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詩詞裡的數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詩詞裡的數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詩詞裡的數學

2 下江陵 (早發白帝城) 李白

3 我們這一團~~~ 還有我還有我!!

4 團隊源起 站在夥伴的肩膀上看古人的世界,視野將更為遼闊~ 1.愛迪兒社群的經驗—兒童哲學 2.協同教學的經驗
沿著夥伴的數學思路尋幽訪勝,閱歷將更為豐富~ 1.愛迪兒社群的經驗—兒童哲學 2.協同教學的經驗

5 團隊源起 古文 數學 Text

6 團隊源起 詩中有數 數中有詩 詩詞裡的數學

7 低年級的能力指標 課程 活動 具體檢 核方式 能力 指標 能說明並認識唐詩裡的數學涵義。 能在實施後各組完成「數學迷宮卷」。 語文
能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所觀察到的訊息 能從閱讀的材料中,培養分析歸納的能力 數學 D-1-01 能將資料作分類與整理,並說明其理由。 C-R-01 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R-02 能察覺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有所連結 C-R-04 能知道數學在促進人類文化發展上的具體例子 C-T-03 能把情境中的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8 中年級的能力指標 課程 活動 具體檢 核方式 能力 指標 能了解並計算山海經裡的古人數計方式。 能在實施後各組完成「數學大富翁」。 語文
5-2-9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與紋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能從閱讀中認識華語文的優美 能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所觀察到的訊息 數學 C-R-01 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R-02 能察覺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有所連結 C-R-04 能知道數學在促進人類文化發展上的具體例子 C-T-03 能把情境中的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9 高年級的能力指標 課程 活動 具體檢 核方式 能力 指標 能理解並計算詩經與詩詞裡的古人生活 及數學計算。
能在實施後各組完成「數學小學堂」題目。 能力 指標 語文 能主動閱讀不同文類的文學作品 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 5-3-9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與紋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數學 C-R-01 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R-02 能察覺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有所連結 C-R-04 能知道數學在促進人類文化發展上的具體例子 C-T-03 能把情境中的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10 成立「詩詞裡的數學」互動部落格 部落格 能力指標 具體檢核方式 詩詞裡的數學 孩子能進入部落格認識詩詞裡的數學並能留言發表感想 數學
C-R-01 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R-02 能察覺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有所連結 C-R-04 能知道數學在促進人類文化發展上的具體例子 C-T-03 能把情境中的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11 教學流程 布題 分析 譯文 註解

12 共同篇 年段篇

13 詩詞裡的數學 共同篇

14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解: ●千里:形容路途的遙遠。 ●一日:一晝夜 ●兩岸:河海的兩邊陸地。 ●萬重山:連綿不斷的青山。 ●朝:早上。 ●辭:辭別、告別。 ●白帝:白帝城,在四川奉節東白帝山上。 ●彩雲間:白帝在山上,遠看好像在彩雲端。 ●江陵:湖北江陵,距白帝一千二百里遠。 ●還:到達。 ●猿聲:猿猴的聲音。 ●啼:叫。 ●不住:一指猿猴不停地叫;一指猿猴的叫聲停不住輕舟。

15 【譯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早上辭別地勢高入雲霄的白帝城,船自高處順勢疾衝而下,一日之間就回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此旅程中,只聽到兩岸猿猴不絕地啼叫著,而輕快的船隻如脫弦之箭,已穿過萬重山巖。心情是多麼的開朗,暢快、與歡欣鼓舞。 千里江陵一日還

16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 世界第三大河。 從中國四川省到湖北省。 因流水切割山壁形成壯觀的長江三峽。
【賞析】 中國第一大河。 世界第三大河。 從中國四川省到湖北省。 因流水切割山壁形成壯觀的長江三峽。 長江發生過四次大洪水,造成五千多萬人傷亡,因而整治防洪促使三峽工程開工,於2009年完工。

17 長 江 6211.3公里 瞿塘峽約8公里 西陵峽約76公里 巫峽約42公里

18 長江三峽 長江主流全長六千二百一十一點三公里,為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長江流經中國四川省到湖北省,因流水切割山壁,形成壯觀的長江三峽。
近百年來,長江發生過四次大洪水,總計五千七百多萬人受災,三十二萬一千多人死亡,因此為了整治防洪,促使三峽工程開工,2009年完工。

19 下江陵 (早發白帝城) 李白 高年級版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 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
,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 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 悅暢快的心情

20 首句“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21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22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想乘了飛快的汽車於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啊!

23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24 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25 布題~低年級篇 1 2 3 三峽第一關:算算看,長江三峽總長約有幾公里?
三峽第二關:我們居住的台灣島南北縱長約395公里,和長江三峽相比,誰比較長?差多少? 3 三峽第三關:興嘉國小的操場一圈是200公尺,如果從瞿塘峽,經過巫峽,到西陵峽,是繞了幾圈操場?(提示:一公里是1000公尺)

26 布題~中年級篇 1 2公分代表一公里,請畫出長江以及 長江三峽之比例尺。並利用發下之線段剪出比例尺之長度

27 布題~中年級篇 2 請將長江之長度以公尺呈現出來。

28 布題~高年級篇 1 一早李白離開了彩霞繚繞的白帝城,坐著船返鄉,船就像箭一般的飛馳,只一天的時間,就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可推知船是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29 李白所寫的「下江陵」一首詩中的:「千里江
布題~高年級篇 2 李白所寫的「下江陵」一首詩中的:「千里江 陵一日還」一日之間就回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古代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是一種概略性的長度衡量單位。倘若一步有60公分,那一里約為多少公分?合多少公尺?多少公里?

30 布題~高年級篇 3 承上題,而白帝城和江陵相距一千二百里,合多少公里?

31 布題~高年級篇 4 承接第3題,推算出白帝城和江陵的路程,如果船速每小時是10.8公里的話,則水流的速度是多少公里(一日以24小時計)?

32 詩詞裡的數學 年段教學篇年段篇

33 年段教學篇 詩詞裡 的數學 高年級 低年級 中年級

34 低年級篇

35 清.乾隆與紀曉嵐對聯句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對句原由說明:
在清朝乾隆皇帝舉辦的一次宴會中,宴請3900個老者,其中一人超過一百歲,是年紀最長者。乾隆皇帝出了一個對句來描述此長者的長壽,紀曉嵐對出了第二聯。

36 詩中有數 提示一:「花甲」古代指 60 歲 提示二:「古稀」古代指 70 歲 提示三:「三七歲」是指三個七歲
提示四:第一句和第二句答案算起來相 同,就是最長者的年紀了!

37 中年級篇

38 高壽公公年幾歲 有一公公不記年,手持竹杖在門前。 借問公公年幾歲,家中數目記分明。 一兩八銖泥彈子,每歲盤中放一丸。
日久歲深經雨溼,總數化作一泥團。 秤重八千零八兩,加減方知得幾年。

39 想一想 請提出你對於這首數學詩的問題? 從學生的提問中去解釋這首數學詩。 有學生應了解而未提問的問題,教師以問題的方式提問。
體驗:做泥團、秤重(複習重量)

40 有趣的古制 一兩=24銖 舊市制 1斤=16兩

41 高年級篇

42 韓信點兵(又稱為剩餘定理) 傳漢高祖欲見機擒韓信,但不知其兵數,恐有變,故問︰「卿有兵何?」
信曰︰「兵不知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 高祖不解,問法於張良。良曰︰「兵數無法算,不可數!」 其後雖擒信,但仍不知其解。

43 譯文: 士兵不知道有幾人;三個三個去數他們,剩餘二人;五個五個去數他們,剩餘三人;七個七個去數他們,剩餘二人;問這群士兵有幾人? 精簡一點來說:有一個數,用 3 除之餘 2;用 5 除之餘 3;用 7 除之餘 2;試求此數。

44 數學的解題,包括問題、答案、求得答案的思路過程,以及過程中所結晶出來的普遍概念、方法和數學理論。只有答案與計算技巧的堆積無法顯現數學的妙趣。

45 「孫子算經」: 術曰,三三數之賸二、置一百四十,五 五數之賸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賸二、 置三十,併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 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賸一、則置七十; 五五數之賸一、則置廿一;七七數之賸一、 則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減之, 即得

46 用現行式子寫成: 70×2+21×3+15×2=233 233-105×2=23

47 為了突顯 70、21、15、105 這些數目,明朝的程大位在《算法統宗》(1592年)中,把它們及解答編成歌訣: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48 另外,在宋代已有人編成這樣的四句詩: 三歲孩兒七十稀,五留廿一事尤奇, 七度上元重相會,寒食清明便可知。 這些都流傳很廣。「上元」是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暗指「15」;而「寒食」是節令名,從冬至到清明,間隔105日,這段期間叫做「寒食」,故「寒食」暗指「105」。

49 藉由探索韓信點兵問題的各種解法,來瞭解它們的思路過程與背後所涉及的數學概念和方法。

50 按思考的常理,面對一個問題,最先想到的辦法就是觀察、試誤 (trial and error)、投石問路、收集資訊,再經系統化處理,這往往就能夠解決一個問題;即使不能解決,對該問題也有了相當的理解,方便於往後的研究或吸收新知。

51 笛卡兒說,困難的問題可把數字簡 化,題目簡化來求出答案。

52 首先考慮被 3 除之餘 2 的問題。正整數可被 3 整除的有 3,6,9,12,,所以被 3 除之餘 2 的正整數有 2,5,8,11,14
首先考慮被 3 除之餘 2 的問題。正整數可被 3 整除的有 3,6,9,12,,所以被 3 除之餘 2 的正整數有 2,5,8,11,14..。其次,被 5 除之餘 3 的正整數有3,8,13,18..。最後,被 7 除之餘 2 的正整數有 2,9,16,23..。

53 將其系統地列成表,以利觀察與比較。 我們馬上可從表一看出23是最小的正整數解。
被3除之餘2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被5除之餘3 3 13 18 28 33 38 43 被7除之餘2 9 16 30 37 44 51 58 我們馬上可從表一看出23是最小的正整數解。

54 曾有位學生,他耐心地繼續計算下去,得到第二個答案是128,第三個答案是233,接著又歸納出一條規律;從23開始,逐次加105都是答案(這是磨練四則運算的好機會)。從而,他知道孫子的問題有無窮多個解答。

55 數裡有詩?詩裡有數 「從一粒砂看世界,從一朵花看天堂,把永恆納進一個時辰,把無限握在自己手心」。
「一粒砂」、「一朵花」即基礎證明,「世界」、「天堂」則是歸納後的遞推證明。

56 數學對稱是數學矩陣、等量公理等重要概念。
古詩中的對聯句以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成為漢語獨特藝術形式,和對稱有異曲同工之妙。

57 數學遞迴關係式 dn=(n-1)dn-1+(n-1)dn-2 與詩詞創作「頂真格」的關係。

58 「數學家的表達形式和詩人一樣,都為了追求『美』,將不相關的事物結合使之和諧。」

59 詩詞和數學之間的縷縷情絲 不論是數學家眼中的世界還是詩人的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人生也是美麗的。 美 是數學和詩歌的共同標準

60 孩子藉由吟誦、體會古詩詞之美 察覺數學的無所不在 喜愛數學的古今中外 打開知識的寶庫

61 Thank You!


Download ppt "詩詞裡的數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