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再读李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再读李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再读李白

2 李白诗意象众多,尤以雄奇阔大恢宏的物象为主。李白诗善用夸张,在其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出现的夸张修辞手法就有1000余处。。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显著的特点,他善于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制造离奇的意象,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3 夸张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作用于诗歌,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审美特质便是壮美,此壮美兼具外在事物壮观雄伟的自然美和创作主体开阔雄浑的心境美。李白的诗歌注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巧妙的应用夸张艺术,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纵观李白的夸张修辞,其夸张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之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李白诗歌中比喻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 《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之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通过对比层层铺垫,使夸张有形可籍的手法,即对比式夸张。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自然炉火纯青,并且更加凝练。
(二)对比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层层铺垫,使夸张有形可籍的手法,即对比式夸张。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自然炉火纯青,并且更加凝练。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6 (三)李白诗歌中数字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独不见》) “颜公三十万,尽付酒家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崔侍卿》)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胡关饶风沙》)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7 李白。想象

8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再加上诗人的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他的感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诗人正是借助于想象来抒发这种强烈的情感的,因为想象是放飞情感的翅膀。于是李白诗歌中的想象是变幼莫测的,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短暂浓缩于一天之中,可谓想象大胆

9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10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高考链接: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1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12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13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14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江苏省高考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15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2008年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16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
7、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2010年北京卷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 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À

17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Download ppt "再读李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