕平献土”、“教皇国”、“十一税”等等都是与基督教、教会的发展分不开,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学习难点,同时还希望能让学生立足课本知识的阅读,掌握核心概念,以便于理解中世纪西欧特殊的宗教文明以及它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5 3.教学设计建议 第一部分关于“西欧封建国家的由来和封建制度的确立”。首先可以依据“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图,让学生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地域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发展与分裂。这里突出使用历史地图的重要性。 接着在讲述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这两个封建化进程的标志内容。这两个内容一可以通过图示的方法给学生演示讲解:土地层层分封图和“金字塔”型等级制示意图。二可以重点解读中古欧洲谚语,让学生理解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他们承担的比较混乱的权利与义务。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与中国的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之间做一比较,可以更进一步体会到西欧的分封制以土地为纽带,中国的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中国分封制的等级更为森严,关系更为紧密,统治更为有力。

16 第二部分关于“基督教文明对西欧的影响”。首先要清楚基督教文明是在西欧扎根、传承,又给西方文明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以文明史观的视角来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三大领域来理解基督教文明对西欧的影响。可以设计表格,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为帮助学生对在政治领域影响的理解,还可补充教材中的问题,突出政治影响主要表现为丕平献土和查理加冕两件事上,最终领会到“君权神授”的意义。

17 第三部分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在农村和城市的不同表现”。这部分教材内容比较多,但核心内容就在于农村和城市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这里不用过多纠缠于一些概念上,只要学生能做出比较即可,可以设计一个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活动:结合西欧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说说为什么在德国会出现“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样一句谚语?请用具体的史实来加以说明(或者以小品表演的方式来呈现理由)。这里要注意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图文资料,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和对一些知识点的解读,如“欧洲中世纪庄园”要挖掘出庄园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巴黎一角”和“行会徽章”要感悟到西欧城市手工业行业的繁荣与发达,市民阶级、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都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8 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的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和对世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影响与贡献。如果将本课内容再整合一下,我们可以理解为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文化的繁盛两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解为: 阿拉伯帝国兴起的背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帝国兴起的概括 第二部分可以分解为: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形成的原因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数学、医学、建筑和文 学等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19 2.重难点解析 学习重点: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与贡献。本课的课标要求有三条,主要涉及的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区域文明的交融和联系密切的历史趋势,由此可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在各族人相互融合和影响下,共同创造的,它是在吸收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波斯和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所以,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与贡献便成为本课重点知识。

20 学习难点:伊斯兰教的创立以及与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帝国兴起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一种宗教的创立都有其特定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因此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上诞生不是偶然的,但其必然的原因与其后来的发展与整个阿拉伯半岛与阿拉伯民族都息息相关,从半岛的统一到帝国的兴起,从民族的善战好斗到重学尚文,都能体现出伊斯兰教在其中的作用及魅力,当然这种内在联系的解读对初中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对宗教的认知还只能停留在感性、形象的认知上,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易太高,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提供素材以便于理解其内涵。

21 3.教学设计建议 关于“阿拉伯帝国兴起的背景”,首先要让学生对阿拉伯半岛有一个区域概念,利用地图了解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交通要冲)和特殊的自然环境(草原、沙漠)。在此基础上了解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动荡的社会环境,这也便是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关于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只要通过表格的形式,从时间、创立者、教义、经典及发展等方面通过阅读教材来自主学习完成。 关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帝国的兴起”,可以将重点放在帝国的兴起上。因为半岛的统一既是伊斯兰教发展的结果,也是帝国兴起的条件。所以,在帝国兴起的讲解上,可以再次利用历史地图,在图上由学生指读出帝国的扩张进程及范围。

22 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盛”,可以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来设计教学环节。首先可以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的环节,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两个问题:一是文化形成的原因;二是文化的主要成就表(数学、医学、建筑和文学等)。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以播放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纪录片视频,给以直观、感性的认识,来体会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灿烂辉煌。然后再设计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活动:“结合课外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项你最感兴趣的文化成就,并以此为代表说说为什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里可以突出如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了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的名称等;清真寺在各地的不同建筑风格,虽然都具有圆拱顶、拱门和光塔等结构,但认真对照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有的光塔是柱形的,有的是楼阁形的等等。以此来说明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之间,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既有条件吸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又能成为三洲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借助这一探究活动也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准确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23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1.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内容以古代日本改革与中日文化交流为主题,一是有关日本古代史的内容,以大化改新为重点,梳理“背景—过程—内容—影响”的知识框架,介绍了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一是古代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尤其是中国隋唐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24 2.重难点解析 学习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本课课题即为“日本的大化改新”,因此将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定为学习重点,就比较好理解。但这里为帮助学生反复敲打重点,巩固基本知识,还可以突出具体措施与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来体会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学习和借鉴了中国隋唐制度,才使得改革后的日本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5 学习难点:从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中,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以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为线索,凸显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是本课的另一主题,教材中涉及中日文化交流的内容比较分散,既有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又有大化改新中具体措施的体现,更有改革后在建筑、文字、服饰、饮食等多方面深远影响,而透过这种显性的交流与影响我们可以解读到日本民族的特点,即具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当然这些特点还需要与日本整个自然环境与历史渊源紧密相联,同时也将影响日本之后的历史进程,所以也就成了本课的难点之处。这里为突破难点,不仅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探究活动,而且还可以设计一个拓展活动,前者侧重横向的比较(中日),而后者侧重纵向的联系(古今)。

26 3.教学设计建议 关于“大化改新”。可以从背景、过程、内容、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其中背景相对比较复杂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如日本“神道”信仰、天皇的由来等,这些知识有助于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也为大化改新前夕日本社会状况作了铺垫。通过阅读教材第40页,让学生自主概括出大化改新的背景(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日本留学生希望效仿中国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过程可以简单介绍,让学生掌握时间、代表人物即可。具体变革内容主要是三方面(政治、经济、法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关于大化改新内容的史料,通过设问“以大化改新的具体举措为例,说说中国隋唐制度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以此来突出大化改新的特点。至于影响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一是日本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二是武士阶层的出现,对日本历史发挥的作用。

27 关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第41页“阅读卡”、第42页的两幅城市平面图以及图册第28页的古代中国与日本相关图片资料等,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出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这里还可以设计一个拓展活动,即让学生寻找今天日本社会生活中在哪些方面还保留着中国隋唐遗风?(文字、服饰、建筑和饮食等)。从日本这段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是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28 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内容结构分析
课文导语解读了两个概念,即文化景观和宗教文化景观,引出了区域文明、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提出了从宗教景观来探究文化的多样性。 主要从比较不同的宗教景观来探究不同宗教景观背后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宗教景观的差异及特色。本课编写的视角就是选择从宗教建筑这个外显得文化景观,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差异,理解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

29 2.重难点解析 学习重点:比较不同宗教景观的差异与特色。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一主题的探究前提是通过比较不同宗教景观差异来认识各自的特色与特点,只有充分了解三大宗教景观的差异,特别是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出的不同宗教建筑景观,不同的建筑风格差异,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同宗教景观的特色。 学习难点:理解产生差异的因素,并认识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所以从哲学的命题来看,对初中生显然是有点难度的,如果我们能把现象这一环节做足,那么透过现象来概括、提炼事物的本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就是本课题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不同宗教景观看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0 3.教学设计建议 因为是综合探究活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活动形式,教师重点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做一些指导,布置好探究问题及教学流程。 “欣赏不同的宗教景观”,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分组进行收集本地或世界各地宗教景观的图片与文字材料的准备工作,然后在课中进行交流分享,介绍各自代表的宗教景观特色。形式可以多样,小品、绘画、表演均可以。 “不同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在前面互相欣赏的过程中,交叉进行对不同景观的解读,可以通过提问、质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宗教建筑的历史与现实因素,不同的宗教景观,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 本节课一定要突出综合探究活动的特色,一定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活动,解决探究问题。当然也可以围绕“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设计其他活动方案。

31 五、知识拓展 《世界文明史》菲特普·李·拉尔夫 罗伯特·E·勒纳 斯坦迪什·米查姆 爱德华·伯恩斯著 赵丰等译 商务印书馆
《世界五千年图典》姜守明 任李明编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人类文明的演进》齐世荣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文明的历程》高奇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32 谢谢聆听, 不当之处多提宝贵意见!

33

34

35 庄园农奴在耕种和收获季节辛苦劳作的场面

36 日本唐招提寺 九世纪日本僧人空海的书法作品

37 印度桑吉佛塔 建于印度中央邦博怕尔东北部的桑吉村,塔身呈半球形,状似扣着的大碗,用砖砌成,直径约30米,高约12米,顶端立着一把伞盖,象征宝塔,周围环以围墙。它是古代印度有代表性的佛教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原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最著名的基督教堂,位于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占地面积约5700平方米,外形系罗马圆顶和拱门,中央大穹窿顶部离地约56米。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麦加大清真寺 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城市麦加。它是全球穆斯林的每日的朝拜方向,也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地方。禁寺有大门25个和7个高大宣礼塔,以克尔白为中心,周围面积75,000平方米,约可同时容纳50万人礼拜。


Download ppt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